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证辩证要点
肝胃不和证辩证要点
肝胃不和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大便干燥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肝胃不和主要是指肝气郁结,犯克胃气,导
致脘腹不适。
在辩证施治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要点来进行辩证:
1. 辨证要点一,肝郁气滞。
肝气郁结是导致肝胃不和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郁气滞时,常见
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偏红,苔薄腻。
2. 辨证要点二,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也是肝胃不和的常见证型之一。
脾胃虚弱时,常表现
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稀溏或干燥、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
白等症状。
3. 辨证要点三,肝胃湿热。
肝胃湿热是肝胃不和的另一重要证型。
湿热蕴结于肝胃,常见
脘腹胀闷、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
综上所述,肝胃不和的辩证要点主要包括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和肝胃湿热三个方面。
在辩证施治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综合分析,对症下药,调理肝胃功能,达到平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治疗目的。
同时,饮食起居方面也需有所调整,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恢复肝胃的健康平衡。
肝郁脾胃虚的症状
肝郁脾胃虚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胃虚的症状*二、肝郁脾胃虚的治疗*三、肝郁脾胃虚适宜吃的食物肝郁脾胃虚的症状1、肝郁脾胃虚的症状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弱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脾胃虚弱主要指的是脾胃功能不强,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虚弱,消化不良、肚子胀气等,而且肝气郁结的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心烦气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
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
这种症状属肝郁脾湿型脾胃疾病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
自尊心很重,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很容易情志抑郁,肝气郁结。
由于脾胃之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
若不得疏泄,就会加重病情,导致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湿从内生。
2、肝郁脾胃虚的病理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溏结不调;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则泻后腹痛暂得缓解;舌苔白,脉弦或缓,为肝郁脾虚之证。
本证以胸胁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辩证的主要依据。
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的鉴别:前两者是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
胃肠气滞证则肝气郁结的症候不明显,而但见胃肠气机郁滞的症状,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
3、肝郁脾胃虚的日常调理肝郁脾胃虚可用呼吸调理法。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1. 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2. 肝郁脾虚的症状3. 肝郁脾虚者注意事项*二、肝郁脾虚怎么办*三、肝郁脾虚的病因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1、肝郁脾虚的饮食调理 1.1、菠菜炖血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
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1.2、柚皮醪糟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
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
柚子皮具有宽中理气的作用,并且可以消食化痰,而青木香则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而醪糟、红糖则具有散寒和血、健脾胃的作用。
1.3、砂仁橘皮粥准备10克的砂仁、5克橘皮、100克粳米,首先把砂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粳米洗净之后喝橘皮一起熬成粥,然后加入砂仁粉末再稍微煮一会即可。
砂仁有着行气宽中的作用,能温中化湿,健脾开胃。
砂仁和橘皮配合可疏肝理气。
因为砂仁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煎煮的时候不要太久,以免降低其效力。
注意阳虚、实热的病人不宜服用此粥。
2、肝郁脾虚的症状 2.1、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
2.2、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
2.3、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
3、肝郁脾虚者注意事项脾虚饮食应该知道脾虚应该吃苦瓜、黄瓜、冬瓜、空菜、芹菜、苋菜、茄、柿等寒凉食物应该少吃山楂、萝卜、香菜等伤脾气食物尽量吃同难消化腻食物甲鱼肉、牡蛎肉、鸭肉等应少吃。
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白术、云苓、茨实、土茯苓、干淮山、莲子、太子参、山楂、龙眼肉、红枣、五指毛桃、虫草花、核桃、白果等。
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
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二、如何预防肝郁脾虚*三、肝郁脾虚的饮食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1、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有发怒和胸胁胀痛1.1、发怒:肝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
