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教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解析题及答案-名师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三点?
2.指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间和地点。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3.《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4.《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59年冬,洪仁珏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洪仁玕提出的新方案叫什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2.近代史上,最早兴办新式学校的是哪部分人?其目的是什么?
3.新方案有何重要意义?
4.新方案为什么根本没有实行?
材料三:
材料1: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蹇蹇录》材料2: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日。

夷焰邸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礼部右侍郎志锐奏倭人谋占朝鲜事机危急速决大计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举一例说明“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

3.材料二实际上表达了怎样的对日态度?
材料四: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同盟会是什么性质的政治组织?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3.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如何评价它?
材料五:
……民国初年出现的各种实业团体,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民国初年哪两个实业团体较著名?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被喻为什么?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是什么行业?
3.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4.“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为什么说中国民族工商业是在夹缝中发展?
6.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是什么?
7.写出那一时期对发展民族工业做出贡献的四位实业家。

材料六:
材料1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材料2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1.材料1中的“我们”指哪一部分人?“这两位先生”(注:即 "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这个口号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2.陈独秀为何这样认定?
3.在1915年,陈独秀办了哪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
4.材料2的文字首先发表于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5.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和领袖人物。

6.这场运动的前期包括哪些内容?十月革命后又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7.新文化运动有何影响?
8.材料2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指的是什么?
9.为什么说“这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10.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谁?
1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材料七:
材料1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材料2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

……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从6月初开始,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

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

……许多城市的商人罢市。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材料中“万国和会”指的是什么会议?
2.材料中的"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指的是什么事情?它在国内导致了什么运动的发生?
3.这次运动首先在哪里爆发?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4.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5.北洋军阀政府是如何对待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6.六月初开始,运动的参与者、中心、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7.这次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8.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标志着什么?
材料八: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1.1920年初,谁开始考虑成立中国共产党?
2.为中共的成立做思想基础与组织准备的各是什么?
3.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是何人于何时何地建立?
4.中共“一大”于何时、何地召开?
5.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其中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九: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得益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
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宣言
1.这是哪年召开的哪次大会的宣言?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上文第一段属于党的什么纲领的奋斗目标?第二段属于党的什么纲领的奋斗目标?
3.上文第二段明确提出的革命任务(即奋斗目标)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个纲领的根据是什么?
5.这个纲领指出革命的对象、性质和动力是什么?
6.这个纲领的制定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十:
材料1(中国共产党一大)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材料2(中国共产党二大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3(中国共产党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心任务在实践中达到什么效果?
2.中共一大、二大对革命对象的认定有什么变化?
3.中共三大的决定吸取了什么事件的教训?其导致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共三大于何时何地召开?确定了怎样的合作方针?
材料十一:
为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军到达哪里,哪里的工会组织就大发展。

北伐军占领长沙、武汉以后,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

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以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农会还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指出北伐的目的和主要对象。

2.北伐军占领武昌之前,攻克了湖北哪两个军事要地?
3.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哪里?
4.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光荣称号的是什么部队?
5.毛泽东发表了哪篇文章热情歌颂湖南农民运动?
6.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7.北伐期间,上海工人有何壮举?
8.北伐军经过的哪三个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
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十二: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以后,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
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

帝国主义列强鼓励他“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江浙财阀答应给他巨额财政资助,上海流氓青红帮头子保证解除上海工人纠察队武装。

……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与此同时,张作霖在北京袭击苏联大使馆,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蒋介石指使下的那场大屠杀史称什么?
2.在什么地方还发生同样的大屠杀?
3.上述史实说明蒋介石已蜕变成什么样的人?
4.同一时期,哪几位著名的共产党员牺牲了?
5.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由什么人指挥?
6.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在上海进行大屠杀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7.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哪些阶级的利益?
8.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是谁?他后来发动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史称什么?
参考答案:
材料一:
1.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每产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1851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标志: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3.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4.原因:从客观方面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材料二:
1.《资政新篇》。

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四个方面。

2.洋务派。

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法实行。

材料三:
1.发动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2.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在英美“调停”下,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才撤军。

3.对日本的侵略不能软弱,应采取积极的备战政策。

材料四:
1.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①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激烈的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②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评价:①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材料五:
1.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

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属轻工业。

3.原因:①内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了提高。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他们竟相提倡实业,实业团体不断涌现。

②外因:“一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人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特点: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

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

③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后者仍占绝对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5.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6.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

7.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等。

材料六:
1.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指“民主”和“科学”;陈独秀
2. 他认为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

中国要富强,也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3.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5.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
6.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7.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8.“新纪元”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潮流”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

9.这个革命必然遭到世界帝国主义势力的反对,因而是艰难的。

但社会主义革命必定能取得胜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对这个潮流只能迎,不能拒。

10.李大钊
11.提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而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又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内容,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这些都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材料七:
1.巴黎和会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帝国主义无理列强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导致五四运动的发生。

3.首先在北京爆发。

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分别起了先锋作用、主力军作用、领导作用。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5.进行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6.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学生、商人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7.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8.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八:
1.李大钊、陈独秀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准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1920年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

4.1920、7、23在上海召开。

5.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材料九:
1.1922、7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第一段属于党的最高革命纲领的奋斗目标;第二段属于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的奋斗目标。

3.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依据中国国情,即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材料十:
1.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一大认定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二大认定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3.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

导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4.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材料十一: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2.汀泗桥、贺胜桥。

3.武汉
4.叶挺独立团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6.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7.北伐期间,在陈独秀、周恩来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8.湘鄂赣三省
9.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范先锋作用。

材料十二: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3.蒋介石已蜕变成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镇压革命的代理人。

4.汪寿华、陈延年、萧楚女、李大钊等。

5.陈独秀、周恩来。

6.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青红帮势力。

7.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8.汪精卫。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