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团作为在校大学生中最有活力的组 织,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在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要 把拓宽思政引领的渠道作为时代目标。对不同类型
收稿日期:2019-07-2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779) 作者简介:王 健(1979—),男,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素质提升作为优先的原则。当前一些高校正逐步尝 试把素质能力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如在通识教育课 程中加入素质能力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 程。笔者所在学校将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嵌入专业 课程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学生社团活动应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整 体设计中,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 传统“第 二 课 堂 ”的 地 位。 大 学 生 社 团 活 动 的 开 展 也不能停留在大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层面,应以素质 培养为出发点,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设计和引导,社 团要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注重提升学生能力。 2.2 协调一致
只有在学校的运作框架内明晰各部门责任扫除制度上的障碍完善大学生社团的运行机制大学生社团建设才能步入快车道23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社团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大学生社团的运作中增加纠偏机制增加大学生社团对制度建设的自洽功能和纠偏功能
第 32卷第 4期 2019年 10月
镇江高专学报 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
大学生社团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 大学生社团的运作中增加纠偏机制,增加大学生社 团对制度建设的自洽功能和纠偏功能。具体来说,
首先,尽快转变对大学生社团定位的认识,尽量保障 政策的延续性;其次,强化管理意识,通过建立完善 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规范和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质 量;再次,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使大学生社团开展活 动没有后顾之忧;最后,加强社团管理中学生干部的 梯队建设和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自 身的造血机能。
协调一致的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在 建设大学生社团时要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 精神协调一致,要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 的总体趋势协调一致。各高校应主动适应,根据新 时代要求对大学生社团的建设给予指导。
二是大学生社团建设应与本校的各项机制体 制、政策办法协调一致。大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同。大学生社 团活动场地的提供、指导教师待遇的落实、充足的经 费投入、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这些都需要占用学校的 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应统筹安排,在顶层设计 时科学认定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绩效,解决 大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务的冲突问题,协调教学以外 实训场地 的 使 用,明 确 经 费 使 用 的 各 项 财 务 制 度。 只有大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主动协调,争取和相关 部门同向同行,才能避免各种扯皮和推诿;只有在学 校的运作框架内明晰各部门责任,扫除制度上的障 碍,完善大学生社团的运行机制,大学生社团建设才 能步入快车道, 2.3 可持续发展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
1.1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丰富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目标和
社团活动的基本功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 断深入,坚持特色兴校、错位发展、内涵式发展成为 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内涵 的发掘对高职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校园内学生群体中 形成的可以传承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观念、价值 取向、人生态度等。通过考察学校大学生社团的管 理理念、组成结构、特色项目、活动开展的成效可以 看出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大学生社团不 断丰富着校园文化内涵。 1.2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 治 教 育 的 意 见 》(中 发 〔2004〕16号 )中 要 求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大学生社团建 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新梳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 团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社 团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任务,对提高高职院校大 学生社团建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提高 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大学生社团各项活动的 开展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要大力开 展调查研究类、学术实践类和理论研究类社团的建 设,主动对接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 认知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1.3 拓宽思想引领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强调“要 坚 持 把 立 德 树 人 作 为 中 心 环 节 ”[3]。 对 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大学生社团是把思想政治 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切 入点。
Vol.32 No.4 Oct.,2019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王 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招生办公室,江苏 镇江 212028)
摘 要: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通过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的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9)04-0056-03
·56·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应该在总体目标下进行分类 设计,一方面,加强理论社团的建设,对高校社团开 展嵌入式思想引领;另一方面,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 学生社团予以清除,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导向。
2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原则
2.1 素质提升优先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中,要把学生
近几年,高职院校在高招中的录取批次及分数 划段,客观上造成了“低分学生进高职”的现状。随 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企业对高职教育的人才
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生源质量低和社会要求高的 矛盾日益突出。
“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 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 的 能 力,”[1]这 是 李 克 强 总 理 在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创 新座谈会上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为高等教育改 革创新指明了具体路径。建设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很好地契合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
