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专题归纳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来自陕西省合阳县的一对父子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游玩时误入猛兽 区,被区内几只放养的老虎咬伤,父亲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事故直接责 任人、虎区安全电闸门操作员梁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刑事拘 留。动物园对由于自己的安全漏洞造成的这次事故积极面对处理。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动物园方面和受害者家属经友好协商达成了赔偿意见,由动物园赔偿 受害者家属包括丧葬费、抚恤金等在内的费用共计 43 万元。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年幼时父母便已离婚,随母亲李乙生活。甲年满 18 周岁后,征得李乙同 意,到户籍登记机关改随母姓。其父张丙闻知后,坚决不同意,并通过熟人到 户籍机关将甲改回姓张。 运用法律知识对张丙的行为进行分析。
【解题技法】 (1)把握设问要求:运用法律知识对张丙的行为进行分析, 属于原因类题目。
【解题技法】 (1)把握设问要求:运用法律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启示类题目。
(2)提取关键信息:设问中“运用法律关系的有关知识”,限定了知识范围; “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即措施、怎么办。
(3)调动相关知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义务,而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积极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违反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从张某角度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从村委会的角度 要履行义务。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保证民事权利的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保证民事权利实现的措施的认识,注意从国家 和公民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民事权利的实现,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古代 中国社会的法律中关于保护民事权利的规定较少,从而导致公民权利意识淡薄, 影响权利的实现。其次,还取决于人们的维权意识、实际行动,“还需要人们在 思想观念上有相应的变革”便是指这一点。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2)提取关键信息:设问中有“张丙的行为”,即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指出了考查方向。
(3)调动相关知识:考查姓名权的有关知识,首先要分析姓名权的特点,其 次要阐明民法通则对姓名权的规定。
【规范解答】 (1)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总 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规范解答】 (1)民事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张某自觉运用法律来解决与村委会的冲突,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国的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 行义务。该村委会没有积极履行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从而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上述案例启示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也要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民 事义务,否则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2)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 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3)甲年满 18 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张丙 将甲的姓氏改回,属于干涉甲改变姓名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该负法 律责任。
1.古代中国社会长期“重刑轻民”,法律中关于保护民事权利的规定较少。 这种传统不利于公民民事权利意识的形成。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 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还需要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相应的变革。
请运用人身权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包含的法律道理。
【解析】 本题考查人身权的有关知识。可从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角 度分析,分析时一定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 ①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受到法律 保护。材料中的陕西省合阳县父子因动物园的管理人员疏忽和管理不善,被老 虎伤害,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有权依法追究动物园的法律责任。②公民和其 他民事主体应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事故的责任人,没有尽到严格防范、保护他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义务,必 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物权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各种民事权利
著作权 知识产权专利权
商标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事权利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行使与界限权利行使的限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几年前,张某全家进城打工,遂将自己承包 30 年而未到期的土地交邻居代 管。该村村委会在此期间以土地荒废为由将土地收回,为此,张某将村委会告 上法庭。2016 年 6 月 22 日,法院判决村委会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张某 2 000 元。 运用法律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11/10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thank
you!
2019/11/10
知 识 体 系
专 题 综 合 测 评
典 例 剖 析
民事法律关系主内权体容利人::和身肖公民义权像民事务:权、生、积依法命名极法人健誉维履、康权护行其权、权义他、隐利务组姓私织名权民诉客权事讼体、法时律效责任
民事权利和义务
所有权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