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有机化合物(必修2) 9

合集下载

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 第9章 第1讲 甲烷、乙烯、苯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 第9章 第1讲 甲烷、乙烯、苯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第1讲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考纲要求] 1.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发生反应的类型。

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现象。

3.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意义。

考点一几种常见烃的结构与性质1.完成甲烷、乙烯和苯的比较表2(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①完成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完成下列关于苯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加成反应①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与溴水、H 2、HCl 、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③加聚反应: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n CH 2===CH 2――→一定条件CH 2CH 2 。

深度思考1.怎样用实验证明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形成的?答案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凝结,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借题发挥 燃烧法不仅能检验有机物中含有C 、H 元素,还能通过计算确定其是否含有其他元素。

2.乙烯使溴水、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能否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CH 4和CH 2===CH 2? 答案 褪色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后者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由于CH 4与酸性KMnO 4溶液不发生反应,而CH 2===CH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因此可以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二者。

3.结合苯的物理性质探究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证明分液漏斗内苯与水的混合物中哪一层为苯层?答案取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适量于一小试管中,然后向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液体不分层,证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为水,上层液体为苯,若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为苯。

题组一利用教材习题,回扣烃的性质1.(必修2P64-2改编)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氯气②溴水③氧气④酸性KMnO4溶液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 A2.(必修2P72-5)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苯B.氯化铁C.乙烷D.乙烯答案 D3.(必修2P72-6)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 ) 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答案 C题组二烃的反应类型面面观4.(必修2P72-7改编)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②乙烯通入溴水中③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④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 D5.(必修2P85-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COOH,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水解B.酯化C.加成D.氧化答案 A6.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析】A.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促进油脂水解;B.当把漂白粉撒到水中时,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属于弱碱,能中和酸;D.碳酸钡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钡,但是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不溶于水。

【解答】解:A.碳酸钠水解生成NaOH而导致其水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促进油脂水解,从而除去油污,故A正确;B.当把漂白粉撒到水中时,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而杀菌消毒,所以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故B 正确;C.氢氧化铝属于弱碱,能中和胃酸中的盐酸而降低胃液酸性,所以氢氧化铝可以用于中和过多胃酸,故C正确;D.碳酸钡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钡,但是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不溶于水,所以应该用硫酸钡而不是碳酸钡作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考点】EK: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由图示可知雾霾的主要成分为颗粒物,其中无机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铵盐,可由氨气和硝酸、硫酸反应生成,以此解答该题。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第9章 有机化合物(必修2)9-1几种重要的烃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第9章 有机化合物(必修2)9-1几种重要的烃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第9章 有机化合物(必修2)
第1节 几种重要的烃
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明考纲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 重要作用。 4.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5.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意义。
模型。球代表原子,球的大小
代表原子直径的大小,球和球
紧靠在一起
丙烯的键线式 用线段表示碳碳键,拐点和端

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上的氢
原子不必标出,其他原子或其
他原子上的氢原子都要指明
3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红磷、白磷属于同分异构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 物理变化。( × )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37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题组一 同系物的性质 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n≥2)的烃,一定是 CH4 的同 系物 B.分子组成符合 CnH2n(n>2)的烃,一定是 C2H4 的同系 物
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板块一 知识层面·主干层级突破
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考点 1 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与性质
1.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 碳元素 的化合物, 但含碳化合物 CO 、CO2、碳酸及 碳酸盐 属于无机物。 (2)烃:仅含有 C 和 H 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 SiF4+ 2H2O。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促进Fe3+、Al3+的水解。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Fe(OH)3、Al(OH)3(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
B.4种元素种b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O2的氧化性强于S,故D错误;
【答案】B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 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解析】
A.NH4+能够发生水解,故NH4+的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
B. 2.4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
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新人教版必修2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章末综合测评3有机化合物(含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章末综合测评3有机化合物(含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三)有机化合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A[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异丁烷也称为2­甲基丁烷B.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C.乙二醇、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为18个C[异丁烷也称为2­甲基丙烷,A项错误;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乙二醇和二元羧酸通过缩聚反应可以生成聚酯高分子化合物,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可以生成聚苯乙烯高分子化合物,C项正确;苯环、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碳碳叁键为直线结构,且C—H键可以旋转,故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为20个,D项错误。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43722201】A.丙烯与氯化氢加成的产物有2种B.乙炔与氯化氢1∶2加成的产物有2种C.立方烷的六氯取代物有3种D.联二苯的二氯取代物有15种D[A项,丙烯和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H3—CH2—CH2Cl和两种物质;B项,CH≡CH +2HCl―→CH3—CHCl2或;C项,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所以六氯代物也有3种;D项,联二苯的二氯代物有,共12种。

