大学实践报告家乡环境保护(共5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实践报告家乡环境保护(共5则)
第一篇:大学实践报告家乡环境保护
家乡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家乡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生态方面的破坏,很多的原生态的景色由于旅客人数的增多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在对于我们每个来说保护家乡原生态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现在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个人,环境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现在应该合理的把家乡的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与家乡的经济建设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的贯彻国家所制订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生态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
一、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
东坡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
古称眉州。
全区幅员面积1330.8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8个乡,总人口83万人(2006年)。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东坡区处在“成都━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国际旅游线上,每年接待中外游人100多万人次。
有名扬海内外的三苏故居三苏祠传统旅游胜地,占地3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泊1000余亩)的东坡湖新兴游景区以及风格各异的蟆颐山、砦子城、望月湖、苏坟山、白塔山等文化、古迹、风景、休闲旅游景点。
二、家乡的生态环境的基本介绍
我们大部分人在空余时间以及假期,“农家乐”也许渐渐成为不少城镇居民的首选。
他们除了想休闲娱乐,欣赏新农村美景外,更主要的恐怕是以亲近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为目的。
而作为含有众多旅游景点的东坡区就可能成为人们的选择。
然而,一圈游下来,尽兴之余,不免心存一丝遗憾:农村白色污染并不鲜见,
有的小河边污水横流,公路两边的垃圾成堆……周围的原生态的景色也因为在人们的开发中失去了原来的本来面貌。
旅客们回归自然的本来用意又因为在人们势力的追逐中暗淡失色。
毋庸置疑,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在环境方面上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因为环境的好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限制引进环评不达标的企业、拆除燃煤锅炉或煤改气、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安装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农场垃圾池等措施,都让我们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但据我所观察,在许多的大城市中,相关部门对城镇的环保看得较重,而农村环保问题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忽视了。
然而作为人们在假期度假的圣地却被忽略了,家乡的1 计算机系,IBM软件1班,张林利家乡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环境越来越严重的遭到破坏,不管是来自当地的百姓还是来自外来的客人,人们往往只是简简单单的考虑了眼前的基本利益,更本就不想想以后的发展。
很多原始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又一项来自网上的信息更加的令人担忧:环境保护部的统计表明,我国农村目前尚有3亿人喝不上干净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与此同时,在农村环保设施少得可怜。
我的家乡---东坡区是个广阔的天地,地广人稀、污染源少,成就了舒适的人居环境,退耕还林等措施又让山更绿、水更清。
农村环境建设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原因大概也在于此。
但是,眼下一些人正是瞄准这一点,使得农村成为污染物的排放所,一些污染企业视农村为“避风港”,逐渐加重了对农村的污染。
旅游胜地开发完全不顾自然的承受能力,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效应,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劣。
三、面对现状政府和人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现在面对环境的破坏政府人民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措施。
早在1994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里,已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导方针。
东坡区作为眉山市这个发展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该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
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东坡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眉山市的经济旅游的发展,同时对岷江河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用水、农田灌溉、防洪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使东坡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市甚至全省的关注。
根据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统筹规划、综合决策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
在进行区域开发、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来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倡导“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2、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
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采取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的措施,加快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进度。
通过取缔、关停重污染源,淘汰国家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禁止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县城之内,以防新的污染。
同时,还可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并定期公布各控制断面监测结果,严格其目标考核。
其次,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家乡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药与化肥的产品质量及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提倡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建设不矛盾。
3、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新县城
其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上下游全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其二,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把城市分为若干个片区,区间用绿化带隔开,可对减轻城市大气、噪声、热污染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应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合理分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新城镇。
4、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东坡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首先,针对东坡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优选适合环境要求和经济能力的污水处理工艺。
县内各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坚持大中小微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
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其次,生活垃圾的治理也应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规模适度、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并对淹没区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
5、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地区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技术规定。
二是要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度,比如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三是要严肃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总结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我们面对现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尽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职责与力量。
让我们所有的人一起努力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和谐家园。
你我今天,美好明天!
