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基本与防护措施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册电气工程师技术资质测验辅导教材(二)
14.2 电击底子常识和防护办法
.电击的机理
如上节所述,电击所发生的电击电畅通过人体或动物躯体将发生病理性生理效应,轻者受到伤害,重者将会死亡,所以必需采纳防护办法。
触电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所造成的电击别离称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
为了防止电击,必需先了解电击机理,然后对直接电击、间接电击以及兼有该两者的电击采纳适当的防护办法,以包管人、畜及设备的安然。
14.2.1.1 人体阻抗的组成电击电流大小由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所决定。
人体阻抗主要与电流路径、皮肤潮湿程度、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以及频率等有关。
人体阻抗的组成如下列图。
如将两个电极接触人体的两个局部,并将电极下的皮肤去掉,那么该两电极问的阻抗为人体内阻抗Zi。
皮肤上电极与皮肤下导电组织之间的阻抗即为皮肤阻抗ZPl和ZP2 。
Zi、ZP1、Z P2的矢量和为人体总阻抗ZT。
现将这些阻抗的特征说明如下:
①人体内阻抗Zi按照IEC测定的成果,Zi主要是电阻,只有少量电容,如图中虚线所示,其数值主要决定于电流路径,一般与接触面积关系不大,但当接触面积小到几平方毫米数量级时,内阻抗才增大。
②皮肤阻抗ZP1、ZP2ZP1、ZP2是由半绝缘层和小的导电元件〔如毛孔构成的电阻电容网络〕组成,见图。
接触电压在50V 及以下时,皮肤阻抗值随外表接触面积、温度、呼吸等显著变化;50~100V 时,皮肤阻抗降低很多;频率增高时,皮肤阻抗也随之降低;皮肤破损时,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
③人体总阻抗ZT ZT由电阻分量及电容分量组成。
当接触电压在500V 及以下时,ZT 值主要决定于皮肤阻抗值;接触电压越高,ZT与皮肤阻抗关系越少;当皮肤破损后,ZT值接近于人体内阻抗。
④人体初始电阻Ri在接触电压呈现的瞬间,人体的电容还未充电,皮肤阻抗可忽略不计,这时的电阻值称为人体初始电阻。
该值限制短时脉冲电流峰值。
当电流路径从手到手或手到脚并且接触面积较大时,5%分布秩〔即5%的人所呈现的最小初始电阻值〕Z5%可认为等于5 00 Ω。
人体阻抗与接触状况的关系通常划分为以下三类:
①状况1枯燥或潮湿的区域、枯燥的皮肤、高电阻的地面,此时人体阻抗值:
Z1=1000 +0.5*Z5%〔Ω〕
式中:1000──鞋袜和地面两者电阻的随机值,Ω
──考虑了双手至双脚的双重接触情况
Z5%──5%分布秩,即5%的人呈现此最小阻抗值,Ω
②状况2潮湿的区域、潮湿的皮肤、低电阻的地面,此时人体阻抗值:
Z2 5*Z%〔Ω〕
式中;200──较低的地面电阻值,不计鞋袜的电阻,Ω
③状况3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皮肤电阻、环境介质的电阻可忽略不计。
交流电流的安然电压,IEC 规定直流〔无纹波〕的安然电压为:在状况1,不大于120 V;在状况2,不大于60V。
安然电压包罗接地系统的相对地或极对地电压,或不接地和
非有效接地的相间及极间电压。
14.2.2 电击电流对人体的生理效应
14.2.2.1 交流电流的电击效应IEC 颠末多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心室纤维性哆嗦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一个心动周期如图5所示,由发生兴奋期P、兴奋扩展期R 和兴奋复原期T所组成。
图中的数字暗示兴奋传布的挨次。
在兴奋复原期内有一个相对较小的部份称为易损期,在易损期内,心肌纤维处于兴奋的不均匀状态,如果受到足够幅度电流的刺激,心室纤维发生哆嗦,如图中X 点受电流刺激.对心电图和血压的影响,如图中曲线所示。
此时发生心室纤维性哆嗦和血压降低,如电流足够大将导致死亡。
