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_省略__HT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_范梦男 (1)

合集下载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胃痞止痛方是一种中药方剂,被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该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木香、五味子、半夏、枳壳等。

这些中草药据说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痛、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1. 缓解胃痛:胃痞止痛方中的草药成分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胃痛症状。

患者在服用该方剂后,往往会感觉胃部不再难受,疼痛感有所减轻。

2. 促进胃肠蠕动:胃痞止痛方中的木香和五味子等成分据说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的患者发现,他们通常有更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也加快了。

3. 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往往有胃胀气、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胃痞止痛方中的成分据说具有消除胃气、平衡胃酸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的患者发现,他们胃胀气和嗳气等症状明显减轻,恶心感也有所缓解。

4. 提高生活质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常感到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食欲不振。

胃痞止痛方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胃痛、胀气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情绪状态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更好了,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交和工作。

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是积极的。

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具体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虽然胃痞止痛方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应确保患者正确服用剂量,并避免过量使用。

在治疗过程中,也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配合中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胃痞止痛方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引发的胃痞和疼痛症状。

本文将对胃痞止痛方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胃痞止痛方的药方组成主要包括朱砂、厚朴、白芍、甘草、枳壳、牡丹皮等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有化痰止痛、理气健脾的功效。

临床应用中,可以有效缓解胃痞、胀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并能提高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本次观察中,选取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痞止痛方治疗,在两组分别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缓解:观察组中约80%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症状缓解,而对照组只有60%左右的患者出现同样的效果。

2. 肠胃功能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肠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如胃肠蠕动加强,食欲增加等,而对照组则只有一些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改善。

3. 生活质量提高: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枳术消痞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枳术消痞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确有一定的疗效,值得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枳术消痞汤;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39-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于一种常见的肠胃消化科疾病,具有持续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等等,主要发病部位在于上腹部。

该种消化不良情况不属于器质性疾病,因此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方式为药物疗法,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抑酸剂和促动胃肠动力药,有的患者会伴随一定的精神症状,因此可以适当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然而西药疗法的疗效维持时间比较短,同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随着中医疗法的不断发展,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获得愈加广泛的应用,并且疗效显著。

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积术消痞汤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55例,年龄分布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反酸、恶心呕吐、心烦、失眠多梦等,这些症状持续出现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症的诊断标准。

健脾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演示稿件

健脾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演示稿件
方中药物成分具有健脾益气、行气消痞的作用,能够针对脾虚气滞型患者的病机进 行治疗。
健脾消痞方可能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改善胃肠道蠕动等机制,促进消化,缓 解不适症状。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健脾消痞方在改善患者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与其他中药治疗方法相比,健脾消痞方在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方面具有更高 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发生率。
健脾消痞方与西药联合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疗 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 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推广性。
观察时间相对较短,未能对 患者的长期预后进行评估。
未能对健脾消痞方的作用机制 进行深入探讨,未来可通过动 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手段进一
步研究。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健脾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 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纳入标准
年龄
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
症状
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及脾虚气滞型 中医辨证标准。
病程
病程在3个月以上。
知情同意
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01 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等。
02
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03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04
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不良反应情况。
同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进一步深入研究健脾消痞方的 药理作用机制,探讨其对胃肠 道激素、胃肠道微环境等方面 的具体作用机制。

调胃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调胃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年龄在 2 5岁 一6 5岁之 间 , 平均年 龄 ( 4 7 . 9 1±1 2 . 0 3 ) 岁; 病程 1

2 0年 , 平 均病 程 ( 7 . 0 3±5 . 0 0) 年 。对 照 组 3 1例 , 其 中男 1 3
例, 女 1 8例 , 男 女比例 1 : 1 . 3 8 ; 年龄在 2 3岁 一 6 4岁之间 , 平均年
功能性 消化不 良( F D) 是临床上最 常见 一种功 能性 胃肠病 。 国内人群 中患病率在 1 0 % 一3 0 %, 并 且发 病率 呈进 一 步上 升趋 势, 占消化科 门诊就诊人 数的 4 0 %左右… 。F D症状多 , 易复发 , 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 活质 量 和身心 健康 , 目前 尚无 特效 西药 。近
脾虚湿热证 。
中医证候分级标准 : 参照 《 中药 新药临床研 究指 导原 则》 中 “ 痞满 ” 证症状分级量化 表制定 , 包括 4个主症 : 胃脘痞满 、 口干 口苦 、 食少 纳呆 、 疲倦乏力 ; 4个 次症 : 身重 困倦 、 恶 心呕 吐 、 小 便 短黄 、 大便 不爽 ; 按主次症程度不 同采用计分法 表示 , 主症正 常、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分别计 为 0 、 2 、 4 、 6分 ; 次症 正 常、 轻度、 中度 、
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诊 断 标 准 1 . 2 . 1 西 医诊断标准 : 参照 F D 罗 马 Ⅲ诊 断 标 准 制 订 : ( 1 ) 上

