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2 记承天寺夜游》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承天寺夜游》课时练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解.衣欲睡()B.欣然起行.()
C.念无与乐.者()D.水中藻荇.交横()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欣然
..()如吾两人者耳.()
..起行()水中藻荇交横
月色入户.()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填空
①《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宋代。
散文方面,他与此同时、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词方面,他与合称“”,同为宋代词派的代表。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体裁),主要描述了作者谪居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反映了他的特殊心境。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
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哟那个比喻手法写月光的语句是:
③《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语句是:
8.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
请写出两句苏轼的有关月光的诗句。
9.仔细阅读上文及所给材料,说说“闲人”的内涵。
材料: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
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
从他中举为官到去逝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篇文章他谪贬黄州后写的。
二、阅读训练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什么?
1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三、课外阅读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四、默写训练
19.根据提示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这里。
②《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雨后春草初生视觉效果的诗句是:
,。
④4月30日晚,绚丽的礼花照亮夜空,升腾的彩泉荡起人们无限的期望—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大幕。
作为中国人,最想用孔子的名言“,?”来表达我们的友好情谊。
参考答案
1.A.jiěB.xíng C.lèD.xìng
2.愉快地、高兴地;交叉错杂;语气词,相当于“而已”;单扇的门;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连词,“只是”。
3.D4.A5.C
6.①苏轼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辙辛弃疾苏辛豪放②散文随缘自适而有惆怅、悲凉
7.(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卜算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绣帘开,一点明月窥入。
”(《洞仙歌》)
9.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
参考:一方面作者被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不能再为国家为百姓办事,是以“闲人”自居,表现出他报国无门的一种自我表现排遣;另一方面“闲人”也体现了作者鄙视功名利禄,寄情山水的闲适豁达的胸襟。
10.①遂:于是,就②寝:睡觉③但:只
11.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3.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1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15.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6.(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17.(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8.(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