第二篇:大学实践报告家乡环境保护
家乡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家乡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也带来
了一些生态方面的破坏,很多的原生态的景色由于旅客人数的增多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在对于我们每个来说保护家乡原生态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现在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个人,环境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现在应该合理的把家乡的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与家乡的经济建设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的贯彻国家所制订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生态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
一、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
东坡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
古称眉州。
全区幅员面积1330.8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8个乡,总人口83万人(2006年)。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东坡区处在“成都━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国际旅游线上,每年接待中外游人100多万人次。
有名扬海内外的三苏故居三苏祠传统旅游胜地,占地3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泊1000余亩)的东坡湖新兴游景区以及风格各异的蟆颐山、砦子城、望月湖、苏坟山、白塔山等文化、古迹、风景、休闲旅游景点。
二、家乡的生态环境的基本介绍
我们大部分人在空余时间以及假期,“农家乐”也许渐渐成为不少城镇居民的首选。
他们除了想休闲娱乐,欣赏新农村美景外,更主要的恐怕是以亲近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为目的。
而作为含有众多旅游景点的东坡区就可能成为人们的选择。
然而,一圈游下来,尽兴之余,不免心存一丝遗憾:农村白色污染并不鲜见,有的小河边污水横流,公路两边的垃圾成堆……周围的原生态的景色也因为在人们的开发中失去了原来的本来面貌。
旅客们回归自然的本来用意又因为在人们势力的追逐中暗淡失色。
毋庸置疑,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在环境方面上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因为环境的好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限制引进环评不达标的企业、拆除燃煤锅炉或煤改气、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安装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农场垃圾池等措施,都让我们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但据我所观察,在许多的大城市中,相关部门对城镇的环保看得较重,而农村环保问题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忽视了。
然而作为人们在假期度假的圣地却被忽略了,家乡的1 计算机系,IBM软件1班,张林利
环境越来越严重的遭到破坏,不管是来自当地的百姓还是来自外
来的客人,人们往往只是简简单单的考虑了眼前的基本利益,更本就不想想以后的发展。
很多原始的生态环境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又一项来自网上的信息更加的令人担忧:环境保护部的统计表明,我国农村目前尚有3亿人喝不上干净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与此同时,在农村环保设施少得可怜。
我的家乡---东坡区是个广阔的天地,地广人稀、污染源少,成就了舒适的人居环境,退耕还林等措施又让山更绿、水更清。
农村环境建设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原因大概也在于此。
但是,眼下一些人正是瞄准这一点,使得农村成为污染物的排放所,一些污染企业视农村为“避风港”,逐渐加重了对农村的污染。
旅游胜地开发完全不顾自然的承受能力,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效应,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劣。
三、面对现状政府和人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现在面对环境的破坏政府人民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措
施。
早在1994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里,已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导方针。
东坡区作为眉山市这个发展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该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
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东坡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眉山市的经济旅游的发展,同时对岷江河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用水、农田灌溉、防洪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使东坡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市甚至全省的关注。
根据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统筹规划、综合决策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
在进行区域开发、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来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倡导“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2、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
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采取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的措施,加快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进度。
通过取缔、关停重污染源,淘汰国家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禁止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县城之内,以防新的污染。
同时,还可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并定期公布各控制断面监测结果,严格其目标考核。
其次,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
药与化肥的产品质量及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提倡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建设不矛盾。
3、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新县城
其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上下游全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其二,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把城市分为若干个片区,区间用绿化带隔开,可对减轻城市大气、噪声、热污染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应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合理分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新城镇。
4、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东坡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首先,针对东坡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优选适合环境要求和经济能力的污水处理工艺。
县内各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坚持大中小微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
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其次,生活垃圾的治理也应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规模适度、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并对淹没区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
5、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地区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技术规定。
二是要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度,比如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建设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三是要严肃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总结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我们面对现在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尽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职责与力量。
让我们所有的人一起努力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和谐家园。
你我今天,美好明天!