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n T i a o w e i x i a o p i D e c o c t i o n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Dy s p e p s i a wi t h S y n d r o me o f Da mp n e s s — — h e a t Du e t o S p l e e n D e i f c i e n c y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胃痞是指腹胀不适,难以解放,或胃脘有异物感,并伴随呕吐、嗳气、咳嗽等症状。

胃痞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其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纳入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18-5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胃肠道疾病。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胃痞止痛方联合常规治疗。

观察组的胃痞止痛方由以下草药组成:川楝子10克,柴胡15克,枳壳10克,乌药10克,半夏10克,姜黄10克,甘草5克。

上述草药磨碎后,加水煎煮30分钟,分两次服用。

观察组的患者每日服用一次胃痞止痛方,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包括腹胀、腹痛、呕吐、嗳气等。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清胃蛋白酶活性和胃酸分泌量,以评估胃功能的改善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腹胀、腹痛、呕吐和嗳气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腹胀和腹痛的改善率分别达到80%和75%,呕吐和嗳气的改善率分别达到70%和65%。

观察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胃酸分泌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胃痞止痛方能够缓解腹胀、腹痛、呕吐和嗳气等症状,改善胃功能。

胃痞止痛方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方法。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对比试验,以确定其治疗效果的确切性。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胃痞止痛方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本文旨在观察胃痞止痛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疗效进行评估。

材料和方法:
患者选择:选取200名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

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

实验组:将实验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胃痞止痛方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时间为8周。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缓解程度、消化功能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胃痞止痛方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70%。

消化功能改善率为8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65%。

胃痞止痛方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安慰剂组有明显的改善。

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中没有显著差异。

讨论:
胃痞止痛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方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川楝子、草果、陈皮等,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肠胃等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胃痞止痛方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消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

样本容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时间较短,不能观察到长期的疗效。

缺乏对胃痞止痛方的机制研究,不能对其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做出解释。

《2024年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范文

《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餐后饱胀、早饱感、胃部不适等。

脾虚气滞型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多因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导致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参苓消痞方对治疗此类症状有良好效果。

本文将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苓消痞方。

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胃部不适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中医证候变化。

4.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餐后饱胀、早饱感、胃部不适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中医证候变化:治疗组患者的舌苔、脉象等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4. 安全性评价:参苓消痞方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苓消痞方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气机不畅,从而达到治疗消化不良的目的。

与常规西药相比,参苓消痞方在改善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具有优势,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六、结论参苓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较高。

因此,参苓消痞方可作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导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在饮食过后出现胃胀、腹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

目前,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枳术消痞汤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枳术消痞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选取100名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8-60岁。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枳术消痞汤,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

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使用相同的频率和剂量。

每个疗程为4周,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

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的饱胀感、腹痛、恶心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性胃肠症状评分及消化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安全性评估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枳术消痞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于其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该疗法能够调节肝脾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枳术消痞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结论:枳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减轻胃胀、腹痛、恶心等症状。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因此,还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并完善相关治疗指南。

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枳术消痞汤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剂,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胃痞止痛方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药物组成和药理作用的详细分析,结合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胃痞止痛方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对胃痞止痛方更深入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

观察胃痞止痛方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观察胃痞止痛方、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药物组成、药理作用、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治疗效果、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胃胀、胃痞、恶心等症状,但在临床上未能找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FD患者在饮食和生活质量方面受到了较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目前常规治疗FD的药物多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但长期使用存在明显的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观察胃痞止痛方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评估观察胃痞止痛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的治疗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观察胃痞止痛方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探讨观察胃痞止痛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手段。

1.3 研究意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胃灼热、食欲不振等。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胃痞、胃脘疼痛等症状。

在中医看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因此中药治疗在其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胃痞止痛方是一种用于治疗胃痞、腹胀、胃痛等疾病的方剂,具有祛湿健脾、行气化滞的作用。

本文将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男女各半,年龄范围在30岁至60岁之间。

患者在入组前接受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临床症状评估,确认其症状主要为消化不良、胃痞、腹胀和胃脘疼痛。

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胃痞止痛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都接受了脾胃功能检测,包括脾胃功能指标的检测、脾胃CT扫描、脾胃功能自评量表(GIQLI)评估。

