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四模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四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有可能形成河流的地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①②③处都有可能
2.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估计为:
A.10米B.780米C.880米D.1080米
3.图中河流流向基本上是:
A.从西南往东北B.从南往北
C.从北往南D.从东南往西北
【答案】1.A
2.C
3.C
【解析】
【分析】
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发育河流。
故选:A。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山峰的海拔在800米——1000米之间。
故选:C。
3.该图和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般定向法判断方向,故可知河流的流向是从北往南流。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C.D.
【答案】C
读图可知,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D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大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C.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答案】B
【解析】
【详解】
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B符合题意,选B。
【点睛】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4.世界的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A.非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西亚,佛教起源于南亚,所以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B 对,ACD错。
故选B。
5.读下列经纬网图,地理坐标符合(20°S,160°E)的点为()
A.①B.②C.③D.④
根据经纬网的判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160°E,20°N;②点的经纬度是160°W,20°N;③点的经纬度是160°E,20°S;④点的经纬度是160°W,20°S,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6.下图是我国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A.中部低四周高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D.西部高东部低
2.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图中()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下列关于中国地形地势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
B.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C.海洋暖湿气流被东部山地阻挡,不易深入内陆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多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
以平原、丘陵为主,故选D。
2.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其中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自北向南分别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图中位于第二、第三阶梯的是丙表示的巫山,故选C。
3.关于中国地形的叙述,东部地形以平原、山地和丘陵为主,故A错误。
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故B正确。
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故C错误。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多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故D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有关知识,要知道地形地势特点造成的影响。
7.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分别是()
A.数字式、图形式、几何式B.文字式、不规则式、多样式
C.文字式、线段式、比例式D.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表示方式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
因此D正确。
故选D。
8.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的原因: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与机械化生产水平高无关,故答案选C。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东北地区的农业,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9.阅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描述图中哪处的气候特征: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四地一年之内气温变化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A
2.D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进行分析解答。
1.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甲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的气候特征的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地的气候特征的是终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地的气候特征的是降水集中于夏季,年温差较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符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是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故选:A。
2.图中四地一年之内气温变化最大的是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较大。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10.制约如图中a、b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水源、气温C.气温、地形D.地形、水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a地区是我国气候最干旱的西北地区,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是水源不足;b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这里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故选B。
11.下列因大量出口石油,而成为比较富裕的亚洲国家是()
A.日本B.沙特阿拉伯C.韩国D.新加坡
【答案】B
【解析】
【详解】
西亚是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地区,题中日本和韩国位于东亚,新加坡在东南亚,沙特阿拉伯是西亚最大的产油国;B符合题意。
12.CCTV1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多次提到一句台词:“部队(驻扎在湛江)必须在春分前登岛”。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部队渡海登岛作战,渡过的海峡及该海峡所属的温度带是()
A.渤海海峡—热带B.渤海海峡—北温带
C.琼州海峡—热带D.琼州海峡—北温带
2.部队必须在春分前渡海登岛,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主要的依据是()
A.吹西风有利渡海登岛B.吹东风有利渡海登岛
C.吹夏季风有利渡海登岛D.吹冬季风有利渡海登岛
3.部队渡海登岛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管道运输D.海洋运输
【答案】1.C
2.D
3.D
【解析】
【分析】
1.部队渡海登岛作战,渡过的海峡是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该海峡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
于五带中的热带,根据题意.故选:C
2.在我国季风区内,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雷州半岛及海南地带春分前盛行来自陆地的偏北风(冬季风),顺风有利渡海登岛.而春分过后,夏季风增加,逆风向不利于从湛江向海南岛渡海登岛.故选:D.
3.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部队渡海登岛(海南岛)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
故选:D.
