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与《三国志》中同一人物形象异同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此同时,由于 《三国志》撰写 在 前,《世 说 新 语》撰写在后,所以刘义庆在撰写时必然会受到《三 国志》的 一 些 影 响。当 描 写 三 国 时 期 的 一 些 人 物 时,大的方面 都 会 借 鉴 《三 国 志 》,有 的 甚 至 直 接 采 用其说法,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但在对一些人物的 具体描述中,又会结合自己掌握的其它史料,进行补 充完善,或在新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看法。这 对两书之间进行比对,提供了可能性。
《世说新语》与《三国志》 中同一人物形象异同之研究
马延麟
(兰州交通大学 学报编辑部,兰州 730070)
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的志人小说,《三国志》则是“二十四史”中由 晋代陈寿撰写的一部记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两部著作对同一人物形象刻画上的异同颇 有值得研究之处。此文将列举其中一些人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中看出两书对同一人物形象刻画的相同与不同 之处,从而进一步从更深层次看出作者的身世、时代背景和创作思想倾向对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世说新语》;《三国志》;人物形象;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二、同一人物形象的不同点
从不同点来看。如钟会,《世说新语·简傲》中 记载了嵇康 和 钟 会 之 间 的 一 件 事:“钟 士 季 精 有 才 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 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 人,移时 不 交 一 言。钟 起 去,康 曰:‘何 所 闻 而 来? 何 所 见 而 去?’钟 曰:‘闻 所 闻 而 来,见 所 见 而 去。’”[1]后世多认 为 钟 会 因 此 事 件 受 到 了 侮 辱,所 以为报私 怨,进 谗 于 司 马 氏 诛 杀 嵇 康。 而 反 观 《三 国志》,对此有不同看法。文中只用了“坐事诛”[2], 一笔带过。一详一略可见两书作者对此事件和人物 的不同态度和观点,钟会的为人也因此产生了诸多 疑问。又如孔融,《世说新语 · 言 语》中 有 多 段 描 述,其中就有一段对其年少就颇为聪慧的描写:“孔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 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 谓吏曰:‘我 是 李 府 君 亲。’既 通,前 坐。 元 礼 问 曰: ‘君与仆有何 亲?’对 曰:‘昔 先 君 仲 尼 与 君 先 人 伯 阳,有师资 之 尊,是 仆 与 君 奕 世 为 通 好 也。’元 礼 及 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 了 了,大 未 必 佳!’文 举 曰:‘想 君 小 时, 必当了了!’韪大。”[1]此段描写诙谐幽默,生动 传神,把年少孔融的机智聪明表现得淋漓尽致。反 观《三国 志 》却 没 有 给 孔 融 立 传。 孔 融 让 梨 的 典 故 众所周知,广为流传,被称为孝道的典范。就是这样 一位孔子的 第 二 十 四 世 孙,以 “孝 ”闻 名 的 大 儒,却
Studyon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samecharacters inNewAccountsofOldEpisodesandWarriorsofFate
MAYan?lin
(JournalEditorialDepartment,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这方面的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感受传统文化带给 我们的精微与奇妙。
陈寿的《三国志》是公认的“正史”,与司马迁的 《史记》、班固的 《汉书》、范晔 的 《后 汉 书》并 称 为 “前四史”。相比之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虽被认 为是小说,但 作 为 “正 史 ”的 佐 证 和 补 充,也 是 具 有
收稿日期:2020?12?10 学报网址:http://lztx.cbpt.cnki.net 作者简介:马延麟(1989-),男,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E?mail:768356099@qq.com.