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1.2、胸胁胀痛:肝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2、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不好2.1、食欲不振: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2.2、消化功能不好: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3、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有妇科疾病妇科疾病:肝郁还会引起诸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象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
因此要有意识地预防此类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如何预防肝郁脾虚1、从生活上预防脾胃虚寒患者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能让腹部受凉,即使炎夏,睡觉也要用薄被护腹。
2、从运动上预防锻炼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哑铃、太极拳等,因大汗会耗津伤气,加重虚寒。
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体温低,会让脾胃感到不适。
日常也可做些简单的传统运动健脾胃,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3、从穴位预防3.1、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3.2、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3.3、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肝郁脾虚的饮食1、胡桃芝麻饮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脾失调引起的脾胃
功能紊乱。
中药中有一种疏肝健脾方剂,对治疗这种病症具有显著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药
疏肝健脾方剂的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疏肝健脾方剂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神曲和甘草。
柴胡具有疏肝解
郁的作用,可调节情绪,缓解肝郁导致的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
白芍具有养血安神的
作用,可缓解焦虑和失眠等情绪问题。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
消化吸收。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减轻脾虚引起的水肿和湿热症状。
神曲具有健脾
消食的作用,可促进食欲,增强胃肠蠕动。
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以增强其他药物
的效果,并缓解不良反应。
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疗效显著。
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剂能有效缓解
脾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
该方剂长期应用还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其他疾病的发
生。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有效药物。
它通过疏肝解郁、养血安神、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和调和药性等多个方面的作用,能缓解病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应用还可以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治疗时
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
生。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该方剂由苍术、白芍、柴胡、陈皮、炙甘草、山楂、枳壳、香附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健脾、消食化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表现。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指由肝郁引起脾虚,脾虚引起脾胃失调而导致的脾胃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纳呆疲乏、舌苔白腻、脉虚弱等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就是通过疏肝健脾、消食化滞的功效来调理肝脾,从而缓解或治愈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症状。
苍术、白芍是中药中常用的补脾药,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脾的功能。
柴胡、陈皮、山楂、枳壳具有疏肝健脾、消食化滞的功效。
炙甘草则具有调和其他药物的作用。
香附具有温中理气、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用法和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1剂,水煎服。
剂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剂量为10~15克,儿童每次剂量为5克左右。
治疗时间一般为1~2个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可以适量延长用药时间。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口干、口苦、恶心、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用药后1~2天内自行消失。
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有效药物,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持续跟踪自己的病情变化,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二十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知识理论(二十六)160. 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症状是A.纳差乏力B.久泄不止C.畏寒肢冷D.头晕目眩E.月经过多161. 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A.肺肾阴虚B.肺肾气虚C.肾阴虚D.燥邪犯肺E.肺阴虚162. 身目发黄,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A.肝火炽盛B.肝胃不和C.肝胆湿热D.肝脾不调E.湿热蕴脾163. 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A.心痛B.心烦C.失眠D.健忘E.心悸164. 以下哪项不是肝郁气滞证的表现A.胸胁胀痛B.头痛眩晕C.胸闷太息D.月经不调E.咽部异物感165. 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证的共同表现是A.腰膝酸软B.眩晕耳鸣C.梦遗失精D.精神倦怠E.浮肿少尿166. 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是A.心火亢盛B.膀胱湿热C.胃热炽盛D.肝火上炎E.肠道湿热167. 