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注射规范与血糖监测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eo: 是丹麦诺德胰岛素 实验室生产出的第一个 胰岛素产品。
现在是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发展史
第1代胰岛素 第2代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补充外源性 胰岛素
- 控制血糖
人胰岛素
改善免疫原性
- 减少过敏反应
第3代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更好的模拟生理 - 更安全、更方便
未来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 进行安全性测试后如果没有胰岛素溢出,重复上述步骤2次 ,如果仍然没有胰岛素溢出,针头可能堵塞,请更换一支新 的针头,重复上述步骤;
▪ 如果仍然没有胰岛素溢出,说明此注射笔可能已经损坏,请更 换一支新的胰岛素注射笔
现在是2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后停留10秒
▪ 胰岛素被完全注射后,剂量窗
现在是3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自我监测帮助您
▪ 有效监控治疗效果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 展
血糖目标及控制状态分类
状态
空腹 血糖(mmol/l)
非空腹
理想
4.4-6.1 4.4-8.0
良好
≤7.0 ≤ 10.0
差
>7.0 >10.0
▪ 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现在是2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重复使用笔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的危害
▪ 注射疼痛:会造成肉眼不易 发现的针尖弯曲成钩型,导 致注射部位流血、擦伤,增 加患者注射的疼痛感
▪ 针头折断:多次重复使用针 尖部分可能折断在人体内而 引起严重后果
▪ 针头堵塞:使用过的针管内 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 阻塞,阻碍下一次注射
将显示为0; ▪ 继续按住注射按钮,停留10
秒钟以上再拔出针头,以保证 胰岛素被完全注射
现在是29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要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正确的注射部位为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四分之一处和 臀部
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
现在是3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确保注射入皮下层
现在是2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笔使用时的要点
▪ 每次要更换新的针头 ▪ 安全测试 ▪ 注射后停留10秒 ▪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 确保注射入皮下层
现在是2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安全测试
▪ 每次注射前都进行安全检测,以保证注射笔和针头是畅通的
,安全测试可以同时排出气泡,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畜交叉感染性疾病)
动物胰岛素的副作用
免疫反应
胰岛素耐药 高血糖、低血糖反复发生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水肿(水钠潴留)
口蹄疫
疯牛病
现在是1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常用的人胰岛素制剂(第2代)
餐时
短效人胰岛素 - 例如诺和灵® R
基础 中效人胰岛素
- 例如诺和灵® N
现在是1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注射规范与血糖监测 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优选)胰岛素的注射规范与 血糖监测
现在是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遗传因素
共
同
作
环境因素
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高糖升高 为特征
全身性
各种器官 并发症
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
注射步骤
▪ 注射前评估血糖情况,检查胰岛素及注射装 置
▪ 选注射部位 ▪ 以75%的酒精消毒棉签消毒皮肤一遍,消毒
范围直径为5-6cm。 ▪ 取一个无菌棉球夹于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 排气、注射、停留10秒、拔针。
现在是2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注项
▪ 注射前饭菜准备好,洗手;准备注射装置,将胰岛素放置室温内
胰岛素按作用时间的分类
名称
起始作用
速效胰岛素 10~20分钟
峰值时间 (h)
1~2
持续时间 (h)
2~4
注射时间 (h)
餐前即刻
常规胰岛素
30分钟
1~3
6~8
餐前30分钟
预混胰岛素
30分钟
2~8
24
早晚餐前半小时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10~20分钟 1~4
24
紧邻餐前注射
中效胰岛素
1.5~2
4~12
18~24 睡前或早晚餐前1h
第二部分
自我血糖监测
现在是3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 “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
是武器,“监测”是保障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 “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
现在是3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 态
现在是1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 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
➢ 妊娠期及哺乳期
➢ 同时患有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
➢ 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 ➢ 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仍未达标者
➢ 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HbA1c>7%者
妊娠糖尿病
现在是1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副作用
▪ 低血糖反应 ▪ 过敏反应 ▪ 体重增加 ▪ 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厚 ▪ 屈光不正 ▪ 胰岛素性水肿 ▪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现在是1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工具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激素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糖素
现在是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平衡状态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葡 胰岛素
萄 糖
升糖激素 皮质醇激素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糖素
现在是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失衡状态
胰岛素的发现
▪ 1921年加拿大人班廷和 拜斯特,从动物胰腺中 成功生产出胰岛素提取 物并用于治疗一只糖尿 病狗。
▪ 如果使用8mm针头应捏起皮肤;使用5或6mm针头,
不捏起皮肤;
▪ 如需捏起皮肤,要用正确的方法
现在是3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携带
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用干冰 避免长时间振荡
需准备备用的胰岛素
乘飞机时不能将胰岛素放在托运行李中,要随身携带
