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火灾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建造在地表以下的建筑物称为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但通常按其使用的功能、建筑方式、埋设深度和称谓习惯进行分类。
从平面布置看,地下建筑主要由出入口,通道和洞室三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发展趋势是:公共建筑的图书馆、体育馆、车库;地下商业街;高速交通网,如地铁、隧道等;公用服务设施,如各种管道,电缆等;能源贮存,如地下油库,地下液化石油气库等。
地下建筑火灾由于位于地下,温度高、烟气大、能见度低,处理十分困难。
第一节地下商场火灾扑救
地下商场,是指建造在地面以下、具有一定规模、作为商业服务性质使用的建筑物。
一、基本特点
地下商场有开设在地下商业街和较大型人防工事内的、有独立的、也有附设在地上建筑下面的;有单层的,也有2~3层的。
现代地下建筑,有较完善的固定消防设施。
二、火灾特点
(一)起火点隐蔽。
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
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柜台多,起火点难以发现。
(二)烟雾浓,久聚不散
1.可燃物资多,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烟雾浓。
2.出入口少,空气流通受限,烟雾聚集不散。
(三)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
地下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烟气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迅速扩散,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加快蔓延速度。
(四)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1.发生火灾时,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
2.浓烟、毒气等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
(五)灭火救援难度大
1.浓烟、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呼吸受到限制,深入地下内攻艰难。
2.通道曲折狭窄,水枪射流受角度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救时间长。
3.火场通信联络困难,指挥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三、灭火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内部固定灭火设施,坚持自救与外援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疏散抢救人员,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四、灭火战术要点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二)确定救人进攻突破口,通常应选择在烟雾较少区域或进风口。
(三)多点内攻,逐段、逐层消灭火灾。
从多处出入口深入燃烧区,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和消防部队装备,有效实施内攻。
适时放下防火卷帘,建立防火分区,防止跨区或层间蔓延。
多层商场火灾,力量部署的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下层。
(四)火势处于发展阶段,战斗员无法深入燃烧区实施内攻情况下,适时采取高倍数泡沫灌注或封闭窒息方法灭火。
五、灭火措施和行动要求
(一)火情侦察
1.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部位、被困人员和单位自救情况。
2.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主要了解以下情况;
(1)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指令情况。
(2)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工作情况。
(3)非消防用电是否切断及消防电源的使用情况。
(4)消防控制中心对各类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情况。
(5)通过各种情况显示,进一步明确起火部位、火灾范围、火势发展蔓延趋势、人员受烟、火威胁程度。
3.深入内部侦察
(1)查清人员被困的数量、位置,重点注意搜索通往出入口的主要通道、洞室、洗手间、袋形走廊等场所,确定疏散抢救路线和方法。
(2)查清火源的确切部位、燃烧物质、燃烧范围。
(3)查清火势发展变化和起火点附近可燃物存放等情况。
(二)设置前沿指挥所。
前沿指挥所位置应设置在主攻入口处或消防控制中心。
其主要任务:
1.确定战斗行动编组和战斗任务分工。
2.根据火场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灭火对策及救援力量。
3.汇总情况,随时向总指挥员报告。
(三)疏散和抢救人员
1.首先应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同时利用水枪进行掩护,在商场管理人员和消防官兵的组织引导下,有秩序地将被困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2.疏散和抢救人员的基本顺序,首先是出入口处,其次是通道、袋形走道等处。
(四)火场供水
1.启动消防泵向室内管网供水。
2.利用水泵接合器由消防车向管网供水增压。
3.利用地面消火栓通过消防车直接向前沿阵地供水。
(五)火场排烟。
排烟的方式主要有:利用排烟口、出入口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喷雾水排烟、高倍数泡沫排烟和凿洞强行排烟等。
(六)火场通信
1.在出入口处设置中转电台,形成地下、地上“接力”通信。
2.铺设临时电缆,利用有线电话通信。
3.采用向地下延长车载电台天线作为馈线方式通信。
4.利用通往地面的金属管网与无线电台天线连接通信。
5.利用安全导向绳设定暗号,进行地下、地上联络。
6.利用金属导向绳作为馈线通信。
六、注意事项
(一)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分工和任务,佩戴空气呼吸器、隔热服(防毒衣),携带通信、照明、导向绳、呼救器等器材。
(二)进入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情况或指挥疏散、灭火战斗时,设备的操作应由其值班员或技术工作人员实施。
(三)疏散、抢救人员时,应及时开通广播系统,稳定
人员情绪,指导疏散方向。
疏散应在单位工作人员配合下进行。
(四)选择多处出口,作好人员分流,避免发生拥挤踩伤事故。
(五)在排烟时,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并在排烟口部署力量设防。
(六)灌注高倍数泡沫和封堵时,要在确认无人被困情况下才能实施。
(七)利用水泵接合器向管网供水时,要搞清管网使用性质及固定消防水泵压力。
(八)必须严格掌握深入地下灭火人员数量、时间,及时组织替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