第 3期
马延麟:《世说新语》与《三国志》中同一人物形象异同之研究
139
因其得罪了 当 朝 丞 相 曹 操,被 满 门 抄 斩,罪 名 却 是 “不孝”,甚 是 讽 刺。曹 操 的 这 个 做 法,用 心 极 深。 陈寿所在的三国到西晋时期是标榜以孝治天下的, 并且其曾在 蜀 汉 和 西 晋 为 官,所 以 就 不 可 能 为 “不 孝”的孔融立传。因此就可以看出两书作者的身世 和时代背景差异对同一人物态度看法的影响。[5?6]
138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第 40卷
一定史料 参 考 价 值 的。 因 为 《世 说 新 语 》所 记 录 的 是魏晋时期的名人轶事,所以与《三国志》在历史时 期上有重叠的部分,因此部分历史人物在两书中都 有出现。两书成书于不同历史时期,因此对同一人 物的描写会有不同的视角,通过两书对同一人物刻 画的对比研究,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更生动饱满、更加 立体的人物形象,帮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 人物。
三、同一人物形象异同点的相互补充
从不同 点 的 相 互 补 充 来 说。 如 郭 淮,《三 国 志 ·郭淮传》中在首段末尾讲述了郭淮初期为曹魏政 权平定关中 地 区 立 下 了 不 少 战 功,其 成 效 是 “关 中 始定,民得安业”。[2]针对这一点,《三国志》再无后 续论述,反倒是《世说新语·方正》中对其进行了补 充,说郭淮做了关中都督,甚得民心,并举出一例证 明其为何“甚 得 民 心”。写 道:“淮 妻,太 尉 王 凌 之 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 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 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 追夫人还,于 是 文 武 奔 驰,如 徇 身 首 之 急。”[1]此 一 事便充分证明了郭淮治理关中期间,为关中百姓做 了不少实事,深受老百姓拥戴。《三国志·郭淮传》 中只是描写了郭淮的能征善战,是个不可多得的将 才。而《世说 新 语 》又 从 另 一 个 方 面 对 其 进 行 了 一 些补充,证明了郭淮不仅是攻城之猛将,还是一个治 理之能臣,自 此 郭 淮 的 人 物 形 象 更 加 生 动 饱 满 了。 又如曹植,《三国志 · 曹植传》中提到:“有司请治 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2],而《世说新语·尤 悔》则对“帝以太后故”的背景进行了叙述,文中先 是提到魏文帝曹丕妒忌其弟任城王曹彰,投毒欲将 其杀害。曹彰中毒之后,太后亲往救之,曹丕极力阻 止,最终 不 治 身 亡。 之 后 曹 丕 又 欲 害 陈 思 王 曹 植, “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1]。 曹丕因此将曹植贬为安乡侯,而未将其杀害。再如 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末尾评价其为“可 谓识治之良才,管、萧 之 亚 匹 矣 ”[2],而 《世 说 新 语 》 也对诸 葛 亮 之 才 从 另 一 个 侧 面 进 行 了 补 充 证 明。 《世说新语 · 品 藻 》中 对 诸 葛 亮 兄 弟 三 人 才 能 进 行 了评价,并用龙、虎、狗来比喻三人。文中道:“诸葛 瑾 弟 亮 及 从 弟 诞,并 有 盛 名,各 在 一 国。 于 时 以 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1]三人分别仕 魏、蜀、吴三国,蜀得龙(诸葛亮),吴得虎(诸葛瑾), 魏得狗(诸 葛 诞 )。 再 次 证 明 了 诸 葛 亮 之 才 远 胜 于 其兄弟们。还 有 荀 ,《三 国 志 · 荀 传 》中,起 始 第 二 段 介 绍 荀 时 提 到:“ 年 少 时,南 阳 何 异
与《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 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 南阳何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 才不 能 济 也,能 安 之 者,其 在 君 乎!’”[2]相 互 印 证。 因为《三国志》在前,可以说《世说新语》将对曹操之 才的评价这一史料进行了又一次的强调,产生了进 一步的强 化 作 用。 但 需 要 提 到 的 是,在 《世 说 新 语 校笺》一书中,徐震?先生在注中指出“世说”中“然 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1]一句有误,正确的 应是孙盛《杂语 》中 提 到 的 “治 世 之 能 臣,乱 世 之 奸 雄”[1]一句,是 后 世 广 为 流 传 的 对 曹 操 的 评 价。 罗 贯中在《三 国 演 义 》开 篇 第 一 回 中 对 曹 操 的 评 价 就 是采用了 这 一 说 法,文 中 说 道:“汝 南 许 劭,有 知 人 之名。操往 见 之,问 曰:‘我 何 如 人?’劭 不 答。又 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4]正是 《三国演义》将这一评价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使民众 所熟知。