当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身所觉察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觉阈值。
对于15 ~100Hz 交流电流,此值为A。
人握电极能摆脱的电流最大值称为摆脱电流,对于15~100Hz 交流电流为10 mA。
当流过人体的电流继续增加时,人体电流IB和电流流过的持续时间t 的关系如下列图。
图是按电流流过人体的路径从左手到双脚的效应绘制的。
当电流为500mA、时间为100ms 时,发生心室纤维性哆嗦的几率为14%。
图中的Ⅰ区通常无反响性效应;Ⅱ区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Ⅲ区通常无器官性损伤,但可能呈现肌肉收缩和呼吸困难.在心脏中形成兴奋波和传导的可逆性紊乱,包罗心房纤维性哆嗦及短暂心脏停跳;在Ⅳ区内.开始呈现心室纤维性哆嗦,到曲线c1,几率为5%;到曲线c2,几率为50%;曲线c3 以外那么几率超过50%。
随着电流与时间的增加,可能发生心脏停跳、呼吸遏制及严重烧伤。
上述的感觉阈值、摆脱阈值及图中的心室纤维性哆嗦阈值都是对15~100Hz 交流电流而言的。
在工业企业和民用建筑中,有不少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超过100Hz,例如有些电开东西和电焊机,可用到450Hz;电疗设备大大都使用4000~5000Hz;开关方式供电的设备那么为20 kHz ~1MHz;微涉及无线电设备还有使用更高的频率的。
对于这些100Hz 以上交流电流,人体皮肤的阻抗,在数十伏数量级的接触电压下,大致与频率成反比,例如500Hz 时皮肤阻抗,仅约为50Hz 时皮肤阻抗的1/10,在很多情况下,皮
肤的阻抗可以忽略不计。
但因为是高频电流,对人体的感觉和对心脏的影响都比100Hz 以下交流电小。
为了与50Hz 时阈值比拟,常采用频率系数Ff 来衡量、频率系数Ff 为频率f时发生相应生理效应的阈值电流与50Hz 的阈值电流之比。
频率在10kHz 及100Hz 之间时,阈值大致由10mA 上升到100mA〔有效值〕;
频率在100kHz 以上及电流强度在数百毫安数量级时,较低频率时有针刺的感觉,频率再高那么有温暖的感觉。
频率在100kHz 以上时,既没有摆脱阈值和心室纤维性哆嗦阈值的试验数据.也没有这方面的变乱陈述。
频率在100kHz 以上及电流在安培数量级时,可能呈现烧伤,烧伤的严重程度随电流畅通的持续时间而定。
14.2.2.2 直流电流的电击效应电流对人体的效应,例如刺激神经和肌肉,引起心房或心室纤维性哆嗦等,与电流大小的变化有关,出格是在接通或断开电流的时候。
电流幅度不变的直流电流要发生同样的效应,要比交流电流大得多。
握持直流电器,变乱时较易摆脱;当电击持续时间长于心动周期时,心室纤维性哆嗦阈值比交流的阈值高得多。
直流电流从手到双脚,通过人体躯干的电流称为纵向电流;从手到手通过人体躯干的电流称为横向电流;以双脚为正极,流过人体的电流为向上电流;以双脚为负极,流经人体的电流为向下电流。
直流电流与具有不异诱发心室纤维性哆嗦几率的等效交流电流〔有效值〕之比称为直流/交流等效系数。
直流电流的持续时间和电流幅值的关系见图。
图中Ⅰ区通常无反响性效应;Ⅱ区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Ⅲ区通常预期无器官损伤,随电流幅值和时间而增加其严重程度,可能呈现心脏中兴奋波的形成和传导的可逆性紊乱;Ⅳ区可能呈现心室纤维性哆嗦,随电流幅值和时间增加,除Ⅲ区的效应外,预计会发生严重烧伤等病理生理效应。
关于心室纤维性哆嗦,该图所示为电流从左手到双脚,且为向上电流的效应。
如为向下电流,应将电流乘以 2 的系数进行换算。
当电流从手到手,不大可能发生心室纤维性哆嗦。
在该图中,当电流流过的持续时间小于500ms 时,尚无Ⅱ和Ⅲ区分界线的资料。
直流电流的感觉阈值取决于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干湿度、压力、温度〕、电流流过的持续时间和各自的生理特征等,与交流电不同的是:当电流以感觉阈值强度流过人体时,只是在接通和断开电流时有感觉,其它时间没有感觉。
在与测定交流电流感觉阈值相等条件下,直流电流的感觉阈值约为2mA。