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A.肝脾不调B.肝胃不和C.肝胆湿热D.肝郁气滞E.胃热炽盛168. 以下哪一项不是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A.尿血B.尿中砂石C.尿后余沥D.尿频急E.尿涩痛169. 眩晕欲仆,肢体震颤,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有力属于A.血虚生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肝阳上亢E.肝阳化风170. 肾阳虚证的脉象是A.脉沉细无力B.脉沉缓无力C.脉沉迟无力D.脉虚无力E.脉细涩无力171. 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属于A.肾气不固证B.肺肾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肺气虚证E.肺脾气虚证172. 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证的共同表现是A.太息易怒B.吞酸嘈杂C.呃逆嗳气D.腹痛欲泻E.便溏不爽173. 肝火犯肺与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胸胁灼痛B.头胀头晕C.面红目赤D.痰中带血E.急躁易怒174. 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175. 手足蠕动的症状常见于下列何证A.肝阳上亢证B.血虚生风证C.阴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176. 肝火炽盛与肝阳上亢证的共同点中应除外下列哪项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急躁易怒D.失眠多梦160.【答案】A【解析】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均有食少乏力的表现。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1.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2. 肝郁脾虚的症状3. 肝郁脾虚的诊断*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三、肝郁脾虚的食疗方法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1、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2、肝郁脾虚的症状常有胸胁胀满疼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或腹痛泄泻,苔白或腻,脉弦。
肝脾不调证常见于臌胀、腹痛、泄泻、胁痛、月经不调、带下等病中。
注意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火上炎证的区别。
3、肝郁脾虚的诊断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
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
《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
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
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
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从临床现实分析,脾虚中又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每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治则治法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应用广泛。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1. 引言1.1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背景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能够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传统中药方剂。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在中医理论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胀、疲乏无力等。
这类病症常常由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失调而引起。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主要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传统中医治疗认为,肝为疏泄之官,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肝气郁结、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脾胃疏松失调,进而出现各种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出现,正是为了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这一病症特点,通过调理肝气、健脾胃,达到平衡调和的效果。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剂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患者和医生的一致好评。
1.2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概述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应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主要通过调理肝脏和脾胃功能,平衡气血,调和阴阳,达到舒肝健脾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之气,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之气。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发病机理即为肝郁气滞,脾虚失健。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根据中医药理念,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中草药中选用适宜的药材,配制成具有疏肝健脾作用的中药方剂。
这种方剂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脾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还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减少脾胃病症状的发作。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选择和配方组成十分讲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来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疏肝健脾,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明显的好处。
