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北美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与美国 PPT
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 降水少(“温海”“地中海” 气候条带状延伸) l东部山地阻挡作用不显著
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 减少 l中部地形平坦
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 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为什么极地气候纬度 西高东低? 洋流
为什么在北美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 中海气候狭长分布于 沿海地区?
√C、③地形区南北纵贯,冬夏气流畅通无阻 D、④东部沿岸为暖流,增温增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 甲地气候类型特点得是
__ D_。试说明其气候特
点和形成原因。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得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受来 自海洋暖湿气流得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冷干气流得影响, 温和少雨。
170°W
80°N
20°W
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 北冰洋,
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
读图查找:格陵兰岛、纽芬兰岛、阿拉斯加半岛3、0°拉N 布拉多
半岛、白令海峡、哈得孙湾、巴芬湾、墨西哥湾
白令海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美得位置和范围
阿拉斯加半岛
巴芬湾 巴芬岛
阿拉斯加湾
圣劳伦斯湾
丹麦海峡
哈得孙湾
纽芬兰岛 拉布拉多半岛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北美洲地形剖面图(沿40N°纬线)
西部
中部
东部
120oW
60oW
Ø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 勒拉山系北段;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
山地震,年轻,海拔高。(多4000m以上高山)
公开课北美完整PPT课件
• ④其二级支流田纳西河发源于东部的阿巴拉 契亚山脉,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 现在是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五、移民汇集的大陆
加拿大和美国的居民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 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白色人种占80%以上,还有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大西洋
120oW
60oW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组成科 迪勒拉山系北段,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地,古老,海拔较低。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
地形区
地形单元
西部 高山区
①科迪勒拉山系北段, 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是: 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 、落基山脉。 ②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 的盆地和高原。
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 效率高、产量大
地区生产专业化:充分利 用自然条件,根据市场需 要划分农业带
乳畜带 玉米带 小麦带 棉花带 畜牧、 灌溉农业区
小
麦
和
小麦区
林
畜
牧
牧
乳畜带
业
和
区
灌
玉米带
溉
水
农 小麦区
• 混合农业区
果
业
和
区
灌
棉花带
溉
农
亚热带作物带
业
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自 地形 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尼亚加拉瀑布风光
尼亚加拉瀑布分为南北两段,北端呈半环状,名马 蹄瀑布,属加拿大;南端称亚美利加瀑布,属美国。 美、加两国均在瀑布之上修建了大型水电站。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与美国
白令海峡
北 美 的 位
阿拉置和斯加半岛
范 围
巴芬湾 巴芬岛
圣劳伦斯湾
阿拉斯加湾
精品课件
丹麦海峡
哈得孙湾
纽芬兰岛 拉布拉多半岛
美国最大的半岛
23o26’N 佛罗里达半岛
墨西哥湾
3.范围
丹 麦 加拿大 美国
精品课件
包括: 加拿大、美 国 和属于丹麦 的格陵兰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地形
西
部
中
高
部
山
平
区
原
区
1、地形特征: 以山地、平原为主
①东中西三大地形 区南北纵列分布;
②地势中间低,东、 西两侧高;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部多湖泊)。
精品课件
北美洲地形剖面图(沿40N°纬线)
西部
中部
东部
120oW
60oW
Ø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
勒拉山系北段;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
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多4000m以上高山)
Ø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地,古老,海拔较低。(多1000m以下)
Ø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
精品课件
地形对水系的影响:
精品课件
哥伦比亚河
水能资源最丰富
密苏里河 俄亥俄河
科罗拉多河
田纳西河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北部,纵贯大平原,是世界第四长 河。水量大,为灌溉、航运精和品课发件 电提供了良好条件 。
西部高山 为什么在北美东部, 降水量是从沿海向陆 地区逐渐减少?
