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
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效果。
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选取128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4例,将集束化护理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组间发生DVT、下肢肿胀的情况、住院时间、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发生DVT、下肢肿胀几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集束化护理给予神经外科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神经外科
相较于其他科室患者,神经外科重症者卧床时间一般较长,使用脱水药物的量也相对较多,因而,加大了DVT发生几率,且该症极易致肺栓塞,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此,临床主要提倡预防。
集束化护理乃各类护理方法的综合,可发挥一定预防效果,但仍有不足,有关资料指出[1],在集束化护理前提下辅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使患者血液循环加速,局部血液状态得以改善,避免发生DVT。
为明确其真实效用,本文将其给予我院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现详细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选取128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4例,其中对照组男:女=38:26,年龄44~78岁,平均
(57.5±7.3)岁;观察组男:女=37:27,年龄42~77岁,平均(57.0±7.6)岁。
组间一般数据对比(P>0.05)。
1.2方法
将集束化护理给予对照组,开展统一培训,护理人员应掌握预防DVT的手段、必要的干预手段、注意事项等,定期考核,便于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
入院后,
应与家属保持积极交流,将健康教育有计划的展开,将发生DVT的原因、预防手
段耐心讲解给家属,便于预防工作展开时,家属可积极配合。
向患者提供饮食科学、合理方案,告知患者应禁烟酒,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恢复实施密切观察,协助患者每2h完成一次翻身,保证肢体放置安全性、舒适性,防止压迫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抬高患者下肢,促进静脉血液流动。
可指导家属对患者腿部
肌肉实施按摩,也可从中协助,并开展膝关节屈曲运动、踝泵锻炼等。
纠正术后
水电解质平衡,下肢尽量避免静脉反复性穿刺、输液,减少DVT形成。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仪器使用前应查看性能,患者下
肢着一次性隔离裤,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平卧位,将压力套筒套上,以病情为依
据选择适当压力,患者若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2 次 /d,30 min/ 次。
患者
心功能若不全,初次应用时,频率、压力应选择最低,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治疗
应立即停止。
1.3观察指标
(1)记录并对比两组发生DVT、下肢肿胀的情况。
(2)记录并对比两组住院时间。
(3)对比组间满意度。
以我院自制量表评价满意度,100分满,90~100分
即为满意,80~89分即为比较满意,<80分即为不满意[2]。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
测(x±s)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指标
两组发生DVT、下肢肿胀的情况分别为:观察组1例(1.6%)、1例
(1.6%),对照组11例(17.2%)、11例(17.2%),组间各数据对比
(P<0.05)。
2.2住院时间
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观察组(22.12±1.02)d、对照组(27.62±1.26)d,组间住院时间对比(P<0.05)。
2.3满意度
两组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情况分别为:观察组5例、27例、32例,满
意度90.8%;对照组21例、25例、18例,满意度67.2%。
组间满意度对比
(P<0.05)。
3讨论
多类因素可知DVT发生,而其中神经外科手术乃最危险因素的一种,因DVT
可引发肺栓塞,重者可致死,为预防死亡,神经外科在手术围术期开展针对性预防,对肺栓塞实施针对性处理,并将其列为关键护理关节[3]。
集束化护理集合了
一系列护理优秀手段,并具循证基础,目的在于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发生并发症,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神经外科围术期,其护理多项举措在预防DVT上,作用较为全面,但仅仅依靠此干预手段疗效仍不甚理想,所以,亟需探究预防更
为有效的手段。
本文在其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借助气压袋反复压迫、松弛肢体,由
四肢末端开始,躯干中心结束,让如同肌肉舒张、收缩的作用产生,进而对肌肉
组织实施深度按摩,有助于淋巴液、静脉血液回流,周围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患
者术后下肢肿胀、麻木显著缓解,且该治疗仪操作较为简便,程序较为安全,属
干预无创手段[4]。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DVT、下肢肿胀的几率较对照组低,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提示了围术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发挥预防DVT显著功效,可使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且该治疗仪属治疗非药物手段,可确保安全性,属治疗优秀手段的一种。
可见,神经外科术后极易发生DVT,影响预后,将集束化护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给予患者,可有效避免DVT产生,预防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度提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婷,张凤梅.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凝血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8):172-174.
[2] 陈丽珍,吴碧金.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预防性护理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12):148-149,152.
[3] 郭晶,门泽锴. 利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国疗养医学,2022,31(9):994-996.
[4] 王秀爱.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8):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