2. 正文2.1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作用1. 调节肝气:中药疏肝健脾方剂中包含的药材可以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郁,平衡肝气,减少肝气郁结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名,主要特点是肝郁气滞,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失健而出现一系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作息失常等因素引起的,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损伤和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治疗此类疾病需要疏肝健脾、调理脾胃。
在中医药治疗中,脾胃病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疾病。
中医药认为肝主疏泄,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疏泻气机,使气血运行畅顺,而脾胃则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积聚气血。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发生常常与情绪紧张、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处理好情志是疏肝的关键,只有处理好情志,肝气才能疏畅,气机才能畅通。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可以帮助调理肝脾,促进脾胃的健康,从而缓解脾胃病症状。
1.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作用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类中药方剂,主要以疏解肝郁和健脾胃功能为主要作用。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青皮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疏解肝郁、调理肝气,并有一定的镇静平肝的作用;同时还有黄芩、泽泻、山药等具有健脾益气、清热祛湿的作用。
这些中药在配伍应用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并缓解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疏解肝郁、健脾和调和气血,从而达到缓解脾胃病症状的目的。
疏解肝郁是通过药物的气味、味道、功效等途径作用于人体,调动体内的气机,使肝脏得到疏泄,达到情志宽畅的目的。
健脾则是通过药物的气味、味道、功效等途径作用于人体,调理脾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配伍应用中,这些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在临床中主要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
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情绪不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认为应通过疏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来调理肝气,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恢复。
目前,常用的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有柴胡疏肝散、苓桂术甘汤、保和丸等。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理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诊断病症,表现为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失调,常见症状包括腹胀、纳呆、头晕、腹痛等。
而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就是治疗这类病症的经典方剂之一。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由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数百年的临床验证和总结而得出的。
它的主要成分有黄芩、黄芪、茯苓、木香、制香附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理肝气等功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作用和适应范围吧。
黄芩,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
它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清热解毒,疏肝和胃,这对于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来说非常有效。
黄芪,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对于健脾和胃效果显著。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主要功效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可以治疗脾胃病。
木香和制香附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们能够调理肝气,缓解肝郁、健脾和胃、帮助脾胃病康复。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调理肝气等方式来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常能够感受到它的显著疗效。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体质。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种有效、绿色、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中医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和信赖。
在使用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时候,患者也需要遵医嘱合理使用,不可滥用。
因为中药虽然药性温和,但也不可不加分辨地使用。
对于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
患者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可擅自更换或停止用药。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肝郁脾虚型是中医中常见的脾胃病病机类型,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功能。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这种类型脾胃病的常用方剂,能够调理肝郁和益气健脾,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组成常常包括黄芪、白术、茯苓、柴胡、熟地、升麻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疏肝理气和健脾益气的作用,配合合理的药物比例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其中一种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方剂组成和药物作用:
方药组成:
1.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2.白术:有健脾和胃、止泻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3.茯苓:具有利水除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脾胃湿气重的症状,如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等。
4.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平衡气机,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5.熟地:有补血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6.升麻:能够解郁升阳,平衡肝胃功能,缓解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调理肝脾的功能,平衡气机,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需注意,方剂的使用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而定,药物的剂量和配伍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浅议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辩证治疗
42
《甘肃中医》2002年第 l 5卷第 l期
浅议肝 脾失调 与肝 胃不和 的辨证 治疗
蒲朝晖 ,杨 国栋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741 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肝脾不调;肝 胃不和:辨证施治
中圈分 类号:R241.6
文献标 识码:c
文章编 号:l 004—6852(2002)01—0042—03
脾居 中土 ,主司运化 其气 主升 。脾 气司运化 消磨 ,脾 阳主温 化腐 熟 ,运 水谷循 常 道 ,化水 谷 为 精 微 ,升气血 以奉 养周身 。古 人云 :“脾 者 ,俾 也 , 俾 助 胃气 ,主 化 水谷 ”。 胃者 ,太 仓之 腑 ,水 谷 之 海 ,脏 腑 之 大 源 ,主受 纳腐 熟 水谷 。 《内经 》云 : “五脏 、六腑 皆禀气 于 胃”
脾 胃和 肝胆 在 生理 病 理方 面 有着 密 切 的 关 系 。根据 五 行配 合 ,脾 胃属土 ,肝 胆属 术 ,木 能 克 土 a术 克 土 在生理 上 表现 为疏 泄 脾 胃的功 能 ,脏 气 以上升为常,腑气 以下降为顺,肝气一k升,脾气 得肝 气之 助 ,则 能把 气血 精 微上输 心 肺 。胆气 下 降 ,胃气 得胆 气 之功 ,方能 胃气 和 降 ,消 化食 物 , 传送糟粕 。此即肝木 疏土的 正常生 理功篚 。在病 理 方 面 ,肝 胆疏 泄 升降功 能失 调 出现 肝气 横逆 , 就 会 影 响 脾 胃运 化 升 降 之 功 能 ,ifii}lj现 胸 胁 痞
所 以,肝 和脾 胃在生 理上相 互 资生 ,在病理上 相 互影 响 ,相 互传 变 ,其 临症 治疗 ,必 须抓 住 病机 与证 型 的异 同,注重证 型特 征 ,突 出辨 证施 治 。 2 辨 证论治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症常见于现代社会中的高压工作和生活方式较不规律的人。
其主要症状包括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肌肉萎缩、容易疲劳等。
中药治疗肝郁脾虚症,主要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要方向。
疏肝解郁,是指调节肝气疏郁,降低情绪紧张的病因;健脾益气,则是指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气血生成、输布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中药的治疗过程中,以滋养中气、调节情绪、改善脾胃为主,同时也要对肝管液进行适当调节。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我们可以使用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方剂的具体组成如下:当归 10g熟地黄 10g白术 10g茯苓 10g山楂 10g枸杞子 10g红枣 5枚生姜 3片陈皮 5g以上药物的主治作用如下:当归当归味甘、性温,能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调和气血。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经血不调、脾虚便溏等。
熟地黄熟地黄味甘、苦,性温,能滋阴补肾,益气生津,调节心脏和肝脏功能。
常用于肝肾不足、脾肺阴虚等症。
白术白术味甘、性温,能健脾益胃、降逆止泻。
常用于治疗脾虚便溏、中虚腹痛等症。
茯苓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心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山楂山楂味酸、性温,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强消化能力。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枸杞子枸杞子味甘、性平,能明目、滋阴、平肝、降脂等。
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力减退等。
红枣红枣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体虚乏力、脾虚食欲不振等症。
生姜生姜味辛、性温,能化痰,宣肺、发汗解表等。
常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等症。
陈皮陈皮味苦、性温,能理气、降逆、行痰等。
常用于治疗胸闷、咳嗽等症。
以上药品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郁脾虚类型疾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能够同时改善临床症状,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作用。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1.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2. 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二、脾虚吃什么食物好*三、肝郁脾虚的食疗方法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1、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
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2、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泄泻由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
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然而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固所导致。
3、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3.1、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
