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各市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山东各市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翻译)
(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成者多,边粟不足给食,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
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
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
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
"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具其言入以闻。
天子以语丞相公孙弘。
弘曰:"此非人情。
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久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下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
式又尽复予县官。
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式不愿为郎。
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乃拜为郎,布衣腾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见其羊,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
"上以式为奇,拜为维氏令试之,维氏便之。
迁为成皋令,将潜最。
上以为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
南越反,齐相下式上书曰;"臣闻主忧臣辱。
南越反,臣愿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
"天子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有余辄助县官之用。
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奋愿父子死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
赐爵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十顷。
"
(选编自《史记·平淮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
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B.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C.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D.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景,是西汉皇帝刘启的谥号,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
B.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也可以指朝廷,西汉时常用县官来称代政府或皇帝。
C.外繇,戍边徭役,汉时戍边者由官府供给衣食杂用,不去者可每年出钱三百代役。
D.关内侯,指汉代军功爵级中高于大庶长低于彻侯的爵位,有封邑;,可以收取租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慷慨乐施,爱国无私。
卜式欲捐一半家产被拒绝后,又捐钱给河南太守供给迁徙百姓,并将皇帝赏赐的四百外繇返还朝廷,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
B.卜式忠厚朴实,高风亮节。
卜式借钱给穷人,教导身边的人向善,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在当地较有威望,皇帝想要重用他,让他作为楷模让百姓学习。
C.卜式颇具才华,政绩斐然。
卜式认为牧羊和治理百姓有相似之处,后来他做缑氏县令,得到了百姓的夸赞;被调为成皋县令,他负责的漕运考核最好。
D.卜式有勇有义,心怀天下。
无论作为种田牧羊的普通百姓,还是官至齐王太傅,卜式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南越反叛时,他携子主动请缨,誓死卫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如此,子何欲而然?
(2)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
5.国家需要钱资,卜式主动捐资,公孙弘为何阻止皇帝接纳?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聪朗有才鉴。
初,魏文帝①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成,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②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
”故曰:“然则故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且为人任,当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
宣帝果诛爽。
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枯曰:“钟士季何故西出?”枯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令日难至吾家矣圆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绣曰:“行矣,成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其明鉴俭约如此。
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魏文帝,指曹丕。
②宣帝,与下文的“太傅”都是指司马懿。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B.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C.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D.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斩关,“关”是“门闩”的意思,“斩关”意思是砍断门闩,攻破城门。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曾位列三公,汉朝以后常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喻,所以称帝王死为“崩”。
D.执鞭,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卑贱的差役;亦指侍奉或追随别人。
文中指前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宪英明察秋毫,见微知著。
通过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溢于言表的喜悦表现,她推测魏国以后恐不会长久兴盛。
B.辛宪英缜密果决,能谋善断。
流言说司马懿要谋反,她分析司马懿不过是想除掉曹爽,并帮辛敞作了明智选择。
C.辛宪英崇道务本,倡行忠义。
面对危难的局势、险恶的环境,她劝导子弟应安分守道,因势利导,保全性命。
D.辛宪英善于识鉴,有知人之明。
她认为钟会做事放纵,不甘居人下,恐怕有异心,后来钟会果然反叛了魏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2)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其明鉴俭约如此。
10.本文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请分别说明两组人物的关系:辛毗与羊耽,羊琇与辛敞。
(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
父棱,两浙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副使。
徽少强勇,不与诸弟类。
尝于山庄构小茅斋,辄私署军州押衙,纪于栋。
乡里见焉惊,因闻于棱。
棱亦加责,徽对曰:“大丈夫何止一军事押衙耶?”始从军,无事人之志。
及棱归武肃王①,乃从父命而尽心于吴越。
开平中,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徐绾之叛,徽驰自新登,时贼将聚木焚北门,徽使持火钩取其木,先焚之,遂不得聚,贼计遂罢。