13.王明同学总结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B.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全部集中分布在云南省
C.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D.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故A正确;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全部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B不正确;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C正确;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故D正确。
根据题意选B。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及民族政策,分析解答即可。
1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我国土地资源种类丰富,耕地、林地占比重小,草地占比重大;难以利用土地占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选C。
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出自《晏子春秋》。
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导致两地“水土异也”最有可能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风土人情D.生活习惯
2.如果文中加点的字指的是我国某一重要地理事物,应该是
A.淮阴市B.秦淮河C.江淮地区D.淮河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根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进行分析解答。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文中的“水土异也”说明了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即气候的差异。
故选:B。
2.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的淮指的就是淮河。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6.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西北风六级B.西南风八级C.东北风六级D.东南风八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风是指风的来向,先看风力符号,一个杠表示2级风,一共三个,所以是6级风,再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是西北风.
【详解】
由图可知:此图表示西北风六级.故选A.
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解题时熟练掌握天气的符号是关键,此题是道基础题.
17.如下图所示,点E位于( )
A.南半球、高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的判读的方法进行解答。
【详解】
据图可知,E点的经纬度为30°W、40°N,故其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纬度位于30°~60°,故其位于中纬度,故选C。
【点睛】
考查经纬度位置的判读。
18.我国人口地理界线
A.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与云南省的腾冲县的连线为界
B.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C.以长江为界
D.以黑龙江省的漠河至海南的海口一线为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
我国的人口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少部分分布在此线以西,该线也成了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故选A。
19.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
A.5厘米B.4厘米C.3厘米D.2厘米
【答案】B
【分析】
【详解】
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故选B。
20.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于 2018 年 4 月在上海举行。
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创建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之观念不相符的是
A.推广新能源环保汽车B.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D.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上四种做法中,“推广新能源环保汽车”、“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创建美丽中国,故选C。
21.国民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一组国家是
A.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叙利亚B.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
C.德国、意大义、澳大利亚、泰国D.俄罗斯、巴西、印度、日本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叙利亚都是中东国家,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多信仰基督教;印度多信仰印度教,泰国多信仰佛教。
故根据题意选A。
【点睛】
该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分析解答即可。
22.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说法正确的是
A.黑种人的故乡B.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贫乏
C.对外贸易中占优势D.人口、粮食与环境矛盾比较缓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关于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说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色人种,是黑种人的故乡,故A正确。
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富饶大陆”称号,故B错误。
该地区是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对外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故C错误。
该地区人口增长十分迅速,人口、粮食与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故D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故选A。
23.读图,回答小题
1.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称之为圣城的是()
A.麦加B.巴格达
C.耶路撒冷D.利雅得
2.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的是()
A.欧洲、亚洲、北美洲B.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C.北美洲、大洋洲、欧洲D.亚洲、欧洲、非洲
3.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阿拉伯海B.波斯湾及其沿岸
C.地中海D.红海及其沿岸
【答案】1.C
2.D
3.B
【解析】
【分析】
1.以上四个城市中,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称之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巴格达和利雅得不是宗教圣城,故选C。
2.中东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地处亚洲、非洲、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选D。
3.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中东地区冲突的背景,理解记忆即可。
24.下图为某地区中学校园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学校大门面向
A.正北B.正南C.正西D.正东
2.该学校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A.1:100B.1:1000C.1:10000D.1:100000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该图为带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学校大门,画出学校大门的东南西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出学校大门面向正东方向,故答案选D。
2.读图可知,该图是线段式的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1000,故答案选B。
25.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a半岛和c半岛,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
2.关于b半岛和c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半岛旱季盛行西南季风,雨季盛行东北季风
B.c半岛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C.b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所属地理分区为南亚地区
D.受地形地势影响, c半岛的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
3.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B.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
D.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1.B
2.A
3.D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a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流下沉,降水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是中南半岛,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降水丰富。
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故选B。
2.读图可知, b半岛是印度半岛,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故A不正确;
c半岛是中南半岛,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故B正确;b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所属地理分区为南亚地区,故正确;受地形地势影响, c半岛的地势北高南低,故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D正确。
根据题意选A。
3.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约占四分之三,故A不正确;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故B不正确;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自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故C不正确;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D正确。
根据题意选D。
【点睛】
该题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6.读“欧洲西部及景观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绝大部分是 ________ 国家.
