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经管学院统计学试卷集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程大学经管学院统计学试卷集合
一、单选题
1、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2000名学生 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工业普查
B、工业设备调查
C、职工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A、%
4
%
5
B、%
104
%
105
C、%
96
%
95
D、%
4
%
5
13、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产量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
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1.8%
B、2%
C、20%
D、18%
14、在不重复抽样中,抽样单位数从5%增加到25%,抽样平
均误差()。

A、增加39.7%
B、增加约3/5
C、减少约3/5
D、没有什么变化
15、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A、x>
e
M>
o
M B、x<
e
M<
o
M C、
x>
o
M>
e
M D、以上都不对
1、ACD
2、ACDE
3、BC
4、ABCDE
5、ADE
6、ABD
7、CD
8、AC
9、ABC10、ACE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性别
B、年龄
C、职务
D、民族
E、工资
2、从表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
题 E、指标数值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E.计划完成相对数
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发展速度的
连乘积
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
的连乘积再减1
E.定基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
6、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118.6% ,这一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7、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是平均数还是成数
C、
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D、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大小
E、以上答案都对
8、下列正确的说法有()。

A、类型抽样只存在组内抽样误差,不存在组间抽样误差。

B、类型抽样只存在组间抽样误差,不存在组内抽样误差。

C 、整群抽样只存在群间抽样误差,不存在群内抽样误差。

D 、整群抽样只存在群内抽样误差,不存在群间抽样误差。

E 、类型抽样既存在组内抽样误差,又存在组间抽样误差。

9、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中( )。

A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B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概念
C 、可变的数量标志是变量
D 、指标和标志都是变量
E 、质量指标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10、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下面资料,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 、该市工业企业实际产值为110亿元
B 、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80万人
D 、某企业资金利润率为30%
E 、该市工业企业机器台数为7500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是固定不变的。

( )
2、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 )
3、所选择单位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重点单位( )
4、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都是总指数。

( )
5、在简单随机抽样时,当总体单位数较多时,若抽样比例为64%,则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比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约减少40%( )。

6、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小于平均差。

( )。

7、在抽样调查中,系统性误差是由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当尽量克服。

( )
8、以1949年a 0为最初水平,1997年a n 为最末水平,计算钢铁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当开48次方。

( ) 9、各个变量值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等于最小值。

( )
10、某城市有200万人,有商业零售机构10000个,商业
别定名,所形成的度量尺度是 。

4、
=-∑=i n
i i
f x x
)(1
,其中x 是n x x x ,...,,21的平均
数,i f 是权数。

5、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

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

6、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

在A 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 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

一位应试者在A 项测试中的了115分,在B 向测试中得了425分。

与平均分数比,这位应试者 项成绩更为理想。

7、六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32、20、23、29、26、30,这六个工人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

8、某县1995—2000年期间粮食产量(万吨)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y=800+5.5t ,式中时间变量t=-5、-3、-1、1、3、5,根据上面的直线趋势方程,预测2001年的粮食产量应为 万吨。

9、给定一组样本观测值921,,x x x ,经计算得
∑==9
1
45i i
x

2859
1
2=∑=i i
x
,则样本方差=2S .
五、计算题(共37分,其中第1小题9分,第2小题10分,第3小题10分,第4小题8分)
②用相对数和绝对数说明平均工资变动中两个
因素的影响,并说明
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想了解观众对某个电视专题的喜欢程度,他选取了500个观众作样本(重复抽样),结果发现喜欢该节目的有175人。

(1)试以95%的概率估计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

(2)若该节目主持人希望估计的中的直接平均法),并对其季节变动情况做简要分析。

4、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课程的测试,甲班的平均
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D
2、C
3、B
4、C
5、B
6、B
7、A
8、B
9、B10、B11、B12、C13、A14、C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
2、ACDE
3、BC
4、ABCDE
5、ADE
6、ABD
7、CD
8、AC
9、ABC10、ACE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99
2、16
3、定类尺度
4、0
5、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或等距抽样
6、A
7、 27.5
8、838.5
9、30
五、计算题(共37分,其中第1小题9分,第2小题10分,第3小题10分,第4小题8分)
1、列表计算如下:
①全厂平均工资指数
=
%
75
.
118
24
.
693
20
.
823
680
471400
685
563890
1
1
1
=
=
=




f
f
x
f
f x
(可变构成指数)(3分)
由于全厂平均工资上升而增加的平均工资额
=823.20―693.24=129.96(元)
②全厂工资水平指数
=
%
92
.
106
94
.
769
20
.
823
685
527410
685
563890
1
1
1
1
1
=
=
=




f
f
x
f
f
x
(结构固定指数)(2分)
由于各级别工资水平上升而增加的平均工资额
=823.20―769.94=53.26(元)(1分)
工人人数结构指数=
%
06
.
111
24
.
693
94
.
769
680
471400
685
527410
1
1
=
=
=




f
f
x
f
f
x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2分)
由于工人人数结构变化而增加的平均工资额=769.94-693.24=76.70(元)(1分)
2、(1)500
=
n,
35
.0
500
175
=
=
p
(2分),由于z=1.96,抽样平均误差为%
13
.2
)
1(
=
-
=
n
p
p
p
μ(2分)
抽样极限误差0213
.0
96
.1⨯
=
=

p
p
zμ=0.042(2分)
,经计算得概率保证程度为95%时,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置信区间为[30.8%,39.2%]。

