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与日语授受动词的联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浅析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与日语授受动词的联系
余小权
授受动词是日语的一大特点,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
大难点。

很多日语学习者在这个问题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以至于难以正确应用此类动词。

不能正确理解授受动词将会给在日企工作和与日本人交往中带来困难。

因此,本文以授受动词中的「もらう」为主要研究对象,意在从“内外意识”即授受动词方向特征的角度上,通过举例分析此类句型的使用要点,解释说明这一语言现象。

一、引言
很多日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及进入日企工作之后都认为授受动词的使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能熟练、正确运用。

而且日语具有省略主语这一特征。

对话中不使用授受动词,说话人与听者之间的立场与关系是无法表达的。

授受动词不仅能表达给予和得到,还能从措辞中表现出说话者与听话者以及叙述事件中涉事者间的亲疏关系和内外关系。

此外,授受动词还有能够表达利益关系、恩惠关系的功能。

这是日语语法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

本文意在以授受动词中的「もらう」为例,举例说明授受动词的特性和日企文化内外意识的关系,从而为日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对授受动词和日企文化的理解与掌握。

二、授受动词「もらう」的基本句型和用法
《大家的日语》(2010)中对授受表现的定义是:表现施与受的语法关系。

因此,授受关系中必然涉及施与受双方。

即,授受表现中应存在能够体现施受双方的人称或团体。

而完成施受动作的动词即为授受动词。

授受动词可分为实义动词:「くれる」(「くださる」)、「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もらう」(「いただく」);以及辅助动词「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てあげる」(「てやる」「てさしあげる」)、「てもらう」(「ていただく」)。

由于较之「くれる」和「あげる」,「もらう」的辅助动词更难掌握,所以本文以「もらう」及其谦语形式「いただ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要用法和含义,通过误用数据分析误用的原因和这个句型在日企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下列是关于「もらう」用法的基本句型。

1 A はB に(から)V てもらう。

(本句型适用于客观事实陈述,表示A 请求B 为自己做某事,从B 处得到恩惠)
例:私はタイ人の友たちにタイ料理を教えてもらった。

此文意为我向泰国友人请教泰餐做法。

所以泰国友人对我有恩。

2 V+てもらえるか/てもらえないか。

(本句型适用于口语,己方向外界寻求帮助时使用)
例:買い物のついでに郵便局によってもらえるかな。

在此句型中,施恩者的身份比受恩者的地位低,或者说双方关系亲密时可用。

买东西时能顺道替我邮点东西吗。

3 V+てもらえるとありがたい。

(本句型适用于说话人以尊敬的态度向外界求助时使用)
例:約束の時間をもうすこし遅くしてもらえると、助
かるんだが。

在文末加入「ありがたい」、「うれしい」、「助かる」等词可以让说话人以更加尊敬的语气寻求帮助,加「けど」、「が」可让表达变得更加委婉。

本句意为,如能把见面时间再推迟一点就好了。

「てもらう」可以划分为表现己方从外界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的两种关系。

如上述三种句型及例句表现的就是说话人直接拜托他人为自己做某事,自己得益,这就是直接受益关系。

而间接受益关系是指说话人作为受益方的一员时,间接地接受外界的恩惠。

比如:
下水道整備により便益を受ける人(受益者)に事業費の一部を負担していただくのが「受益者負担金制度」です。

此文为收费文件的书面表现,写作者作为收费方的一员,从用户手中得到“事业费”,间接地获得用户方的恩惠,所以是间接受益关系。

三、「もらう」的用法与日本内外意识的联系
授受动词要在有意识区分“内外关系”的前提下使用。

而在具体句子中最能体现“内外关系”的便是人称。

授受关系中可把通常意义下的第一、二、三人称分为“内部人称”和“外部人称”。

而区分两种人称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对于外界之于自己亲疏关系的判断。

当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与说话人关系亲密时,都可以看作是“内部人称”。

反之则被视为“外部人称”。

授受动词体现了施受过程中的恩惠转移,因此受人恩惠的内部人称方必然会向外部人称通过此句型表达感谢之情。

恩惠与感恩是授受关系表现的一大要点。

下面将对施受双方与人称进行分组讨论,强化对该句型的认识。

1 当施恩者为外部人称,受恩者为内部人称时 ①受恩者为第一人称,施恩者为第二、三人称时
私は君に料理を教えてもらった。

此句中我为第一人称,同时也是受恩者。

意为我向你请教了做菜(的方法)。

②当施恩者为第三人称,受恩者为第二人称时
君は山田さんに料理を教えてもらった。

此句为你向山田请教了做菜(的方法)。

实际上体现出了说话人认为自己和“你”的关系比山田更为亲近。

然而,上述两句只考虑到各种人称集团的地位是平等时的用法。

而生活中我们也会向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求助,这时就应该使用谦语形式「ていただく」。