观察周期为1个月。

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一个月的胃痞止痛方治疗后,消化不良、胃痞、腹胀和胃脘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组患者的脾胃功能指标也有所改善,脾胃CT扫描显示脾胃器官的结构明显改善,GIQLI评分也显著提高。

对照组患者虽然症状也有缓解,但其改善程度不如治疗组。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中,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能是由于该方剂具有祛湿健脾、行气化滞的作用,能够有效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脾胃功能指标。

中药治疗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脾胃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清郁消痞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清郁消痞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清郁消痞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清郁消痞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清郁消痞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探讨其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医院就诊的40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清郁消痞汤治疗,并进行对比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包括胃脘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清郁消痞汤可有效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其药理机制可能与其清热解郁、健脾消食、调理胃肠功能有关。

该方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清郁消痞汤;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1. 引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打嗝、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1]。

目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其独特优势,其中清郁消痞汤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研究通过对清郁消痞汤在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

2.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医院就诊的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3-60岁,病程3个月至2年不等。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2.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胃肠动力药、抗酸药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清郁消痞汤治疗,具体组成为:柴胡9g、玄参9g、黄芩9g、枳壳9g、香附9g、半夏9g、陈皮6g、白术6g、茯苓9g、生姜3片、大枣3枚。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及下丘脑BDNF影响的实验研究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及下丘脑BDNF影响的实验研究

NF mRNA 相对表达量( RT ̄PCR) 、BDNF 蛋白表达( WB) 均降低( P < 0 05) ꎻ与模型组比较ꎬ中药组和西药组大
鼠胃窦及下丘脑组织中 BDNF 表达 ( IHC) 、BDNF 相对表达量 ( RT ̄PCR) 、BDNF 蛋白表 达 ( WB) 均增 高 ( P <
0 05) ꎻ与西药组比较ꎬ中药组 BDNF 表达效果( IHC) 更好( P > 0 05) ꎬBDNF mRNA 相对表达量( RT ̄PCR) 效果
[ 摘 要] 目的 观察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ꎬBDNF) 表达的影响ꎮ 方法 选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 FD
大鼠模型ꎬ以西药莫沙必利片为阳性对照ꎬ中药干预以胃痛消痞方灌胃治疗ꎮ 实验结束后ꎬ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
sion level of BDNF mRNA ( RT ̄PCR) ꎬand the BDNF protein expression ( WB) in the gastric antrum and hypothala ̄
状态ꎬ免疫组化法( IHC) 观察胃窦及下丘脑组织 BDNF 蛋白表达ꎬ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 Quantitative Real ̄timeꎬ
RT ̄PCR) 观察胃窦及下丘脑组织中 BDNF mRNA 的变化ꎬ蛋白印记( Western blotꎬWB) 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及
下丘脑组织中 BDNF 蛋白表达ꎮ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ꎬ模型组大鼠胃窦及下丘脑组织中 BDNF 表达( IHC) 、BD ̄
naꎻ3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ꎬShenyang 110004ꎬChina)

和胃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和胃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和胃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8-08-20T13:39:13.8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刘洪涛[导读] 分析针对肝胃不和引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采用和胃消痞方治疗的价值。

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中心卫生院 276400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肝胃不和引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采用和胃消痞方治疗的价值。

方法:于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将致病因作为主要排除依据,选取58例因肝胃不和导致消化不良的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西药组和和胃消痞组,分别采用西药和和胃消痞方治疗。

结果:和胃消痞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更佳。

和胃消痞组患者与西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69%和3.45%。

结论:在治疗由肝胃不和引发的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过程中,应重视加大和胃消痞方的应用力度,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同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关键词:和胃消痞方;肝胃不和;消化不良前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嗳气、上腹部胀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若采用西药治疗,容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

中医理论将消化不良归于“痞满”、“积滞”的范畴,认为肝胃不和是消化不良的主要致病因。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和胃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将致病因作为主要排除依据,选取58例因肝胃不和导致消化不良的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西药组和和胃消痞组。

西药组29例,年龄介于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56.93±2.46岁。

和胃消痞组29例,年龄介于38--72岁之间,平均年龄:57.02±2.31岁。

1.2方法西药组:在餐前30min口服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g/片),1片/次,3次/日。