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3.2、坚持早睡最好在十点半就要上床,十一点就要入睡了,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因为十一点到三点是胆经和肝经开始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肝胆开始排毒、代谢、养血。
3.3、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肝郁脾虚的症状
肝郁脾虚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的症状1. 肝郁脾虚的症状2. 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3. 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二、肝郁脾虚怎么调理*三、肝郁脾虚吃什么好肝郁脾虚的症状1、肝郁脾虚的症状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
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还会引起诸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象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
因此要有意识地预防此类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
”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
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3、肝郁脾虚有什么危害肝郁脾虚是中医的一种证型,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
又称肝脾不和证。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在中医上,肝,是指一个系统:肝主藏血,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情志,如果情绪不好,会影响疏泄作用,更会导致郁闷,中医称为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还会让人变得易怒,很容易生气,有的人容易发火其实是心烦,这是因为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变得旺了;有的是生闷气,这是郁积的表现。
肝气犯胃的证型
肝气犯胃的证型
肝气犯胃,也称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其证型是由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以胸胁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
具体来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会出现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症状。
当肝气横逆,气滞于胃时,胃气上逆,就会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
由于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能出现吞酸嘈杂的情况。
此外,舌苔的薄白或薄黄,以及脉弦或弦数,都是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而有所表现。
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那么症状会加剧,如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的情况下,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
如果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那么胁肋胃脘疼痛会固定,痛如针刺,甚至可能损伤脉络,出现呕血黑便的情况。
这种证型常见于胃脘痛、呕吐、呃逆、胁痛,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国医大师治肝郁脾虚医案
国医大师治肝郁脾虚医案稿子一:嘿,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国医大师治肝郁脾虚的神奇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位女士,整天愁眉苦脸的,工作压力大,家里事儿也不少,心情糟糕透顶。
慢慢的,胃口也不好了,吃啥都不香,还老是觉得肚子胀胀的,大便也不正常。
这可把她给愁坏了,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后来,她找到了国医大师。
大师一看,心里就有了数,这是肝郁脾虚呀!于是,大师给她开了几副中药,还叮嘱她要放宽心,别总是自己给自己找烦恼。
这女士就乖乖听话,按时吃药,还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没过多久,嘿,胃口变好了,肚子也不胀了,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你说神奇不神奇?国医大师就是厉害,几副药加上几句贴心的话,就能让人重新找回健康和快乐。
其实啊,咱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会有肝郁脾虚的问题。
有时候就是因为想得太多,心情不舒畅,才影响了身体。
所以呢,咱们得学学这位女士,有问题赶紧找医生,自己也要学会调节心情,别让小毛病变成大问题!稿子二:亲人们,今天咱来讲讲国医大师治肝郁脾虚的精彩医案哟!有个小伙子,因为生意上不太顺利,着急上火的,这肝气就郁住啦。
然后呢,脾胃也跟着捣乱,吃东西不消化,人也越来越瘦。
他四处求医,找到了国医大师。
大师一搭脉,微微一笑,说:“小伙子,别太担心,能治好!”接着,大师给他开了特别调配的药方,还告诉他要多出去走走,散散心,别老钻牛角尖。
这小伙子可听话了,每天按时煎药喝,有空就去公园溜达。
一段时间后,身体慢慢好起来了,又能精神抖擞地去打拼事业啦!你瞧,这肝郁脾虚听起来挺麻烦,可在国医大师手里,那都不是事儿!所以呀,咱们平时可得注意自己的心情和身体。
遇到烦心事别憋着,该发泄就发泄,不然身体闹脾气,受苦的还是咱自己哟!要相信,中医的智慧那是杠杠的,国医大师更是厉害得不得了!。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健脾丸主要作⽤:健脾益⽓,和胃⽌泻。
偏重于健脾除湿。
归脾丸主要作⽤:益⽓补⾎,健脾养⼼。
偏重于⽓⾎双补。
健脾丸主治脾胃衰弱引起的饮⾷不化,恶⼼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体弱疲倦。
归脾丸主治⼼脾两虚,⽓⾎不敷所致的⼼悸,失踪眠忘掉,⾷少体倦,⾯⾊萎黄所致的便⾎、崩漏、带下诸症“⾆体胖⼤,少⽓懒⾔;难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
单独看去,那就似乎⾸先得选⽤健脾丸来健脾除湿------先祛脾经之邪⽓。
邪⽓不先除去,脾经难以安逸也。
脾经⼀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益⽓补⾎,健脾养⼼就⽆从到位。
此乃中医治⼈先祛邪⽓后养正⽓之⼤道理。
此其⼀。
中医主张治⼈------治周⾝的经脉以⾄达到步调⼀⾄、同⼼协⼒,各经之病就必愈⽆疑;⽽不是主张治病-------哪⾥病了只治哪⾥,树欲静⽽风不⽌也。
同期见到“体形较瘦、难以⼊睡,睡眠多梦”,证实⽬前不仅脾虚,⽽且有中医的“肝郁”。
肝藏⾎,⾎主百脉!所以肝郁是你脾虚的内因。
欲健脾祛湿,必当舒肝-------平息肝经之⽕⽓矣,否则亦不能达到健脾之⽬的。
由此观之,要先服《逍遥丸》来平息肝经之虚⽕;再服健脾丸去除湿;肝、脾两经⽆邪之后再内服归脾丸去益⽓补⾎,健脾养⼼。
从⽽“难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少⽓懒⾔”之症⼀并同愈哉!脾虚的消解法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也停在胃⾥不动,⼤便总是⽆⼒下⾏。
