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
jian zhu gong cheng
166
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思考
◎付叶银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风格的日益趋同,地域文化的逐渐消隐引发了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重新思考。
本文试探讨了建筑地域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经过探究,认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地域性”和“全球化”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应予以平衡;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并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兼顾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建筑领域内,新技术、新材料,建筑思潮百花齐放。
然而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不断进步的同时,建筑风格的趋同化也渐渐暴露其局限性。
在“传统”与“复兴”正成为又一轮“时髦”的当下,“地域性”更成为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们不得不多加思考的要素之一。
一、建筑地域性的产生
建筑自产生之日起便具有“此时此地”的属性。
当环境相对闭塞,技术相对落后时,建筑的地域性就应运而生。
在人类漫长的聚落发展历史中,不同地域间,自然、社会及人文环境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建筑和聚落也因之具备了不同的形式、风格表现及特征。
如中国传统建筑史中西南地区为适应潮湿环境而形成了干栏式建筑,在北方地区则形成利于趋避风寒的半地穴式建筑;福建客家土楼,为防止外敌入侵,同时在血缘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下,建造而成的封闭性的“寨堡”形建筑住宅;而北京故宫,为凸显皇权尊贵而形成的严谨对称的建筑布局,这则是建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回顾建筑历史,则会发现建筑的地
域性往往是对某一地区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环境的适应或回应。
二、建筑地域性理论的发展
建筑的地域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18和19世纪,在英国出现的以哥特复兴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可以认为是早期地域主义的开端。
当时的建筑师们通常直接或抽象地提取历史或传统的建筑元素用在新建筑上,仅仅是对历史和传统的程式化的模仿和再现。
然而“那种意义上的地方建筑价值观,代表了一种渴望摆脱通用、异邦的设计规范而归属于单一种族共同体的感情。
”
[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和“国际式”建筑风格的兴起引发了行业内对“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
“地域性”和“人情化”的“作为一种自觉的倾向”才算是正式被提出。
最具代表性的如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他在设计中主张在现代建筑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基础上,同时并进的综合考虑人们情感需求。
在材料的选择上,阿尔瓦提倡传统建筑材料如砖石、木材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如芬兰的珊纳特塞罗镇中心主楼;在建筑造型上,不拘泥于现代建筑的直线和直角,利用曲线和波浪形将具备芬兰特色的传统表现形式运用于建筑设计上,可以认为是建筑地域性的一种表现。
20世纪70年代后,新地域主义倾向的诞生是对“国际式”风格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致使建筑文化单一化和地方精神的失落的一次反抗。
尤其是第三世界建筑师,在强势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渴望与现代接轨,
一方面流露出对民族文化遭遇毁灭的担忧。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地域性建筑。
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建筑的地域性是随着建筑的产生而产生,但每一次“地域性”思想的兴起都与“国际式”风格的蔓延息息相关。
由于强势文化的入侵,千城一面的结果造成地域特色消失,人变得没有归属感、彼此更加疏离。
人们试图在先进与落后、民族与国际、地方与中央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态度,让建筑回归本质的含义[2]。
三、建筑地域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建筑“地域性”源于该地域自然、社会及人文环境。
形成建筑“地域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3]: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及当地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
顺应气候形成的不同的建筑风格往往增强建筑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如北方宽敞四合院和南方高狭天井。
一个地区的植被、水体、地形等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特征,顺应不同地貌的建筑能够与环境良好契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如临水而建的吊脚楼。
地方资源与材料作为建筑的物质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情感表达与体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材料一方面表现出对地域建筑活动的制约,一方面成为体现建筑特色的重要元素,这其中也映射着地域中的生活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值得我们深刻的思考与传承。
(二)技术经济因素
技术经济因素提供和决定了建筑的物质条件基础。
一个地区的经济对建筑乃至其他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
而技术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会限制建筑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域间各具特色的建筑风貌、装饰工
艺等。
(三)人文因素
地域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文化信仰、民俗民风、礼仪与宗法制度以及人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意识形态[3]。
建筑自产生之初,就承担了为人们遮风避雨、提供庇佑及情感归属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产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貌。
四、建筑“地域性”和“全球化”的关系
在建筑领域,全球化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今天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现象[4]。
吴良镛先生对“地域性”作出过如下阐述,“指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使用一般都在消费的地点上进行,房屋一经建造出来就不能移动,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这一环境又具有渐变和发展的特征。
”因此,建筑的地域性至少包括两重含义,一是“空间”上的限定,即建筑的地域性是以“地域”为划分对象而形成;二是“时间”上的迁延,即建筑产生的环境随时间具有渐变和发展的特征,地域性也因此发生变化。
