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武船的一段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中国军转民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征服惊涛骇浪的游泳健将。

他吟唱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当年世人争相传颂,谱曲踏歌,一唱三叹。

而今忆唱“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吟哦“更立西江石壁,截断乌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抚今追昔,不免感慨万千,仍觉得它是千古绝唱。

四五十年前,这首《水调歌头》
珍藏在武船的一段记忆
■ 孙宁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在中华大地上老幼皆知,中青年更是倒背如流。

但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无论当年还是今天,知晓的人并不多。

当年公开发表的创作时间是1956年6月。

而创作地点呢?在武汉,在今东湖宾馆。

诗人在诗兴难已之夜,以他酣畅淋漓的毛氏书法,狂草而就。

后来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游泳》书法,落款时间是1956年12月,那是他回京后应约重新誊写付梓。

诗的形成是在1956年6月初某日的东湖之夜,推算当是6月3日晚,而诗
兴大发应是在6月3日白天的长江波涛之中。

当时正值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掀起全面施工高潮,桥梁已由南北两岸的龟山和蛇山同时向江心合拢,文昌门、汉阳门两个工地车水马龙,马达声、汽笛声交响一片。

就在此时,诗人接连三次畅游长江,时而劈波斩浪前行,时而仰泳极目楚天。

如果说诗人前两次游泳时触景生情,已有“风檣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佳句酝酿于胸,到6月3
日再次畅游长江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必是诗兴大发,绝妙好词一气呵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武汉人,一般都骄
傲地认为,当年亿万人敬仰的毛主席非常热爱武汉,
一个雄辩的证明是,这位极具诗人气质的领袖多次来
武汉畅游长江。

而绝大多数武汉人又难免在心底发问:
毛主席来武汉畅游长江都是在夏季,夏季汛期的长江
风大浪急,洪流滚滚,毛主席每次都是在哪里下水、
哪里上岸的?
在武船厂内,曾有一栋两层楼的毛泽东纪念馆,
建于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的1977年。

纪念馆珍藏的图文
资料记载了伟人畅游长江的足迹。

这位酷爱搏击长江
天险的特殊泳者,每一次都是从武船厂区内红石矶附
近的舾装二码头下水、上岸。

有一次,原湖北省委书
记王任重陪毛主席由舾装二码头下水时,毛主席驻足
凝视江岸,略有所思地告诉王任重,以往这里有个渡
口,叫 “烈女渡”,岸上还有一座“烈女祠”,他说
着,指着前面的一个矶头说,现只有这个红石矶头还
在。

王任重和周围陪同人员无不钦佩毛主席对武昌地
方掌故了如指掌。

事后武船职工沿红石矶岸边仔细踏
勘,果然在江水退潮后发现了一块刻石,“烈女渡”
三字清晰可见。

据《江夏县志•疆土》记载:“红石
矶在文昌门外,旁号烈女渡。

”原来,当年毛主席在
武昌都府堤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曾多次到文昌门外的烈女渡送农民军乘船去各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他总是伫立在红石矶头挥手送别他的革命学生。

红石矶见证了部分武汉人民群众——确切地说是武船职工第一次亲眼看见毛主席畅游长江那一回:1958年9月13日下午,毛主席畅游长江后,由船梯登上泊在红石矶头的“航川”轮,披上当年很多观众从电影画面上、画像上常见的那件宽大的、形似睡衣的游泳氅。

当时立在毛主席身边看得最真切的是原武昌造船厂副厂长、代厂长田青,那是一件旧氅,而且左襟上还打了两个补丁。

毛主席正与田青等武船干部侃谈之际,工作人员来向陪同的王任重、谢滋群等耳语,王任重略作思考便走近毛主席身边请示:主席,武船职工已集合在岸边欢迎您,都非常想见您,您是不是就在舰船上接见一下?毛主席欣然应允。

于是,红石矶头、武船厂区、高高的船台上、耸入云霄的塔吊上,几千名职工振臂欢呼,高呼万岁,欢声雷动。

而毛主席立在甲板上,一手扶船舷栏杆,一手频频挥手臂,答以“人民万岁!”他确实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当年描述他的容貌和神态惯用的形容词,并非夸张。

这种领袖接见成千上万群众的场面,在“大跃进”年代之后已是司空见惯,再后来更成了一种程式,反而没有当年武船的一幕真切、自然、朴实。

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再次来武汉畅游长江,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征服长江。

他穿着游泳氅立在船舷向岸边群众挥手示意的姿态,印刷成发行亿万张的画像,依然是满面红光、神采奕奕。

而这副摄影像的时代背景是“文革”开始年代,也是动乱开始年代,一直延续成十年浩劫。

应该说,如今再看这位游泳者征服长江的画面,令人百感交集。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一位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的历史功绩,他的思想贡献,他的领袖感召力,他的人格魅力将流芳百世、永不磨灭!
相信世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列入中国、乃至世界名诗人之列的诗人,记得这位游泳诗人的传世佳作: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作者:孙 宁,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董秘、
企业策划部部长)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军转民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