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CCK、VIP的影响

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CCK、VIP的影响

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CCK、VIP的影响于文靖;陈苏宁;李慎贤;吴艳慧【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2(15)8【摘要】目的探讨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CCK)、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及胃痛消痞方组,夹尾法将实验组造成FD大鼠模型后,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案,利用ELISA检测血清CCK、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肠组织中CCK、VIP阳性纤维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CK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均减少(P<0.01),胃痛消痞方组CCK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增加(P<0.01),胃痛消痞方组VIP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FD发病可能与CCK减少、VIP增加等胃肠激素紊乱有关.胃痛消痞方通过调节血清CCK、VIP含量及两者在胃肠组织中的表达,改善胃肠运动功能,从而治疗肝郁脾虚型FD,且疗效优于西沙必利.%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weitongxiaopi decoction on serum and gastrointestinal cho-lecystokinin (CCK) and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of liver-depression and spleen-deficiency type. Methods All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randomly: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cisapride group, weitongxiaopi decoction group. After establishment of FD by tail clamp method, every group was given relevantmeasure. Serum and gastrointestinal CCK and VTP were exa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Both the content of serum CCK and the express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CK reduced in model group (P <0. 01) ,and CCK of weitongxiaopi decoc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odel group (P <0. 01) . Both the content of serum VIP and the expression of gastrointe-stinal VIP increased in model group (P < 0. 01) , and the VIP of weitongxiaopi decoc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ode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FD might be related to CCK decrease, VIP increase and other disordered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Weitongxiaopi decoction group can regulate CCK and VIP to some extent to cure the FD with in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stomach,and it is superior to cisapride.【总页数】3页(P461-463)【作者】于文靖;陈苏宁;李慎贤;吴艳慧【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 [J], 吴艳慧;于文靖;陈苏宁2.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及5-HT3aR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范梦男;张博;陈苏宁3.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及下丘脑BDNF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范梦男;张博;陈苏宁4.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Ghrelin、Leptin的影响 [J], 陈苏宁;礼海;史业东5.胃痛消痞方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和胃动素的影响 [J], 陈苏宁;梁靓靓;史业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包海兰;梁靓靓;陈苏宁【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2(15)11【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eitongxiaopidecoction( WTXP )on gastrin( GAS )and so-matostatin( SS )in serum, gastric and duodenal of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of liver-depression and spleen-deficiency type. Methods 40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model, WTXP and cisapride( CP )groups. Except for control group,a rat model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as established by the improved tail clamp method. The FD rats were given WTXP or cisapride( CP )for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GAS serum in gastric and duodenal were exa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GAS content in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 05 ).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GAS content of WTXP group and C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 05 ), WTX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P group( P < 0. 05 ); each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 05 ).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S content of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 05 ). After treatment, SS content of WTXP group and C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odel group( P <0.05 );WTX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P group;each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0. 05 ). Conclusion FD can cause the changes of the GAS and SS contents in rats. WTXP can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GAS in serum, gastric and duodenal and decrease the contentof SS in FD rats.%目的探讨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痛消痞方组、西沙必利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通过改良夹尾刺激法建立FD大鼠模型,胃痛消痞方(中药)组与西沙必利(西药)组灌服相应药物3周,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ELISA、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血清与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S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A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减低;经中西药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GAS含量均明显增高.中药组GAS含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GA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S 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显著增高;经中西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SS明显下降,中药组SS含量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SS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引起大鼠GAS、SS水平改变,胃痛消痞方可以提高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含量,降低SS含量.【总页数】4页(P691-694)【作者】包海兰;梁靓靓;陈苏宁【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医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医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医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CCK、VIP的影响 [J], 于文靖;陈苏宁;李慎贤;吴艳慧2.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 [J], 吴艳慧;于文靖;陈苏宁3.胃痛消痞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一氧化氮和胃泌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史业东;梁靓靓;陈苏宁4.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及5-HT3aR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范梦男;张博;陈苏宁5.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及下丘脑BDNF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范梦男;张博;陈苏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王莉【摘要】目的研究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5月纳入的94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研究组采取健脾调中消痞方,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脘疼痛、嗳气呃逆、胃脘胀满、纳差食少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且复发率4.26%较对照组14.89%低(P<0.05).结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为预后提供保障.【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9【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疗效观察;消化不良;健脾调中消痞方;脾虚气滞【作者】王莉【作者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大连11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

由于病情变化快、起病慢,且反复发作,明显增加治疗难度[1]。

随着中医不断发展,其中脾虚气滞属于常见症候类型,常规西药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如何选择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成为研究重点。

我院展开研究,探讨健脾调中消痞方在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纳入的94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

研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6.1±2.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7.3±2.9)岁。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11期2020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38No.11Nov.2020中华中医药229学刊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0.11.055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5-HT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范梦男1,2,张博3,陈苏宁3(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34;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摘要: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五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3aR)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FD大鼠模型,以西药莫沙必利片为阳性对照,中药干预以胃痛消痞方灌胃治疗。