直流的摆脱阈值与交流不同,约300mA 以下的直流电流没有可以确定的摆脱阈值,只有在接通和断开电流时,才能引起疼痛性和痉挛似的肌肉收缩。
当电流大干300mA 时,可能摆脱不了,或仅在电击持续时间达几秒或几分种后才有可能摆脱不了。
通过人体的电流约为30mA 时,人体四肢有暖热感觉。
流经人体的电流为300mA 及以下横向电流持续几分钟时,随着时间和电流增加,可能发生可逆性的心节律障碍。
电流伤痕、烧伤、眩晕、有时掉去知觉,超过300mA 时,经常呈现掉去知觉的情况。
14.2.2.3 特殊波形电流的电击效应特殊波形电流的电击效应这里仅考虑短持续时间单向单脉冲电流的效应,在工业企业和民用建筑所用的电气设备中,也经常遇到。
短持续时间单向单脉冲电流的效应在内装电子元件的电器绝缘损坏或直接接触其带电体时形成的矩形或正弦形脉冲;电容器放电的短持续时间单向脉冲。
这些脉冲当其持续时间为10ms
及以上时,对人体的效应与图不异;对于~10ms 持续时间的脉冲,其效应按以下能量率来表征。
心室纤维性哆嗦能量率Fe :在电流路径、心脏时,相等〔心脏跳动的幅值与时间的关系〕给定条件下,引起必然几率的心室纤维性哆嗦的短持续时间单向脉冲的最小I2t值,以积分形式暗示为:
Fe =∫i2dt
Fe乘以人体电阻得出脉冲期间耗散在人体的能量。
心室纤维性哆嗦电荷率Fq :在给定的电流路径、心脏时,相等条件下,引起必然几率的心室纤维性哆嗦短持续时间单向脉冲最小It 值,以积分形式暗示为
Fq =∫idt
现以电容器放电为例。
电容器由放电开始到放电电流降至其峰值的5%的时间间隔为电容器放电的电击持续时间t1。
按指数衰减降到起初幅值1/e = 0.3679 倍所需的时间为时间常数T 。
当ti = 3T时,所有脉冲能量几乎耗尽。
电容器放电的感觉阈值和痛苦阈值取决于电极的形式、脉冲的电荷及其电流峰值。
以干手执大电极的人作为放电对象的感觉阈值及痛苦阈值.以能量率Fe暗示的痛苦阈值对于通过手脚的电流路径及大接触面积来说为(50~100)×10-6A2s 数量级。
心室纤维性哆嗦阈值取决于脉冲电流的形式、持续时间及幅度、脉冲开始时的心脏时相、通过人体的电流路径及人的生理特征。
IEC 曾在动物身上做过试验,其成果是:对于短持续时间的脉冲,心室纤维性哆嗦一般仅在脉冲落在心动周期易损时间内发生;对于电击持续时间小于10ms 的单向脉冲,心室纤维性哆嗦的发生由Fq或Fe 所决定。
图示出心室纤维性哆嗦的阈值,对于50%的纤维性哆嗦几率,Fq为,Fe 那么由脉冲持续时间t1 = 4ms 时的0.01A2s 上升到t1 = 1ms 时的0.02A2s 。
该曲线给出路径以左手到双脚流过的电流的心室纤维性哆嗦危险几率.对于其它电流途径,那么乘以表2的心电流系数 F 。
图中c1 曲线以下,无纤维性出动;c1 曲线以上直到曲线c2 以下,具有较低的心室纤维性哆嗦危险,几率直到5%;c2 曲线以上直到c3 曲线以下,具有中等纤维性哆嗦危险,几率直到50%;c3 曲线以上,具有高纤维性哆嗦危险,大于50%几率。
14.2.3 电击的防护办法
.3.1 直接电击的防护办法
直接电击庇护又称正常工作的电击庇护,也称为底子庇护,主要是防止直接接触到带电体,一般采纳以下办法。
〔1〕将带电体绝缘带电局部完全用绝缘覆盖。
该绝缘的类型必需符合相应电气设备的尺度,且只能在遭到机械破坏后才能除去。
绝缘能力必需达到持久耐受在运行中受到的机械、化学、电及热应力的要求。
一般的油漆、清漆、喷漆都不符合要求。
在安装过程中所用的绝缘也必需颠末试验,证实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2〕用遮栏和外护物防护外护物一般为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在任何标的目的都能起直接接触庇护作用的部件。
遮栏那么只对任何经常接近的标的目的起直接接触庇护作用。
两者的防护要求如下:
①最低的防护要求在电气操作区内,防护等级为IP2X ,顶部那么为IP4X。
在电气操作区内,如可同时触及的带电局部没有电位差时,防护等级可为IP1X。
在封闭的电气操作区内可不设防护。
②强度及不变性遮拦或外护物应紧固在其地点位置,它的材料、尺寸和安装方法必需具有足够的不变性和耐久性,并可承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呈现的应力和应变。