东部山脉低缓
精品课件
二、自然地理特征——水文 ——河湖众多
北美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3、矿产资源的分布
阿巴拉契亚北部、西部的煤,五大湖西部的铁,德克萨斯 州内陆及墨西哥沿的石油。
4、不利的条件有
缺乏热带气候,成为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进口国;西部高原山间 盆地的干旱区需要灌溉水源;有冬季寒潮、霜冻,夏秋飓风等气 象灾害,西部多地震。由于资源的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钢材 等产品,也是世界进口石油、矿产最多的国家
1、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
2、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亚山地
3、中部平原:
3、北美的气候
芝加哥气温曲 线降水柱状图
温带大陆性 为主的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山阻挡(,点迎击图风片观坡看录地像) 形雨丰沛,但是,海岸 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 暖湿西风向东深入,使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 海气候分布狭窄。山间 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 气候干旱。东部低缓阻 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 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 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 长驱向南,夏季暖湿气 流也可自由北上。
二、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与民族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 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不平等
2、人口分布
(1)思考:美国人口 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 大湖区域,东北部人 口稠密,西部高原人 口稀疏,为什么?
原因:东北部气候湿 润,交通便利,港口 优良,殖民者最先到 达,是世界工业最发 达、金融贸易区。
美国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国土组成:本土48个州,1 个特区,还有阿拉斯加州(最大 州)和夏威夷州(有檀香山)。 2、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便利的海运
②有利的位置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 属 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 ③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 界的10%,气候具有多样性,水热组合较好。 ④庞大而完整的水系密西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 利,是世界第四长河。 ⑤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 是世界最大矿产生产国。
北美美国
北美、美国 知识小结—课堂反馈
例: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 题目。
⑶试分析我国华北沙尘暴较多发生的原因。 春季北方气温回升快,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冬季风势力 仍然强盛,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乱砍乱伐,破坏植被; 靠近黄土高原等沙源地。 ⑷介绍该国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40 世界农产出口最多得国家。
人文地理特征—城市与交通
观看视频:了解美国交通运输的特点。(2015年)
北美、美国 知识小结—课堂反馈
例:图1、图2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 回答1—2题。 1. 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字母是 ( A)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③山脉西侧的洋流是
A. 加利福尼亚寒流
( C )
B.北太平洋暖流
(经度170°W→向东20°W,形状似倒置的三角形;) (纬线:23°26′N、30°N、66°34′N; 经线:60°W、75°W、120°W、140°W; ) 参照点: 费城(40°N、75°W)、新奥尔良(30°N、90°W)
⑵相对位置: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2、范围:墨西哥以北的美洲(包括格陵兰岛);
强烈的极 地冷空气
⑵东部低矮的高原山地 ①夏季: 对海洋湿润气 流阻挡小,降
高压吹来 的干冷风
温和湿润 的西风
水向西减少;
②冬季: 冷气流可直达 沿海; ⑶中部平原区:
暖湿空气
①冬季: 冷空气长驱南下——灾害天气,如寒潮;
暖空气北上,形成反常温暖天气; ②夏季: 暖湿气流北上,使中、东部普遍暖热;
北美、美国
42
2000 1000
⑵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湘教版)美洲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美洲 地区将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建 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6 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美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包括美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 貌、气候特征等。
美洲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特点
VS
交流机制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 流,美洲地区建立了多种交流机制,包括 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为各国政 府、企业和民间组织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 台。
美洲地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环境保护趋势
未来,美洲地区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 工作,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完整性。
介绍北美的主要河流,如密西 西比河、圣劳伦斯河等,以及 五大湖的形成、位置和作用。
北美地区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与城市
种族与民族
经济发展
分析北美的人口分布特 点、主要城市及其职能。
介绍北美的种族构成、 民族特色及其文化习俗。
概述北美的经济发展历 程、主要产业部门及特
点。
交通运输
介绍北美的交通运输网 络,包括铁路、公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美洲地区土地资 源压力不断增大。
土地资源开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 等方面。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美洲地区需要制定土地利用规 划,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
