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二、金朝入主中原
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商周 唐朝
辽宋
肃慎
黑水 靺鞨
女真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渔猎骑射
1、建国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府,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 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3、“四等人制”
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 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 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宣政院印章
(4)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元世祖忽必烈时将每个行中书省划分为六 十个宣慰司,每个宣慰司下辖大约180个路 (州)。宣慰司起着上行下达的作用,据 元史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 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 请则为达于省。”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 仅47岁。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4、巩固措施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传递公文。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译 作汉语为“上天眷命,皇 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 治罪”。
(2)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意义:行省辖区广阔,军 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 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 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 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 。
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
逐渐强大起来。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2)措施: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 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 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生活在蒙古草原。善于骑射,过着游牧生活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2、征服四方
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 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战术灵活、智勇兼备、 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 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 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 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 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 的帝国-蒙古帝国。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3、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形成四大汗国,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 完成统一。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
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23 4
4、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 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以宫廷 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 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元朝建立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 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元中期政变频繁, 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 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 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 灭亡。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新部编人教版Biblioteka 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课件
科 目: 适用版本:新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一、辽与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1227
1127 1125 1038
960 916
1、辽
(1)建国: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 生活。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 大,改国号为辽。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 使频繁,贸易活跃。
(5)在澎湖设巡检司,经略台湾。
其他措施:①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②重视农业生产,松江黄道婆推广纺 织技术以及纺织工具,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蒙古族的形成
2、回族的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回
蒙古人 畏兀儿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 地方建有清真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 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 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 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 、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 的民族——回族。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 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 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 辖。
行省
路 、 府 、 州 、 县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3)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 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到了至元二十 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 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 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中国唐朝时期 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 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 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 政区域。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契丹碑文
2、西夏
(1)建国: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 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 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西夏货币
(2)措施: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 族称谓的官称。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3、演变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 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统一草原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 吉思汗”的尊号。
阿骨打(公元1068-1123年)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女真族入主中原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靖康耻。
女金真
1125年10月,金兵两路 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 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
),靖康耻。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第十页,共二十二页。
2、措施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 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 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二、金朝入主中原
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商周 唐朝
辽宋
肃慎
黑水 靺鞨
女真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渔猎骑射
1、建国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府,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 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3、“四等人制”
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 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 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宣政院印章
(4)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元世祖忽必烈时将每个行中书省划分为六 十个宣慰司,每个宣慰司下辖大约180个路 (州)。宣慰司起着上行下达的作用,据 元史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 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 请则为达于省。”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 仅47岁。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4、巩固措施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传递公文。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译 作汉语为“上天眷命,皇 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 治罪”。
(2)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意义:行省辖区广阔,军 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 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 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 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 。
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
逐渐强大起来。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2)措施: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 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 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生活在蒙古草原。善于骑射,过着游牧生活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2、征服四方
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 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战术灵活、智勇兼备、 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 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 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 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 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 的帝国-蒙古帝国。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3、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形成四大汗国,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 完成统一。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
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23 4
4、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 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以宫廷 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 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元朝建立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 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元中期政变频繁, 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 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 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 灭亡。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新部编人教版Biblioteka 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课件
科 目: 适用版本:新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一、辽与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1227
1127 1125 1038
960 916
1、辽
(1)建国: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 生活。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 大,改国号为辽。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 使频繁,贸易活跃。
(5)在澎湖设巡检司,经略台湾。
其他措施:①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②重视农业生产,松江黄道婆推广纺 织技术以及纺织工具,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蒙古族的形成
2、回族的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回
蒙古人 畏兀儿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 地方建有清真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 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 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 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 、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 的民族——回族。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 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 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 辖。
行省
路 、 府 、 州 、 县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3)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 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到了至元二十 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 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 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中国唐朝时期 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 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 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 政区域。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契丹碑文
2、西夏
(1)建国: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 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 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西夏货币
(2)措施: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 族称谓的官称。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3、演变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 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统一草原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 吉思汗”的尊号。
阿骨打(公元1068-1123年)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女真族入主中原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靖康耻。
女金真
1125年10月,金兵两路 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 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
),靖康耻。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第十页,共二十二页。
2、措施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 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 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