③开启和拆卸必需使用钥匙或东西,并设置联锁装置,即当开启和拆卸遮栏或外护物时,将此中可能偶然触及的所有带电局部的电源自动堵截,直到遮栏或外护物复位后才能恢复电源。
如遮栏或外护物中有电容器、电缆系统等储能设备并可能导致危险时,不单要在规按时间内泄放能量,并且还必需采用与上述要求不异的联锁装置。
也可在带电局部与遮栏、外护物之间插入隔离网罩,当开启或拆卸遮栏或外护物时不会触及带电局部。
网罩可以固定,也可在遮栏、外护物除去时自动滑入。
网罩防护等级至少为IP2X,且只有用钥匙和东西才能移开。
如需更换灯胆、熔断器而在外护物和遮栏上留有较大的孔洞时,那么必需采纳适当办法防止人、畜无意识地触及带电局部,并且还须设置明显的标记,警告通过孔洞触及带电局部会发生危险。
〔3〕用阻挡物防护阻挡物只能防护与带电局部无意识接触,但不克不及防护人们有意识接触。
例如用庇护遮栏、雕栏或隔板可以防止人体无意识接近带电局部.又如用网罩或熔断器的庇护手柄,可以防止在操作电气设备时无意识触及带电局部。
阻挡物可不消钥匙或东西撤消,但必需固定以免无意识地移开。
〔4〕置于伸臂范围以外伸臂范围如下列图。
将带电局部置于伸臂范围以外可以防止无意识地触及。
不同电位而能同时触及的局部严禁放在伸臂范围内。
如两局部相距不到,那么认为是能够同时触及的。
当人们的正常活动范围S 由一个防护等级低于IP2X 的阻挡物〔如雕栏〕限制时,那么规定的距离应从阻挡物算起。
在正常工作时须手持大或长的导电物体的处所,计算距离时须计及该物体的外形尺寸。
〔5〕采用RCD〔剩馀电流庇护装置,也称漏电并关〕作为附加庇护RCD 不克不及作为直接电击的独一庇护设备,只能作为附加庇护,也就是作为其它庇护掉效或使用者疏忽时的附加电击庇护。
剩馀电流动作整定值一般采用30mA。
14.2.3.2 间接电击的防护办法
间接电击庇护又称故障下的电击庇护,也称附加庇护,一般采用以下办法:
〔1〕自动堵截电源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主要是采用自动堵截电源的庇护方式,以防止发生接地故障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局部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发生电击的危险。
当故障时,最大电击电流的持续时间超过允许范围时,自动堵截电源〔IT 系统的第一次故障除外〕,防止电击电流造成有害的生理效应.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局部必需按系统接地制式与庇护线相连,同时还宜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自动堵截电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操纵原有的过电流庇护设备,且方法简单、投资最省,是一种常用的办法。
〔2〕使用Ⅱ级设备或采用相当绝缘的庇护Ⅱ级设备既有底子绝缘也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考虑庇护接处所法;设备内导电局部严禁与庇护线连接。
该类设备的绝缘外护物必需能承受可能发生的机械、电或热应力,一般的油漆、清漆及类似物料的涂层不符合要求。
绝缘外护物上严禁有任何非绝缘材料制作的螺栓,以免破坏外护物的绝缘。
〔3〕采用非导电场合在非导电场合内,严禁有庇护线,也不采纳接地办法,因此可采用0 级设备〔这种设备只有底子绝缘,没有庇护接地手段〕。
非导电场合应具有绝缘的地板和墙〔用于标称电压不超过500V 的设备,其绝缘电阻不小于50kΩ;如标称电压超过500V,那么为100kΩ〕,其防护办法如下:
①外露导电局部之间、外露导电局部与外部导电局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如在伸臂范围以外,那么为。
②如达不到上述距离,那么在两导电局部之间设置绝缘阻挡物,使越过阻挡物的距离不小于2m。
③将外部导电局部绝缘起来,绝缘物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耐受2000V 电压,且在正常情况下,泄漏电流不大于1mA。
上述安插必需是永久性的,即使使用手携式或移动式设备也必需能满足上述要求;别的,还应采纳办法使墙和地板不因受潮而掉去原有电阻值,同时外部导电局部也不克不及从外部引入电位。
