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
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
D.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A
解析:A
A.一切发声体在振动是正确的,因为振动产生声音,故A选项正确;
B.物质不仅仅存在固态、液态、气态,还有固液共存态等,故B选项错误;
C.人眼看不见的光线除了紫外线还有红外线,故C选项错误;
D.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中不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
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
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C
解析:C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先经过空气,再经过水,即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射出的光束为发散光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湖边游玩的人看到湖水中的鱼,下列光路图能描述这一现象的是()
A.B. C.
D. C
解析:C
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鱼”的位置升高了,故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4.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响度大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③“绿树荫浓夏日长”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④“潭清疑水找”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B.只②③有正确C.只有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D 解析: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响度大,故①正确;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②正确;“绿树阴浓夏日长”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③正确;“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④正确。

故选D。

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是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B.“声纹门锁”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C.汽车观后镜是一面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视野
D.医院体检的“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解析:D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从固体直接变为了气体,故是升华现象,A
选项正确,但是 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声纹门锁”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声音的品质,故B选项正确,但是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车观后镜是一面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视野是正确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医院体检的“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选项错误,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B
解析:B
A.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远近无关,故A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合3×105km/s,故B正确;
C.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也是光的色散,故C错误;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解析:C
A.小孔成像中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如果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将减小,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故B错误;
C.彩虹是雨后的一种光的色散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8.生活中充满多姿多彩的光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临工大桥索塔在水中倒影
B.婴儿对着镜子玩耍
C.6月21日临沂日环食
D.雨后填空出现双彩虹D
解析:D
A.临工大桥索塔在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镜子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项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的,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向水面,在水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于折射角
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折射角
C.当入射角变大时,折射角变大,反射角变小
D.当入射角变小时,折射角变小,反射角变小D
解析:D
由题意知,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入射角变大时,折射角、反射角都变大,入射角变小时,折射角、反射角都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B.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色光
C.我们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D.发生漫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
解析:A
A.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红外线的具有热作用强等特点,故A错误,符合题意;B.红、绿、蓝是色光三原色,这三种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看到红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的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管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1.站在水池边,看到云在池水中飘荡,还可以看到鱼在云中穿行,“水中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成的________(选填“实
像”“虚像”);“云中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

反射虚像折射虚像
解析:反射虚像折射虚像
[1][2]云在天上,所以水中的“云”是天空中云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所以成等大的虚像,原理为光的反射。

[3][4]因为鱼是水中的实际物体,是因为光线从水中经过空气折射入了人的眼睛,而我们看见的鱼是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2.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其中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
___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度,界面的
___________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右”)。

BOOC6035右
解析:BO OC 60 35 右
[1][2]首先做出MM'的垂线NN',然后找相邻且相等的角,即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对应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那么OC即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则BO为入射光线,
[3][4]OA为反射光线,∠NOA为发射角,大小60°。

[5]MM'为界面,OC为折射光线,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右侧是玻璃。

13.南通的濠河被誉为“江城翡翠项链”,濠河“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__(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的缘故。

秋日的清晨河面浮着缕缕薄雾,雾是水蒸气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要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雨后的濠河常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__现象形成的。

镜面虚像折射液化放热色散
解析:镜面虚像折射液化放热色散
[1]水面比较光滑,故是镜面反射。

[2]水面是平面镜,故成像是虚像。

[3]通过水看水里的石头,故是光的折射。

[4]雾是小水滴,是水蒸气的液化。

[5]液化从水蒸气变成了液体,故需要放热。

[6]彩虹形成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14.在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______现象,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m。

漫反射镜面反射1
解析:漫反射镜面反射1
[1]当物体发生漫反射时,我们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所以在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图象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2]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由于黑板太光滑,使光照射在上面时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

[3]在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m。

15.我国有一部古籍《淮南万毕术》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______的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的;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的缘故。

光的反射(或平面镜反射)漫反射【分析】首先明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与其下则见四邻的意思然后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即可解答此题;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
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析:光的反射(或平面镜反射) 漫反射
【分析】
首先明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与其下,则见四邻”的意思,然后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即可解答此题;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说它是现代军事中潜望镜的雏形,平面镜成像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16.下图是某次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_______传播的。

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3秒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是______米。

沿直线51
解析:沿直线 51
[1]日偏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由s v t =可得0.3秒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m/s 0.3s 102m s vt ==⨯=
则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
102m 51m 22
s s '=== 17.小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5m ,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m ;小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虚5漫
解析:虚 5 漫
[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

[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5m ,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5m 。

[3]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

18.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用力重敲音叉,听到音叉的声音在变大,看到小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在月球敲击音叉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听到响声。

(2)如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_(选填“长”或“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如图丙,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此时在右半部分纸板上_____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OF。

振幅不会短看不到
解析:振幅不会短看不到
(1)[1]用力重敲音叉,听到音叉的声音在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看到小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振幅增大,所以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月球周围属于真空环境,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敲击音叉不会听到响声。

(2)[3]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4]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此时纸板左右两部分不在同一平面,所以此时在右半部分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F。

19.夏天由于太阳光的照射,人们往往戴上遮阳帽,防止太阳光干扰视线,这是利用了
______的原理;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当鱼在水中看到荷花,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位置的______(填“下方”“上方”成“本身”)。

光沿直线传播下方
解析:光沿直线传播下方
[1]戴上遮阳帽可以遮挡阳光,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鱼看到荷花,并不是真正的荷花,而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荷花在鱼所看到像的下方,所以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位置的下方。