05 美洲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美洲地区环境保护现状及挑战
环境保护现状
美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亚马逊雨林、大堡礁等世 界级自然遗产。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美洲地区也面临着严重 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全)
世界地理目录第一讲地图 (2)第二讲陆地和海洋 (3)第三讲世界的气候 (7)第四讲居民与聚落、世界的发展差异 (10)第五讲亚洲 (10)第六讲东亚 (12)第七讲东南亚 (13)第八讲南亚 (14)第九讲中亚 (15)第十讲中东 (17)第十一讲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8)第十二讲欧洲西部 (19)第十三讲欧洲东部和北亚 (22)第十四讲北美 (24)第十五讲拉丁美洲 (26)第十六讲大洋州 (27)第十七讲极地地区 (28)第一讲地图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状态及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五大地形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②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内部稀疏;③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弯曲,坡度比较和缓;④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弯曲密集;⑤盆地—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高,内部等高线稀疏且数值低。
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等高距相等,登高线疏密程度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登高线疏密程度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判断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地形区最高海拔为H高,最低海拔为H低,等高距为d);陡崖的相对高度:(n-1)×d≤H<(n+1)×d(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条,登高距为d)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及内部海拔:闭合等高线上的海拔应与两侧等高线的一条数值相等,其内部海拔高度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判断水文、水系特征: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及河网密度、水系形状等。
水文特征:流量、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
1、水位变化(取决于补给量):①雨水补给—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积雪量(我国东北、俄罗斯);③永久性积雪融水—温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④地下水补给;⑤湖泊水补给。
北美地区ppt课件
教学质量
北美地区的教育机构注重教 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 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
学习体验。
科研实力
北美地区的大学在科研方面 投入巨大,拥有世界级的科 研团队和实验室,为全球科 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北美地区的旅游
主要旅游景点
自由女神像
位于美国纽约市,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礼物,代表着自由 和友谊。它是纽约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 万游客前来参观。
加拿大顶尖大学
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 ,这些大学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都有很 高的水平。
墨西哥知名大学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瓜达拉哈拉大学、蒙特雷 科技大学等,这些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良好 的声誉和影响力。
教育质量与排名
国际排名
根据多个国际排名机构的评 估,北美的许多大学都位列 世界前茅,如QS世界大学排 名、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
05
04
经济
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以服务业、制 造业和采矿业为主。
墨西哥
政治体制
联邦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
文化
拥有丰富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殖民时期 文化遗产。
经济
世界第十六大经济体,以服务业、工业和 农业为主。
地理位置
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 平洋,北接美国,南与危地马拉和伯利兹 接壤。
加拿大教育体系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以全面性和公 平性为特点,从幼儿园到大学, 实行免费教育政策,并鼓励社区 参与教育。
墨西哥教育体系
墨西哥的教育体系在近年来进行 了多次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 覆盖率,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 教师质量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等 。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第二版)
目录分析
一中美交往 的历史遗产
二众口纷纭 话美国
三美国的特 色和传统
四面对未来
一美国历史的基本脉 络
二美国“崛起”的神 话与实际
三美国种族、族裔与 文化的多样性
四美国民主的基本历 史经验
0 1
一问题的由 来
0 2
二几个相关 的重要概念
0 3
三美国的人 口结构
0 4
四美国社会 各种族族群 之间的结构 性不平等
三数字时代的挑战 与应对
一影响美国外交的主 要因素
二早期的美国外交: 孤立主义
三迟疑的转型:从孤 立主义到国际主义
四游离于单边主义和 多边主义之间的美国 外交
1
一分析的视角
二美国与东亚 2
关系的缘起及 其早期的发展
3 三美西战争与
美国在东亚的 扩张
4 四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美国 与东亚关系
5 五冷战时期美
读书笔记
发现需要出第三版了,对于美国研究差不多每十年就要更新一下我们对于美国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对于他 国他民族的认识应该属于精英阶层,才能形成理性的认知,而对于美国来说因为影响力的存在变成了大众的观点, 特别是我们当下展示的美国都是负面的消息,也许是宣传的需要,但如何理性的看待美国,把握美国的政策脉络 对于我们和世界的影响并且形成战略预判,对于我们的和平发展还是非常重要。
0 6
六美国当今 种族和族群 关系的特点
0 5
五美国种族 关系发展的 三个阶段
二宪法作为一种文 化载体:美国宪法 的宗教、文化和政
治哲学基础
一引言:美国宪法 的理想与现实
三美国1787年宪法 的诞生:自由与秩
序的妥协