〔4〕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但凡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局部和外部导电局部采用不与大地相连的等电位联结,使其电位近似相等,以免发生电击。
局部等电位联结系统严禁通过外露导电局部或外部导电局部与大地接触,如不克不及满足,必需采用自动堵截电源办法。
为了防止进入等电位场合的人遭受危险的电位差,在和大地绝缘的导电地板与不接地的等电位联结系统连接的处所,必需采纳办法减少电位差。
〔5〕电气隔离将回路进行电气隔离是为了防止触及绝缘破坏的外露导电局部发生电击电流,一般采纳以下办法:
①该回路必需由隔离变压器或有多个等效隔离绕组的发电机供电,电源设备必需采用Ⅱ级设备或与其相当的绝缘。
如该电源设备供电给几个电气设备,那么这些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局部严禁与电源设备的金属外壳相连。
②该回路电压不克不及超过500V,其带电局部严禁与其它回路或大地相连,并须注意与大地之间的绝缘。
继电器、接触器、辅助开关等电气设备的带电局部与其它回路的任何局部之间也需要这种电气隔离。
③不同回路应分开布线,如无法分开,那么必需采用不带金属外皮的多芯电缆或将绝缘导线敷设在绝缘的管路或线槽中。
这些电缆或导线的额定电压不低于可能呈现的最高电压,旦每条回路有过电流庇护。
④被隔离回路的外露导电局部必需采用绝缘的不接地等电位联结,该连接线严禁与其它回路的庇护线或外露导电局部相连接,也不与外部导电局部连接。
插座必需有庇护插孔,其触头上必需连接到等电位联结系统。
软电缆也必需有一根庇护芯线作等电位联结用〔供电给Ⅱ级设备的电缆除外〕。
⑤如呈现影响两个外露导电局部的故障,而这两局部又接至不同相的导线时,那么必需有一个庇护装置能满足自动堵截电源的要求。
14.2.3.3 直接和间接电击两者兼有的防护办法
兼有防止直接和间接电击的庇护,也称为正常工作及故障情况下两者的电击庇护,可采纳以下办法。
〔1〕安然电压采用的标称电压不超过安然电压50V,如果引出中性残,中性线的绝缘与相线不异。
〔2〕由安然电源供电安然电源有以下几种:
①安然隔离变压器,其一、二次绕组间最好用接地屏蔽隔离。
②电化电源,如蓄电池。
③与较高电压回路无关的其它电源,如柴油发电机。
④按尺度制造的电子装置,包管内部故障时,端子电压不超过50V,或端子电压可能超过50V,但电能量很小,人一接触端子,电压当即降到50V 以下。
〔3〕回路配置
①安然电压的带电局部严禁与大地、其它回路的带电局部或庇护线相连。
②安然电压回路的导线与其它回路导线隔离,该隔离不低于安然变压器输入和输出线圈间的绝缘强度。
如无法隔离,安然电压回路的导线必需在底子绝缘外附加一个密封的非金属护套、电压不同的回路的导线必需用接地的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分开。
如果安然电压回路的导线与其它电压回路的导线在同一电缆或组合导线内,那么安然电压回路的导线必需单独或集中地按最高电压绝缘处置。
③安然电压的插头不克不及插入其它电压的插座内,安然电压的插座也不克不及被其它电源的插头插入,且必需有庇护触头。
④当尺度电压超过25V 时,正常工作的电击庇护必需采用IP2X的遮栏或外护物,或采用包以耐压500V 历时 1 分钟不击穿的绝缘。
14.2.4 漏电庇护器的正确选用和安装
低压配电系统中装设漏电庇护器(残剩电流动作庇护器)是防止电击变乱的有效办法之一,也是防止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变乱的技术办法。
各项防止电击的技术办法和安装漏电庇护器办法应同时采用。
漏电庇护器的防护
对直接接触的防护
1)漏电庇护器只作为直接接触防护中底子庇护办法的附加庇护。
2)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的漏电庇护器。
动
作电流不超过30mA。
对间接接触防护
在间接接触防护中,采用自动堵截电源的漏电庇护器时,应正确地与电网的接地型式相配合。
漏电庇护器在各类系统接地型式中的正确使用:
1〕TN系统
a. 在TN系统中,当电路发生绝缘损坏故障,其故障电流值小于过电流庇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值时,需装漏电庇护器;
