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防治马铃薯病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的防治马铃薯病虫害
晚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
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清除;发病初期选用50%用功悬浮剂500倍液或64%田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黑胫病:最明显症状是茎基发黑,直到与母薯相连接的部位,并很快软化腐烂,极易拔出土面。
纵剖病株,可见维管束明显变褐。
一般重病株所结的薯,在收获前已在田里腐烂。
防治方法:1、适当增加氮肥,合理灌水。
2、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3、清除田间马铃薯病残体,杜绝侵染源。
4、叶面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能显著减轻黑胫病。
病毒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
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及时拔除病株,减轻发病。
2、防治蚜病。
马铃薯出苗后,立即喷药,防治蚜虫。
3、药剂防治。
用1.5%的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病效果较好。
环腐病: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表现症状,茎缩短,叶色褐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黄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
发现病株要及时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防治地下害虫用480克/升稻诺乳油500-800倍液。
蚜虫:2.5%万里旺1号(或2号)稀释500倍,或10%薪生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2000倍、24%万灵水剂稀释500倍、3%啶虫脒乳油稀释800倍、30%农尔旺乳油稀释500-800倍进行叶面喷雾。
地老虎:主要危害幼苗,咬断近地面的茎基部,使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秋翻、秋耙,破坏其越冬场所,可杀死大量幼虫和卵,减少越冬基数。
2、中耕灭虫。
铲除地边、田埂边杂草。
3、设置糖蜜诱杀器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480克/升稻诺乳油500-800倍液或30%农尔旺乳油(乙酰甲胺磷)500倍液。
马铃薯块茎蛾:选用无虫种薯,避免马铃薯与烟草等科作物长期连作。
清洁田园,结合中耕培土,避免薯块外露招引成虫产卵为害。
在为害世代成虫盛发期喷药,用4.5%绿福乳油1000-1500倍液或24%万灵水剂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