现在是3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预混制剂 - 例如诺和灵®30R、
50 R
甘舒霖
胰岛素类似物(第3代)的分类
普通人胰岛素
化学修饰、突变
吸收加速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 、优泌乐)
吸收减缓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现在是1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基础与餐时胰岛素的结合
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30、优泌乐25)
“8”点血糖监测意义
空腹血糖:指隔夜禁食8-10小时后进早餐前检测 的血糖,正常值:4.4~6.1mmol/L
意义:决定全天血糖的主要因素,用药初期 观察及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三餐前血糖:各主餐前的血糖值
意义:用于患者调整食物量及指导用药,利于
检出低血糖
现在是4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2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新的针头
使用1次
使用2次
使用6次
重复使用笔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的危害
▪ 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的产生
未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重复使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
重复使用变形的针头会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受 伤组织析出(其它)生长因子,促使皮下硬块的形成
胰岛素的储存
▪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胰岛素失效; ▪ 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2-8ºC冷藏,不能冰冻; ▪ 已经开封的胰岛素, 2-8ºC冷藏30天后,剩余的部分应丢弃;
▪ 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室温保存1个月后,剩余的部分应丢弃; ▪ 应避免将随身携带的胰岛素放置于高温环境,如车厢内或贴身衣袋中
现在是3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 胰岛素笔 ▪ 胰岛素泵
现在是1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方式
▪ 皮下注射-各种胰岛素 ▪ 静脉注射-正规胰岛素及短效胰岛素
现在是19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皮下注射
为确保胰岛素的吸收稳定可靠,就要真正做到皮下注射,
针头若刺入过深(到达肌肉)或者过浅(仅到表皮),胰 岛素吸收速度将会受到影响。
现在是1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不足) 2型糖尿病发生下列情况必须给予胰岛素治
疗
➢ 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 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增殖期
➢ 中重度糖尿病肾病
➢ 中重度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效胰岛素
4~6
峰值小
24
睡前或早晚餐前
现在是1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分泌
▪ 正常胰腺内储存约200单位的胰岛素 ▪ 患1型糖尿病7年后,胰腺内无胰岛素储存 ▪ 正常胰腺在不进食时胰岛素分泌基础率为
1~2单位/小时 ▪ 餐后胰岛素分泌率增至4 ~6单位/小时 ▪ 正常胰腺胰岛素每日分泌总量为40~60单位
注射至肌肉层的危害 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 增加疼痛感 注射至真皮层的危害
可能导致胰岛素渗出、疼痛或免疫反应
现在是2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部位
▪ 腹壁最常用——吸收快,操作方便 ▪ 上臂外侧 ▪ 大腿 外侧 ▪ 臀部外上1/4象限 ▪ 注意进行部位轮替
现在是2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 监测频率[1]: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
▪ 控制目标[1]:<7.0% 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显著减少[2]…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现2在. U是KPD4S03页5, \B一MJ共20有00;53421页: 4\0编5-辑12 于星期日
复温。
▪ 核对胰岛素剂型、有效期,仔细检查药液质量(有无结晶、冷冻、沉 淀、颜色和透亮度有无改变)
▪ 注射混悬型胰岛素时需充分混匀,防止低血糖和高血糖。 ▪ 混匀的正确方法:将胰岛素瓶或注射笔放置在两手掌中间,水
平滚动10次;通过腕关节及前臂上下翻动10次,直至将胰岛
素混匀。
现在是2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适合进行血糖监测的人群
▪ 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 下列糖尿病患者更应重视血糖的自我监
测
- 1型糖尿病患者
- 刚开始用药物治疗的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
2型糖尿病患者 - 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 - 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
- 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
- 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现在是4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
血糖 升高
β细胞的胰岛素 分泌增加
促进肝,肌肉,脂肪 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血糖 下降
胰岛素
血糖
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现在是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第2代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
(人胰岛素)
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 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 度更高,副作用更少。
第3代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对人胰岛素肽链进行 修饰合成,作用时间更符合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更好控 制血糖,更安全,更方便。
现在是9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根据来源分类
动物胰岛素(第1代已经很少使用,避免人
现在是3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 浓 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 能 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现在是中3国92型页糖\一尿共病有防5治4指页南\编(辑201于0年星版期) 日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注项
▪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
▪ 定时定量进餐和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运动前后避免选择上下肢进行注射; ▪ 交替选择注射部位,每两次注射部位之间应该至少间隔2.0厘米;
▪ 胰岛素应该注射入皮下组织,如果注射入肌肉中,由于吸收 较快,可能导致低血糖;
-地特胰岛素
猪/牛胰岛素
1921
基因合成 人胰岛素
1980s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30
2000s
1990s
现在是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各类胰岛素的特点(根据来源分类)