20.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

即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______。

红外线反射
解析:红外线反射
[1][2]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三、解答题
21.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S,从烛焰S点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和它们的反射光线。

(1)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相交;
(2)如果人的眼睛处于这两条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___________发出的。

解析:不能从像点
从烛焰S上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和它们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总过像点,如图所示:
(1)[1]根据图示可知,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不能相交。

(2)[2]如果人的眼睛处于这两条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而反射光线与像点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像点发出的。

2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1)煮鸡蛋和玉米棒子时用水煮,而炸油条和麻花时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成熟所需达到的___________。

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是因为护肤霜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蒸发吸热。

(2)烧开水时,小明发现在离壶嘴远一些的地方有“白气”,妈妈让他注意安全,并告诉他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
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日常生活所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晴朗的早上,在湖边散步时,看到“鱼儿在云中游,鸟儿在水中飞”,观察到的“游鱼”是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___________形成的像,像的位置要比鱼实际的位置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水中“飞鸟”是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空气中的小鸟离水面的距离是2m,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离水面___________m;若小鸟飞行的高度增大,则它在水中倒影的大小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有时我们被水面反射的阳光“刺得眼花”,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___________反射造成的。

解析:温度减慢液化放压缩体积折射浅虚2不变镜面
(1)[1]煮鸡蛋和玉米棒子时用水煮,而炸油条和麻花时用菜油炸,是因为煮鸡蛋和玉米棒子需要的温度低,而炸油条和麻花时需要的温度高,因为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所以煮鸡蛋和玉米棒子时用水煮,而炸油条和麻花时用菜油炸。

[2]脸上涂些护肤霜后,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减慢了水蒸气的蒸发。

(2)[3][4]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释放一部分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

[5]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6][7]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即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眼睛看到的“游鱼”是鱼的虚像,要比真实的鱼深度要浅一点。

[8][9][10]水中“飞鸟”是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形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等距,所以空气中的小鸟离水面的距离是2m,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离水面也是2m,且大小不变。

[1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个方向,当我们被水面反射的阳光“刺得眼花”时,说明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23.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它在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行驶过程总会产生大量噪声,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降低噪声的是_____(填字母)。

A.发动机安装消声器B.内饰采用柔软的材料C.喇叭安装隐蔽
(2)汽车的前灯的反光罩(如图甲所示)相当于凹面镜,它对光线有_____作用。

(3)冬天开车,汽车的挡风玻璃的_____(填“内”或“外”)侧经常会起雾,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形成的。

(4)小明的爸爸开车带小明去高邮市新建成的体育馆看演出,小明看到路旁的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赶到目的地至少需要_____min。

(5)演出结束后,爸爸开车带小明回家,小明嫌车内太暗,想打开车里的灯,爸爸告诉他晚上开车时,车内的灯尽量不要开,这是因为_____。

解析:C会聚内液化24见解析
(1)[1]A.发动机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内饰采用柔软的材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只有C喇叭安装隐蔽不能减弱噪声,故选C。

(2)[2]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汽车的前灯的反光罩(如图甲所示)相当于凹面镜,能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平行反射出。

(3)[3][4]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故汽车的挡风玻璃的内侧经常会起雾。

(4)[5]v最大=60km/h,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高邮,最快需要
t=
s
v
最大
=
24km
60km/h
=0.4h=24min
他们赶到目的地至少需要24min。

(5)[6]夜间行车驾驶室里如果开灯,车内光线比车外强,这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4.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这是因为月光照在地面上发生_________反射,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
_________反射的缘故.请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作图证明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_____)
解析:漫镜面见解析所示
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光路如下图:
25.4月25日,银川市共享单车投放仪式在光明广场举行.市民只要用APP扫描车上对应的唯一解锁码(二维码),APP识别之后就会传输车辆信息到云数据,接着再返回对应车辆一串解锁指令.同时,由于具有GPS定位功能,车辆的位置能被实时确定.但这里有人很费解,既然车辆配备GPS还能收发信号,那它的电又是从哪里来呢?原来是踩动单车时传动轴在磁体周围转动,就能产生变化的电流.单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
(1)在如图1中作出反光镜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____;在如图中做出共享单车车闸的动力臂及阻力臂_____
(2)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扫描时手机接收到的信号时利用了次声波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是光源D.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3)如图实验现象与文中划线部分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单车轮胎总着地面积大约为100cm2,单车的质量约为
15kg,普通的中学生质量约为50kg,乐乐骑单车10min匀速前进了3km,骑行过过程中所受阻力是20N,求①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___?②这段时间内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___?(g=10N/kg)
(5)乐乐骑行过程中遇到下坡路段,在不蹬踏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___?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___?为什么____?
(6)乐乐放学回家途中把自行车骑得飞快,妈妈看见后警告他说“以后骑自行车慢点,不然很危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____!
解析: D C 65000Pa 100W 自行车下坡
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总量变小因为自行车要克服阻力做功,其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总量变小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行驶中危险性大
【解析】
(1)作光的反射图时,先作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图;找出支点,分别作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如图所示;(2)A、扫描二维码是光现象的应用,与声现象无关,故A错误; B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D正确;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故选D;(3)由划线部分可知,所应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A图表明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描述的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描述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图描述的是能过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对水平面的压力为:F=G=mg=(50kg+15kg)×10N/kg=650N
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 = =65000Pa;
匀速运动时,牵引力:F'=f=20N,
牵引力功率为:P= = = =100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