]4.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B.乙烷中混有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B[B项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且无法控制氢气的量,氢气量少了无法除尽其中的乙烯,氢气过量又会引入新的杂质。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单元复习十【章节知识网络】1.有机物分类:2.常见官能团异构:3.各类衍生物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一览表:基本类型有机物类别取代反应卤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等水解反应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硝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磺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加成反应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等消去反应卤代烃、醇等氧化反应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酸性KMnO4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直接(或催化)氧化酚、醇、醛、葡萄糖等还原反应醛、葡萄糖等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等缩聚反应苯酚与甲醛;多元醇与多元羧酸;氨基酸等与浓HNO3的颜色反应蛋白质与FeCl3溶液显色反应苯酚等5.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6.各种典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章节巩固与提高】1.(2012·茂名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和CuCl2稀溶液都能使蛋白质变性B.葡萄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CH3Cl和CH3CH2Br互为同系物D.油脂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与金属钠反应【解析】B。

A项中NaCl是轻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项错误;B项中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项正确;C项中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种类和数目都相同,故C项错误;D项中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均能和金属钠反应。

故D项错误。

2.(2012·东北三省模拟)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解析】A。

Na2CO3可以和乙酸反应,同时还能除去水,蒸馏,再加硫酸,生成乙酸,故A项正确;不用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

3.(2012·黄冈模拟)关于有机反应类型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选项有机反应反应类型A 苯与H2反应生成环已烷加成反应B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氧化反应C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反应取代反应D 油脂在稀硫酸溶液中加热水解反应【解析】C。

C项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项错误。

2018年化学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2018年化学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00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6.00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6.00分)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在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B.C.D.4.(6.00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6.00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一P键数目为4N A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lN 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6.00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3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

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7.(6.00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势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底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此题共7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42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亲密有关。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 D2.研究表示,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以以下图所示)。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雾和霾的分别剂同样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分施用氮肥有关【答案】 C3.实验室顶用以下图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响的实验。

光照下反响一段时间后,以下装置表示图中能正确反应实验现象的是A. AB. BC. CD. D【答案】 D4. W、 X、 Y 和 Z 为原子序数挨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 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 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同样。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X 与其余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 与其余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拥有同样的电子层构造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 A5.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常温常压下, 124 g P 4中所含 P—P 键数量为4N A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量为0.1 N AC. 标准状况下, 11.2 L甲烷和乙烯混淆物中含氢原子数量为2N AD. 密闭容器中, 2 mol SO 2和 1 mol O 2催化反响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 C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 CO2二次电池。

高考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原卷版)

高考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原卷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B.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D.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取肥皂2.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

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C15H28O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3.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5.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催化剂a 、b 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B .在催化剂b 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C .催化剂a 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D .如果向容器中放入1molN 2和3molH 2,最终可以生成2molNH 3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2432NH COONH 2NH (g)+CO (g)→,kJ/mol(0)H a a ∆=>。

然后在恒定温度下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若322(NH )(CO )v v =,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两次平衡时,后一次平衡时2(CO)c 的浓度大 C .重新达到平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D .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2molNH 3和1molCO 2,则达到平衡时放出akJ 热量7.某科研团队研制出“TM ﹣LiH (TM 表示过渡金属)”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NH 3的效率,原理示意如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状态Ⅰ,吸收能量并有N≡N 键发生断裂B .合成NH 3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C.“TM﹣LiH”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H D.生成NH3:2LiNH+3H2═2LiH+2NH38.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氯气从海水中提溴的关键反应是:Cl2+2Br—=2Cl—+Br2B.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C.海水中的Na+、Cl—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氯化镁,再经过电解可制金属镁9.温度为T1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 (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完整版)2018年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完整版)2018年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 B 。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L 0.1mol/L 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0。

