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十三动物的分类二脊椎动物上讲义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分类(二)——脊椎动物(上) 本讲主题
考试要求
重难点突破
1.形态特点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体形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2.结构特点
(1)体表:覆盖鳞片,鳞片的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鱼类都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许多鱼有侧线系统。
侧线系统类似于一个浅状沟渠,它沿着体侧分布,其中充满了感觉器官。
侧线使鱼体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和运动情况。
(2)骨骼:
脊柱能支持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有重要作用。
(3)鳍:
(4)呼吸:用鳃呼吸
讨论: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呼吸器官:鳃
问:鳃为什么能呼吸?(气体交换面积较大,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问:鱼鳃的结构能不能用于陆地上呼吸?(不能,鳃丝失水黏结,失去气体交换面积) 呼吸动作:鳃盖与口的交替开合
3.鱼的主要特征
4.鱼的种类
5.学科拓展(结合物理)
迷你实验
模拟鱼类如何调整它在水中的位置
实验过程:
(1)将一个气球充满气
(2)把这个气球放到一碗水中
(3)在另一个气球内装入一部分水,并充气,直到与先前那个气球一样大小
(4)再将第二个气球放入水中
分析:
(1)推断这些球模拟的结构是什么?
(2)如果两条鱼有类似于这两个球的结构,比较它们将会处在水中什么位置?
鱼鳔是硬骨鱼适应生活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鱼鳔是一个气囊,通过调节鱼体的密度来对周围水环境的密度做出反应。
鱼体的密度主要是由鱼鳔的充气和放气来控制的,当鱼鳔充满气体时,鱼体的密度减小,鱼体上升;当鱼鳔放出气体时,鱼体的密度增大,鱼体下沉。
6.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不仅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且还深深融入了人类文化。
保护鱼类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发育
许多两栖动物要经历一个变态发育的过程,两栖动物从受精卵到蝌蚪的阶段在水中生活,蝌蚪具有鳍、鳃,当蝌蚪长成成体后,它们便形成四肢、肺。
一些两栖动物物种,如蝾螈,幼体跟成体在形态上差不多,只是跟成体相比,幼体具有外鳃和尾鳍。
1.两栖动物的概念
幼体生活在水中,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成体尾和鳃都消失,生出了四肢和肺,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呼吸
两栖动物的皮肤湿润光滑,且薄而无鳞片,在它们皮肤的下面和嘴的内膜有许多毛细血管,外界的氧气和体内的二氧化碳能够通过皮肤和嘴的内膜进行交换。
同时,两栖动物还可以用胸腔中呈囊状的肺来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代表动物——青蛙
观察与思考:
(1)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2)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3)青蛙的呼吸是怎样的?
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发达;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3.其他两栖动物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5.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许多两栖类的成体以捕杀昆虫为食,它们帮助控制昆虫种群的数量;
(2)部分两栖类能产生毒素,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毒液的研究来获知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3)由于两栖类动物生活于陆地上且在水中繁殖,因而它们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包括杀虫剂和其他的污染物,所以两栖类动物可以作为环境指示生物。
1.代表动物——蜥蜴
观察与思考:
(1)与青蛙相比,蜥蜴的头部可以灵活转动,为什么?有什么意义?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
◆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2)与青蛙相比,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只能贴地面爬行
(3)与青蛙相比,蜥蜴更加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皮肤干燥,覆盖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
◆在陆上产卵,受精卵较大,含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且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2.现在爬行动物的种类
蛇
蛇和蜥蜴具有的颌有一个特殊的关节,可以将嘴分开而不改变嘴部的大小,从而使它们能够完整地吞下食物;
蛇的运动不需要足,它们的听力很弱,多数视力也不好,是通过将周围的震动反应到大脑,再通过大脑分析而听到的声音;
蛇是肉食动物,它们中有些缠绕并束紧猎物,有些则向猎物注射毒液。
龟类
龟没有牙齿,但是却有类似于鹰嘴的强有力的颌骨,能有效撕碎食物。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4.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药用:蛇毒、鳖甲
◆生物进化
2亿年前,爬行动物非常繁盛,占据着陆地、海洋和天空。
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金题精讲
题一: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
据此,你判断海马属于下列哪类动物()
A. 马科
B. 马属
C. 哺乳纲
D. 鱼纲
题二: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A. 使身体能运动
B. 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C. 散发体内的热量
D. 完成呼吸和取食
题三:广东沿海每年都实行休鱼期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这是因为()
A. 海洋渔业资源不可再生
B. 渔业资源枯竭是自然规律
C. 海洋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
D. 海洋渔业不适宜进行开发
题四:青蛙有“农田卫士”之誉,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幼体用鳃呼吸
B. 皮肤裸露,有粘液,能辅助呼吸
C. 体温恒定
D. 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题五: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其作用不包括()
A.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 有利于呼吸
C. 适应陆地生活
D. 保持体温
题六:下面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填空([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字母符号)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内的________。
(2)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于[ ]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3)具有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器官是[ ]________。
(4)可以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器官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5)鱼鳔的作用是[ ]
A. 滤取食物
B. 排泄废物
C. 调节身体比重
D. 进行呼吸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专题动物的分类(二)——脊椎动物(上)
讲义参考答案
题一:D 题二:C 题三:C 题四:C 题五:B
题六:(1)⑦ 鳃(2)② (3)⑧ 侧线(4)⑤⑥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