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建设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企业要通过营造群策群防、群管群治的浓厚氛围,把安全意识固化为干部员工的习惯养成和行为自觉,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打牢思想防线,夯实企业精益管理和深入发展基础。
1.引言
近年来,大多企业深入实施精益管理,有效的挖掘了行业发展潜力,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达到了效益最大化。
但是随着精益管理的深入推进,不少企业也出现了精益文化相对滞后,其中安全文化理念的滞后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精益管理的发展步伐。
如何让安全上升成一种文化,一种让员工感同身受、自觉遵守并践行的精益文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贯彻落实企业安全文化注重“四个转变”
精益企业需要精益文化做支撑,精益文化需要安全文化做保证。
安全文化具有感染熏陶、警示约束、导向引领的作用。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企业要通过营造群策群防、群管群治的浓厚氛围,把安全意识固化为干部员工的习惯养成和行为自觉,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打牢思想防线,夯实企业精益管理和深入发展基础。
2.1做强安全理念文化,变“被动堵”为“主动防”
安全理念是安全行为的思想指南,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
安全理念的形成能够让硬性的安全要求变成
官兵的内在需求。
一要用科学理论武
装。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
要组织干部
员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
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论述,引导大
家明是非、知荣辱,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要及时收集梳
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指示
要求,将安全理论、条例法规纳入理
论学习范畴,不断强化干部员工“讲
安全就是讲政治、谋安全就是谋发
展”“抓安全就是抓大事、保安全就
是保效益”的思想共识。
二要用教育
引导感召。
安全教育是抓好安全工作
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必须在教育
的时机、内容、方法上多动脑筋。
在
时机上,要结合形势变化、任务转换、
生产节点、季节交替等特点,针对可
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分析预测,
落实风险评估,加强教育引导,搞好
防范应对;在内容上,要突出安全理
念、安全常识、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学
习教育,不断强化干部员工的安全意
识,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在方法上,应在集中学习辅导的基础
上,采取安全大讨论、案例剖析、参
观警示教育区等形式,触及思想灵魂,
打下深刻烙印。
三要用传统荣誉激励。
每逢领导干部调整、分管安全干部调
动时,要组织安全传统交接会,交清
历史荣誉、交清安全底数、交清安全
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不断线;结合新
毕业大学生和新工人入厂,组织参观
开展安全专题教育,让新员工在铭记
荣誉历史中强化安全底线思维。
2.2培塑安全行为文化,变“消
极防”为“我自做”
当前,不少企业,都是按照上级
要求抓安全多,主动作为抓安全少;
零碎敲打抓安全多,结合企业特点规
律抓安全少,没有形成以我为主、自
主抓建的浓厚氛围。
要把安全理念
转化为干部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
求,变“被动做”为“自我管”,必
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养成安全
习惯,设好“警戒线”。
要加大依法
依纪治厂力度,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
束干部员工的言行举止,让安全行为
在制度框架内形成习惯;要把规范干
部员工行为渗透到日常工作中,通过
分厂周会提醒、季度考评、集团督导
等方式,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
让讲安全成为干部员工的一种自觉意
识和行为习惯。
二是提高安全素养,对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建设的几点思考
■ 吕雁麒 金圣钧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军转民 41
军
加固“安全锁”。
定期组织生产安全防护技能训练,掌握各种安全防护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技能;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和产品特点,认真组织安全操作训练,熟知装备和产品性能、严守操作规程、明确特情处置方法,打牢训练安全基础;企业还要结合应急演练,预设发生自然灾害、车辆事故、不法分子侵袭等各种突发情况,组织紧急避险训练和自救互救训练,增强预防事故和应急避险的能力。