第三篇:关于家乡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旅游资源的暑期实践报告
大一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们拥有了崭新的生活也更明白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一个漫长的暑假开始了,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打暑假工,而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广西省河池市凤山县。
这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在这里暑期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这个暑假我决定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好好观察一下我的家乡。
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丰富而奇特的旅游资源
凤山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凤山县,位于百色市西北方向,是我国大西南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富集带。
全县共有岩溶面积771.21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3%。
其中最独特的是溶洞群、天窗群、天桥群、地下水群、天坑群。
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凤山地质公园包括三门海天窗群,溶岩天生桥,江洲地下洞穴长廊,世界第一高穴马王洞和世界唯一水上天坑等地质遗迹。
以世界级特大型洞穴通道、洞穴厅堂、地下河天窗群和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体量巨大的次生洞穴化学沉积物为主要地质遗迹。
凤山岩溶地质地貌是在地球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在有利的地质地理条件相互配合下,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逐渐形成、发育、演化而成。
在相当长的发育与演化时期,地表和地下岩溶的长期协同作用,加上第四纪时的新构造抬升,使洞穴、天生桥、天坑等岩溶地质遗迹的体量发育巨大、形态完美。
具有极高的富集性、科学性、奇异性、
综合性等特点,其系统性、典型性、自然性、优美性是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
4个景区分别为穿龙岩景区、鸳鸯湖景区、三门海天窗群—马王洞景区(简称三门海景区)及江洲仙人桥—地下长廊景区(简称仙人桥景区):穿龙岩景区:穿龙岩景区南到穿龙岩,东西以内龙四周山脊为界,北面到松仁村、平包村,面积为3.17平方公里。
该区为伏流穿洞(大厅堂)、河流、民族村寨、边缘波立谷、田园景观结合的生态景区,同时兼顾有城市公园的功能。
鸳鸯湖景区:鸳鸯湖景区包含九曲河、鸳鸯湖、鸳鸯洞及坡雄坳一带,面积为2.5平方公里。
以鸳鸯洞、鸳鸯泉、西西里洞、峰丛洼地等为主要景观,有针对性的开展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含特种体育——洞穴探险与攀岩)、游泳戏水等活动。
三门海—马王洞景区:三门海景区以三门海天窗群为中心,包括马王洞、干团洞、社更穿洞、天坑等遗迹,总面积12平方公里。
江洲仙人桥—地下长廊景区仙人桥景区以江洲仙人桥为中心,包括江洲地下长廊、江洲边缘波立谷及河流等景观。
凤山是塌陷型天坑群的集中地,形形色色的塌陷型天坑地形,把这一类型的旅游资源的可观赏性、娱乐性、科考性融为一体,大东坭天坑跨度达1000多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长、最壮观的塌陷型天坑。
世界著名的洞穴探险家诺萨里奥博士通过对凤山波心地下河洞穴系统考察后说“在90分钟的时间内,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能看到种类如此齐全的岩溶地貌景观,如天坑、天窗、天生桥、竖井、洼地、峰丛、坡立谷、石牙、石林、穿洞、地下河、洞穴大厅堂、洞穴钟乳石等,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2010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2010年11月,凤山县三门海天窗群、鸳鸯泉、江洲地下长廊―仙人桥、穿龙岩―桃花源等四个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二、奇特的长寿现象
发源于凤山县,流经巴马、大化两县的盘阳河不仅是东巴凤的“母亲河”,也是闻名遐尔的“长寿河”。
以巴马为中心的盘阳河流
域长寿带(包括东兰、凤山等县),东至大化,西到凤山全长150多公里,宽约80公里。
由大气降水下渗到大石山缝和千股万眼泉水汇集而成的盘阳河水,从地下穿过千山万岭流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地下溶洞,长年累月受溶岩浸泡酝酿
及层层沙石过滤,无杂质且含多种有利于生命的矿物元素,水质清纯甘冽,最适应动植物吸收生长。