(2)欧洲西部为加强各国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 ________ .
(3)欧洲西部有“世界工业摇篮”之称,其工业以 ________ 为主.
(4)欧洲西部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业.图中旅游景点所在国家是________ ,此国又有“郁金香王国”之称.
(5)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为主,种植多汁牧草, ________ 发达.
【答案】(1)发达
(2)欧盟(欧洲联盟)
(3)制造业
(4)荷兰
(5)畜牧业
【解析】
【分析】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详解】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欧洲西部为加强各国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
(3)欧洲西部有“世界工业摇篮”之称,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4)图中旅游景点是位于荷兰的风车,该国又有“郁金香王国”之称。
(5)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为主,种植多汁牧草,畜牧业发达。
【点睛】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经济特征,要知道这几个重要国家的特色经济。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__D山脉西侧是____________(地形区),其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图示山脉中位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_____。
(填字母)
【答案】秦岭昆仑山横断山太行山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
【解析】
【详解】
(1)从图中可知,A是东西走向的秦岭;B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又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所以是昆仑山;C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D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
(2) 从图中可知,D是太行山,该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其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从图中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图示山脉中位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太行山,即是D。
【点睛】
本题考查是我国的地形地势。
28.油茶花开,潇湘崛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0月第二届油茶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湖南浏阳召开。
全世界95%的茶油产自中国,其中近50%产自湖南,而湖南浏阳正处于油茶生长的黄金地带上,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
(1)湖南省_____(单项选择)。
A.位于低纬度、热带 B.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C.河流多自南向北汇入洞庭湖、长江 D.铁路线以长沙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2)湖南省地形类型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等;京广铁路所经地区地势特点大致为_____。
道光十四年(1834年)《洞庭吟》中提到,由于“沿湖圩田岁增多,曲防壑邻占地利”的恶性围垦,使“八百里湖十去四”。
到光绪末年“江水挟沙而来,淤塞湖身”。
1998年后,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指导原则,并启动了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等工程。
(3)根据资料,概括洞庭湖面积变化的特征为_____,并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_____。
(4)根据图文资料,概况湖南省浏阳油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
(至少答出两项)
(5)下列是有关浏阳油茶种植与发展的叙述,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从中挑出两处。
以前,当地人对油茶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很多油茶果都烂在山上,无人采摘。
后来,依靠牦牛从山里运出去。
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高速公路和铁路形成了运输网,主要利用发达的内河航运网将油茶快速的运输到全国各地。
而且依托科技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更加迅猛。
为了提高油茶产量,有人建议浏阳市将水稻的种植完全改种油茶。
不仅如此,再兼种苹果、香蕉等果树,以增加经济价值。
目前,浏阳市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生活越来越红火。
错误1:_____错误2:_____
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以万亩油茶丰产林建设和油茶文旅小镇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镇头镇正在加快推进油茶文化博览馆、油茶文化古街等极具当地风俗和产业特色的项目。
(6)借鉴该镇精准脱贫的经验,湖南全省共同致富,适宜的做法是_____(双项选择)。
A.积极开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 B.全面开发东北部水电
C.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和使用 D.努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答案】C山地平原、丘陵(答出两点即可)北低南高/南高北低从1825年到1998年,面积缩小,98年后面积开始增大(先缩小后增大)1998年前因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湖泊面积不断减小;1998年后退耕还湖并在中、上游加强水土保持,湖泊面积增大浏阳各月均温在3-28°之间,符合油茶生长气温条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符合油茶生长降水条件;地形以丘陵为主,坡度和缓,符合油茶生长地形条件。
(答出二点即可)错误1:这里靠牦牛从山里运出去错误2:主要利用发达的内河航运网将油茶快速的运输到全国各地。
错误3:浏阳市将水稻的种植完全改种油茶。
错误4:再兼种苹果、香蕉等果树(答出两点即可)AD
【解析】
【分析】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