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第9课天气与动植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第9课天气与动植物(教案)
引言:
本篇教案将介绍小学科学第9课的内容,即有关天气与动植物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气象变化对动植物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加深对天气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2. 学习识别和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3. 掌握动植物根据气候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生存方式。

4.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2.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3. 动植物的适应性生存方式。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画板。

2. 天气相关图片或物品。

3. 天气记录表格。

4. 相关实验材料,如水、冰、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生态系统和生物之间
的关系。

2. 通过展示一些天气相关图片或物品,引发学生对天气的讨论。

提问,不同天
气条件下人、动物和植物是如何感觉的。

步骤二:学习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20分钟)
1. 展示天气变化的幻灯片或通过实物向学生解释天气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动植物
的生活的。

例如,高温天气会让植物的叶子消耗更多水分,动物会找阴凉的地方来避暑等。

2. 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行为和状态有何不同。

3.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并
鼓励思考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何影响。

步骤三:学习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20分钟)
1. 通过幻灯片或画板,向学生介绍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

例如,春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等。

2. 借助季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观。

步骤四: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生存方式(3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是如何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

例如,北极熊有厚厚的
皮毛来保暖,仙人掌长刺来防止水分蒸发等。

2. 提供与气候相关的实验材料,例如水、冰、温度计等,让学生开展小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和冰的融化速度,让他们发现动植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3.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动植物的适应性生存方式。

步骤五:巩固与应用(20分钟)
1.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季节,设计一个小故事或绘画
来展示该季节下动植物的生活和适应性特点。

2. 学生展示小组作品,并互相评价。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和动植物的适应性生
存方式。

2. 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对天气和动植物的兴趣。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动植物行为和
状态。

教学资源:
1. 幻灯片或画板。

2. 天气相关图片或物品。

3. 天气记录表格。

4. 实验材料:水、冰、温度计等。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室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天气条件下动植物的变化。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例如研究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或者
探究不同湿度对昆虫生存的影响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加强对天气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同时也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