第1代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由动物胰腺提取而来,疗效稍 差,易发过敏或胰岛素抵抗, 价格便宜。
现在是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发展史
第1代胰岛素 第2代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补充外源性 胰岛素
- 控制血糖
人胰岛素
改善免疫原性
- 减少过敏反应
第3代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更好的模拟生理 - 更安全、更方便
未来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 进行安全性测试后如果没有胰岛素溢出,重复上述步骤2次 ,如果仍然没有胰岛素溢出,针头可能堵塞,请更换一支新 的针头,重复上述步骤;
▪ 如果仍然没有胰岛素溢出,说明此注射笔可能已经损坏,请更 换一支新的胰岛素注射笔
现在是2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后停留10秒
▪ 胰岛素被完全注射后,剂量窗
现在是3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自我监测帮助您
▪ 有效监控治疗效果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 展
血糖目标及控制状态分类
状态
空腹 血糖(mmol/l)
非空腹
理想
4.4-6.1 4.4-8.0
良好
≤7.0 ≤ 10.0
差
>7.0 >10.0
▪ 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现在是2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重复使用笔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的危害
▪ 注射疼痛:会造成肉眼不易 发现的针尖弯曲成钩型,导 致注射部位流血、擦伤,增 加患者注射的疼痛感
▪ 针头折断:多次重复使用针 尖部分可能折断在人体内而 引起严重后果
▪ 针头堵塞:使用过的针管内 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 阻塞,阻碍下一次注射
将显示为0; ▪ 继续按住注射按钮,停留10
秒钟以上再拔出针头,以保证 胰岛素被完全注射
现在是29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要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正确的注射部位为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四分之一处和 臀部
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
现在是3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确保注射入皮下层
现在是2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笔使用时的要点
▪ 每次要更换新的针头 ▪ 安全测试 ▪ 注射后停留10秒 ▪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 确保注射入皮下层
现在是2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安全测试
▪ 每次注射前都进行安全检测,以保证注射笔和针头是畅通的
,安全测试可以同时排出气泡,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畜交叉感染性疾病)
动物胰岛素的副作用
免疫反应
胰岛素耐药 高血糖、低血糖反复发生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水肿(水钠潴留)
口蹄疫
疯牛病
现在是1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常用的人胰岛素制剂(第2代)
餐时
短效人胰岛素 - 例如诺和灵® R
基础 中效人胰岛素
- 例如诺和灵® N
现在是1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注射规范与血糖监测 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优选)胰岛素的注射规范与 血糖监测
现在是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遗传因素
共
同
作
环境因素
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高糖升高 为特征
全身性
各种器官 并发症
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
注射步骤
▪ 注射前评估血糖情况,检查胰岛素及注射装 置
▪ 选注射部位 ▪ 以75%的酒精消毒棉签消毒皮肤一遍,消毒
范围直径为5-6cm。 ▪ 取一个无菌棉球夹于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 排气、注射、停留10秒、拔针。
现在是2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注项
▪ 注射前饭菜准备好,洗手;准备注射装置,将胰岛素放置室温内
胰岛素按作用时间的分类
名称
起始作用
速效胰岛素 10~20分钟
峰值时间 (h)
1~2
持续时间 (h)
2~4
注射时间 (h)
餐前即刻
常规胰岛素
30分钟
1~3
6~8
餐前30分钟
预混胰岛素
30分钟
2~8
24
早晚餐前半小时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10~20分钟 1~4
24
紧邻餐前注射
中效胰岛素
1.5~2
4~12
18~24 睡前或早晚餐前1h
第二部分
自我血糖监测
现在是3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 “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
是武器,“监测”是保障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 “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
现在是3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 态
现在是1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 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
➢ 妊娠期及哺乳期
➢ 同时患有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
➢ 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 ➢ 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仍未达标者
➢ 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HbA1c>7%者
妊娠糖尿病
现在是1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副作用
▪ 低血糖反应 ▪ 过敏反应 ▪ 体重增加 ▪ 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厚 ▪ 屈光不正 ▪ 胰岛素性水肿 ▪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现在是1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工具
胰岛素
升糖激素
皮质醇激素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糖素
现在是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平衡状态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葡 胰岛素
萄 糖
升糖激素 皮质醇激素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 胰高糖素
现在是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失衡状态
胰岛素的发现
▪ 1921年加拿大人班廷和 拜斯特,从动物胰腺中 成功生产出胰岛素提取 物并用于治疗一只糖尿 病狗。
▪ 如果使用8mm针头应捏起皮肤;使用5或6mm针头,
不捏起皮肤;
▪ 如需捏起皮肤,要用正确的方法
现在是3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携带
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用干冰 避免长时间振荡
需准备备用的胰岛素
乘飞机时不能将胰岛素放在托运行李中,要随身携带
现在是3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预混制剂 - 例如诺和灵®30R、
50 R
甘舒霖
胰岛素类似物(第3代)的分类
普通人胰岛素
化学修饰、突变