Abstract:NewAccountsofOldEpisodesisaannalsnovelwrittenbyLiuYiqingoftheSouthernSongDy nasty,whichrecordsanecdotesofsomefamouspeopleinWeiandJindynasties,whileWarriorsofFateis ahistoryofthreeindividualcountrieswrittenbyChenShouofJinDynastyofthe"Twenty?fourHisto ries",whichrecordsthehistoryofWei,ShuandWuinhistoryrespectively.Thesimilaritiesanddiffer encesinthecharacterizationofthesamecharactersinthesetwoworksareworthstudying.Thispaperlists someofthecharactersfrom thesetwobooksforcomparativeanalysis,from whichthesimilaritiesand differencesbetweenthetwobooksinthedepictionofthesamecharacterscanbefound.Thus,theinflu enceoftheauthor'slifeexperience,historicalbackgroundandcreationideologicaltendencyontheworks canbefurtherexploredfrom adeeperlevel.
一、同一人物形象的相同点
从相同点来看。先说袁绍,《世说新语·假谲》 中提到:“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 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 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 棘中,绍不能 得 动,复 大 叫 云:‘偷 儿 在 此!’绍 遑 迫 自掷出,遂以俱免。”[1]此段讲了袁绍与曹操年少时 使坏抢亲的故事。从这次发生的抢亲事件中,就可 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比袁绍机灵、诡诈许多,也为日后 曹操之所以能战胜袁绍而窥见一丝端倪。这件事与 《三国志 · 袁绍传》中的一件事有异曲同工 之 妙。 谋士田丰进言袁绍,劝其趁曹操率军正攻打刘备之 时,偷袭其后方大本营许昌,袁绍却因小儿生病,无 心恋战,否决了此谏言,致使错失良机。从这两件事 中就充分证明了袁绍的性格和能力,袁与曹两人高 下立判。也就 印 证 了 《三 国 志 · 荀 传 》中 荀 所 说的 “绍 迟 重 少 决,失 在 后 机,公 能 断 大 事,应 变 无 方,此谋胜 也 ”[2]的 判 断。 再 说 邓 艾,《世 说 新 语 · 言语》中写到:“邓 艾 口 吃,语 称 ‘艾 艾 ’。 晋 文 王 戏 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 故是一凤。”[1]虽是口吃,但通过和司马昭的打趣对 话,却反映了他的聪慧机智,并且与《三国志·邓艾 传》中的“以口吃,不得作干佐”[2]相互印证。再如 曹操,《世说 新 语 · 识 鉴 》中 讲 到 曹 操 年 少 时,拜 会 了大儒乔玄。乔公对其评价曰:“天下方乱,群雄虎 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 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1,3]
Keywords:NewAccountsofOldEpisodes;WarriorsofFate;character;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 明,而数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文字史料又浩如烟海, 这就使得我们有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作者、不 同作品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描述和刻画进行对 比分析研究之可 能,本 文 就 是 想 从 《三 国 志 》和 《世 说新语》这 两 个 不 同 时 期 的 不 同 作 品,试 着 作 一 些
第 40卷 第 3期 2021年 6月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of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
Vo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0No.3 Jun.2021
文章编号:1001?4373(2021)03?0137?04
DOI:10.3969/j.issn.1001?4373.2021.03.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