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完美版

合集下载

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6. 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及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突破难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农业生产过程,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和认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农业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对农业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探讨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环境保护对农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和认识。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将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的重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粮食的珍贵性。板书设计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7 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含练习)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7   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含练习)

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 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使命。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 活提供了什么吗?
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
森林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 二氧化碳和一些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是地球上氧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次,树叶上面的茸毛、分泌的液和油脂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 用,所以森林还能够净化空气。
除了动物性食品,渔业食品中还有很多藻类,比如常见的海带、裙 带菜。
渔业产品除了可以直接用作食物外,还可以制成蛋白质制品, 用于化工、医药、饲料等领域。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 样离不开农业。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
“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春雨漫了垄, 麦子豌豆丢了种”“麦怕清明连夜雨”,这些谚语写出了天气对农作物 种植的影响。
我知道有关农业种植的谚语:“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 仓。”这句谚语表明了施肥对粮食生长的作用。
“庄稼要人管,人勤地不懒。” 这句谚语既实在又生动,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人勤快,土地也会 回报你。
秧田里长 出绿绿的秧苗, 种田人忙着把 秧苗移栽到宽 广的水田里。
为了让水 稻能茁壮成长, 种田人顶着太 阳,冒着风雨, 在田间地头施 肥、灌溉、喷 药、排水……
一串串沉甸 甸的稻穗弯下了 腰。种田人顶着 烈日,忙着收割, 然后用脱粒机将 稻子脱粒,获得 稻谷。
农民把晒 干的稻谷送进 碾米机,谷壳 与米自动分离, 出来的是白花 花的大米。
畜牧业
渔业
种植业
林业
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品来自畜牧业?小组合作填 写下面的表格。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优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的生活哪里来”中的第一个主题《我们的衣食之源》的第一课时。

农业不仅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粮食的意识与习惯。

学情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但当前,绝大部分四年级的学生,都远离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

学生大多都知道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也知道农民的劳作很辛苦。

但是他们对于这些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于粮食生产出来具体要经历哪些过程,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具体要付出多少劳动,他们鲜有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及农民的辛勤付出。

2. 感悟劳动的辛苦,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及农民的辛勤付出。

2. 感悟劳动的辛苦,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教学过程一、猜猜礼物,了解大米1.趣拆“盲盒”,猜嘉宾。

①摸一摸礼物。

(米糕、年糕、冻米糖)②猜一猜名称。

③说一说共同点。

2.解密“盲盒”,引主题。

①揭秘神秘嘉宾,出示米精灵形象。

②播放录音,介绍水稻的相关知识。

3.交流课前导学单:寻找大米的身影。

4.小结:大米从田间的一粒种子到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其实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板贴)。

设计意图:通过猜盲盒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米制品的共同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寻找大米的身影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其他的米制品,引发思考,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寻找大米的由来1.学习课本52、53页,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

2. 排一排大米的种植步骤。

3. 观看视频,了解大米的一生。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的辛勤劳动,从而懂得珍惜粮食,感恩农民。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农民的辛勤付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认识不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接触到农民和农业产品,但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他们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的辛勤劳动。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的辛勤劳动。

2.难点: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农民。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农作物种子、图片等教学道具。

3.教学场地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田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

提问:“你们知道农业的重要性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农业生产的过程,如播种、施肥、收割等。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农业生产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

引导学生讨论: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农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农业和农民劳动的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我们的衣食之源》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衣食的来源,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衣食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粮食的来之不易认识不足,生活中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劳动,亲身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衣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发学生对衣食来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珍惜粮食,做到不浪费呢?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珍惜粮食,我们还能为农民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珍惜粮食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