1N A B. 2。

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

1N AC. 标准状况下,2。

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

2N A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

2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 〉b 〉a B. 四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

c 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3++3e—==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C(H2A)=C(HA-)B。

lg[K2(H2A) ]= — 4.2C.PH=2。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2)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2)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6分)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6分)实验室中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B.C.D.4.(6分)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6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gP 4中所含P 一P 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 •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lN A C .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mol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6.(6分)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 ﹣CO 3二次电池,将NaClO 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

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 2+4Na ⇌2Na 2CO 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B .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4e ﹣═2CO 32﹣+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e ﹣═Na7.(6分)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11.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 —CO 2二次电池。

将 NaClO 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 2+4Na 2 Na 2CO 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B .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 + 4e −2CO 32- + C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 e −Na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 ,含有SiO 2和少量FeS 、CdS 、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 0(M n +)=0.1 mol·L -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范围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⑴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理科综合水平测试试题卷〔化学〕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做题卡上.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做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 .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做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0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此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钢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2 .研究说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强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以下图所示〕.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NO t-[01-NA^^ HNOj NH4NO3V_/NHjSO, !"L SOj —* H?SO4(NH4XSO,A.客和■的分散剂相同B.雾霞中含有硝酸铁和硫酸铉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霞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3 .实验室中用如下图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响的实验.A-CH■和 5光照下反响一段时间后,以下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4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5. M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常温常压下,124gP‘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Imol L^FeClj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C.标准状况下,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以D.密闭容器中,2 moi SO?和ImolOz催化反响后分子总数为2以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Z二次电池.将NaCICU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银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响为:3coz+4Na=^2Na2cO3+C.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放电时,CI0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z,放电时吸收C02C.放电时,正极反响为:3CO2+4e- =2CO32 +CD.充电时,正极反响为:Na++e~=Na7.以下实验过程可以到达实验目的的是〔〕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 作答. 〔-〕必考题〔共43分〕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z 和少量FeS 、CdS 、PbS 杂质〕为原 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氧化除杂工序中ZnO 的作用是,假设不通入氧气, 其后果是,〔3〕溶液中的Cd?♦可用锌粉除去,复原除杂工序中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响式为: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 工序 继续使用.9 .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Hz),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答复以下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响为:CH4(g)+C02(g)=2C0(g)+2H 2(g)o:C(s)+2H 2(g)=CH4(g)AH=-75 kJ-mol-1C(s)+O2(g)=COz(g) AH=-394 kJ-mor 1 C(s)+l/2O 2(g)=CO(g)AH=-111 kJ-moh 1该催化重整反响的△"==kJ-mol^o 有利于提升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填标号).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低温低压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 的容器中参加2 moic 乩、1 mol CO?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响,到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 mol 2-L-2o(2)反响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响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响那么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积碳反响 CH 4(g)=C(s)+2H 2(g)消碳反响 CO 2(g)+C(s)=2CO(g)AH/(kJ ・mo|T)A75172活化能/(kJ ・mo|T)催化剂X 3391催化剂Y4372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 —Y (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 在反响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响 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而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升高温度时,以下关于积碳反响、消碳反 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B. %减小,v 游增加D. v 消增加的倍数比v 枳增加的倍数大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 ・p(CH4Hp(CO* (k 为速率常数).在p(CH .一定时, 不同A. Ka K 洎均增加 c. K 税减小,K 消增加0 I _____ ____ ____ ____ 1500 550 600 650 700p(COz)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那么pa(CO 2).pb(CO 2). pc(C0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10 . K3[Fe(C 2O4)3]-3H 2O (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答复以下问题:(1)晒制蓝图时,用心艮©04)a3H2.