四什么样的宪法:美 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北美地区与美国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安徽省长丰县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北美地区与美国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北美地区与美国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北美地区与美国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五讲北美地区与美国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美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人口特征。
(2)了解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的优越性,并以此分析美国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分布及其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学生调用地图资料,探究美国自然地理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2)通过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污染严重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2.难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自制PPT、地理图册、板画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PPT展示尼亚加拉大瀑布景观导入本课内容:北美地区和美国。
区别:北美地区和北美洲.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北美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包含的国家。
1.经纬度位置: 带为主,北部为带(25ºN—85ºN,20ºW—170º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 , 南至,东临,西临。
15第15讲 环境思维:人是环境的产物,你必须持续优化环境 (更多优质好课,添加)
答案是,2个高手一组,2个低手一组。这样,第一组的成品率是100%,第二组是25%,总成品率是 62.5%。如果你 让一个高手带一个一般的,你的总成品率是50%。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投资:我借给你一笔钱,你把这笔钱发展壮大后,再回报给我。但是这个投资能 不能做成,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意愿。如果 A 不信任 B,或 B 不回报 A,投资就无法很好的进行。
研究证明,智商越高的人,越愿意合作 —— 高智商的 A 愿意给 B 更多的钱,高智商的 B 也更愿意把更多的钱回报给 A,这就叫“ 双赢 ”。
后来,他整个认知都变了,房间里哪怕一个小角落出现一点混乱,他都觉得很心烦刺眼,必须整理,他开始享受这种有 序、条理、整洁的状态,还养成一个习惯,桌上每天放一张纸,一支笔,旁边是那个陶瓷瓶,再后面他养成了一有什么 想法就马上在纸上记下来的习惯,有时间再整理这些笔记,有了这些笔记的积累,写书就快了很多。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浸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
01 物理环境:你的认知,会被物理空间改变
说到环境,大家最先感知到的是物理环境,这是对的,而且物理的环境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吴伯凡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有一个学者朋友,年轻的时候,书读得不少,思考也很多,但几乎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他自己苦恼,别人也奇 怪,但一件看似无关的事改变了他,让他成为一个高产学者。
这种公司里的合作水平通常是很差的,每一次博弈中,大家想的更多的不是双赢,而是单赢。
你和老板的关系也是博弈啊,格局小的老板更倾向于让你付出更多, 同时给你支付更少的薪水。
区域地理北美课件
区域地理北美课件1读“北美在世界上的位置图,说出北美的地理位置特征;2观察“北美地形图”,描述北美的地形特征;读“北美气候类型分布图”,根据北美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说说北美气候的突出特征;结合“北美气候类型分布图”“北美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北美地形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读“美国农业分区图”,结合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主要农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
二目标引领下的学案编制学案模式遵照本组目前确定的传统结构模式:即分基础梳理重难点突破当堂检测三大板块。
基础梳理包含了北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美国的农业工业等几个内容,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它有助于学生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为渗透课标理念,体现学科特征,每一个内容问题的设置,均要求学生依据图表资料找答案。
问题探究根据教学重难点设置了两个问题:“北美地形对北美气温和降水有何影响”以及“比较北美西部与东北部畜牧业的区位条件”。
三根据学案完成情况确定展示内容,预设课堂环节。
学案第一次批改后暴露的问题和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学情的预设情况没多大出入:基础梳理部分学生普遍完成得很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问题主要出在重难点突破的两个问题上,说明学生对地理事物间因果联系的分析上还存在障碍。
于是将这两个问题确定为重点展示内容,而且就这两个问题的完成情况看,如果不对展示学生进行辅导效果肯定不理想,组长分配好展示任务后,通过和两名展示同学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一:“北美地形对北美气温和降水有何影响”太过抽象,问题二:学生分不清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
于是我对两名展示同学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对于问题一,必须找一些图像视屏资料将抽象问题形象具体化;对于问题二,找一个典型例题,通过它让同学们明白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除此之外,为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也有针对性的设置了视屏导入和追问,比如:用“北美自然风光”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北美地形形成原因;要求学生画美国东西向地形剖面图,明确地形特征;展示北美与西欧气候类型分布图,比较两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直观感受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中图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中图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世界区域地理——北美(一)目标要求:1. 识记要求:(1)掌握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2)美国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2. 能力要求: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美国社会经济特征(二)知识结构:二. 具体内容(一)北美洲1. 自然特征:(1)熟悉四组地名:海洋、海湾、半岛、岛屿(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湾、拉布拉多半岛、阿拉斯加半岛、佛罗里达半岛、纽芬兰岛。