收稿日期:2019-07-2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779) 作者简介:王 健(1979—),男,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素质提升作为优先的原则。当前一些高校正逐步尝 试把素质能力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如在通识教育课 程中加入素质能力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 程。笔者所在学校将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嵌入专业 课程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学生社团活动应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整 体设计中,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 传统“第 二 课 堂 ”的 地 位。 大 学 生 社 团 活 动 的 开 展 也不能停留在大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层面,应以素质 培养为出发点,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设计和引导,社 团要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注重提升学生能力。 2.2 协调一致
只有在学校的运作框架内明晰各部门责任扫除制度上的障碍完善大学生社团的运行机制大学生社团建设才能步入快车道23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社团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大学生社团的运作中增加纠偏机制增加大学生社团对制度建设的自洽功能和纠偏功能
第 32卷第 4期 2019年 10月
镇江高专学报 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
大学生社团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 大学生社团的运作中增加纠偏机制,增加大学生社 团对制度建设的自洽功能和纠偏功能。具体来说,
首先,尽快转变对大学生社团定位的认识,尽量保障 政策的延续性;其次,强化管理意识,通过建立完善 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规范和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质 量;再次,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使大学生社团开展活 动没有后顾之忧;最后,加强社团管理中学生干部的 梯队建设和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自 身的造血机能。
协调一致的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在 建设大学生社团时要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 精神协调一致,要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 的总体趋势协调一致。各高校应主动适应,根据新 时代要求对大学生社团的建设给予指导。
二是大学生社团建设应与本校的各项机制体 制、政策办法协调一致。大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同。大学生社 团活动场地的提供、指导教师待遇的落实、充足的经 费投入、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这些都需要占用学校的 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应统筹安排,在顶层设计 时科学认定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绩效,解决 大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务的冲突问题,协调教学以外 实训场地 的 使 用,明 确 经 费 使 用 的 各 项 财 务 制 度。 只有大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主动协调,争取和相关 部门同向同行,才能避免各种扯皮和推诿;只有在学 校的运作框架内明晰各部门责任,扫除制度上的障 碍,完善大学生社团的运行机制,大学生社团建设才 能步入快车道, 2.3 可持续发展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
1.1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丰富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目标和
社团活动的基本功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 断深入,坚持特色兴校、错位发展、内涵式发展成为 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内涵 的发掘对高职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校园内学生群体中 形成的可以传承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观念、价值 取向、人生态度等。通过考察学校大学生社团的管 理理念、组成结构、特色项目、活动开展的成效可以 看出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大学生社团不 断丰富着校园文化内涵。 1.2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 治 教 育 的 意 见 》(中 发 〔2004〕16号 )中 要 求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大学生社团建 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 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新梳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 团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社 团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任务,对提高高职院校大 学生社团建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提高 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大学生社团各项活动的 开展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要大力开 展调查研究类、学术实践类和理论研究类社团的建 设,主动对接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 认知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1.3 拓宽思想引领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强调“要 坚 持 把 立 德 树 人 作 为 中 心 环 节 ”[3]。 对 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大学生社团是把思想政治 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切 入点。
Vol.32 No.4 Oct.,2019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王 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招生办公室,江苏 镇江 212028)
摘 要:以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通过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途径的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9)04-0056-03
·56·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应该在总体目标下进行分类 设计,一方面,加强理论社团的建设,对高校社团开 展嵌入式思想引领;另一方面,为了建设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 学生社团予以清除,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导向。
2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原则
2.1 素质提升优先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中,要把学生
近几年,高职院校在高招中的录取批次及分数 划段,客观上造成了“低分学生进高职”的现状。随 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企业对高职教育的人才
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生源质量低和社会要求高的 矛盾日益突出。
“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 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 的 能 力,”[1]这 是 李 克 强 总 理 在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创 新座谈会上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为高等教育改 革创新指明了具体路径。建设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很好地契合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