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腐败犯罪原因与防控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犯 下 的技术 性过 失 。学术 不端 是 学者 涉及 抄袭 、剽 窃 的不 良行为 。 学术 腐败 与 学术 不 端 ,学术 失范 的最 大 区别 在 于前者 完全 是学 术权 力异化 的产物 ,是利用 手 中的行政 或学 术
权力获取私利,而后者不涉及任何权力关系。 因此学术腐败犯罪可定义为在学术活动领 域 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 , )主 体 的公职性
学术腐败犯罪现象主要发生在教! 学、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 ,尤其以高校最为突出。由 此可见,公职性是这一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所谓公职性,即腐败的主体具有公职人员的 属性,也就是法律赋予、国家授予、公 民选举或者企业约定或者给予的行使某种权力的公 职人员。 而本文主要以高校的学术腐败犯罪为研究对象 , 其中主要学术活动主体包括教师 、 科研人员、理论 作者、学术团体负责人或拥有学术权力和学术管理权力的个人或集体。 ( 二 二 )行 为 的涉 权性 涉权性,顾名思义,即腐败总是与权力相联系 ,而学术腐败犯罪主体不当行使的正是 学术权 力 。伯 顿 ・ R・ 克拉 克在 其著 作 《 高等 教育 系统 》中指 出,学术 权 力是指 学者 、专 家
德,违背学术 良知,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滥用,严重侵犯国家 、集体利益和公 民权利与 自由的行为。 、 学术腐败犯罪与经济腐败犯罪相关联 是因为犯罪主体往往将学术权力进行 交换, 并赋予了经济利益的色彩,因而 ,学术权力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力。学术腐败犯
・李 灿 ,华 东政 法大 学刑法 学硕 士研 究生 ,主 要从 事刑法 学研 究 。
败,指出腐败是一种强迫我们的意志服从于其他人意志的权力,一种利用我们对抗我们 自 己的意志 以实现其他人 目的的权力。从权力的角度把握腐败的内涵,抓住 了腐败的实质。 严 格来 说 ,腐 败犯 罪并非 法律 上的 专业术语 ,只是社 会上 普遍 认知 的观念 。腐 败犯罪 的概 念,并不是 “ 腐败” 与“ 犯罪 ” 两个概念简单的相加,也不是我 国刑法中的一个专属罪名, 而是我国法学理论研究语境下出现的一个词语 。腐败并不等同于腐败犯罪 ,只要当它在法 律上被认 定为犯罪时,才能从一般的文化现象或政治现象转化为法律规制的对象,变成一 种特定的法律现象——即腐败犯罪。 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 、学术失范也应当加 以区分。学术失范主要是学者违背学术规范
( 四 )后果 的严 重性
首 先从 道德 层面 而言 ,学术 腐 败犯 罪败坏 学 界风 气 ,影 响学术 界 的声誉 。追 求真 理 是 每 个学 者 的使命 ,但 是学术 腐败 的犯 罪 分子为 一 己私 欲 ,让本来 纯净 的学 界不 再纯净 。其
次从经济角度来看 ,学术腐败犯罪浪费学术资源 ,阻碍科技进步。通过学术权力物化所产 生的各种所谓科研成果 ,不具有真正的科研价值,既浪费了学者 、学界本身的创造力或精 神产品生产力 ,又浪费了国家社会投入学界的大量社会资源 ,其结果必然是严重破坏我国
及 其 组成 的学术 机 构所拥 有 的权力 ,构 成学 术权力 的基础 是专 家或 学者拥 有 的科 学真理 、
专业知识和学术专 K,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主要来源于他们 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 力。学术腐败活动中,学术权力是核心要素,权力异化的过程也就是腐败产生的过程,而
学 术腐 败犯 罪 的本质属 性 也就 是是 学术权 力 的物化现 象 。
< 犯罪研究》2 0 1 6年第 6期
理论研究
._ _.