作感光剂,以K3[Fe(CN )6]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K31Fe(C2O4)3]上匚2FeC2O4+3K2c2O4+2CO2个;显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 、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 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③为预防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 中的残留物含有FeO 和%2.3,检验〞2.3存在的方法是:(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①称量mg 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0«酸化,用emo 卜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向上述溶液中参加过量锌粉至反响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H2s04酸化, 用cmol ・LTKMnO&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CU 溶液U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1 .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盒*法3、3&密云答:〔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形,〔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2S、SO2、SO3的气态分子中,中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3〕图〔a〕为S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由于〔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形,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种;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5〕 FeSz晶体的晶胞如图〔c〕所示.晶胞边长为anm、FeS?相对式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V A,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g・cm--晶胞中F4♦位于S2*所形成的正八面体的体心,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12.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A〕和异山梨醇〔B〕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分化合物,E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葡萄糖为原料合成E的过程如下:答复以下问题:〔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图〔a〕图⑹图〔c〕〔2〕 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3)由B到C的反响类型为o(4) C的结构简式为.)(5)由D到E的反响方程式为.(6) F是B的同分异构体,g的F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反响可释放出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F的可能结构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 1: 1的结构简式为.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理科综合水平测试试题卷(化学)一、选择题:此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D2、 C3、 D4、 A5、 C6、 D7、 B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3 妗忤8、(1). ZnS+;户2 士组ZnO+SO? (2). PbSO4 (3).调行溶液的pH ⑷,无法除去杂质Fe2* (5).Zn+Cd2^^^Zn2++Cd (6). Zn2++2e-^^Zn (7).溶浸9、(1).247 (2). A (3). 1 (4).劣于(5).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枳碳反响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响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响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响速率大⑹.AD ⑺.pc(CO2)、pb(CO»、p a(CO2)10、(l).3FeC2O4+2K3[Fe(CN)6] = Fe3[Fe(CN)6]2+3K2C2O4 (2).隔绝空气、使反响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⑶.C02 ⑷.CO (5).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6).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54X 560 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证实含有Fe 2O 3 (7).粉红色出现(8). mX 1000111. (1). 3d4s ⑵.哑铃(纺锤) ⑶.H2s ⑷.S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 (5).平面三角 ⑹.2(7). sp 3 (8).(9). 2C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理科综合水平测试试题卷(化学)一、选择题:此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响;D.碳酸钢可溶于酸.详解: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响,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 正确:D.碳酸钢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钢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 硫酸粉,D 错误.答案选D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根底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 用即可,注意碳酸钢与硫酸钢的性质差异.12、(1). C 6H I 2O 6 (2) .羟基 (3) .取代反响(5).(4).2、【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反响物化学反响速率〔提升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D.氮肥会释放出纨气.详解;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霆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霉和霆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j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料化为钺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竣箱和硫酸银,B正确;C. NH$作为反响物参加反响转化为锈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霸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氧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答案选C.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此题情境真实, 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熟悉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开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表达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3、【答案】D【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响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烧,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响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响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此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拟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表达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表达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根底性考查要求.4、【答案】A【解析】分析: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是N, X是O: 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因此Y只能是第三周期,所以Y是Na; 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Z是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解答.学科#网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和Z分别是N、O、Na、Cl.那么A,氧元素与其N、Na、Cl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例如N.、NO:、Na:.、Na:O2、ChO八CIS等,A正确;B.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C. N、.、Na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氯离子是1S电子微粒,C错误;D.亚硝酸为弱液,D错误.答案选A.点睛:此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红棕色气体是解答的突破点,该类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的比拟多,元素推断只是一种载体,注意掌握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型用途、制备等.5、【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D.根据反响是可逆反响判断.)详解:A.常温常压下,124 gp4的物质的量是I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必,A错误;B.