盘阳河水养育沿岸人民,出现了聪颖过人的“秀才村”和百岁寿星长寿村。
其中巴马县长寿率为30.8人/10万人,大大超过国际上规定的25人/10万人指标,全县有百岁老人81人,90岁以上268人[4]。
盘阳河流域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蔬菜、水果,饲养的禽畜,野生的鱼虾和各类土特产品,经专家化验,各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氨基酸和植物纤维均高于其他地区,因而是生命之宝、长寿之源。
更为珍贵的是,长寿带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1万至2万个负氧离子,是一般城市的10多倍以上[5]。
目前只有美国大峡谷可比。
凤山县有世界惟一的水上天坑——三门海天窗群,是世界旅游资源绝无仅有的资源。
这里天窗景点密集,有穿龙岩景区、坡心水源洞景区等。
景区中天窗数量成群,每个景区的天窗数量都在3个以上,坡心水源洞景区天窗数量则达到了7个。
而且天窗的形态比较壮观,口部连着地下河,口径很大,有的多达300多米。
凤山号称“溶洞之都”,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美誉。
鸳鸯洞是世界最大的溶洞之一,内有世界第二高大的石笋,高达36.4米。
凤山的天桥形态各异,品种和类别很多,有跨度150米的广西最大天桥之一的江洲仙人桥,也有跨度较小的松仁月亮湾天桥。
凤山县境内具有规模宏大,品位高、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41%,县内西北、东南部峰丛林立,千姿百态,构成了奇妙、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其间岩溶溶洞广泛发育,形态多样,层次分明,由千万年岩溶作用形成的天生桥群雄伟壮观;地下河流曲折变幻,凤山的主要河流由东西部溶洞暗河汇流形成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
境内多处发现天坑地洞群,最大天坑直径达千米;凤山岩溶溶洞、天坑、天生桥、地下河的形成记录了云贵高
原南缘岩溶地貌演化变迁的史实,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特别是规模宏大的波心河风景区、穿龙岩风景区、鸳鸯泉风景区、石马湖风景区和天生桥群它们集观赏、科学考察、探险、保健为一体,具有现代旅游的特点。
凤山县具有丰富多采的人文景观,壮族铜鼓、歌舞和民间艺术都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古今石刻琳琅遍布、记录了文人墨客的奇诗绝句和历史文化印迹;宋代战营遗址反映了壮族浓厚的历史史实;境内各地留下了右江革命领导人和当时红军熠熠生辉的足迹。
凤山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日均气温19.2℃,是人们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随着交通、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凤山与邻县巴马、东兰、天峨、凌云等县直通公路,凤山至南宁320公里,至河池市200公里,以波心河旅游区为中心的各风景区与巴马盘阳河长寿保健旅游带连成一线,沿途能观赏各点。
由于交通、通讯之便利,凤山可接受南宁、柳州、桂林、河池市、百色及大西南通道的影响和辐射。
凤山旅游资源开发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重视,凤山将成为桂西北的新兴旅游胜地。
二、存在问题
凤山的旅游开发起步晚,缺少资金、人才和开发管理经验,仍仅限于第一阶段开发。
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精心组织,旅游产品品种少,缺乏组织管理能力,低价位开放,其垄断性和比较优势未能凸显。
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没到位。
有的人认为凤山经济不发达,地理位置不优越,旅游业难以形成很好的气候,对旅游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认为与己无关,漠不关心。
二是景点开发缺乏特色。
凤山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缺乏垄断性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得不到有效的投入和包装,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叫得响的成熟旅游名牌产品,没有把凤山的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不够,有旅游无效益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主要景点没有上等级的旅游道路,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和通达,游客可入性差,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
四是宣传力度不大。
长期以来,凤山丰富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