完成课本57页“连一连”,再说说这个行 业还生产哪些物品。
如果没 有种植业, 我们的生活 会怎么样?
如果没 有畜牧业, 我们的生活 会怎么样?
如果没 有林业,我 们的生活会 怎么样?
如果没 有渔业,我 们的生活会 怎么样?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 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 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 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种 田人顶着烈日,忙着收割。
农民用脱粒机将水稻脱粒,获得稻谷。
农民把晒干的稻谷送进碾米机,谷壳 与米自动分离,出来的是白花花的大米。
看完小小的一粒粒米是 怎样来的,你有什么话想说?
每粒米都来之不 易,我们既要感 谢大地对庄稼的 养育,也要感谢 种田人付出的辛
勤劳动!
你知道林业 为人们的生活提 供了什么吗?
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 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 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海洋渔业、 淡水渔业。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 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你知道我们餐桌上的哪些食品来自渔 业吗?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 的、用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 离不开农业。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 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植物的种植过程
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的植物其生长方式不一样。那么植物的种 植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1.根据植物习性选择合适的种植地,一般来说,需要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些植物 喜欢砂质土,有些植物喜欢偏酸性的土壤。
2.选好种植地之后,我们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去除杂物,如有需要还要开沟,然后根 据植物品种确定施加的基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之源》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粮食和农作物的来源,懂得珍惜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农作物和粮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辛勤劳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概念也处于模糊状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粮食和农作物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珍惜农民辛勤劳动成果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粮食和农作物的来源,懂得珍惜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2.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教材内容。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准备教学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

3.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民辛勤劳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粮食和农作物的来源,呈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粮食珍惜和环境保护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说课稿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说课稿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粮食的重要性和节约粮食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节约粮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的重要性,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3.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浪费粮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节约粮食的方法。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节约粮食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1.农业的重要性2.粮食的来之不易3.节约粮食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思考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时《我们的衣食之源》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时《我们的衣食之源》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时《我们的衣食之源》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之源》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7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从而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劳动,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农业劳动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亲身体验过。

学生对于节约粮食的道理都知道,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难以做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

2.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农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故事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如农作物模型、劳动工具等。

3.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农民伯伯是如何种植粮食的吗?粮食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粮食生长过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农作物,模拟农业生产过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学会珍惜粮食和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农业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教材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的辛勤劳动。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节约资源的意识。

3.让学生学会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重要性2.农民的辛勤劳动3.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引发学生的共鸣。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模拟种植、收割等,增强学生的体验和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种植和收割的模拟道具,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农业的重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粮食。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农业的认识和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粮食,还有哪些资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怎么样珍惜和节约这些资源?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粮食和资源。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理解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劳动者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学习策略:通过情景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

2、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工具和材料。

2、整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

3、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解答方案。

学情背景: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与农业有关的内容,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学习兴趣较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较为贪玩。

教材分析:1、本课程是道德与法治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接触面广,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3、教材内容涉及一定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能,需要通过情景体验和讲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我们的衣食之源的内容。

首先,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吃过水稻呢?”学生回答:“有/没有。

”老师说:“真好,那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吗?”学生回答:“不知道/知道一些。

”老师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老师说:“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案
了解渔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的物品
认识到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进一步认识到农业对人们生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了解丰收节,感知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走近生活,感知生活
课堂小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我们更要重视农业、尊重农业,感恩并珍惜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
进一步认识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问题:想一想,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
提示:
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两类。
同学一起讨论: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随机找同学回答)
2.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我们的衣食之源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4.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5.知道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副业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7《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我们的衣食之源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通过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感悟我们生活中的食品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的行为品德。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完美版48页PPT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完美版48页PPT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7我们衣食之源
完美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2课时)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学校:XX市XX镇XX中心小学班级:X年级X班教师:XXX日期:2020年X月XX日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视频、图片导入。

1.师播“放白白的大米”视频及图片。

生认真观察。

师:视频和图片中是什么粮食?生:大米。

师:对,是大米。

大米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米饭。

当你吃着米饭的时侯,可曾想过,这白白的大米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我们的衣食之源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看一看,说一说。