1 -
口
l - = - J
校学术腐败犯 罪原 因 与防控对策研 究
李 灿
内容提要:学术腐败犯罪是在学术活动领域 中,拥有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 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 ,违反学术道德 ,违背学术 良知 ,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
滥用,严 重侵犯国家、集体 利益和公 民权利与 自由的行为。学术腐败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学
术权力物化。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 、高校学术权 力交易性、高校 学术权力庸俗化以及 高校 学术权力垄断性等四个方面是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频发 的深层次原 因。通过建立学术与行政 相分 离皋 8 度 ,完善学术信用体 系,建立法律 惩戒机制等措施,能够对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的
( 三 ) 目的的利 益性
从 经济 学 的基本假 定 ,即 资源 的稀缺 性和经 济人 的理 性 ,以及成 本效 益理 论来看 ,学 术 腐败 犯 罪的成 本 极低 ,包 括犯 罪主 体 的直接投 入和 犯罪 发生后 所需 承担 的责任 。2 0 1 5年 发布 的 《 全 国科 技 . 作 者状 况 调 查报 告》显示 , “ 6 9 . 6 % 的科研人 员认为科 技工 作者 队伍 中
预防与控制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学术腐败;犯 罪现 象;犯罪原 因;防控对策
一
、
学 术腐败 犯罪 定义 与特征
腐 败 作为 一个在 学术语 境 、 媒体语 境 、 政 府文 件 以及 民间语言 中都 高频率 出现 的词汇 , 逐渐出现 了其含义泛化的迹象。何 为腐败?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根据权力的本质来界定腐
① 曹树基: ‘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载 《 社会科学论坛》2 0 0 5年第 3期,第 3 6贞 ② 史孝强: 《 高校学术腐败问 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 2 0 0 7 年, 第1 1 页~l 2页。
・2 0・
理论研 究
《 犯罪研究》2 0 1 6年第 6期
不安心做科研的情况 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高于 2 0 0 8 年的 6 2 . 0 % 。 虽然学术界和媒体对 该 现 象的 揭露和 批评 不绝 于耳 ,但 相 比公务 员 ,学者腐败 的机 会成 本则 低得 多。他们 的不 端行为即便被; } ! l 体曝光,很多时候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学术腐败犯罪后的效益主要 来 自经 济上 的财 富 ,为谋 取个 人私 利或 小集 体利益 等 。
权力获取私利,而后者不涉及任何权力关系。 因此学术腐败犯罪可定义为在学术活动领 域 中,拥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 , )主 体 的公职性
学术腐败犯罪现象主要发生在教! 学、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 ,尤其以高校最为突出。由 此可见,公职性是这一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所谓公职性,即腐败的主体具有公职人员的 属性,也就是法律赋予、国家授予、公 民选举或者企业约定或者给予的行使某种权力的公 职人员。 而本文主要以高校的学术腐败犯罪为研究对象 , 其中主要学术活动主体包括教师 、 科研人员、理论 作者、学术团体负责人或拥有学术权力和学术管理权力的个人或集体。 ( 二 二 )行 为 的涉 权性 涉权性,顾名思义,即腐败总是与权力相联系 ,而学术腐败犯罪主体不当行使的正是 学术权 力 。伯 顿 ・ R・ 克拉 克在 其著 作 《 高等 教育 系统 》中指 出,学术 权 力是指 学者 、专 家
德,违背学术 良知,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滥用,严重侵犯国家 、集体利益和公 民权利与 自由的行为。 、 学术腐败犯罪与经济腐败犯罪相关联 是因为犯罪主体往往将学术权力进行 交换, 并赋予了经济利益的色彩,因而 ,学术权力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力。学术腐败犯
・李 灿 ,华 东政 法大 学刑法 学硕 士研 究生 ,主 要从 事刑法 学研 究 。