吸收加速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 、优泌乐)
吸收减缓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现在是1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基础与餐时胰岛素的结合
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30、优泌乐25)
“8”点血糖监测意义
空腹血糖:指隔夜禁食8-10小时后进早餐前检测 的血糖,正常值:4.4~6.1mmol/L
意义:决定全天血糖的主要因素,用药初期 观察及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三餐前血糖:各主餐前的血糖值
意义:用于患者调整食物量及指导用药,利于
检出低血糖
现在是4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2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新的针头
使用1次
使用2次
使用6次
重复使用笔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的危害
▪ 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的产生
未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重复使用针头/胰岛素注射器
重复使用变形的针头会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会刺激受 伤组织析出(其它)生长因子,促使皮下硬块的形成
胰岛素的储存
▪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胰岛素失效; ▪ 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2-8ºC冷藏,不能冰冻; ▪ 已经开封的胰岛素, 2-8ºC冷藏30天后,剩余的部分应丢弃;
▪ 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室温保存1个月后,剩余的部分应丢弃; ▪ 应避免将随身携带的胰岛素放置于高温环境,如车厢内或贴身衣袋中
现在是3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 胰岛素笔 ▪ 胰岛素泵
现在是1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方式
▪ 皮下注射-各种胰岛素 ▪ 静脉注射-正规胰岛素及短效胰岛素
现在是19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皮下注射
为确保胰岛素的吸收稳定可靠,就要真正做到皮下注射,
针头若刺入过深(到达肌肉)或者过浅(仅到表皮),胰 岛素吸收速度将会受到影响。
现在是1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不足) 2型糖尿病发生下列情况必须给予胰岛素治
疗
➢ 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 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增殖期
➢ 中重度糖尿病肾病
➢ 中重度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效胰岛素
4~6
峰值小
24
睡前或早晚餐前
现在是1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的分泌
▪ 正常胰腺内储存约200单位的胰岛素 ▪ 患1型糖尿病7年后,胰腺内无胰岛素储存 ▪ 正常胰腺在不进食时胰岛素分泌基础率为
1~2单位/小时 ▪ 餐后胰岛素分泌率增至4 ~6单位/小时 ▪ 正常胰腺胰岛素每日分泌总量为40~60单位
注射至肌肉层的危害 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 增加疼痛感 注射至真皮层的危害
可能导致胰岛素渗出、疼痛或免疫反应
现在是2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注射部位
▪ 腹壁最常用——吸收快,操作方便 ▪ 上臂外侧 ▪ 大腿 外侧 ▪ 臀部外上1/4象限 ▪ 注意进行部位轮替
现在是2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 监测频率[1]: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
▪ 控制目标[1]:<7.0% 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显著减少[2]…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现2在. U是KPD4S03页5, \B一MJ共20有00;53421页: 4\0编5-辑12 于星期日
复温。
▪ 核对胰岛素剂型、有效期,仔细检查药液质量(有无结晶、冷冻、沉 淀、颜色和透亮度有无改变)
▪ 注射混悬型胰岛素时需充分混匀,防止低血糖和高血糖。 ▪ 混匀的正确方法:将胰岛素瓶或注射笔放置在两手掌中间,水
平滚动10次;通过腕关节及前臂上下翻动10次,直至将胰岛
素混匀。
现在是2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适合进行血糖监测的人群
▪ 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 下列糖尿病患者更应重视血糖的自我监
测
- 1型糖尿病患者
- 刚开始用药物治疗的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
2型糖尿病患者 - 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 - 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
- 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
- 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现在是41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3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
血糖 升高
β细胞的胰岛素 分泌增加
促进肝,肌肉,脂肪 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血糖 下降
胰岛素
血糖
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现在是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
第2代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
(人胰岛素)
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 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 度更高,副作用更少。
第3代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对人胰岛素肽链进行 修饰合成,作用时间更符合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更好控 制血糖,更安全,更方便。
现在是9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根据来源分类
动物胰岛素(第1代已经很少使用,避免人
现在是3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 浓 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 能 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现在是中3国92型页糖\一尿共病有防5治4指页南\编(辑201于0年星版期) 日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注项
▪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
▪ 定时定量进餐和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运动前后避免选择上下肢进行注射; ▪ 交替选择注射部位,每两次注射部位之间应该至少间隔2.0厘米;
▪ 胰岛素应该注射入皮下组织,如果注射入肌肉中,由于吸收 较快,可能导致低血糖;
-地特胰岛素
猪/牛胰岛素
1921
基因合成 人胰岛素
1980s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30
2000s
1990s
现在是8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日
各类胰岛素的特点(根据来源分类)
第1代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由动物胰腺提取而来,疗效稍 差,易发过敏或胰岛素抵抗, 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