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面初二上册物理最全讲义(经典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1 .1 声音是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固液气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
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S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t
三、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
鸣不绝)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房间声音变大是因
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一.例题精讲
1、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声音被手挡住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2、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
3、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
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5、我国已进行了“神州”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
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
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6、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
样做是为了()
A.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
7、某同学在探究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之前,提出以下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合理的是
A.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一样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小,因此传播快
C.响度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D.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有关
二、填空题
8、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能传声。

9、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

10、“隔墙有耳”
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

11.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 6 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
音逐渐变小,最终消失。

这种现象表明。

二.课堂练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和中
传播,但不能在这些都表明声具有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声音传递信息。

(能/ 不能)
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
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
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4、右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1 .
2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
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一.例题精讲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
2、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音乐的节奏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4、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人耳有障碍
B、翅膀振动发出声音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D、翅膀不产生声波
5、小明同学在观看学校的管弦乐队排练时,听到小提琴和钢琴都发出 C 调的“Do”,他仍能区分开小提琴还是钢琴
的琴声,这是依据()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6、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不开门?()
A、说话响度不同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7、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出声音。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
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别的。

9、人在山崖前喊叫会听到回声
为15℃)
.如果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用了 1.5s,则反射声音的山崖离喊话人米远.(当时空气温度
10、超音速飞机每小时正常飞行距离至少在或“慢”);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km 以上。

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填“快”m/s 。

1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 ”,我们的世界将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场景。

、、。

12、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的
人耳听不见的更准确的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就是通过声音来给病人诊病。

现代医学,可以利用
13、建筑工地上工人要铺设管线。

一名工人在悬空的长的空铁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铁管,另一名工人在铁管的
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14、在校运会上,小明同学做一百米赛跑的裁判员,他站在跑道的终点,听到起点处的发令枪响后立即记时,他记
的时间准确吗?如果不准确,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记录的成绩是变好了,还是差了,和真实结果相差多少s?
二.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
大;(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高;(3)好。

2、响度表示声音的。

由探究影响响度因素的活动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事例。

3、猪的叫声与小鸡的叫声是不同的:叫声的响度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较小;
的叫声的音调低,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较小。

1 .3 令人厌烦的噪声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 会损害健康;0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
6.声音的利用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
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 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一.例题精讲
1、教室里正在上课,而教室外操场正在上体育课,对上课造成了一些干扰,下列减少干扰的措施中较合适的是()
A、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B、将正常的上课停下来
C、将靠操场一侧窗户关好
D、禁止在操场上上体育课
2、为了减小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
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声音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的回声
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处减弱,在过程中减弱,在处减弱。

有关部门规定在城市市区内
禁鸣喇叭,其目的是在处减弱噪声。

它可以使交通和生活被部分的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5、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
这是在减弱。

处减小噪音。

“协和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客
6、在飞机场上,指挥人员经常会戴上防噪声耳罩,这是从
机,由于被许多国家禁飞。

7、在工厂里,机器的底脚一般利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做成,质量很大,可以减小机器的,从而减小。

这是从处减小。

8、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dB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
成损害。

二.课堂练习
1、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2、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
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
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3、人们把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除了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外,还会损害人的,使人产生头痛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诱发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4、假如你是社区的宣传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
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单。

(至少列出 3 种以上)
(2)利用噪声测试仪可以测出社区噪声的强弱,物理学中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要保护人耳听力,可以
建议社区居民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听力?
课外补充: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3 ℃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
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 ℃~110℃-30 ℃~50℃35℃~42℃
分度值1℃1℃0.1 ℃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2)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熔化图象: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图象:非晶体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腾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二、典型例题
例1.(2012 江西)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 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练习1. 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凯特在1709 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他把标
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格表示1℉。

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练习2(2012 泰安)21.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例2.(2012山东滨州,第17 题)如图所示,温度记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 A”、“B”、“C”),示数为℃。

练习1、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练习2.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 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例2.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
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人体温都是 39.5 ℃ 甲的体温一定是 39.5 ℃
B.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
39.5 ℃
练习 1. 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
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及其原因可能是(

A .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C .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B .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D .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练习 2. 小昌同学在 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 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于 26 ℃
B .先下降,后上升到 26 ℃
C .低于 26 ℃
D .等于 26 ℃
例 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 5 ℃,将 32 ℃,
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95 ℃(气压为 ) 1 个标准大气压) .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
A . 29 ℃
B . 32 ℃
C . 30 ℃
D . 35.5 ℃
练习 1. 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 将它放入沸水中 , 示数为 9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
,
示数为 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
, 其示数为 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练习 2. 一根刻度不准的温度计,
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出的温度是 4℃, 在沸水中的温度是 96℃, 把它插在温水中所
显示的温度是 A.16℃
2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
)
B.24℃
C.0℃
D.17.4 ℃
例 4.用如图 9 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 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2)除图 9 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 “白气”是
(填序号)。

A .水蒸汽
B .小水珠
( 4)图 10 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

温度计
温度
时间图图
910
练习1.下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t/ ℃
/min
/ ℃4321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右表中.请根据表中
数据,在右上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

块?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练习21.(2012福建福州,第28题)(4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23 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
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
液共存状态”)。

(2 )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

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23
例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练习1、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练习2、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晶体在CD段是气

B.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

C.该晶体的熔点是48℃
D.6min 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
练习3.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2-9 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例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物质为的温度计.
的性质制成的。

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练习1.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发快慢与16 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
是否有关.
,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
图16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
练习 2. 小凡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BC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
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
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
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例7.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
生活需要色彩。

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