守屋三千代(2002)为了调查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授受关系的了解,曾以东北师范大学等六所中国高校为调查对象,做过测试。

结果发现问卷中的第九题错误率最高。

. All Rights Reserved.
此题为学生拜托老师帮忙校对稿件,确认老师是否已经帮他改过了。

正解为「読んで頂けましたか」。

但很多学生都选择了「お読みになりましたか」。

因为在学习者看来,日本是阶层社会,注重上下级关系,老师比学生的地位高,所以应该选择敬语表现。

但是,在涉及到与外界互动时,比起敬语表现,学习者应首先意识到求助于对方时,表现出的对对方的感激之情,所以应该选择授受关系表现。

可见,在日本文化中,比起相敬如宾的强调礼仪正确执行,日本人更加注重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以此构筑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2 施受双方均为内部人称时
①当施受双方均为第三人称时
a.弟は弟さんに料理を教えてもらった。

b.弟さんは弟に料理を教えてもらった。

上述两例句表达的都是比人家的弟弟教会了自家弟弟做菜。

但a是以自家弟弟的角度去表述事实,b则是暗示别人家的弟弟和说话人的关系更加亲近。

而虽说都是内部人,但也有上下级之分。

野呂健一(2015)以兼职者向店长求助的措辞表现为调查,在对「レジを直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か」と「レジを直してもらえますか」的选择上,只有5名被调查者选择了前者,其余的33人选择了后者。

可见,对日本人来说,店长虽然是地位高的人,但毕竟属于内部人称,所以不必用谦语形式。

即,日本人在语言表达时的侧重点是首先考虑双方的内外关系,其次是恩惠与感谢,最后才是恪守礼仪的敬语使用。

②当施受双方均为集团一员时
此时表现出的是前文提及的间接恩惠关系。

具体解释参考前文。

由上述分析可知,授受动词表现的是日本人最为重视的“内外关系”。

为何“内外关系”对日本人来说如此重要。

笔者认为原因可从地缘学说推知而得。

日本国土狭小,灾害频发,所以在此环境中生存必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将无立足之地。

因此,表现内外关系的授受动词也在日语表现中极为重要。

四、小结
鉴于以上对日语授受动词与日本内外意识的分析,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内容。

首先,在课堂中增加课时加大学生对授受关系的练习,用对话、写作等作业方式强化训练。

让学生正确理解该知识点的重要性;其次,剖析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及注重敬语表达的观念,分析内外意识与授受动词之间的联系与常用表达;第三,教师尽量避免用命令型对学生提问,意识地增加授受关系句型的课堂用语,以便于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授受关系的意义,使学生在语境中透彻理解并熟练掌握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上接第33页)
特点以及支部成员情况,齐心合力制定有特色,易实施的支部学习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

其次,学习形式多样化。

采用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以支部为单位, 结合学习方案进行集中学习研讨,每位党员都要参与其中。

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目、文章等学习材料整理后发给党员,让学生党员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

自媒体时代下,党建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创新学习手段,建设党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组织党员进行线上学习。

目前学生接触网络很方便,这种方式便于他们及时、随时、随地学习。

线上学习的同时,线下活动也必不可少。

将“两学一做”学习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党员联系社区、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广大党员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发挥服务精神、树立党员形象。

最后,在青年群体中,朋辈教育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要充分发挖掘学生中的先进事迹,树立优秀党员的典型,让学生教育教学,让党员引领成长,切实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和带动学生党员认真学习,不断自我完善。

3、强化制度管理和言行监督
高校学生党支部成员流动性较大,支部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契机,应当重点强化对学生党支部的制度管理和对党员的言行监督。

一方面,通过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学生党员应当具有规范意识,严格遵守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也应当安装党组织的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严格管理学生党员。

以支部生活为载体,严肃党内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做好党员考核工作。

支部会议和集体活动要有记录,学生党员参与学习教育活动以及支部组织生活自己也要有记录。

可以利用“党员成长手册”等形式,让学生党员随时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感,支部可以定期收集上来,了解党员的学习情况,让学习有落实有记录有思考。

同时,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大家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作为学生党员应当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杜绝出现网上网下态度不一致的现象,每个学生党员都应当自觉成为清朗网络的志愿者。

支部制度管理要严格,学生党员言行监督要到位,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统一,为成为合格党员努力奋斗。

选择青年就是现在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要赢得青年,就要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培养青年,体现党组织的优势。

相比普通青年,学生党员是旗帜、是模范、是标杆,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学生党员中按照实践途径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青年学生党员的党性觉悟,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以‘党员成长手册’为载体完善党员培养、教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52XJ140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