(1分)
(2)若极限误差不超过5.5%,则z=58
.2
%
13
.2
%
5.5
=
=

p
p
μ

(2分)F(z)=0.99。

(1分)
3、
产品合格率区间估计某市某产品连续四年各季度的出口额资料及季节比率计算表
单位:万元
第一季度的季节指数为11.70%(2分)
第二季度的季节指数为13.54%(2分)
第三季度的季节指数为30.51%(2分)
第四季度的季节指数为254.25%(2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市该产品的出口额变动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

在一年当中,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是出口旺季,特别是第四季度达到全年最高点,季节指数为254.25%,
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是出口淡季,第二季度是全年最低点,季节指数为13.54%。

企业应根据该产品的出口季节变动组织生产,特别是要注意为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出口准备好货源。

(2分)
4、乙班平均成绩
4.7750
5
9512852575665255=⨯+⨯+⨯+⨯+⨯=
x (2
分)
乙班成绩的标准差=
505)4.77
95(12)4.7785(25)4.7775(6)4.7765(2)4.7755(2
2222⨯-+⨯-+⨯-+⨯-+⨯-=9.29。

(1分)
乙班成绩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为12.04.7728
.9==
乙ν(2分)
甲班成绩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为1286.070
9
==甲ν(1
分),因为0.1286>0.12,所以乙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2分)。

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
①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预测方法 ②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设计 ③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汇总法 ④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①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②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③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④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3.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①典型调查 ②重点调查 ③抽样调查 ④普查
4.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
①典型调查 ②重点调查 ③一次性调查 ④经常
性调查
5.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①动态相对指标 ②结构相对指标 ③比例相对指标 ④比较相对指标
6.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①12% ②150% ③111.11% ④11.11% 7.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
①位置居中 ②数值最大 ③出现次数较多 ④出现次数最多 8.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①600元 ②533.33元 ③466.67元 ④500元 9.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①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②调查的目的不同 ③调查的单位不同 ④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
10.当可靠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 )
①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②小于平均误差 ③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④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关系依样本容量而定
11.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
肯定是错误的( ) ①y ˆ=–10-0.8x ②y ˆ
=100-1.5x ③y ˆ=–150+0.9x ④y ˆ
=25-0.7x
12.当所有观察值y 都落在回归直线y ˆ
=a+bx 上,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①r=1 ②–1<r<0 ③r=1或r=–1 ④0<r<1
13.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①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②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③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④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4.某地区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①绝对数动态数列 ②绝对数时点数列 ③相对数动态数列 ④平均数动态数列
15.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
①降低 ②增长 ③不变 ④趋势无法确定 16.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①166.32% ②85.68% ③185% ④54% 17.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 )。

①、
∑∑∑∑0
01
11:f
f x f f x ②、
∑∑∑∑1
1
00
01:f
f x f f x
③、
∑∑∑∑1
1
01
11:f
f x f f x ④、
∑∑∑∑0
01
10:f
f x f f x
18.某地有2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50公斤,若以95.45%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 )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①100 ②250 ③500 ④1000 19.在指数的概念中( )
①简单指数是指个体指数,加权指数是指总指数 ②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③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个体指数
④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
2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
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①、x y 246000ˆ+= ②、x y 24.06ˆ
+=
③、
x y 624000ˆ+= ④、x y 600024ˆ
+=
二、 多选题
1.某企业是总体单位,数量标志有( )
①所有制 ②职工人数 ③月平均工资 ④年工资总额 ⑤产品合格率 2.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①比例数 ②无名数 ③结构数 ④抽样数
⑤复名数
3.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①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②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 ③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④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⑤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4.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称为( )
①序时平均数 ②算术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平均发展水平 ⑤平均发展速度
5.派氏的综合指数公式是( )

∑∑1
11p
q p q ②
∑∑0
001
p
q p q ③
∑∑1
011q
p q p

∑∑0
1q
p q
p ⑤
∑∑0
11
p
q p
q
三、 计算题
1. 某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按以下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1)不加权的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

2. 某企业历年来的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几年来的环比和定基增长量,环比和定基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量。

3.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件,其中废品8件,当概率为
0.9545时,试推断该批产品合格率及其可能范围。

