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整理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整理复习题
第1课身边的材料
1.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是由(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麻、沙、丝、土等,它们被成为天然材料。
3.由天然材料加工
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玻璃、金属、塑料、尼龙等。
第二课塑料
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
2.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
3.塑料遇到热水会(变软)。
4.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合金具有更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用于日常生活、航空航天等领域。
5.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6.一
种合成纤维,耐(高温)、不易(燃烧),可以用来制作(特殊用途的服装)。
7.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小颗粒和高强度的(纳米材料)。
一米等于(十亿纳米)。
8.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灰尘那么大。
它们可以在人体血管中游泳,清洁血管,治疗疾病。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如(防弹衣、变色眼镜、防弹
玻璃柜、记忆眼镜框、人造钻石、变色勺)。
10.我们周围的塑料物品包括(电脑、篮球、电话、CD、梳子、水桶、汽车方向盘)等。
11.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答:塑料是防水、轻质、透明的。
用塑料代替木材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然而,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2.什么叫白色污染?你对减少白色污染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人们随意丢弃大自然中的废旧塑料包装产品。
这种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现象,漂
浮在树上,散布在路边、草坪、街道、水面、农田和周围地区,被称为白色污染。
如果你
想减少白色污染,建议:① 回收塑料,分类放置和回收塑料物品(如塑料袋和塑料杯),以便于再加工。
② 在制造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日用品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其埋
在地下且易腐(注意不要燃烧,因为有些塑料会燃烧)
会放出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13.当塑料杯遇到热水时会发生什么?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吗?
答:塑料制品遇热有的会变软,有的没有明显变化,有的不发生变化。
根据塑料受热
后的性质不同,可以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第三课听力
1.声音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人类可以靠声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用手移动橡皮筋。
橡皮筋越薄,声音越大。
橡皮筋越厚,声音越低。
4.击鼓时,
(鼓膜)振动并发出声音。
5.钢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6.进行音叉发声实验时,用手按住音叉以停止振动。
此时,音叉(立即停止发声)。
7.敲击拉伸弹簧产生的声音比在自然状态下敲击弹簧产生的声音(更细)。
1
8.当物体发出声音时,常见的现象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答:所有发出声音的
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9.什么方法可以使物体停止发声?
答:使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就停止发声了。
10.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共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声的常见现象是振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1.吹出瓶子,瓶子会发出声音,这是由瓶子中空气的振动引起的。
第4课物体传声
1.我们能听到声音,但仅声源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一种声音媒介,(空气),(水),(木头)等等。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设备)
来传输信息。
4.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声
音可以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5.在水中用手敲钟,你可以在空气中听到,因为(水和空气都可以传递声音)。
6.在桌子一头用手轻轻地敲,在另一头的一名同学紧贴桌面能听到声音,而站在桌子
旁边的同学却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固体传递声音快,而且可以传递微弱的声音)。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440 m/s,在钢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000 m/s。
8.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个同学在桌面上的另一端轻轻挠桌面,能听到挠桌面的声音吗?为什么站在旁边的同学听不见,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能力强,所以在远处的学生可以听到声音。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9.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在水中摩擦砂纸,把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摩擦砂纸的声音吗?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呢?
答:是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声音可以在水(液体)中传播。
10.在古代,人们为什么要躺在地上听一会儿,以知道是否有人来了?
答:因为土地能够传声,而且比空气传声快,远处的脚步声通过土地传过来,使我们听到声音。
11.当你走到河边时,水面上的小鱼立刻游走了。
怎么了
答:因为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和水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12.声音能在月球上传播吗?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童话是什么?
答: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用无线电话相互通信。
1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二
答: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第5课自制乐器
1.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当物体快速振动时,声音就(高),当物体缓慢振动时,声音就(低)。
3.敲击不同的金属片,金属片越长,声音越(低);金属片越短,声音越(高)。
4.敲击不同材料(橡胶膜、塑料膜、牛皮纸等)的滚筒表面的声音是否相同?哪种材料更适合滚筒表面?
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因为用牛皮纸发出的声音接近鼓声。
第6课声音与生活
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
周围的(世界)。
2.有些声音让我们感到(高兴),而另一些声音让我们感到(不安)。
3.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如果一个人每天承受110分贝的噪声15分钟,那么,在短短几年内,他的听觉就会(衰退)。
4.噪音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
人们想出了许多方法来减少噪音的危害。
5.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
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6.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音(30)%,2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音(40)%。
7.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
为了降低噪音,我们可以使用(不按喇叭),(植树),(安装消音器)和其他方法来降低噪音。
8.外面吵闹时,关上门是为了(减少噪音)。
9.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答:引起肌肉紧张、高血压等症状,会阻碍人体的正常功能,如耳聋、耳鸣、头晕、
头痛、易怒、记忆力下降等。
10.人们是如何减少噪声危害的?噪声是不是没一点益处?如果有,请列举几点?