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卜LFeCb溶液中所含的♦的数目小于,B错误;C,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C正确;D.反响2soz+Oz;=2SO3是可逆反响,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i SO?和ImolOz催化反响后分子总数大于2必,D 错误.答案选C. 点暗:此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响等角度考查,此题相比照拟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而体结构的区别.6、【答案】D【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响,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复原反响,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响,据此解答.详解: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IOJ向负极移动,A正确;B.电池的总反响为3co2+4Na—=^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B正确:C.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响为:3co2+4e-=2CO3? +C, C正确;D.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响,反响为2c03? +C—4e-=3COz, D 错误.答案选D.电解:此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此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7、【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B.根据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分析: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解答;(D.根据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反响的实验现象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熟,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氮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复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 L黄色氯化铁'溶港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涌,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复原性,B正确;C,向稀盐酸中参加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溶液,或者直接通过碱石灰,C错误jD.反响的方程式为HSCh +H2O2=SO? +H'+HzO,这说明反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响速率的影响,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响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平安、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此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根底上.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II、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3 螃户8、【答案】⑴.ZnS+R?三邑ZnO+SO? (2). PbSO4 (3).调节溶液的pH ⑷.无法除去杂质Fe2* (5).乙Zn+Cd2+:^=Zn2++Cd (6). Zn2++2e ^=Zn (7).溶浸【解析】分析:焙烧时硫元素转化为S02,然后用稀硫酸溶浸,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酸镉,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响转化为滤渣,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1中还含有硫酸铅.由于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需要将其氧化为铁离子,通过限制pH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参加锌粉置换出Cd,最后将滤液电解得到金属锌,据此将解答.(详解:(1)由于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S,因此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ZnS+3Oz=^=2ZnO+2so2.(2)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h外还有PbSCk:要测定铁离子,需要调节溶液的pH,又由于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K pH,即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所以假设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Fe2+.(3)溶液中的Cd?♦可用锌粉除去,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Zn+CcP=Zn2++Cd.(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复原反响,因此阴极是锌离子放电,那么阴极的电极反响式为Zn?++2e =Zn;阳极是氢氧根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氢离子,所以电解后还有硫酸产生,因此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点暗: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表达水平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根底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水平.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①反响物是什么:②发生了什么反响:③该反响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即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响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效劳的.另外此题中呈现的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奉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9、【答案】⑴.247 (2). A (3). J⑷.劣于(5).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响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响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响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响速率大⑹.AD ⑺.Pc(C02)、pb(COz)、p a(CO2)【解析】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根据反响特点结合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解答:根据转化率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2)①根据活化能对反响的影响分析:根据反响热结合温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曲线变化趋势解答;②根据反响速率方程式分析影响其因素结合图像解答.详解:〈1):0C(s)+l/2O2(g)=CO(g)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③X 2一②一①即得到该催化重整反响CH4 (g)HDKg)二2co (g)十2H 式g)的坨二十247 kJ •mol 」.正反响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响,所以.有利于提升CH,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高温低压,答案选Aj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 的容器中参加2 moi CH 八1 mol CO :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响,到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是50%,根据方程式可知CH4 (g)£6(g)=28(g)+2H2 (g)起始浓度(mol/L 〉 10.5 0 0 转化浓度(mol/L) 0.250.25 0.5 0.5 平衡浓度(mol/L) 0.75 0.25 0.50.5 所以其平衡常数为浮M = W •「2. 0.75X0.253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 枳碳反响的活化能大,枳碳反响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响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响速率大,所以催化剂X 劣于Y° A,正反响均是吸热反响,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响方向进行,因此K 租、K 海均增加,A 正确;B.升高温度反响速率均增大,B 错误;C.根据A 中分析可知选项C 错误;D.积碳 量到达最大值以后再升高温度积碳量降低,这说明v 用增加的倍数比v 积增加的倍数大.D 正确.答案选AD .②根据反响速率方程式可知在p(C&)一定时,生成速率随p(COz)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根据图像可知pa(COz)、pb(COz)、 pdCOz)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pc(COz)、pbg)、p 3(CO 2)a点暗:此题主要是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计算等知识.图像分析是解答的易错点 和难点,注意化学平衡图像分析的做题技巧,看图像时:①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二看线:线的走 向和变化趋势:③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然后根据图象中呈现的关系、题给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做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解答. 10、【答案】 (l).3FeC2O4+2K3[Fe(CN )6] = Fe3[Fe(CN )6h+3K2c2O4 (2).