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免疫组化法(IHC)观察下丘脑及胃窦组织5-HT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观察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mRNA的变化。

结果模型空白组大鼠一般状态差,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蛋白表达均下降,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mRNA表达均降低(P<0.05);胃痛消痞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蛋白表达均升高,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mRNA表达均升高(P<0.05)。

结论胃痛消痞方能上调FD大鼠5-HT及其受体5-HT3aR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胃痛消痞方;功能性消化不良;5-HT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0)11-0229-05Effect of Weitong Xiaopi Prescription on Expressions of5-HT andReceptor inRats with Liver-Qi Depression and Spleen-Deficiency Typ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FAN Mengnan1,2,ZHANG Bo3,CHEN Suning3(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847,Liaoning,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4,Liaoning,China;3.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Liaoni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Weitong Xiaop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s of5-HT and receptor in the rats with liver-Qi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 GUO’s clip tai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ZHANG’s irregular feeding method was used to create rat model of liver-Qi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Mosapride was a positive control drug and Weitong Xiaopi Prescription was used to treat FD.We observed t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rats in all groups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5-HT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gastric antrum were detected by IHC and the expressions of5-HT3aRmRNA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gastric antrum were detected by PCR.Result T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model group was bad.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5-HT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gastric antrum were de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5-HT3aRmRNA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gastric antrum were decreased (P<0.05).T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Weitong Xiaopi Prescription group and mosapride group were improved.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5-HT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gastric antrum were increased and expressions of5-HT3aRmRNA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gastric antrum were increased(P<0.05).Conclusion Weitong Xiaopi Prescription ca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s of5-HT and its receptor5-HT3aRmRNA in FD rats,which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treating FD.Keywords:Weitong Xiaopi Prescription;functional dyspepsia;5-HT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814)作者简介:范梦男(1980-),女,辽宁鞍山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通讯作者:陈苏宁(1961-),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E-mail:chensn@sj-hospital.org。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起源于胃及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或多种消化不良症状,但缺乏能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病症[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涵盖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EPS与PDS第38卷第11期2020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38No.11Nov.2020中华中医药230学刊重叠综合征的综合病症[2]。

FD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遗传易感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社会心理等因素相关[3-4]。

近年来,脑肠轴(brain-gut axis,BGA)异常成为FD诊治的关注热点[5]。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BGP)是BGA的主要作用物质,在影响胃肠动力因素中,BGP水平的变化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重要的BGP之一,主要分布在胃肠道黏膜。

通过与其高亲和性的5-羟色胺受体(5-HTreceptor,5-HTR)结合发挥其调节胃肠道的动力功能。

针对FD的发病原因,现代西医学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治疗,包括促进胃肠蠕动、抑酸、保护胃黏膜、抗HP、抗抑郁焦虑等,但多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导师陈苏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FD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以胃痛消痞方干预实验性FD大鼠,观察5-HT及5-HT3aR的变化,探讨其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动物SD雄性大鼠,健康SPF级、清洁级,体质量250 280g,共48只,购于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4-0004,培育喂养条件为室内温度23ħ,相对湿度60%,空气流通。

1.1.2实验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购自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90158。

胃痛消痞方由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中药房供应(北京康仁堂医药有限企业),组成:党参10g,白芍20g,柴胡12g,白术20g,延胡索20g,砂仁15g,炒麦芽20g,枳实12g,焦山楂10g,炙甘草6g,鸡内金10g。

试验时均用蒸馏水配制所需浓度。

各治疗组大鼠每日服用剂量依照人体同等效果剂量(g/kg)的6.3倍计算: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大鼠同等效果剂量为1.575g/(kg·d),胃痛消痞方组大鼠同等效果剂量为16.275g/(kg·d)。

1.1.3主要试剂和仪器兔抗鼠5-羟色胺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第二抗体试剂盒,GNP-9080型固定温度断绝接触培养箱(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企业),BL-420S生物技术试验系统,E60冷冻切片机(英国赛默有限企业),BX-51光学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有限企业),荧光固定剂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仪,外环96(BIONEER,韩国)。

1.2方法1.2.1FD模型的制备将大鼠适应性喂养3d后,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胃痛消痞方组(中药组)、莫沙必利组(西药组),每组各12只。

参照相关文献[6-7],采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FD大鼠模型:用纱布将长海绵钳头部包裹后,连续不断地夹大鼠尾巴末端1/3处,以此激怒大鼠并使其互相厮打。

如有受伤部位,沾取0.5%碘伏的无菌棉签涂擦以防感染。

每次夹尾刺激持续30min,每12h进行1次;同时配合单双日不规则喂食,连续刺激21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