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A卷基础过关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题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肇.(zhào)事朱熹.(xī)论.语(lùn)B.儒.家(rú)测量.(liáng)向.导(dǎo)C.彷.徨(páng )适当.(dāng)不知所措.(cuò)D.缅.怀(miǎn)埋没.(m ò)瞭.望(l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晓得授与缅怀格物致智B.悲愤埋没屠杀袖手旁观C.舆论恐怖嘹望探查物体D.誉写公署清谈化学试验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王阳明在院子里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________外界误认为________自己。

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________或哲理的清谈就可得到。

⑶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________,而是积极的________。

A.观察探讨检讨观察探索B.探测检讨探讨探察探索C.观察检讨探讨探察探测D.探察探讨检讨观察探测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轻视实验西方教育没有准备C.做研究做主张出主意显微镜D.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实验精神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抗击非冠疫情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位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B.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中国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长满荆棘、充满挑战的人生才会更加意义非凡。

D.从来都没有“推之于四海.....”的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传之于万世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2019·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期末)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了。

(2)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rú jiā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3)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xiù shǒu páng guān袖手旁观。

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1)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________,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2)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________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___的。

A.测量支配领悟B.测量支撑领会C.测试支撑领会D.测试支配领悟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缺少的。

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A.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轻视实验一帆风顺没有准备C.做研究做主张出主意显微镜D.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袖手旁观5.(2018·广西梧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原卷版)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原卷版)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基础与巩固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rǔ)清谈(tán)实践(jiàn)格物致知(zhì)B.埋没(mò)检讨(tǎo)彷徨(fáng)一帆风顺(fān)C.探讨(tàn)哲理(zhé)遵照(zūn)袖手旁观(xiǜ)D.领悟(wù)测量(cè)恐慌(huāng)不知所措(cuò)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授予实验特地显微镜B.测量支配细至一帆风顺C.检讨遵照缅怀齐家治国D.突破关键栽种袖手旁观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C.⑤④③①②D.②⑤④③①6.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丁肇.中( )遵.照()儒.家( )不知所措.( )( ) 缅.怀( )彷徨..观错误!埋错误!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énɡ()意zhènɡ()心xiū()身qí()家错误!错误!3.【识记词义】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1)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4)________:端正心思.(5)________: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________: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7)一拿起图纸,郭大柱就眼花缭乱,被那些纵横交错的线弄得__________。

(8)他看见自己的父亲,脸色刷地灰白,一时__________,也不知说什么好。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 )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

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

C.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

D.以上三项都是。

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6.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该有这种精神?7.课文第七、八段论述的都是有关“实验"的内容,删去一段可以吗?为什么?8.学完课文后,相信你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

联想一下,我们是否也具有“格物致知”精神呢?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呢?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试着谈一谈.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

考点聚焦课时作业[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词语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埋没.(méi):使显不出来.B.应.付(yìng):对人对事采取措施、办法.C.清.(qīng)谈:不切实际地谈论。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含答案)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荣幸(xìng) 授予(yú) 缅怀不知所措B.测量(liàng) 恐慌(huāng) 瞭望开拓进取C.彷徨(fǎng) 埋没(mò) 检讨秀手旁观D.领悟(wù) 激变(jī) 探察格物致知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孩子阅读传统典籍,父母不能袖手旁观,最好和孩子一起研读和辨析。

B.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是儒家的大学之道,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次第展开。

C.曲折是人生的清醒剂,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教益,是你一帆风顺时难以得到的。

D.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3.选出填入空白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________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________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________派军队侵占台湾,________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尽管可是只是才B.如果那么不仅而且C.尽管但是不仅而且D.如果那么只有才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C.“四书"是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D.“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们体会意义。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互动百科"被曝光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网站”。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训练题(含答案)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华裔(yì) 彷徨(pánɡ) 根深蒂固(dì) 袖手旁观(xiù)B.探测(cè) 儒家(rǔ) 格物致知(ɡé) 不言而喻(yù)C.领悟(wù) 接触(zhù) 实验精神(yàn) 一帆风顺(fān)D.朱熹(xī) 埋没(méi) 孜孜不倦(zī) 不知所措(cuò)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C.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原因,自贡市灯会创新性开启“云观灯”,实现了就地过年、足不出户看灯会的新体验。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B.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烈士陵园等……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础一日一练新人教版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础一日一练新人教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1.填空。

(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一句中的“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____________家,获1976年____________奖。

(3)“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篇。

(4)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____________代哲学家、教育家。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yǔ zūn máng jī xī jìng 授 照 目 变 朱 途肇.( ) 儒.( )家 彷.( )徨 埋没.( ) 应.( )付 不知所措.( ) 3.多音字。

(1)量⎩⎪⎨⎪⎧测量.( )量.体裁衣( ) (2)传⎩⎪⎨⎪⎧传.说( )传.记( ) (3)系⎩⎪⎨⎪⎧系.列( )系.鞋带( ) (4)识⎩⎪⎨⎪⎧学识.( )博闻强识.( ) 4.形近字。