1.看一看:继续播放大米生产过程视频。

2.说一说:大米哪里来。

育秧一一插秧一一田间管理一一收割一一碾米3.请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也可以是蔬菜,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和说一说,让学生对大米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加以了解,体会种田人的艰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美好生活的保证(一)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②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

2.说一说:我国农业生产的种类及重要性。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查找资料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我国农业生产的种类及作用。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完美版共48页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完美版共48页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我们的衣食之源完美版
31、பைடு நூலகம்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p57“知识窗”: 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 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 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 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参观农村:
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 农村发生的一些变化。
秋分
二、判断。 1.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
X)
2.农民都是些收入底,干累活、脏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对社会的贡献小。


X 3.我国将每年的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 √ 4.如果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将举步维艰。(

X 5.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咸水渔业两类。(

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视农业。(
(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 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 花卉等园艺作物。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 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 产。
(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 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 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 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 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 的生产部门。
(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 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 的、穿的、住的、行的,样样离不开农业。 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 料。
连一连,说一说,学一学。 1.连一连:教材 p57 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 业用线连起来。再说说这个行业生产哪些物品。

√ √ 7.工业的生产也离不开农业。(

8.农业只能生产家产品,只与我们的吃相关。( )
三、简答题。
林业的作用是什么?
答: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种田人在田间 劳作真辛苦啊,我 们要尊重和珍惜他 们的劳动成果,不 要浪费粮食。
请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也可以是蔬菜, 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 (1)学生根据自身经历选择一种农作物,在小组内交流 它的种植过程。 (2)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汇报。 (3)师对学生的汇报作补充。
拓展延伸
大米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米饭。当你 吃着米饭的时侯,可曾想过,这白白 的大米从哪里来的?
讲解大米的生产过程:
育秧——插秧——田间管理— —收割——碾米
农民利用塑料地膜保温保湿, 精心培育和护理秩苗。
秧田里长出绿绿的秧苗,种田人忙 着把秧苗移栽到宽广的水田里。
田间管理
收割
碾米
每粒米都来之不 易,我们既要感谢大 地对庄稼的养育,也 要感谢种田人付出的 辛勤劳动!
2.学生观察:他们吃了些什么? 3.学生思考: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
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 离不开农业。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 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农业是我们美好 生活的保证。揭示课时:美好生活的保证。
新知探究
(一)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 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哪些 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②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 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 么吗? 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 自渔业。
1.由于学校有特殊差异,这个活动的安排可以有所调整。有条件的 学校可以由老师带领到周边的农村参观农业生产情况。如果没有条件, 可以将这个任务交给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农村,了解农村的农 业生产情况。
2.在下次课时,请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汇 报。
课堂总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农
业。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尊重农业、感恩劳动,更 要珍惜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不随意破坏、不故意浪 费。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 渔业)。 2.我们国家是一个( 农业)大国。 3.我国的渔业分为( 淡水 )渔业和( 海洋 )渔业两类。 4.(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 行的,样样离不开( 农)业。 56..我(国农将业每年)(为我们提)供日食定物为,“为中工国业农生民产丰提收供节原”材。料。
了解小麦的种植过程
整地
播种
养护
补水 施肥(管理) 收割
了解西红柿的种植过程
整地
做畦
施肥
浇水
育苗 修果
收获
生活中,我们要知道“一粥一饭,当思 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希 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
谈话导入
1.观看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 吃着各种大餐。
畜牧业 渔业 种植业 林业
说一说: 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 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林业、渔 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1)学生自由在组内交流。 (2)请同学汇报。
综上所述,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是我 们的衣食之源,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们。 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寸步难行。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1课时
谈话导入
1.观看学生浪费粮食的图片。学生 边看边思考:这个孩子的做法正确吗?
2.学生交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的每一粒 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浪费粮食呢? 今天,我们便要学习我们的衣食之源之白白的大 米哪里来。
新知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