这样的⼈,⾝上的赘⾁软得像⼀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天也总想睡觉。
脾虚可⽤⾷补,最好的⾷物就是⼭药薏⽶芡实粥了。
胃寒可去薏⽶;胃热可去芡实、⼭药,换成绿⾖,绿⾖薏⽶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苔黄腻的⼈,最为对症。
如果胃寒、怕冷⼜脾虚的⼈,附⼦理中丸当为⾸选,此药祛寒湿⽽养胃,扶中⽓⽽健脾。
如果吃⼀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脏功能虚弱,供给胃⽤于消化的⽓⾎不⾜,此时补⼼就是健脾,柏⼦养⼼丸最堪此任。
此药补⼼⼜养肝,安神⼜通便,若总是⼼神不宁,⽓短乏⼒,⼤便难下的⼈服此药最为恰当。
肝胃不和的症状
肝胃不和的症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健脾丸要作用主健:益脾,气胃和止泻。
重偏于脾健除。
湿归脾主丸作要:用气益补,血脾养健心偏重于气。
双血补。
健脾丸治主脾衰胃弱起的饮引食化不恶,心呕吐,痛腹便,溏思饮不,体弱疲倦食。
归丸主脾心脾治两虚,气血敷不致所心悸的,失踪忘眠,食掉少体倦面,色萎所致黄便血的崩漏、带、下诸症“体舌胖,大气少言;难懒以睡,睡眠入梦;多体较形瘦。
”独看单去,就那乎首先似得选健脾用丸来健脾除--湿---先-脾祛之邪经。
邪气气先除去,不经难以脾安逸也。
经脾旦难以安逸,归脾丸的一益补气血健脾,养心就无从到位。
乃中此治医人祛先气邪养后气之正大道。
理其一。
此中医主治人--张---治周身的-脉经以达至到调步一至同、心力协各经之病,就必无愈疑;而不是张主病-治-----哪-里了病治只哪,树欲静而风不里止也。
同期到见体形较“瘦、以入睡难睡,多梦”,眠证实前目不脾仅虚而,有中且医“肝郁”。
的肝血藏血,百主脉所以!郁肝是你脾虚内因。
欲的脾祛湿,健当舒肝必------平-肝经息火气矣之否则,亦能达到健脾不之的目。
由此之观,要服先逍遥丸》来《平息肝经虚之;火服健脾丸再除湿;去肝脾、两无经邪之后再服归脾内去丸益气血,健补脾养心。
而“难以从入,睡睡多眠;体梦较瘦形;少懒气言之”症并一同愈哉!脾的消虚法解脾虚影最响肠胃消的化能,吃完饭就功肚,胀点喝也水停胃里在不,大便总是无动力下。
行这样的,人上的身赘肉得像软团一棉,两腿沉花重不愿迈步,大白天总也睡觉想。
脾可用食补虚最,的食好就物是山药米芡实薏了。
粥胃可寒去薏;米热可去胃实、芡山,换药绿豆成,豆薏米粥绿最,祛热湿对,肝于脾虚,舌苔黄旺腻人,最为对症的如果。
寒胃怕冷、脾又的虚,人子附理丸当为中选首此药祛,寒湿而胃养扶中气,而脾健如果。
吃点一西马上就饱胀难东,那是心消脏功能弱,供给虚用于胃消的化气不足,此时补血就心是脾健柏子养心,丸最堪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药:健脾汤化裁或补中益气汤化裁
麸炒白术:肝气郁的效果很好。
脾 与 胃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同居中焦,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现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简述如下。
一、脾的生理病理
(一)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有以下两种含义。
芍药,甘草
柴胡:宣肝气
香附:疏肝
降肝气,和降胆气——有区别??没听清听懂
案例2:
女,34,
柱状图:肝低蓝,脾有点低黄
肝火旺、上一个就是抑郁,导致的虚火。
这个女士是有真的火
可能还有:便溏、腹胀。
佛手玉单名??
不光是郁,还是热。
一方面舒气,一方面凉…………?
辩证: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胃气亦弱,腐熟不及,运化失健,不能升清降浊,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脾失健运,生化无源,精微失布,则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舌淡脉缓无力等,脾虚不运,水湿停聚则四肢浮肿,苔白等,脾虚中气下陷,升举不能,脏腑维系无力,故见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
治法:健脾益气
(2)升举:脾气健旺,升举内脏,维持脏腑的恒定位置及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就会出现脾气下陷的改变,如内脏下垂,脱肛,久泻不止,少气懒言,息短声低,自汗易感,排便无力等。
2.脾喜燥恶湿:《素问》说:“五脏所恶……脾恶湿”。脾属阴脏,性喜燥而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反之,湿盛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出现头身沉重,四肢困顿,脘腹闷胀,食少纳呆等。故有“脾恶湿”之说。
2.运化水湿、水液:《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文不但说明了精微物质的运化过程,同时也明确指出在脾气的作用下水液运化的全过程。当脾气旺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体内的水湿亦可正常的运化;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水湿运化失调可导致水湿停留。如停留于肌肤则产生水肿,停留在肺则成痰饮,停留于体腔如胸腔、腹腔则出现胸水或腹水。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中医主张治人------治周身的经脉以至达到步调一至、同心协力,各经之病就必愈无疑;而不是主张治病-------哪里病了只治哪里,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同期见到“体形较瘦、难以入睡,睡眠多梦”,证实目前不仅脾虚,而且有中医的“肝郁”。
肝藏血,血主百脉!所以 肝郁 是你脾虚的内因。欲健脾祛湿,必当舒肝-------平息肝经之火气矣,否则亦不能达到健脾之目的。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恰当。
肝气犯了胃,比如像:嗳气,唉声叹气。酸往上漾,腹胀
也会表现出胃口很好,胃火旺,但是消化不了。
便溏,肚子里咕噜咕噜。
肝气犯了脾,食物的水谷精微不会被脾运化出去。导致便溏。
肝郁伤脾。
共同症状:
情志抑郁,善太息,暴躁易怒,胸胁胀满(肝气抑郁了,想往上走不上去,所以会胁痛)
1.运化水谷精微:《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肉丰富,精力充沛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
大便溏滞
五更泻——肾阳虚、脾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案例1:
男,白手起家,遇到金融危机,45岁,有钱,心情不爽,胸口疼,吞酸,反胃,没胃口,情绪不好
柱状图:肝低蓝
解郁茶:
佛手,柔肝气
橘叶:疏肝行气
玫瑰花:解肝郁
四逆散:
枳壳,下降
厚朴:下降
(五)脾与胃的关系。脾位于腹中,与胃以膜相连。二者经络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生理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所以说脾与胃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两者又各有其特点,脾的主要特点是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因此脾虚失运则有湿困于脾,中气下陷等病理改变;胃的主要特点是受纳水谷及水液,若胃气虚弱则出现胃纳不佳。胃气上逆等病理改变。
由此观之,要先服《逍遥丸》来平息肝经之虚火;再服健脾丸去除湿;肝、脾两经无邪之后再内服归脾丸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从而“难以入睡,睡眠多梦;体形较瘦;少气懒言”之症一并同愈哉!