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也使得建筑的地域性成为文化冲突、交融的产物。
环境相对闭塞,技术相对落后是“地域性”最初产生的原力,随着地域间交流的加强,社会文化因素势必会发生碰撞和融合,在新的条件下,新的“地域性”便会诞生。
因此,每一次小范围内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形成新的“地域性”的缓慢过程。
另一方面,因为建筑是时代的反映,
建筑工程
jian zhu gong cheng
167
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建筑,在“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下,想要保持文化的“纯粹性”是不可能也绝无必要的。
所以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化”并非绝对对立。
然而当下,各国间由于各种因素经济、文化的沟通空前繁盛,尤其是强势文化的输出,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有时候几乎是毁灭性的。
在这种形势下,建筑在地域性的演进过程中失去了平衡,人们需要地域情感的维系。
相对于如何抵御“全球化”的蔓延对建筑地域性的破坏,如何去平衡“地域性”和“全球化”可能更值得我们思考。
五、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性因素的思考
历史地看,地域建筑产生于客观自然地解决实际问题,尊重人的客观需要是地域性建筑生成的共性基础,这同时也说明了它是寻求地域建筑艰难路程上的务实做法。
从这一点出发,一切立足于“此时此地”和“自然而然”的现实策略都是地域性建筑的生成之道[5]。
因此,“因地制宜”,遵循地域气候、地形地貌,适当采用当地材料,使用可再生材料,实现环境友好、可持续;适宜地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
摆脱现代建筑和现代人群对建筑技术的依赖;传承传统技艺,尊重历史和人文,实现地域文化的延续性,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和归属需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留存与发展,是保留当代建筑地域性属性的可行原则。
此外,建筑更具有现实性意义,首先需满足使用者和时代的需求,一切非立足于当下的建筑地域性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在考虑建筑地域性的同时,也应该把建筑的时代性纳入考虑范畴,使建筑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或曰“全球性”结合,以达到一种平衡。
(作者单位: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仲尼斯.丽安勒法维著.批评的地域主义之今夕.李晓东译.建筑师(4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赵曼丽.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试探[D].重庆大学,2007.[3]刘亚哲.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4]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建筑师,2004(03).[5]张鹏举.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的地域性[J].建筑师,2011(05):89-92.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才是好产品,理应及时的更新换代,好的产品理应是与时俱进的。
好的企业发展也一定是能够发展国家经济,繁荣国家明天的,每个方面都要严格、要认真。
(作者单位:南京化学工业园实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王豆豆,王志刚.现阶段公路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林辉,朱爱民,杨秀生,价值工程.2018(07).
[2]任春永.工程监理在施工建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
[3]刘金宁.工程监理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
[4]龚健.浅析工程监理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建筑.2013(14).
[5]佟志国,张志军,傅云利.工程监理在预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2).
(上接第164页)
(三)全面加强对新型工程施工工艺技术的应用
要想充分保证环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不但需要使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施工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
环保工程施工属于一种新型的工程施工理念,相比于传统的工程施工方法,环保施工技术对实际的工程施工工艺要求更高。
除此之外,随着室内装饰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型工程施工工艺方法,通过这些新型施工工艺技术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环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使用石材干粘施工技术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对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同时该项工程施工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作当中应用非常普遍,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作的环保性能。
因此,相关建筑装饰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一些新型工程施工工艺,以及节能环保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建筑室内的装修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环保施工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工程施工单位
需要对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加以充分重视,需要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污染问题以及材料浪费问题等进行全面控制,对环保施工技术工艺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发挥出环保施工技术的最大化优势,全面提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效果,为人们营造出一种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建筑室内环境,推动我国建筑产业不断朝着更高目标和方向上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华艺建筑艺术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王章奇(1981-),男,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为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
参考文献
[1]夏恩.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149-150.
[2]甘庆军.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1):50-51.
[3]朱莎莎.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中的应用[J].居舍,2018(34):22+53.
[4]江小天.节能环保化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4):103-106.
(上接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