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与审美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与审美追求
美术鉴赏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是审美主体运用视觉感知以及自身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审美过程,是鉴赏主体对美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也是鉴赏主体对艺术作品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以感知激发情感(审美感知与观照)、以情感驱动想象(审美感兴与体验)、以想象感悟意蕴与价值(审美感悟与升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审美认识过程。
一、审美感知与观照:有意注意与无意触发
在美术鉴赏中,鉴赏主体首先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有意无意地去感受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观照美术作品的整体概貌。
审美感知与观照所需要调动的审美心理主要是“注意”和“感知”.
感知作品首先要“审美注意”,一切相对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都是由“注意”开始的。
“审美注意”是指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对象上的集中和停留。
感觉和知觉是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并进行各种高级精神活动的基础,感觉和知觉是完成审美注意的生理条件。
审美注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注意”,一种是“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鉴赏主体带着鉴赏的目的去注意美术作品,调整好心态、清空掉杂念,做好进入鉴赏活动的准备,从而进入了“审美期待”;“无意注意”则是在不自觉、无目的的情况下,由于感觉器官受到了外部的一些刺激,鉴赏主体被对象吸引并产生了激动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从而进入审美活动。
一般而言,“审美注意”集中和停留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而美术的外在形式就是美术对外表达的艺术“语言”符号,比如:点、线、面、形体、空间、色彩、光影、比例等形式要素及排列组合。
这些美术特有的艺术“语言”符号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形式美。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使鉴赏主体的视觉器官受到了刺激,引起鉴赏主体对作品的审美注意,从而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在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上,在审美主体的头脑中所产生的对审美对象的各个部分的整体性反映。
在审美的这一层面上,感觉通过感觉器官去感受、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对感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
加工,反映事物的整体性概貌。
在美术鉴赏的初始,鉴赏主体感知作品的外在形式,感知是散乱的、无意识的,但随着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注意,鉴赏主体的各种心理机制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联想、想象、感知、情感等方式,反复观照部分和整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原本抽象的艺术“语言”符号组合成具体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在美术鉴赏中,鉴赏主体通过感知作品的外在形象,从作品的抽象的艺术“语言”转化为美术作品的整体艺术形象,从而领会到美术“语言”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二、审美感兴与体验:调动情感与活跃想象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贯穿着情感与想象的参与。
情感是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想象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本质。
在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中,形象凝聚着情感,而情感驱动着形象与想象的链接。
美术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意味”把审美感知和审美感悟链接在了一起,给审美打开了一个意蕴丰富的感悟世界。
在美术鉴赏中,鉴赏主体把审美感知阶段所提供的表象和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情感因素融入美术作品中去,达到一种心物交融、情景共生的审美体验状态。
鲜活的感性体验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审美体验最能展示出审美主体本身的自由觉醒的意识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中不仅得到了生命力的高扬、自身价值的肯定,而且还认知和把握到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审美体验一般是从内部引起,先在身体上面发生反应,这种从内部产生的感觉和反应将会引发一种情感,适合这种情感的形式便会产生相对应的美感。
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映射到审美对象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鉴赏和体验。
在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中,情感因素被审美注意和审美感知阶段认知到的形象激发出来。
情感一旦被激发,就成为了审美活动的动力。
在感知了美术作品之后,鉴赏主体开始全面深入作品,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运用联想、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因素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并从中获得强烈情感体验。
在美术鉴赏中,鉴赏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不仅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使感知到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美术鉴赏活动不仅停留在对艺术的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所蕴含的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鉴赏主
体运用记忆、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将自己已有经验与眼前的美术作品联系起来,利用重组、联想、再造等方式,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猜测、揣摩、品味和体验,在头脑中对作品形象的审美性、典型性反复观照、联想体验,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艺术风格,逐渐理解到外在形象中所体现的社会生活含义、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味,从而领悟到作品中隐含的深刻的思想意蕴,进一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审美主客体达到心物交融、情景共生的精神境界。
三、审美感悟与升华:艺术意蕴与审美意义
在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中,鉴赏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悟从而获得深层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也就是说,鉴赏主体透过作品的形象层和意味层,体会和领悟到美术作品的深层艺术意蕴和审美意义,这是鉴赏主体在感知和体验基础上达到的最高的精神境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知。
美术鉴赏审美过程的最高境界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意蕴与审美意义的领悟,美术作品的最高级的层次是内在的艺术意蕴。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意蕴具有丰富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给鉴赏主体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更立体的想象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主体去揣摩玩味。
也就是说,鉴赏主体在艺术意蕴和审美意义的领悟时有很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这就是所谓的“立象以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美术鉴赏中,随着鉴赏主体对作品审美理解的深入,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形象和思维、具体与抽象达到了水乳交融的高度融合状态。
鉴赏主体从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从美术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深入的、更理性的把握和领悟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在规律等。
鉴赏主体在对美术作品中解读和品味中,理解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信仰、人生境界、时代精神、哲理思考等理性和意味,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领悟到“美”的境界,将艺术的“体验”层上升到“超验”层。
鉴赏主体忽然顿悟到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意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理解产生了豁然开朗的瞬间飞跃,获得了情感的满足和审美的愉悦,得到了心灵震撼和精神升华。
当然,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需要鉴赏主体具有较好的艺术知识储备和审美经验基础。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的审美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首先审美感知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观照
作品的整体概貌,进一步调动情感与想象对作品进行感兴和体验,最后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审美感悟和升华,顿悟到艺术的深层意蕴和审美意义。
通过美术鉴赏的审美活动,可以培养鉴赏主体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提升鉴赏主体的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使审美主体自身得到和谐向上的发展,实现了提升鉴赏主体的精神境界与促进审美主体和谐发展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