b. 在采用漏电庇护器的TN系统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局部可按照电击防护办法具体情况,采用单独接地,形成局部TT系统。
2〕TT系统
TT系统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应优考虑装设漏电庇护器,作为防电击的庇护办法。
对电气火灾的防护
1)为防止电气设备与线路因绝缘损坏引起的电气火灾,宜装设当漏电电流超过
预定值时,能发出声光信号报警或自动堵截电源的漏电庇护器。
动作电流不超过500mA。
2)为防止电气火灾而安装的漏电庇护器、漏电继电器或报警装置,与末端庇护的关系宜形成分级庇护。
分级庇护
1)为了缩小发生人身电击及接地故障堵截电源时引起的停电范围,漏电庇护器
的分级庇护一般分为两极。
两级漏电庇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应协调配合。
2)安装在电源端的漏电庇护器应采用低灵敏度延时型的漏电庇护器。
必需安装漏电断路器的设备和场合
a. 属于I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开东西;
b. 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环境恶劣场合的电器设备;
c. 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d. 暂设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e. 宾馆、饭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内插座回路;
f. 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g. 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h. 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i. 病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可不装设漏电庇护器的设备
a. 使用安然电压供电的电气设备;
b. 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
c. 使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电气设备;
d. 在采用了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安然办法的场合中使用的电气设备;
e. 在没有间接接触电击危险场合的电气设备。
14.2.4.2 漏电庇护器的选用
漏电庇护器的技术条件应符合GB6829的有关规定,并具有国家认证标记,其技术额定值应与被庇护线路或设备的技术参数相配合(见附录A)。
按照电气设备的供电方式选用漏电庇护器
a. 单相22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二极二线式或单极二线式漏电庇护器;
b. 三相三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三级式漏电庇护器;
c. 三相四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或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共用的电路,
应选用三极四线式,四极四线式漏电庇护器。
按照电气线路的正常泄漏电流,选择漏电庇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1)选择漏电庇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时,应充实考虑到被庇护线路和设备
可能发生的正常泄漏电流值,必要时可通过实际测量取得被庇护线路或设备的泄漏电
流值。
2)选用的漏电庇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