时有劝王东保会稽,徽按剑曰:“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
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
”武肃王纳之。
睦州陈询之贰吴越也,王以徽为询姻娅,颇疑之,乃使马绰伺其意。
徽曰:“陈氏负恩背义,自贻覆族之祸,徽既姻娅,义当见疑。
然累书以谕之,皇天后土,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耳。
”俄有睦州厅吏来降,持徽所遗书至。
武肃王嘉叹久之,赐徽钱一百万。
武肃王每会王人,必指之曰:“此杜丞相,今日尘忝②多其力也。
”忠献王时,其孙昭达为内衙都监使,盛治第宅,强徽观之,曰:“乳臭儿不谙事乃尔。
”后昭达果以罪诛。
及春秋高,尚能骑射。
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
初,棱将亡,散家财与诸子,惟徽但授一笏。
棱曰:“此吾历任所秉者,唯汝能传之。
”徽历官自武安都将、国子祭酒,至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累官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郧国公,皆自国初至忠献王以来奏授也。
凡子弟孙侄,多连姻公室,朱紫车马充溢门庭,有国以来莫比其盛。
卒年八十八,谥曰威烈。
(选自《吴越备史》)
(注)①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
②尘忝:谦词,意为自身才能不足,有辱于所任职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
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B.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C.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D.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姻娅,指亲家和连襟,我国古代六亲之一。
后泛指姻亲,即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B.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所拿手板,用于记录君命,亦可记所要陈奏内容以防遗忘。
C.国子祭酒,国子监的最高长官。
国子监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也是教育管理机构。
D.朱紫,指红色和紫色的官服,古代常用服色来区别官位,朱紫是低阶官员的服色。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建徽特立独行,胸怀大志。
他年少时就表现出秉性卓异的一面,不甘于屈身下位,志向非同凡俗。
B.杜建徽尽心国事,平叛有方。
徐绾发动叛乱,他迅速前往应敌,指挥手下巧妙破坏了叛贼的焚门之计。
C.杜建徽察微知著,富有远见。
孙子昭达大肆兴建住宅,他预言昭达将招致杀身之祸,后来果然应验。
D.杜建徽深受重用,名位尊隆。
从武肃王到忠献王,对他都屡加封赏,他家族兴盛,自身也位尊寿高。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
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
(2)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
15.陈询叛变时,武肃王为什么怀疑杜建徽?后来为什么又消除
了对他的怀疑?
(2021·沂水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
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通判吉州。
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
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
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
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
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
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
驰驿掘得,封题如故。
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
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
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
”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①,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
”敏中但唯唯。
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
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
明日,具以所见对。
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端揆,指相位。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B.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
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C.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D.命为户部推官/出为准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代还是指在外地任职的朝廷官员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文中指向敏中由吉州回到朝廷任职。
B.传舍原指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后者。
C.驿又称作驿站,文中是指官府建造的专门为传递公文的人提供的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D.翰林常指我国古代的官名。
唐玄宗时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官,同朝代所指有所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敏中志向远大,受人赏识。
向敏中刚刚成年,接连遭遇父母丧事,但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戚戚于贫贱;考中进士后开始做官,受到张齐贤举荐,得到宋太宗赏识。
B.向敏中建言献策,行事周密。
为了避免奏折遗漏、丢失,防止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向敏中建议设置处理奏折的专门机构,皇帝采纳建议并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
C.向敏中操守自持,正直清廉。
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非常忌恨,有人诬陷向敏中曾接受因受贿而被查处的皇甫侃的财物,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封。
D.向敏中机警果敢,为人谦卑。
禁军有人利用傩会作乱,向敏中设下埋伏,一举拿下;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时,闭门谢客,家中安静,皇帝知道后大加称赞。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2)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20.为什么皇帝认为向敏中“大耐官职”?请简要说明。
(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酉,以元稹为左拾遗。
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珪、魏征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
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
近年以来,正牙①不奏事,庶官罢巡对②,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
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
愿陛下时于延英ƒ召对,使尽所怀,岂可置于其位而屏弃疏贱之哉!"
