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例《找春天》的评价和想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七作业《找春天》评价与想法
通过学习安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观看实施过程录像后,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步步深入,层层环扣。

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目标分析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也体现出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①、课题概述:安老师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题及其文本语言、课文插图等作了清晰的说明,同时对文本意图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②、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整体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也将语文学科的“说”、“读”、与“写”落实到位。

③、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基本符合年龄特征,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④、学习者特征分析:列出了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

总之,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安老师的备课很充分,下面是我的一点拙略的意见和建议: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其重要性的介绍不到位。

但是没有体现出来对学困生的照顾与辅导。

②、教学评价:在本课例中,没有提供教学评价,所以建议加以补充。

③、在课文处理一块的设计上过于简单,毕竟这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比如生字的教学,朗读方面的指导应该再细化一些。

④、教学评价的设计要有可操作,要能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二、在课程实施方面:
在安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她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她的课堂教学与文本教学设计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②、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安老师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理解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还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和教育理念。

具体地说:安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找春天”入手,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并且把找到的春天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设计合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③、在导入引进文本后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找春天之难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寻找到的春天,并在无意识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出自己寻找春天之难。

如“在枯草堆中找到小草的嫩芽”等等。

④、语文教学中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以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安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有相同感受和喜欢的词句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学生进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情感体验时,安老师又抓住“脱掉、冲出、奔向、害羞、仔细、探出、早开、吐出、解冻”等重点词语指导学生用欣喜的心情去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让她们结合文本去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的情趣。

⑤、安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拓展阅读篇目及阅读要求让学生阅读《找春天》、《春风是什么颜色》、《春天的拜访》、《一粒种子》等文章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更加热爱春天的向往之情。

如诗如画的语言给予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也启动了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

⑥、安老师让学生仿写创编,使同学们将课外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她们对春天发自内心的理解与赞叹。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课程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但任何一堂课都有其不足之处,我认为这节课有待改正的地方如下:
①、课堂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没有突出重点,以至于最后的环节时间有些仓促。

我认为扩展阅读环节的几篇文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来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开课前可以让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自己心中美好的春天及对春天的感悟,达到资源共享。

这样既发挥了小组团队作用,也节约了上课的成本时间,还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教学。

②、教学的三维目标目标的制定不太具体。

尤其是知识目标,没有具体指出哪些词需要认识和掌握,而且课文讲授过程中对生字词的学习也没有具体体现,即对目标的达成不够,我感觉应该加强小学生这方面的练习,毕竟他们正处于识字阶段。

因此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并且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③、主题升华教育不够,在课程结束时,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光,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