答:例如,人们设计禁止鸣笛的标志,在耳机中安装厚厚的软垫,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使用树木降低噪音强度,在汽车和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以减少噪音的危害。
噪音不是
无益的。
例如,警报设备提醒人们保持警惕,在战争中用噪音迷惑敌人,并使用超声波来
判断水中或机器部件内部的缺陷。
11.设计一个“无噪声书屋”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答:(1)容易发出声音的材料应选择在屋外。
(2)双层玻璃和起皱的布帘可以减
少噪音的传播。
(3)可以通过在房子周围设置标志和植树来减少噪音。
12.听觉面积:
0db-130db
第7课光的传播
1.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
2.光源分为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
3.天然光源有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电灯、烟火、电视、手电、蜡烛等。
4.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但我们可以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5.月亮、星星本身不发光,它们不是光源。
6.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答:林隙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电影放映机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灯塔发出的光束沿
直线传播;此外,透过门窗缝隙的光线沿直线传播;手电筒发出的光束沿直线传播,依此
类推。
7.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吸管、蜡烛和火柴。
目的:
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步骤:取一根吸管,放在离蜡烛15厘米的地方。
现象:当笔直的吸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吸管折成一定弯度时,就看不见光。
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第8课透明度和不透明度
1.根据材料的透光程度,可以将物体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当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形成(影子)。
3.能让大部分光线通过的物体是透明物体,包括玻璃、水、放大镜等;只允许部分光
线通过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包括磨砂玻璃、花玻璃、塑料板、太阳镜等;很难让光线通
过的物体是不透明的物体,如木头、金属板等。
4.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答:透明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太阳镜、百叶窗和窗帘,以控制进入室内的光线量;当人们需要遮光时,他们会使用不透明材料,比如用于冲
洗照片的暗室。
5.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当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子的影子会发生变化,这表明影子的形状
会随着光源和物体之间的位置而变化。
第9课镜子
1.当光线遇到镜子和其他强反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仍沿直线传播。
2.当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3.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4.(1969)当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他们在月球上按了一面镜子。
科学家将地球上
的(激光)射入一面镜子,光线很快从镜子返回地面。
利用光反射回地面所需的时间,计
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为(384403)公里。
5.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四
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颜色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系。
6.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具有更强的反射能力;灯光对象比灯光对象反射
性更强。
7.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答:例如,耳镜是医生利用镜子反射的光的性质在人耳中看到的不易观察的部分;潜
望镜安装在潜艇上,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观察水面;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线所需的时
间来计算距离等。
第10课七色光
1.阳光由(七)种颜色组成,即(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蓝和紫色),
阳光是(七)种颜色的光。
2.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会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会
外观(品红色光);蓝光和绿光混合(青色光)。
3.(激光)是一种神奇的光,它不是一种(天然)光源,而是由(激光器)产生的。
4.(196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此后激光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发展。
5.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信),(视听设备),(测距),(排版印刷)以及
(军事),(医学)等领域。
6.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
一起,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答:当红色、绿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灰白色光,灰色接近白色。
七种颜色
的混合往往是白色的,这也表明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7.在强光下工作和学
习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和保护?
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会使我们感到精神压抑,烦躁不安,还会损害我们的眼睛。
我们可以戴太阳镜、打上遮阳伞、窗外装置反光设备来保护我们的眼睛。
8.与人们每天看到的光和阳光相比,激光有什么优势?(激光的特点是什么?)
答:激光与人们日常见到的灯光、日光相比,激光具有颜色单一、方向性好、亮度很高的特性。
第11课电在我家
1.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电是人类宝贵的(能源),我们要(节约)用电。
2.(希腊)科学家(泰利斯)在两千年前观察到,琥珀具有通过摩擦吸引光线和草屑等小物体的功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静电。
3.直到(18)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对电仍然知之甚少。
大约在(18)世界末(19)世纪初,人类才对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电器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末。
5.电从哪里来?我们家是怎么通电的?
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运输,最后才能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节电(节电的方法)?
答:(1)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2)家用电器不用时要把电源插头拔掉。
(3)使用节能灯具;(4)家中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