4.某企业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要求,计算:(1)总平均工资指数(平均工资可变指数);(2)工资水平固定指数,人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3)从相对数方面分析因素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程度。

(须有文字分析) 5.若机床使用年限和维修费用有关,有如下资料: 计算相关系数,并判断其相关程度。

答案B : 一、 单选题
1.④ 2.④ 3.① 4、③ 5.④ 6、④ 7.④ 8、③ 9.① 10.①
11.③ 12.③ 13.③ 14、② 15.① 16.② 17.① 18.① 19.④ 20.① 二、 多选题
1.②③④⑤ 2.②⑤ 3.①④ 4.①④ 5.①③ 三、 简答题
1.答:(1)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
减。

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
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2)质量指标一般是通过数量指标直接或间接计算而得到的。

2.答:(1)比例相对指标有反映总体结构的作用,与结构相对指标有密切联系,所不同的是二者对比方法不同,说明问题的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反映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结构性比例,一般侧重有一个经验数据。

(2)强度相对指标也反映一种比例关系,相对比例指标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依存性比例而非结构性比例,不存在经验
数据。

3.答: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

3.答:在编制综合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的量过度到能够相加的量所引入的媒介因素,就称为同度量因素。

其作用为:(1)把不能够相加的量转变为可加的、具有经济意义的量;(2)具有权数的作用,通过其取值的不同就可以衡量因素的不同的相对重要程度。

4.答:a ,代表直线的起点值;b ,是回归系数,代表自变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或减少值。

四、 计算题 1.解:不加权05.13
9
.005.12.1=++=
x (元/斤)


02
.14000
3000200040009.0300005.120002.1=++⨯+⨯+⨯==
∑∑f
xf x (元/斤)
加权调和02.19
.0360005.131502.1240036000315024001=++++==
∑∑m x
m x (元/斤)
2.解: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总产值(万元) 667 732 757 779 819 环比增长量(万元) — 65 25 22 40 定基增长量(万元) — 65 90 112 152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09.7 113.5 116.8 122.8 环比发展速度(%)

109.7
103.4
102.9
105.1
年平均增长量=定基增长量/(数列项数—1)=152/4=38(万元) 3.解:样品合格率=(200—8)/200=96%
%
72.20139.096.10139.0200
)96.01(96.0)1(=⨯==∆=-=-=
p p p t n p p μμ
该批产品合格率的可能范围是:%72.2%96±=∆±p p ,即在
93.28%—98.72%之间。

4


:总






=
%17.11467
.7425
.85600/44800800/68200//0
11
1===
∑∑∑∑f
f x f f x
平均工资水平固定指数=
%29.11325
.7525
.85//1
1
01
1
1==
∑∑∑∑f f x
f f x
工人人数结构指数=
%78.10067
.7425
.75//0
00
1
10==
∑∑∑∑f f x
f f x
总平均工资提高14.17%,是由于各组工人平均工资变动,使其提高13.29%;由于工人人数结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提高0.78% 5



81.0350213166218363502113006)()(2
22
222=-⨯⋅-⨯⨯-⨯=
-⋅--=
∑∑∑∑∑∑∑y y n x x n y
x xy n r
说明使用年限与维修费用间存在高度相关。

统计学原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 、职工人数
B 、机器台数
C 、工业总产值
D 、车间数
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
质量指标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
A 、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B 、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C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D 、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4.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非全面报表
5.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X 元,标准差为( )
A 、σ=33
B 、σ=34
C 、σ=34.23
D 、σ=35
6.统计分组就是对统计总体按( )
A 、数量标志分组
B 、品质标志分组
C 、 所有标志分组
D 、某种标志分组
7.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8.商品库存量是(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相对指标
D 、平均指标
9.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

A 、相对指标
B 、质量指标
C 、平均指标
D 、总量指标
10.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

A 、60%
B 、120%
C 、40%
D 、17%
11.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
A-6.54% B –3% C+6.00% D+14.29% 12.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

A 、集中程度
B 、离中程度
C 、一般水平
D 、变动程度
13.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

A 、纯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14.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15.当Mo Me X
==时,总体内部次数分布状况为( )。

A 、钟形分布 B 、标准正态分布 C 、U 形分布 D 、J 形分布
16.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f
f
X X ∑⋅∑=的权数是( ) A 、f B 、Σf C 、
f
f
∑ D 、X
17.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A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18.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
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

