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功企业对机遇的把握与创新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成功企业对机遇的把握与创新管理
对机遇的把握与创新是每一位成功企业管理者具备的条件之一。

他将目光放在寻找与分
析机遇上,并使自己与众不同。

任何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创新,这意味着不断创新观点,冲
破传统观点的束缚。

一、企业要寻找和把握好机遇人们一般看到的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事情,而那些没有展
现在眼前的事情往往被忽视,尤其展现在大多数管理者面前的都是些“问题”而非机遇。

企业(公司)的管理层通常每月收到一次业绩报告。

报告的第一页往往都列出了未达到
预算的、业绩不达标的以及“有问题”领域。

在月度管理层会议上,每个人都所谓的问题进行
讨论,时间也往往耗在了讨论那些问题上。

毫无疑问,成功的企业(公司)都关注问题,并
严肃对待,及时处理。

但是讨论问题并不是唯一的事情,应特别注意是,不要让机遇在忽视
中溜走。

因此,企业的运营报告应该有两个“第一页”,传统的第一页列出问题;另一个则列出所
有好于预期、预算或计划的领域。

企业的意外成功是创新机遇的一个重要征兆,如果没有被
发现,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是企业家的,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有可能给那些敏锐的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一般而言,积极的创新的企业(公司)会举行现两次运营报告会议,一次面向问题,一
次面向机遇。

企业家企业(公司)总是在不断寻找干得更好,更与众不同的人和部门。

注重营造一种
寻求机遇的态度和习惯。

“我们如何取得成功”,“我们如何发现机遇”,“我们都了解些什么信息”,“我们现在有哪些创新计划”?
等等。

成功的企业(公司)尤其是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年都要与研究、生产、营销和财
务部门的资深员工进行非正式的,但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1-2 次的座谈会。

高层管理者
一般会说:“我来这里并不是来做报告或告诉你们什么事情,而是来听你们对工厂(公司)发表高见。

我想知道你们渴望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你们看到工厂(公司)有哪些机遇?受到
哪些威胁?在尝试新事物,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销售渠道方面你们有哪些想法?你们对工
厂(公司)的大政方针……它有业内,技术上及市场中的位置有何意见?”这种座谈会是一个
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使员工,特别是专业人员走出狭窄的专业领域,纵观整
个企业的最好方法。

这种座谈会,它向员工传递管理层关心的问题。

以及关心的原因。

更重
要的是,这种座谈会是向整个企业灌输企业家理念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倡这种企业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寻找和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新
机遇。

二、企业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成功的企业(公司)一旦发现机遇后,不只是停留在分析和研究上,而是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

成功的创新者往往会利用
左右两个大脑,一方面要看数字,一方面要看人。

要认真分析出利用什么样的机遇需要什么
样的创新,以及观察用户的期望,价值观和他们的需要,甚至要了解到这个或那个方案有没
有达到客户的期望或符不符合人们的习惯等等。

要使创新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你只能专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否则将会一塌糊涂。

每一种新生事物总会遇到麻烦,如果太复杂,就难以修补,那些产生新应用和新市场的创新,所有有效的创新都比较简单。

事实上对创新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简单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所有真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都有至少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打破陈规
旧例,对创新,对领导潮流有近乎狂热的愿望,一是有自我改进,自我否定的决心,宁可自焚,绝不当俘虏。

创新要想成功,除了要讲究才干,要辛苦,专注和有目的地工作,要勤奋,要有恒心和
责任外,还需要立足于自己的长项。

要在实践中冷静地问自己:哪个最适合我和这个企业?
能否发挥我们企业的长处和实力?当然,从这一方面来说,创新与其他工作并没有两样。


是由于创新的风险和由此产生的对知识和实干能力的重视,使发挥长处对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与其他工作一样,创新也讲究气度上的“吻合”。