败,指出腐败是一种强迫我们的意志服从于其他人意志的权力,一种利用我们对抗我们 自 己的意志 以实现其他人 目的的权力。从权力的角度把握腐败的内涵,抓住 了腐败的实质。 严 格来 说 ,腐 败犯 罪并非 法律 上的 专业术语 ,只是社 会上 普遍 认知 的观念 。腐 败犯罪 的概 念,并不是 “ 腐败” 与“ 犯罪 ” 两个概念简单的相加,也不是我 国刑法中的一个专属罪名, 而是我国法学理论研究语境下出现的一个词语 。腐败并不等同于腐败犯罪 ,只要当它在法 律上被认 定为犯罪时,才能从一般的文化现象或政治现象转化为法律规制的对象,变成一 种特定的法律现象——即腐败犯罪。 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 、学术失范也应当加 以区分。学术失范主要是学者违背学术规范
( 四 )后果 的严 重性
首 先从 道德 层面 而言 ,学术 腐 败犯 罪败坏 学 界风 气 ,影 响学术 界 的声誉 。追 求真 理 是 每 个学 者 的使命 ,但 是学术 腐败 的犯 罪 分子为 一 己私 欲 ,让本来 纯净 的学 界不 再纯净 。其
次从经济角度来看 ,学术腐败犯罪浪费学术资源 ,阻碍科技进步。通过学术权力物化所产 生的各种所谓科研成果 ,不具有真正的科研价值,既浪费了学者 、学界本身的创造力或精 神产品生产力 ,又浪费了国家社会投入学界的大量社会资源 ,其结果必然是严重破坏我国
及 其 组成 的学术 机 构所拥 有 的权力 ,构 成学 术权力 的基础 是专 家或 学者拥 有 的科 学真理 、
专业知识和学术专 K,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主要来源于他们 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 力。学术腐败活动中,学术权力是核心要素,权力异化的过程也就是腐败产生的过程,而
学 术腐 败犯 罪 的本质属 性 也就 是是 学术权 力 的物化现 象 。
< 犯罪研究》2 0 1 6年第 6期
理论研究
._ _.
1 -
口
l - = - J
校学术腐败犯 罪原 因 与防控对策研 究
李 灿
内容提要:学术腐败犯罪是在学术活动领域 中,拥有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个人或集 体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体利益 ,违反学术道德 ,违背学术 良知 ,实施权力交易或者权力
滥用,严 重侵犯国家、集体 利益和公 民权利与 自由的行为。学术腐败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学
术权力物化。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 、高校学术权 力交易性、高校 学术权力庸俗化以及 高校 学术权力垄断性等四个方面是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频发 的深层次原 因。通过建立学术与行政 相分 离皋 8 度 ,完善学术信用体 系,建立法律 惩戒机制等措施,能够对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的
( 三 ) 目的的利 益性
从 经济 学 的基本假 定 ,即 资源 的稀缺 性和经 济人 的理 性 ,以及成 本效 益理 论来看 ,学 术 腐败 犯 罪的成 本 极低 ,包 括犯 罪主 体 的直接投 入和 犯罪 发生后 所需 承担 的责任 。2 0 1 5年 发布 的 《 全 国科 技 . 作 者状 况 调 查报 告》显示 , “ 6 9 . 6 % 的科研人 员认为科 技工 作者 队伍 中
预防与控制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学术腐败;犯 罪现 象;犯罪原 因;防控对策
一
、
学 术腐败 犯罪 定义 与特征
腐 败 作为 一个在 学术语 境 、 媒体语 境 、 政 府文 件 以及 民间语言 中都 高频率 出现 的词汇 , 逐渐出现 了其含义泛化的迹象。何 为腐败?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根据权力的本质来界定腐
① 曹树基: ‘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载 《 社会科学论坛》2 0 0 5年第 3期,第 3 6贞 ② 史孝强: 《 高校学术腐败问 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 2 0 0 7 年, 第1 1 页~l 2页。
・2 0・
理论研 究
《 犯罪研究》2 0 1 6年第 6期
不安心做科研的情况 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高于 2 0 0 8 年的 6 2 . 0 % 。 虽然学术界和媒体对 该 现 象的 揭露和 批评 不绝 于耳 ,但 相 比公务 员 ,学者腐败 的机 会成 本则 低得 多。他们 的不 端行为即便被; } ! l 体曝光,很多时候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学术腐败犯罪后的效益主要 来 自经 济上 的财 富 ,为谋 取个 人私 利或 小集 体利益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