脾虚的消解法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二)脾统血。统血是指统摄控制血液的流行,使之循经脉正常运行。人体元气的生成主要是靠脾,脾气健运则元气充足,就能充分发挥“气能摄血”的作用。所以脾能统血与“气”能摄血的作用基本是一个含意。当病态时,若脾气虚弱则气不摄血,血失统摄,血溢脉外或流至体外就会出现尿血、便血、肌衄、崩漏等多种出血症。这种病理现象称为“脾不统血”。
(四)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体肌肉之所以能强壮丰满,四肢活动有力,主要是依靠饮食所化的精气。这种气经脾转输以达四肢百骸。故脾气健运则机体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脾气虚弱则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甚至萎软不用。所以说,脾主肌肉、四肢,主要是指脾供给四肢、肌肉正常活动的营养。
《素问》又说:“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因为口纳五谷,先入于胃,胃为脾之腑,故口为脾之外窍。《灵枢》还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由此说明脾的精气通于口,脾气正常则口能辩味。病态时若脾气虚则口淡无味,唇色无华,脾有湿热时则口中粘腻、泛甜,甚者口唇红肿糜烂。
(六)脾与其他脏的关系。按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五脏之间均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1.脾与肾:肾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养,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不振,临床上则出现腹胀,纳呆,形寒肢冷,浮肿便溏等脾肾阳虚之症。当脾虚时则中阳不足,生化无权,致水谷精微难以化生人体之阴精,以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出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脱,腰膝酸软,不育不孕等。小儿则以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
肝气郁结,生发之机受到阻碍。
肝胃不和的症状:
嗳气——是什么?
反酸
嗝逆——打嗝打不出来,觉得打嗝打出来就顺畅了
不思饮食。有时候是胃口特好,但是不消化。
失恋后暴饮暴食——叫肝气郁结,横逆犯了胃,把悲痛化为了食量。
肝郁脾虚的症状:
食少腹胀,肠鸣矢气——肚子叫
脾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二、胃的生理病理
(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如《内经》说;“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故有“胃以降为顺”的说法。若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时,则出现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症。
胃之所以能受纳饮食与腐熟水谷,主要是依靠“胃气”的功能。胃气一般泛指胃的消化功能。《灵枢》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人以胃气为本。历代医学皆重视保护胃气。所以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述。
(二)胃的特性
1.胃气宜降: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下行,故水谷下降,以便消化,吸收与排泄。它与脾气宜升的特点相反相成。如胃失和降则出现胃气上逆等病症。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
肝胃不和和肝郁脾虚表现不同,原理一样。
出现消化不良,便溏腹胀。
肝的五行属木
脾胃都属土,胃管降,脾管升。
肝气郁结,木有病,木的病气,木克土,导致脾胃不好。
肝主怒,怒气上来,就犯了脾胃。
区别:
都是因为肝不适,导致的。
肝郁的消解法
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敲带脉擅消“游泳圈”(腰旁赘肉),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肉,此二法实为一法,都是在疏通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如果用此二法一段时间,并未有明显效果(应该大便增多或食欲略减),那咱们就用第二招,先从增强脾经入手。
2.喜润恶燥:胃属阳,喜润恶燥,与脾属阴,喜燥恶湿相反相成,以保持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临床多胃阴不足、胃热、胃火诸症,出现口干喜饮,舌干少津,饥不欲食等症。“胃阴”即胃中之津液,又名“胃津”、“胃汁”,由水谷化生而成。
三、脾病的辩证论治
(一)脾气虚弱
主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肢倦乏力,四肢浮肿,小便清长等,或见:脱肛,阴挺,内脏下垂,二便滑泄不禁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