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科学系统的训练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高音科学系统的训练及解决方法
1 系统的中低声区训练
音域不宽是男高音的生理特点,对于男性歌唱者而言,拓展高声并非易事。
声乐演唱者想要得到好的高音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只有在训练好中低声区的基础之上,才能很好的进入高声区。
然而,大多数男高音歌唱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某些歌唱者偶尔发出的高音听似不错,倘若要求他们完成一首完整的曲目演唱时,就很难完成高音部分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歌唱者的训练方法不稳定造成的。
因此,在训练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自然声区训练好的基础上,再试图往高声区部分发展。
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去扩展音域。
中、低声区在训练中的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就很难训练出理想的高音。
男高音是比较难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系统的方法才能解决好高音,一旦掌握了歌唱技巧的精髓,唱高音就会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
只有在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的前提下,不懈的学习和锲而不舍的追求,才会有收获与进步。
想要把男高音的高音区唱好,有一些原则我们需要遵循。
平时我们的发声练习一般从低唱到高,从简单的练声曲到有一定难度的练声曲。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低声区唱到变声区再到高声区,这样渐进发展的原则。
唱歌是一门着急不来的事情,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只有当中低声区很规范,才能进行到高声区的阶段。
对于歌唱训练中所使用的音阶练习,一般来说是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或者是相反的顺序。
即歌唱的声乐练习可以从上到下进行,也可以从下到上训练。
然而,要在中间部分建立一个标准稳定的发声状态并非易事。
想要得要一个漂亮的高音,正确的中低声区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在中低声区就出现了问题,高声区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与制约。
在打好中低声区的基础上,经过换声区,才能进入到高声区。
换声区是中低声区与高音区的连接部分。
如果换声区解决不好,也必定会影响到我们高音区的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间的部分虽然相对来说容易唱,但也要以一个标准的方式去唱,为高的部分铺平道路。
男高音的高音部分是声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戏剧性的部分,是男高音魅力的主要标志。
如果一个男高音的高音有瑕疵,演唱时候有失误,这就会使男高音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有句老话说:“地基的好坏决定了高楼的质量。
”在歌唱训练中,中低声区的训练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的好坏会直接决定高楼的质量与稳定。
只有通过长时间科学的歌唱训练,打好中低声区的基础,演唱者才会拥有辉煌的高音。
在很多男高音的声乐作品中,高音华彩部分只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一,全面完成整个作品的唱歌,中低声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位置。
所以中低声区的好坏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平时中低声区的训练中,我们要做到自然放松的演唱状态。
不要过于紧张。
在呼吸、发声器官的协
调与配合下,注意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唱成为一个整体。
首先要做到呼吸保持自然放松。
气息吸得要适量。
声乐教学中提倡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法,吸气时“好像有花在你的面前”,人体应该自然地放松,我们把气吸入腹部和腰部两侧。
如果吸气的时候太浅,耸着肩膀。
这样容易造成气息上浮,会让演唱者的声音不自然,发僵,不顺畅,高音容易飘。
吸得太满了也不行,这样会导致高音的僵直,不能发出好的音色。
然后根据实际音高调整腰部力量。
呼气的时候也不要着急,不能一下子把气息全部唱完了,要慢慢均匀地像吹蜡烛一样。
喉头是需要保持稳定的,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教授曾经说过,正确的声音训练状态,就是所谓的“开喉咙”,相当于“半打哈欠”的感觉。
当我们吸气时,我们的喉咙和咽部被打开,软腭抬起来,喉头自然放下。
这种就是我们声乐演唱中正确的歌唱状态。
在整体协调中,正确调整口腔、咽喉、咽腔获得共振,并在发声上达到发音准确、发音清晰。
只有经过长期的科学的发声训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中低声区。