三是强化安全作风,构筑“防火墙”。
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抓安全,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引领感召员工守好安全底线;要遵循客观规律抓安全,严格按照条例法规、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工作,防止和克服不讲科学盲目蛮干的现象,杜绝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抓生产安全,人身安全,产品安全,把情况摸细、隐患查细、措施定细、落实抓细,让事故苗头禁于未萌、止于未发。
2.3盘活安全环境文化,变“行政管”为“点滴育”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培植安全文化的肥沃土壤。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经常通过行政命令抓安全,靠文化熏陶、环境感染比较欠缺。
营造安全环境文化,就是要通过一点一滴培育、一举一动养成,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一是让安全文化进入眼中。
在生产一线注入安全文化元素,努力做到灯箱上有安全标语,橱窗上有安全内容,墙壁上有安全口号,重要场所有安全提示,员工宿舍走廊有安全警句,办公电脑桌面有警示格言,使安全文化渗透延伸到官兵生活、工作、训练全时域、全过程;结合厂庆、文化节、五一表彰大会等重要时机,利用横幅、标语、沙雕、石刻等形式,
通过“帐篷文化”“车厢文化”“厂
门文化”等窗口,把保密规定、安全
常识、典型案例等纳入其中,让大家
抬头受教育、低头思责任,处处增知
识、时时受教育。
二是把安全文化常
讲口中。
要通过企业广播电视,定期
宣讲安全小常识、播报安全小提醒、
宣传安全小做法等方式,形成抓安全
工作的强大势场;要叫响“我的安全
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单位安全
我尽责”的口号,营造人人想安全、
抓安全的浓厚氛围;要利用各种会议
反复强调安全隐患的危害及其防范措
施,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
三是
将安全文化置于乐中。
将安全警句格
言、人生励志名言、安全经典事例以
及安全常识编成“顺口溜”、谱成曲、
排成节目,在职工晚会组织大家传唱
观看,在娱乐中常思幸福之源、常悟
安全之本;定期举办安全主题文艺演
出、安全主题演讲比赛、安全文化征
文活动、安全常识图片巡展,让干部
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熏陶,在
一点一滴养成中筑牢安全工作防线。
2.4打造安全制度文化,变“突
击抓”为“经常建”
制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护栏”,
在制度面前不能讲条件、搞变通,必
须坚持始终如一、固牢筑实。
一是完
善法规体系。
针对部分法规制度过时
老旧、实用性约束力不强等问题,要
用发展的眼光、法治的思维、创新的
方法,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努力用法
治方式破解影响安全发展的矛盾问
题,形成程序上相互衔接、内容上相
互协调、功能上相互补充的完整闭合
的法规体系,确保制度规定能够立得
住、行得通、管长远。
二是固化管用
抓手。
朝令夕改、华而不实的制度规
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绊脚石,必须下
大力整治。
一方面,要下大力清除“看
似严格、实则荒谬”的“土政策”“土
规定”,不搞那些一招鲜、一阵风的
花架子事情;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安
全生产工作条例》《安全工作手册》
作为开展安全工作的基本依据,严格
落实安全形势分析、安全工作检查、
安全风险评估等制度,推动安全管理
工作在末端落地生根。
三是形成联动
效应。
要健全完善行政、党团、安全
组织管控网络,并对集团安全委员会、
保密委员会以及企业安全骨干、三互
小组等各类安全组织,逐个细化工作
职责、规范工作内容,真正做到事故
苗头有人抓、异常情况有人报、违规
违纪问题有人管。
四是严肃执纪问责。
要按照“逐级负责、按职负责、系统
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
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责权分明、运
作有序、相互促进、相互保证的安全
责任体系;要严格落实问责制,对因
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事故案件的单位,
要据实问责、严肃处理,真正把板子
打在具体人身上。
3.结束语
安全文化在企业落地也不是一
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
视和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
与,形成全员性的改善机制。
企业要
基于自身特色,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着力加大培训力度,以制度为框架、
以监督考评为抓手,建立起从工作岗
位到班组团队,从部门到公司,从局
部到整体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整
体安全文化氛围。
(作者单位:吕雁麒,中国烟草
总公司大连市公司;金圣钧,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42
中国军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