(1)⎩⎪⎨⎪⎧miǎn怀 miǎn腆 沉miǎn (2)⎩⎪⎨⎪⎧荣yù téng写 juàn恋 (3)⎩⎪⎨⎪⎧所wèi kuì叹 甲zhòu5.重点词语。

(1)________: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

文中指不做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2)________:推究事物的道理。

(3)________:获得知识。

(4)________: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5)________: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6)________: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1. (1)大学论语中庸孟子(2)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3)礼记大学(4)明2. 予遵盲激熹径zhào rúpáng mòyìng cuò3. (1)liáng liàng(2)chuán zhuàn(3)xìjì(4)shízhì4. (1)缅腼湎(2)誉誊眷(3)谓喟胄5. (1)清谈(2)格物(3)致知(4)彷徨(5)不知所措(6)袖手旁观。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考卷一、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埋.没(mái)彷.徨(páng)缅.怀(miǎn)探chá(察)xuān(宣)告jiǎn(检)讨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作为一个时代青年,路见不平应挺身而出,岂能袖首旁观。

(首——手)(2)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错——措)(3)湎怀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湎——缅)(4)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要自我俭讨。

(俭——检)3.下面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过去五年,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个关键词,让党风政风不仅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也以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的力度,进一步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

②诚如古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③这正是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原因所在。

有语病的句子是:①。

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到“让”之前。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结合这段文字的内容简述你的感想。

一位老学者说,现在有太多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六十度就撒手了。

还有不少人是这壶水还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另一壶。

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人。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没有做成一件事比喻成没有烧开一壶水。

我们寻求真理不仅要对事物有客观的探索,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既然做了就要做出结果,不能半途而废。

否则有再多的实践精神,也得不到想要的成果。

5.2017年的合肥街头,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低碳出行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热捧,可是在推行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材料一:有网友爆料说,有的市民将“小黄车”的车牌拆卸,并用涂料刷成其他颜色,然后占为己有。

【A】同时,记者在一些二手车交易平台上,看到有人以大约100元左右的价格售卖小黄车。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A卷基础过关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A卷基础过关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A卷基础过关练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5分)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在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zūn( )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páng huáng( )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2.下面句子中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____,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这位先生明明是把外界误认为自己。

③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过程的向导。

④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

A.①探察②探索探讨③探索④探察B.①探索②探察探讨③探索④探察C.①探察②探察探讨③探索④探索D.①探讨②探索探讨③探索④探察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就一帆风顺地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B.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C.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很是发人深省。

D.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大家不知所措,惶恐不安。

4.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5.作者在文中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下列观点与作者的这一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A.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检测卷一、基础演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埋.没() 彷.徨() 缅.怀() 探chá() xuān()告jiǎn()讨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后,广东省防总要求各地认真开展各项防御措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将“认真”改为“积极”)B.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把“在”调到“霍金”后面)C.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广泛引起了讨论。

(把“广泛”调到“讨论”前面)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删去“大概”或“差不多”)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________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________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

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________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________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又迂回曲折开端B.只要就慷慨激昂开始C.不仅还荡气回肠开启D.要么要么缠绵悱恻开拓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最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新人教版

最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新人教版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A组1.根据拼音写汉字。

领wù() páng huáng()( ) 袖手旁guān() 2.下列词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袖手旁观一帆风顺B.格物致知豪无选择C.推之四海传之万世D.寻求真理学术权威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轻视实验一帆风顺没有准备C.做研究作主张出主意显微镜D.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袖手旁观B组5.选出填入空白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________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________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________派军队侵占台湾,________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A.尽管可是只是才B.如果那么不仅而且C.尽管但是不仅而且D.如果那么只有才6.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

(填序号)近一段时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4月26日,国产航母下水;4月27日,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5月3日,世界上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5月18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国务院对其中三项重大成就发了贺电,贺电中对这些成就的定位有不少共同点:一是有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成就重大。

贺电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用的词是“标志性成就”,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是“重大成就”,而且还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至于天舟一号任务成功则是一项“新成就”,这本身也因为航天工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础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础训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础训练
一、基础训练题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

2、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轻视实验一帆风顺没有准备
C.做研究作主张出主意显微镜
D.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他们怎么造谣、诽谤,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B.我虽然下决心学好数学,成绩总是提不高,老师也总是给我个别辅导。

C.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无兴趣,因而对数学很爱好。

D.只要学习目的明确,只要肯刻苦努力并讲究学习方法,我们就能把学习搞好;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4、“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5、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物致知:
②袖手旁观:
③不知所措:
参考答案:
1、丁肇中物理学家诺贝尔
2、A
3、D
4、B
5、(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

(2)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基础过关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5分)
1.根据拼音写字词,并在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zūn( )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páng huáng( )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2.下面句子中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____,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这位先生明明是把外界误认为自己。

③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过程的向导。

④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

A.①探察②探索探讨③探索④探察
B.①探索②探察探讨③探索④探察
C.①探察②探察探讨③探索④探索
D.①探讨②探索探讨③探索④探察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就一帆风顺地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B.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C.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很是发人深省。

D.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大家不知所措,惶恐不安。

4.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5.作者在文中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下列观点与作者的这一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
A.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
B.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
C.为了能够作真实和正确的判断,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摆脱任何成见和偏执的束缚。

——罗蒙诺索夫
D.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的一颗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歌德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5分)
1.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天下午,第十五届“海科会”重要嘉宾、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访问四川大学,与师生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致欢迎辞后,宣布四川大学将聘请丁肇中教授为四川大学海外咨询理事会理事。

随后,谢和平校长为丁肇中教授颁发了理事聘书。

在师生提问环节,丁教授不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来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

丁肇中教授对学子们提出了寄语: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注的领域,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才有可能创新!
(2016- 09 -13来源: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
(1)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0字以内)
______
(2)
丁肇中认为青年学子应具备的创新要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