2 换声区的解决
“换声区”这个词在我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及。
在演唱中,演唱者的声音由一个点转变为另一个转折点,出现“变薄”或“结巴”的声音。
从这一点发出的声音与中间部分的演唱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声点”。
“变调”在某种意义上是男高音尝试唱高音的开始。
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个点,我们的高音才会慢慢得到解决。
男高音在换声方面,可能遇到过“换音点”的麻烦,而造成这种麻烦的原因有很多。
当歌手达到某一个音高之后,如果继续往上唱高音。
必须及时调整嘴型与母音的变化,调节身体各种发声器官的配合。
如果唱出来的音色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证明还没有更好的调整我们的发声器官。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少的声乐学习者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我们出现这个问题时候,我们必须运用上面的方法加以反复的训练,让声音更好的过渡。
当“变声点”问题出现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因为每个男高音类型不同、生理不同的条件下,“点”也是不同的,一般的男高音歌唱演员从e²到♯f²声音开始发生变化,大部分的男高音初学者,由于不会控制身体器官,导致高低音不通透,声音破裂等现象,所以我们将根据上述系
列问题做出针对的训练。
一般来说,我们使用5- 3- 1--。
这样简单的发声练习曲进行训练,通过唱“嗨欧嗨”,“来喽来”等圆润的母音进行声音浑厚度的训练。
这样的练声曲与母音容易获得良好的胸腔共鸣。
在发声练习中保持放松的状态。
就会发出透明、自然、圆润的声音。
嘴巴自然打开,不要太夸张,如果嘴巴太大了,会导致声音直接从嘴里出来,我们常说“太白”.“太直”。
而不是我们想要的具有浑厚的胸腔共鸣与具有强烈的金属感的头腔共鸣。
通常在培训低声区多用三到五度下行的音阶,模进的半音向上练习。
使声音有一种天然的抛物线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叹息”,以便身体器官将会更容易放松,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常在培训低声区多用三到五度下行的音阶,模进的半音向上练习。
使声音有一种天然的抛物线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叹
息”,以便身体器官将会更容易放松,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到达b¹或c²时,软
腭在原有位置再稍抬一点,喉头也略放下一些。
♯c²到e²时,在保持原有呼吸
和整体状态的同时,声音更要圆润,母音变圆,这时就要通过嘴型的调节。
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标准嘴型让声音竖起来。
保持好音色。
这是过渡到高声区的主要方法。
对声乐学习者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想要完整的诠释一个声乐作品,只有在中低声区建立了以后,逐渐用以上的方发过渡到高音区,才能获得良好的高音,这样才是一个出色的男高音,才能体现出男高音在声乐中的重要地位。
3高音区的“关闭”
作为男高音,如果你没有拥有辉煌,具有强烈的金属感高音,是不能被人们认为是成功的男高音的。
只有高音强而有穿透力,才能使男高音轻松自如地融入一个大的交响乐团,所以高音的稳定性将是男高音成功的关键。
想要得到一个辉煌的高音区就需要我们掌握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核心部分。
就是高音区的“关闭”。
通过演唱者嘴型和声乐作品中母音的调节,让声音进入我们的头腔,从而得到辉煌的音色。
当声音进入头腔时,我们必须需要得到强大的气息支撑,演唱高音的时候嘴巴自然张开。
发出的声音,音色自然,富有头腔共鸣的金属色彩。
声音到了g²之后,声音正式进入了高声区,随着吸气的感觉(打哈欠状态),腰部力量
增加,使声音进入头部腔内,声音集中,练习使用元音“u”中带“o”的感觉进行练习,从g²半音上升时,声音经过上口盖进入到头腔,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具有穿透力。
声音在气息上,我们要逐渐加强后腰的力量,保持好发声状态,避免喉部肌肉过度用力,避免高音区增加声带负担,避免高音费力上不去。
在到达♭a²—♭b²音时,可以通过改变母音,加入少量母音“e”。
在演唱♭b²这个音时,我们要注意,这个音是男高音演唱过程中很辉煌的一个高音点。
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也了解到这个点,所以很多男高音的声乐作品最高音都在这个音,比如歌剧托斯卡里面著名的咏叹调《奇妙的和谐》、西部女郎的经典唱段《请让她相信》、中国艺术歌曲《跟你走》、和中国歌剧选段《不能尽孝愧对娘》等等。
最高音都是在这个音上面。
唱到b²的时候。
我们越是唱到高音区,后腰的力量越要加大,上口盖要积极的张开。
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状态要兴奋,通过嘴型与母音的变化,很好的完成高音区的“关闭”。
使高音进去头腔,声音集中在一个点,这时b²这个音才算稳定,如果b²能轻松的掌握,那么c³也就轻松地解决了。
但想拥有具有强烈金属感与穿透力的c³,只有声乐学习者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与琢磨。
才能获得一个辉煌的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