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整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同步测试2(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同步测试2
一、选择题
1.王明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高谈阔论,无所顾忌,受到周围观众的指责。

这说明( )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②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高谈阔论必受他人指责,产生隔阂和矛盾
④尊重能够减少摩擦,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杭州市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当有人质疑图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②平等待人要求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③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④不能歧视他人、轻视他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快递员剐蹭轿车被扇耳光,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骨折……稍有冲突,就骂脏话、扇耳光、殴打人,“得理不饶人”“无理赖三分”,小事情往往诱发了大矛盾。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侵犯自己的利益可以采取一切措施反击别人
③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
④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小杨经常辱骂同学,对老师视而不见,对长辈爱理不理。

小杨的行为( )
①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②是个人私事,不值得一提
③没有做到以礼待人④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
①学识渊博②语言文明③仪表端庄④举止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宿舍的灯管坏了,小王找到电工师傅就说:“喂,电工,我们宿舍的电灯坏了,你快去修理呀!”对方
很干脆地说:“没时间。

”后来,小李非常客气地说:“师傅,很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宿舍的电灯坏了,麻烦你抽点儿时间帮我们修理一下,好吗?”电工师傅很快就帮他们修好了。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与人交谈时,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遇事要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③与人交往时要以礼相待,说话和气,不盛气凌人④使用了礼貌用语,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
①绝对平等②讲信用③守诺言④诚实不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2017年全国“两会”再次提出,政府要倡导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需要全民参与,人人有责。

为此需要我们青少年( )
①树立诚信意识,不轻易许诺②诚信只与个人有关,与企业、单位无关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④在社会生活既守信用,讲诚信,又尊重他人隐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炎炎烈日下,达州交警邓拥军搀扶一名四肢残疾的乞丐过马路,被一路人拍下来传到了网上,网友们纷纷称赞邓拥军是“达州最帅交警”。

这一事件不能反映的是( )
A. 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B. 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C. 心怀善意,与人为善
D. 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
10.班上来了一名新同学,他说话的时候有点口吃,班里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口吃王子”。

对此,你的态度是()
①阻止这位同学的行为,这是很伤人自尊的
②要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能取笑、歧视他人
③冒犯了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找老师加以制止
④呼吁从校园中清除侮辱性的外号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奉献。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城市的模样,城市居民脚下笔直的大道,身旁林立的高楼,街上葱郁的大树,无处不蕴涵着他们辛勤的劳动!因此()
①我们要尊重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②我们要爱护进城务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③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④进城务工人员完全可以代替城市劳动力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我们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
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的实质是()
A.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B. 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C. 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D.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3.小海到新华书店买书,他吹着口哨走到柜台前,大声对服务员说:“喂,给我拿本《平凡的世界》!”他的表现属于()
A. 举止端庄的行为
B. 态度亲和的行为
C. 谦虚有礼的行为
D. 不礼貌的行为
14.对于如图漫画中人物行为评价错误的是( )
A. 老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行为
B. 他的行为侵犯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C. 践行了“诚实守信,从幼儿抓起”的思想
D. 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5.山东省教育厅曾发布《关于开展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活动的通知》,明确诚信教育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诚信校园文化建设,鼓励高校开设信用教育必修课。

这说明()
①当今人们的诚信水平普遍较低②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④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中央电视台第27届3·15晚会于2017年3月15日20点举行。

本届晚会主题为“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继续发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假维权”的主要任务,扶优逐劣,净化消费市场,弘扬新国货,提振消费信心,为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保驾护航。

对企业而言,诚信是()
A. 高尚的人格魅力
B.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C. 资本、财富、竞争力
D. 良好的政府形象
17.近几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恶意拖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借贷不还等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伤害。

这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到( )
A. 尊重他人
B. 以礼待人
C. 诚实守信
D. 包容他人
18.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某校考虑在考试时设立“诚信考场”(即考试不安排老师监考,考场纪律全靠考生自觉遵守)。

对此,同学们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你的看法是( )
A. 反对,因为所有同学都会作弊
B. 反对,因为讲诚信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
C. 赞成,因为诚信是人们的一种有形资产
D. 赞成,因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19.“师傅,我忘带钱了。

”“没事,明天拿来给我。

”2016年11月15日,市民邓淑琴在邓小平的家乡
四川广安市城南某超市选购一大包水果后,突然发现钱包没带。

超市老板放心地将水果交给了她。

在广安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买报纸时,忘了带钱或没有零钱,报摊的摊主会说,明天给我吧;租房时,房东会给你留一个银行账号,你把房租打到上面就行了……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两个词的光芒正在照亮这座城市( )
①爱国②敬业③诚信④友善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2016年11月1日起,为打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江苏省南京市对符合条件的“诚实守信好市民”开通“市民诚信卡”,乘坐公交、地铁出行时可享受4—5折优惠,在金陵图书馆办理读者证时免收抵押金。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④诚信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谦让》中两人的言行反映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尊重。

(2)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什么?
人格。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尊重弱者?
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热心帮助残疾人。

等等。

22.一位母亲给13岁的儿子买了部手机做生日礼物,并以书信的方式与儿子“约法三章”。

亲爱的儿子:
生日快乐!
我想你现在肯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而兴奋。

你已经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了,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好这部手机。

但是,接受这个礼物的同时你必须接受必要的约束。

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
一个全面发展、能和现代科技“和平共处”的男子汉。

希望你能理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约束。

①接听电话时要认真倾听、文明交谈。

在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场合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②不能用手机传播他人私密信息或侮辱别人的语言;
③不能沉迷手机。

用手机上网时,不准浏览不健康信息,尽量下载一些经典的作品,拓展自己的视野;
④在公众场所要讲究礼仪;
……
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上约定的话,妈妈只能将这部手机收回!
爱你的妈妈
5月20日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上述约定的①②③④项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②尊重他人的隐私;③学会明辨网络信息里的是非善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等诱惑,管住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④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它促进社会和谐,公共场所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生活中有你更有“礼”,需要我们与朋友“有礼”交往。

中学生该怎样做一个“有礼”的人?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母子“5.20约定”也需要我们诚信、守信。

什么是诚信?我们该怎样践行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

践行诚信,需要我们:①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②运用诚信智慧。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23.片段一:一言不合,乘客就在飞机上大打出手;拦下拒交停车费的私家车,保安竟被车主围殴;在会场、影剧院或图书馆等安静场所旁若无人,大声讲电话……
片段二:曾几何时,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可谓层出不穷,随地吐痰、随意拍照、乱刻乱画、不修边幅、不讲秩序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群体的日益扩大,这些行为已成为反映国人道德素质的一面镜子,加之部分西方国家对该问题的聚焦与放大,“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消损殆尽。

(1)上述片段说明了什么问题?
部分国人缺乏道德修养,对人没有礼貌,对别人不尊重,影响了自身形象和国家形象。

(2)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带来社会相应的文明化。

请你从公民的角度为解决片段一和二的问题出谋划策。

①要态度谦和,用于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③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