隔绝空气、使反响产生的气体全部进 入后续装置 ⑶.CO2 ⑷.CO (5).先熄火装置A 、E 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6).取少许固体 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2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证实含有FezO3 (7).粉红色出现 (8).ScV x 56 -------- ™ x 100% mx 1000 【解析】分析:〔1〕根据亚铁离子能与K3[Fe 〔CN 〕6]发生显色反响解答:〔2〕①根据氮气能隔绝空气和排尽气体分析: ②根据CO?、CO 的性质分析:③要预防倒吸可以根据外界条件对压强的影响分析:③根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答;〔3〕①根据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显红色;① C(s)+2H ::(g)= CHMg) A^=-75 kJ • mol -1 ② C3+O 式 g)=CO?(g)A2?=-394 kJ ・ mol-]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计算.详解:〔1〕光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KJFe〔CM〕31」」2FeCM+3KCO4+2CO>个,反响后有草酸亚铁产生,所以显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3FeC2O4+2K3[Fe〔CN〕6] = Fe3[Fe〔CN〕6】2+3K2c2.4.〔2〕①装置中的空气在高温下能氧化金属铜,能影响E中的反响,所以反响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隔绝空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响中有气体生成,不会全部进入后续装置.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反响中一定产生二氧化碳.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说明氧化铜被复原为铜,即有复原性气体CO生成,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CO;③为预防倒吸,必须保证装置中保持一定的压力,所以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即可.④要检验FezO3存在首先要转化为可溶性铁盐,因此方法是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 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实含有FezO3°〔3〕①高钵酸钾氧化草酸根离子,其溶液显红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粉红色出现.②锌把铁离子复原为亚铁离子,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又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响中消耗高镒酸钾是,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那么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0.005W x 56 5cp x 56为------------------- x 100% = -----------------x 100%.m1000m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分解产物检验、元素含量测定等实验方案设出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关于化学实验从平安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预防液体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此复原CuO应先通出,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防氧化〔如“复原CuO后要"先火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响,要注意预防导气管堵塞;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举措,以保证到达实验目的〕. 〔-〕选考题11、【答案】〔1〕. 3d 的〔2〕.哑铃〔纺锤〕⑶.H2s ⑷.S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4M 91 ——-X10210子间范德华力强〔5〕.平而三角⑹.2 〔7〕. sp3〔8〕. N.^3〔9〕.【解析】分析:〔1〕根据铁、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解答;〔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3〕根据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上下的是分子间范德华力判断:〔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5〕根据晶胞结构、结合密度表达式计算.详解:〔1〕基态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2292a39邪63d阿巴那么其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⑪GXD①① QD;基态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63s盯才,那么电千占据最高能级3d 4s是3p,其电子云轮廓图为哑拎〔纺锤〕形.〔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片理论可知H:S、SO:、SO3的气态分子卬,中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分别是2 +手=4. 2 +匕|三=3, 3+三三=3,因此不同其他分子的是H6.〔3〕s$、二氧化硫形成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所以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5〔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根据〔2〕中分析可知中央原子含有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且不存在那对电子,所以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而三角形.分子中存在氧硫双键,因此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2种,即.键、n键: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S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因此其杂化轨道类型为sp3.〔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含有铁原子的个数是12xlA+l = 4,硫原子个数是8x1/8+6x172=4,晶胞边长为a nm、FeSzm 4M y 4M xP = 17 = -------------------- 干制cm =--x 10u^/cm相对式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A,那么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 "N^axlO 〕- N/ .2£晶胞中Fe2+位于所形成的正八而体的体心,该正八面体的边长是面对角线的一半,那么为20nm.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空间构型、晶体熔沸点比拟以及晶胞结构判断与计算等,难度中等.其中杂化形式的判断是难点,由价层电子特征判断分子立体构型时需注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①当中央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当中央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但不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但不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两者相结合,。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8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 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1 1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4. W、X 、Y 和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 与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 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 Y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A5.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P—P 键数目为4N AB. 100 mL 1mol·L -1 FeCl3 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 密闭容器中, 2 mol SO2 和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答案】C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 二次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检测:有机化合物(必修2) 9
5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
1.[2018 贵阳模拟]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1 l cl2与足量cH4完全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c.苯和己烯都能使溴水层变为无色,二者都是发生了加成反应D.煤干馏可得煤油,而甲烷、乙烯和苯都能从石油中分馏得到答案 B
解析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碳原子数为3~4的烃,不是甲烷,A 错;1 l cl2与足量甲烷完全反应,得到2 l电子,B对;苯使溴水层褪色的原因是萃取,而己烯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c错;煤油不是煤干馏的产物,乙烯不是石油的分馏产物,D错。

2.[2018 太原五中月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①甲基的电子式
②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③乙烷的球棍模型
④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④
答案 B
解析甲基的电子式应为,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cH2。

3.[2018 济南模拟]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