A 、1%
B 、5%
C 、10%
D 、3% 19.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
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A 、x y 246000ˆ+=
B 、x y 24.06ˆ
+= C 、x y 624000ˆ
+= D 、x y
600024ˆ+= 20.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
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 、166.32%
B 、85.68%
C 、185%
D 、54% 二、多选题
1.下面属于基本指标的有( )
A 农村人口数
B 大学生在校人数
C 人口总数
D 职工的性别比例
E 城镇人口数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口密度
C 、人均钢产量
D 、每千人拥有的商业网点数
E 、人均粮食产量
3.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A 、总体标志总量
B 、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C 、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D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
重 E 、权数
4.设p 为价格,q 为销售量,则总指数
∑∑0
10q
p q
p 的意义是(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C 、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D 、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E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5.在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
A 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 均为随机变量
C 对等关系
D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
可控变量
E 不对等关系
三、简答题
1. 时期和时点指标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抽样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 3. 为什么有了综合指数还要使用平均指数? 4.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某企业360名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料如表:
试分别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2.某集团所属的三家公司2001年工业产值计划和实际资料如表所示:(单位:万元)
试填入上表所缺的数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某进出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抽样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又知这种茶叶每包规格重量不低于150克,试以99.73%的概率:(1)确定每包重量的极限误差;(2)估计这批茶叶的重量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重量要求。

4.某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资料如表:
②估计教育经费为500万元的在校学生数。

答案
一、 单选题
1.C 2.C 3.C 4.B 5.C 6.D 7.D 8.B 9.D 10.D 11.A 12.B 13.C 14.D 15.B 16.C 17.B 18.C 19.A 20.B 二、 多选题
1.ABCE 2.ABCDE 3.BCDE 4.AD 5.ADE 三、 简答题
1.答:时期数列中的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

时点数列中的时点指标相加后无意义,指标数值大小与时点之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联系,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的。

2.答:抽样误差是按随机原则抽样时所得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总量上的差异。

由于总体指标虽然客观上存在,但事先无法知道,所以这种实际误差是 无法计算的。

抽样估计所考虑的抽样误差一般不是指上述的实际误差,而是指抽样平均误差。

抽样平均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样板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离差。

它是由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标准差来反映的。

他说明样本指标的代表性大小以及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差异的一般范围。

3.答:综合指数在计算时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有全面的原始材料;二要有对应的不同时期的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资料。

但在实际工作中,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它所要求的资料,因此还要使用平均指数。

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的,可以用非全面资料来计算总指数。

4.答:(1)相关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所研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44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

其原因是不同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

7月份工人日产量
3.解:答由表资料计算得:
(克)
,=克,=087.076.03.1502
2
==
n
S
S X x μ n=100>50 F (t )=0.9973 t =3 所以,==X X t μ∆3×0.087=0.26(克)
这批茶叶的平均重量为150.3±0.26克,因此,可以认为这批茶叶达到了规格重量要求。

4.解:工资总额变动=113.4%
增加总额=67(万元) (1)职工人数变动影响 职工人数指数=105%
职工人数变动影响工资总额=25(万元) (2)平均工资变动影响 平均工资指数=108%
平均工资变动影响工资总额=42(万元) (3)综合影响 113.4%=105%×108% 67=25+42 5.解:(1)b=0.0955
a=-17.91
y=-17.91+0.0955x
(2)在教育经费为500万元时,在校学生数为y=-17.91+0.0955×500=29.84(万人)
统计原理试卷
~
四、单选题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D、填报单位
3.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4.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5.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它们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6.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A、12%
B、150%
C、111.11%
D、11.11%
7.时点指标的数值()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B、通常连续登记
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D、具有可加性
8.总体各部分指标数值与总体数值计算求得的结构相对数之和()
A、大于100%
B、小于100%
C、等于100%
D、无法确定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A、划分各组界限
B、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组数
D、确定组距
10.平均指标反映了()
A、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特征
C、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D、总体次数分布的离中趋势11.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B、调查的目的不同
C、调查的单位不同
D、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
13.某地有2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50公斤,若以95.45%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A、100
B、250
C、500
D、1000
14.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 、9.2%×8.6%×7.1%×7.5%
B、(9.2%×8.6%×7.1%×7.5%)-100%
C、109.2%×108.6%×107.1%×107.5%
D、(109.2%×108.6%×107.1%×107.5%)-100%
15.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
D、以上都不对
16.在指数的概念中()
A、简单指数是指个体指数,加权指数是指总指数
B、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个体指数
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
17.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1
1
1
q
p
q
p


说明了
( )
A、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18.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166.32%
B、85.68%
C、185%
D、54% 19.已知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A、y
ˆ
=–10-0.8x B、y
ˆ
=100-1.5x
C、y
ˆ
=–150+0.9x D、y
ˆ
=25-0.7x
20.在回归方程y
ˆ
=a+bx中,回归系数b表示()
A、当x=0时y的期望值
B、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
C、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
D、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五、多选题
1.质量指标()
A、可以用绝对数表示
B、可以用相对数表示
C、
可以用平均数表示
D、不能用平均数或平均数表示
2.普查属于()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一
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专门组织的调查
3.常用的相对指标有()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