)①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约30°N——80°N;20°W——170°W②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①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及山间宽广的高原(哥伦比亚、科罗拉多高原)、盆地(大盆地)相间分布。
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世界上火山、地震频繁地区之一。
②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加拿大)、阿巴拉契亚山(古老、1000米以下)(美国)③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面积广(北冰洋岸到墨西哥湾)、平坦a. 南部——密西西比平原(密西西比河冲击平原)b. 西部——大平原(地势较高)c. 北部——湖泊众多(3)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①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冬冷夏热,年较差大,夏季降水稍多③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西部)、亚热带湿润(东南)④地形对气候影响大(重点、难点)a. 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气流,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狭长形);高原、山区降水少,为半干旱地区。
b. 东部山地低缓阻挡大西洋气流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由于地势低矮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一直影响到东海岸;夏秋季节,飓风常常袭击东南部。
c. 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向南,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影响交通和南方农作物;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使东部和中部普遍暖热,大面积地区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讲北美—美国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
2.经纬度位置:2
3.26N—66.34N 120W—75W
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西半球的大洲
3.交通位置:巴拿马运河是交通要道
4.范围:加拿大。
美国,墨西哥,古巴,丹麦等(丹麦跨北美、欧洲俩大洲)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其次为平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起伏较大
●西部:高山区(海岸山、落基山)
●中部:纵贯南北的中部大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2.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深受地形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中美州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古巴以南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中美洲北部及古巴
热带沙漠气候:墨西哥与美国交界处
地中海气候:美国西南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美国东南部地区。
温带海洋:北美洲西部沿海40°N~60°N的大陆西海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中北部。
极地气候:北冰洋沿岸
高原山地气候:西部高大山脉
考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西部南北走向的落基山阻挡了太平洋来的湿润气流,在山脉西侧形成迎风坡形成湿润的气候,使西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反保留在西部狭长地带。
b、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可使大西洋水汽进入,降水来自东向西递减。
c、中部的中央大平原自北向南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冷气可直达墨西哥湾,导致沿途气温迅速下降;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直达北上,使得整个东部地区普遍暖热。
3.河流湖泊
(1) 北美的河流众多,并且多瀑布,水力资源丰富如密西西北河(世界第四长河),圣劳伦斯河,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
(2)湖泊:北美湖泊较多,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部,最著名的湖泊为五大湖群,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密西根湖,休论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其中密西根湖全为于美国境内,其余均位于美加之间。
三、人文地理特征
1.资源:
森林:亚寒带针叶林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石油:
(墨西哥沿岸及西南沿海;铁矿:五大湖的西边南部;
煤矿: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铜矿:西部高原山地;墨西哥:银矿)
2.居民:大部分是白种人,欧洲移民;本土有因纽特人及印第安人
四、美国
1.概况:50个州及一个特区(华盛顿特区),本土有48个州,海外有2个州,分别是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面积为937万平方千米;人口3亿,英语国家
2.农业经济
A:农业概况:美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的产量出口量占世界首位。
B: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商品谷物农业)
自然条件:a: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气候,温暖湿润。
b: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c:灌溉水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a:科技发达农业科技水平高。
b: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c:水路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C: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分布:
乳畜带:五大湖的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谷物种植,适宜牧草上涨)
密西西比河河口:棉花、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