稹又以贞元中王伾、王叔文以伎术得幸东宫,永贞之际几乱天下,上书劝上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以为:"太宗自为蕃王,与文学清修之士十八人居。
后代太子、诸王,虽有僚属,日益疏贱,至于师傅之官,非眊聩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其友谕赞议之徒,尤为冗散之甚,搢绅皆耻由之。
就使时得僻老儒生,越月逾时,仅获一见,又何暇傅之德义,纳之法度哉!夫以匹士爱其子,犹知求明哲之师而教之,况万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颇嘉纳其言,时召见之。
丁卯,河南尹房式有不法事,东台监察御史元稹奏摄之,擅令停务。
朝廷以为不可,罚一季俸,召还西京。
至敷水驿,有内侍后至,破驿门呼骂而入,以马鞭击稹伤面。
上复引稹前过,贬江陵士曹。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言稹无罪。
白居易上言:"中使陵辱朝士,中使不问而稹先贬,恐自今中使出外益暴横,人无敢言者。
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上不听。
(节选自(资将通鉴,唐纪))
(注)①正牙,同"正衙",②巡对,轮流引见,咨询政事。
③延
英,延英殿,指唐代长安大明宫殿。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B.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C.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D.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唐代谏官名,负责规谏皇帝,以救补皇帝言行方面的缺失。
B.封事,密封的诏书;皇帝下达命令,用皂囊封缄以防泄漏,故称。
C.召对,古代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问题。
D.内侍,掌宫廷内部事务之职,多用宦官;后世以内侍为宦官专称。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稹奉职勤恳,尽心谏官职责。
元稹认为只有发挥谏官对朝廷的监察作用才能实现国家大治,而今他们遭弃置,被疏远贱视,仅剩举荐人才之责。
B.元稹颇有远见,重视皇子教育。
元稹提出的对皇子教育的建议极有见地,认为应选择贤能明理之士做太子、诸王之师,皇帝赞许井采纳他的意见。
C.元稹恪尽职守,惩治不法官员。
河南尹房式横行不法,身为东台监察御史的元稹上奏朝廷将其拘押,并擅停其职务,但元稹的做法未被朝廷认可。
D.元稹受辱被贬,遭受不公待遇。
元稹受内侍辱骂并被击伤面部,皇上没有惩罚内待,反而将元稹贬谪,尽管有人进言据理力争,皇上却不予采纳。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
(2)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
25.元稹是怎样劝说皇帝"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的?
(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
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
衍因以计说永曰:“伏念天上离王莽之害久矣。
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
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甲兵已具,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泉之利,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暢,人安其业矣。
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声誉,一朝有事,则可以建大功。
”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扞卫并土。
世祖即位,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邑报书曰:夫人道之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
君臣大义,母子至恩。
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
而厉以贪权,诱以策马,抑其利心,必其不顾,何其愚乎!
后永、衍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
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而衍独见黜。
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诛斩剧贼郭胜等,降五千余人,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
衍有大志,不戚戚于贱贫。
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
三公之贵,
千金之富,不得其愿,不概于怀。
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
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终身名,为后世法。
”居贫年老,卒于家。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B.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C.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背降而忿/邑背前约/
D.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27.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一,后世因称京都为京北
B.行,此处指代理某种官职,和“领狼孟长”中的“领”意思相同。
C.幅巾,用整幅布制作的包头的头巾,文中指脱去盔甲,换上普通装束。
D.垂紫,悬垂紫色的印绶,汉朝相国、丞相、太尉太师等皆金印紫绶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衍分析天下形势,向鲍永献计。
他指出王莽为政给天下带来的危害,建议鲍永,身为将军应该在选贤、屯田、练兵等方面有所作为。
B.冯衍深受鲍永器重,被委以重任。
冯衍平日里就得到鲍永的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