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阅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阅读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
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
(教师)
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
(学生)
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
(学生)
教学设想:
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
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
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
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
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
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
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
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
好效果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
(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
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
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六.总结全文――引用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
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
多写多记,
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
——陈垣
七.课后延伸:
1.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学习指导)
2.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
【篇二: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向学生推荐《西游记》,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阅读书目的选择原则,及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阅读书目的选择原则,及阅读应采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
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书籍
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书的名言
警句,请踊跃发言。
(5分钟)
师语: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就像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
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冰心老人在为《西游记》外文版写序的时候说: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对穆斯林几乎一无所知,我只知道回族
人都很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戴着一顶医务工作者那样的白帽子;北京有一条牛街,里面住的都是回人,还有清真寺,如此而已。
看
了《西游记》,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古谚说:百闻
不如一见!愿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奇书!!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名著及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本书,你们平时都读
了哪些课外书呢?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类的书?都是怎么
读的?有什么收获吗?班级内学生交流:(2分钟)
1、喜欢读科普读物。
2、喜欢读漫画类的书。
3、喜欢历史书。
4、喜欢读哲学类的书
5、喜欢读反映社会风貌类的
三、读书要有选择
首先,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而书籍的海洋却是无限的。
所以
我们只能去选择对自己最重要,对自己最有益的书去读。
其次,书
也有好坏之分,读好书,会使人增长才干。
读坏书,不仅会使人意
志消沉,而且会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再次,所要读的书中,也有
主次之分。
有些是最基本的,有些则是提高性的,而且阅读过程中
也要有所选择。
怎样选择图书(一般原则):
1、选择图书要有明确的目的:
对中学生来说,选择书籍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要选择能够加强课内知识学习的书籍。
而不应当影响或阻碍课内
学习。
b、要选择能够开阔眼界的书籍
c、要选择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
d、美国爱默生有三条可行的规律分享给大家:(一是不读问世不到一年的书。
二是不读没有名气的书。
三是不读自己不喜欢的书。
)
2、选择图书时要“量体裁衣”:这里的“量体裁衣”是指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特点选择图书。
3、要灵活地选择图书: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知识的积累、读者自身的条件也在发展变化。
4、选书切忌“随大流”、“赶浪头”:看到别人在读某一种书,应先问
个为什么?在确定有利用价值后再去读。
5、选择书籍时应虚心求教:
a是虚心向老师、家长求教。
b是同学之间交流读书经验,交换看法,共同进步。
可选择的图书推荐
中国作家作品: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一百个
中国孩子的梦》
外国作家作品:
《昆虫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名人传》、
《女神》、《哈姆雷特》、《复活》、《普希金诗选》、
四、读书的方法指导
“五步阅读法”即:略读、精读、赏读、默读、跳读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但书的海洋浩如烟淼,如果读书没有一定的方法,爱读书的人,穷其一生,不吃不喝,也没办法把把自己喜欢的书
看完。
师:(一)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先粗略地读,大体了解文章主
要讲了什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略读”。
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交流:
1.略读往往是不出声读,读的速度快,内容多,但对内容了解不深。
2.读书时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3.一般翻阅报刊、读各类故事、浏览新书时,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获得比
较好的效果。
怎样略读呢?
教师出示课件:
1、“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
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方式,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将你课前准备的《语文周报》29 期第一版《改变一生
的赞美》拿出来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2分钟)
谁能说一说你读《改变一生的赞美》阅读体会呢?学生交流:(略)归纳: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坏孩子,可是由于继母的一
句话,成为了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
法则,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二)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精读”,也叫“细读”。
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
1.“精读”一般都是全身心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2.因为边读边想所以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
3.我觉得读优美的文章或让人感受很深,一般要采用这种方法。
怎么精读呢?
出示课件:“精读”也叫“细读”。
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段。
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语文周报》30 期第一版《在缺陷中挖掘美》,拿出来读一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段落或印象深刻的段落再
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报(交流读报感悟)(3分钟)
生:我略读《语文周报》上《在缺陷中挖掘美》一文,我觉得文章
写得很美,我就划出了文章中我认为有哲理的句子。
我想给大家读
一段与大家分享.
生:(略)
归纳:①现实生活中,完美是相对的,且少之又少,而缺陷却是普
遍的。
②现实生活中,缺陷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处不伴随着我们。
③维纳
斯的断臂缺陷非但没有扼杀美,反倒将美衬托到极致。
④完美只是
一种理想的状态,完美是相对的,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缺陷,努力从缺陷中挖掘出美来。
(三)发现妙词佳句、优美片段或喜欢全篇,甚至整本书,我们该
怎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设计
天山初中徐照丽
课题: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方法指导,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对
语文学习的帮助,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2、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
1、讲座式教学法。
2、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1、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
2、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
教学设想:
1、以《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
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2、课余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
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
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
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
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
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教师解读。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1、《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
2、阅读《老舍自传》,开展讨论,比较文章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语言简练,短小精悍。
(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质朴质谦,妙趣横生。
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六、总结全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
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
多写多记,
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
——陈垣
七、课后延伸:
1、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作文指导)
2、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反思
天山初中徐照丽
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是
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
识水平的综合反映。
但是,实际上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并不好,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老师都在思考:为什么在教学中花费了很大力气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却总是
达不到基本过关的要求呢?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单一。
也许我们还沉于老习惯中。
语文阅读教学目前
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学习,而且是采用被动式地接受学习,学习主
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思考不够,理解不充分。
教师就算设计问题,也是要引导学生从嘴里说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不尽人意,学生
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
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思考。
初中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时间少,不能够积极去思考,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
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
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
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的适时引导鼓励。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
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独特的
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自主学习不能
流于形式,应当让学生发表意见,充分尊重学生想法,挖掘其闪光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能让这种思想流于形式,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学生的积极性得不
到发挥,因而我们还要多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
愿意说。
每上一本必修课本之前,都要想学生介绍课本后边的名著,并给他们讲讲名著中的故事和作家本人的一些故事,以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
二、教师未给学生介绍好书学生的阅读视野比较小是他们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必要给他们推荐
一些好书,这些书不单单是
文学的名著,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人物传记,当代人写的优秀的时
评和散文等。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时常给学生们推荐一些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爱因斯坦传》《毛泽东传》等,还有当下一
些名人写的时评和散文,如孔庆东、韩寒的文章等。
这些做法会激
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地广泛的课外阅读,学
生就不会经常问应该读什么书或者说没有书读了。
三、学生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样离不
开广泛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多读书。
但只读还不够,还应
该思考,布置课外阅读量,阅读后的任务,摘抄优美段落、词句,
有感悟的地方作批注,每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字数不限,但必须是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的
生活情感体验,写出自己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