企业在它们并不真正尊重的领域
不会有出色的表现。

同样的,创新者需要在气质上与创新机遇合拍。

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你创新多么狂热,你不能忽略市场的需求。

创新是为了创造利润,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你做什么才是对的。

三、创新实践的原则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性创新来源于上文中七种创新机遇的把握,
但是是否意识并捕捉到了这些机遇,就一定会取得合意的创新成果呢?
在创新实践中,把握住了机遇只是确立了领先的可能性,换句话讲,机遇只是获取优势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把变化中蕴涵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中的创
新成果,则这些机遇对于企业来讲仍然是毫无用处。

创新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
步骤,分析机遇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有效的创新实践不仅要把握机遇,更能把有利的机遇变
为现实中的创新成果和竞争优势。

企业在进行创新实践中,一定要遵循某些原则。

这些原则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几条原则概括如下:第一,有目的的系统性创新始于
对机遇的分析,这是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

彻底的思考创新机遇的来源是分析问题的起点。

在不同的领域内,不同的来源在不同的时间内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因此,所有的创新机遇的
来源都应该被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机遇的研究还必须加以组织,必须应在一个有规律有系
统的基础上进行。

此外,创新者必须依靠自己的长处,选择有前景的创新项目,同时,企业
还必须对该创新领域充满热情,即创新还必须有性格上的“协调”,在那些不受重视、不感兴
趣的领域里,企业的创新一般不会获得成功。

还有,选择进行创新的领域必须能给企业带来
潜在的利润增长,这也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原始驱动力。

第二,成功的创新不是来源于设计,而是来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

创新实践应该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放在首位,因此,任何闭门造车都是不可取的。

创新实践要求参与创新的人员走出办公室去调查,询问和聆听消费者的需要,了解顾客
和用户的期望与价值观。

创新成果只有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才可能在未来的市
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价值工程学科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进行产品的功能分析,按
照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可以区分为必要功能与不必要功能。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
体包括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
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因此,在企业进行创新实践时,一定要围绕产品的必要功能和核心产品展开,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第三,为了能达到预期效果,创新成果必须简单明了,目标明确。

一次能办好一件事情
就已经很不错了,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想同时在很多方面改进,结果反倒会把事情搞糟。

同时,创新成果不够简单,也就不便操作,这也没有体现一切替消费者着想的理念。

而且,
如果创新成果过于复杂,也很难进行修正,一切有效的创新都是惊人的简单。

即使是新用途
和新市场的创新,也应该瞄准某种特定的,明确的目标和需求。

著名的管理学者吉姆? 柯林
斯在其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了“刺猬理念”的概念,我们发现“刺猬理念”也可以作
为创新实践的一个指导原则。

刺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
或者一个基本理念,不管现实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其压缩为简单的刺猬理念。

真正成功的创新也都把握住了刺猬理念的精髓——真正深刻和长久的在于简单。

因此,创新实践者也要更注重本质,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看透复杂事物并且识别出隐藏的模式。

偏离核心的创新往往会变的非常松散,而无法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第四,创新作为一种工作,需要知识,也需要天赋、才智和个人的爱好倾向,但是当这些条件具备之后,创新就变成了一种工作,需要勤奋、毅力和奉献。

在企业内部,应该从组织上保证创新活动的展开。

最好将创新实践从现有的管理中分离出来,不要让负责现有企业经营的人员来承担创新任务。

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从事创新性工作的人员应该有独特的业绩考核方式。

四、结束语20 世纪80 年代的企业战略理论,尤其以迈克? 波特为代表,强调追求竞争优势,到了90 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持久竞争优势的作用。

持久竞争优势是当一个企业实施一种其他企业无法复制,或者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战略时形成的。

持久竞争优势依托的是企业的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种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核心竞争力的老化速度,核心竞争力的可替代性与核心竞争力的可模仿性。

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可以永远存在的,一个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来源于它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的竞争优势,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

因此,从根本上讲,创新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