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拥有财产的权利政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拥有财产的权利政治教学设计
拥有财产的权利政治教学设计1
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全部权
(1)财产的含义(归属):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全部权的物质财宝。

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

财产权包括财产全部权、准物权、债权及学问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值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化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结合教材P68——70页来学习。

(3)财产全部权的含义:教材P70
分别说明:占有权、运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法律爱护合法财产全部权
(1)为什么要爱护?P71
(2)怎样爱护?
①宪法爱护②民法爱护③刑法爱护
3、当财产全部权受到侵害时
(1)确认财产全部权的归属
(2)刚好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拥有财产的权利政治教学设计2
1、学问目标
⑴了解社会财产的分类和个人财产的内容及财产全部权的含义。

⑵明确公民合法财产全部权的法律规定和爱护。

⑶明确遗产必需具备的三个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⑷明确智力成果的含义,依法爱护智力成果权。

2、实力目标
⑴知道法律爱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全部权。

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扰。

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遵守法律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⑵爱护智力成果权,要树立维权意识。

课时:3课时。

第一框为1课时,其次框为1课时,第三框为1课时。

拥有财产的权利政治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拾金不昧”。

老师:哪位同学说明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老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
老师:的确正犹如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赐予他们特别的嘉奖。

我们看看这张图片。

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

王某下车时不当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

李某发觉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

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高校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

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高校生用以治病。

老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学生说这个司机和善、有爱心,但是不应当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
老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

丢钱的王某确定是心急如焚,信任他会找到司机李某。

那么假如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学生回答)
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觉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依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

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高校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老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支持)
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情愿放弃剩余的20xx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须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全部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全部权。

(一)财产全部权
老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信任大家最盼望的
就是放假了。

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爱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学生回答)
老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学生回答)
老师提问:好。

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支配这些钱呢?(学生回答)
老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学生回答存银行)
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非常具有理财思想。

近期央行依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信任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
老师:假如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非常宠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
老师:(找存银行的同学接着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

假如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

(学生回答)
老师:假如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
老师:从我们拿到这5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全部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全部权即:全部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运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了解了财产全部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老师:好!了解了财产全部权的含义。

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四周的哪些财产享有全部权呢?(学生回答) 老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四周可为我们全部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全部权。

前两天,我的一个挚友接到了这样一个询问电话:
6月初,我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

三个月后,我发觉相机不见了,经一再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

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

请问我该怎么办?
老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学生探讨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实力,可以独
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实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实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依据这些规定,一般状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实力人”。

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实力人,他只能进行简洁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实力。

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运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老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

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全部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
老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全部、集体全部和国家全部。

由此可见,不是全部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
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全部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老师: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状况,推断一下哪些应当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
(学生推断,老师总结)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全部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全部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扰应当怎么办呢?
(过渡: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老师:假如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
老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知家长,或干脆打110报警)
老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

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当说依靠法律是爱护公民合法财产全部权的最有利
的武器。

(三)法律爱护合法财产的全部权
为了切实爱护公民合法财产全部权,我国的根本da法——宪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爱护公民合法财产的详细手段有那些呢?
(学生探讨,回答问题)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爱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全部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假如出现了下面的状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老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老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学生回答财产全部权和人身平安)
老师提问:假如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信任大家对他的处理看法是一样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

详细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爱护公民财产全部权不受侵扰。

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巧取豪夺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肯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
的人身平安造成了威逼。

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扰财产全部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担心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假如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爱护作用。

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爱护公民财产全部权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爱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