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155、微小RNA-146a在早产儿革兰氏阴性菌易感性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大学 医学 院附属妇产科 医院生殖遗传科
摘 法
生殖遗传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6
要 :目的 探索微小 R N A- 1 5 5( m i R - 1 5 5 ) 、微小 R N A一 1 4 6 a( m i R一 1 4 6 a )在 早产儿革 兰 氏阴性菌 易感性 中作用 。方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o l e s o f m i R - 1 5 5 a n d m i R 一 1 4 6 a i n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i r a a m o n g p r e ma t u r e
平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足月儿相 比,L P S刺激后早产儿组脐血单核 巨噬细胞 I L 一 6 、T N F 一 0 【 、mi R 一 1 5 5 、I R A K 1表达水平 升高 的
更为明显 ,而其 mi R一 1 4 6 a 、S O C S 1 表达水平较足月儿组 降低 ,两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早产儿对革兰 氏阴性菌 易感 的重要分子机制 。 关键词 :微小 R N A;早产儿 ;革兰 氏阴性 菌 ;脐血 ;单 核巨噬细胞
Ro l e s o f mi R一1 5 5 a n d mi R-1 4 6 a i n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G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a mo n g
or e m at ur e i nt ant s
・
儿童保健 ・
微小 产儿 革 兰 氏阴性 菌 易感 性 中 的作 用
张洪洪 ,谭稼荣 ,周素芽 ,郑苗苗 ,孙 义锡 ,钱 叶青 1 . 杭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4 ; 2 . 浙
早产儿 与足 月儿相
比,m i R - 1 5 5 、mi R - 1 4 6 a可能分别通过抑制靶分子 I R A K 1 、S O C S 1的表达 ,继 而增 加炎性 因子 I L 一 6 、T N F — 的产生 ,其可能是
中国图书分类号 : R7 1 4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44 1 1 ( 2 0 1 6 ) 2 2  ̄7 4 1 - 0 4; d o i : 1 0 . 7 6 2 O / z g f y b j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4 1 1 . 2 0 1 6 . 2 2 . 5 3
分别分离培养早产儿及 对照组足月儿 的脐血单核 巨噬细胞 ,给予革 兰氏阴性菌胞壁成分脂多糖 ( L P S )刺激 ,实时定量 P C R
检测两组炎性 因子 白介 素 6 ( I L - 6 ) 、肿瘤坏死 因子 0 【( T N F 一 仅 )的 m R N A水平 ,以及正 性炎性调控 因子 m i R 一 1 5 5 、负性 炎性调 控因子 m i R - 1 4 6 a的表达水平差异 。同时通 过蛋 白印记实验 ,分别检测 两组 m i R- 1 4 6 a 、mi R一 1 5 5靶分 子 I R A K 1 、S O C S 1蛋 白水
mi R一1 5 5.mi R一1 4 6 a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y RT — P C R. Me a n w h i l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I R AK1 p r o t e i n a n d S OC S 1 p r o —
i n f a n t s .Me t h o d s T h e mo n o c y t e - ma c r o p h a g e s o f u mb i l i c a l c o r d b l o o d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a n d c u l t u r e d i n p r e ma t u r e i n f a n t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中国妇幼保健
2 0 1 6年 l 1 月第 3 1卷第 2 2期
Ma t e na r l a n d C h i l d He a l t h C a r e o f C h i n &N o v e mb e r 2 0 1 6 . V 0 1 . 3 1 . N 0 . 2 2
g r o u p( f u l l - t e r m i f n a n t s ) , a f t e r s t i m u l a t i n g t h e c e l l s w i t h L P S o f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i r a ,t h e l e v e l s o f I L - 6 m R N A,T N F 一 仅m R N A,
ZH A NG Ho n g- Ho n g。 T A N J i a - Ro n g,Z HoU S u -Y a,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o n a t o l o g y , H a n g z h o u C h i l d r e n ' s H o s p i t a l , Ha n g z h o u ,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4, C h i n a
摘 法
生殖遗传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6
要 :目的 探索微小 R N A- 1 5 5( m i R - 1 5 5 ) 、微小 R N A一 1 4 6 a( m i R一 1 4 6 a )在 早产儿革 兰 氏阴性菌 易感性 中作用 。方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o l e s o f m i R - 1 5 5 a n d m i R 一 1 4 6 a i n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i r a a m o n g p r e ma t u r e
平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足月儿相 比,L P S刺激后早产儿组脐血单核 巨噬细胞 I L 一 6 、T N F 一 0 【 、mi R 一 1 5 5 、I R A K 1表达水平 升高 的
更为明显 ,而其 mi R一 1 4 6 a 、S O C S 1 表达水平较足月儿组 降低 ,两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早产儿对革兰 氏阴性菌 易感 的重要分子机制 。 关键词 :微小 R N A;早产儿 ;革兰 氏阴性 菌 ;脐血 ;单 核巨噬细胞
Ro l e s o f mi R一1 5 5 a n d mi R-1 4 6 a i n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G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a mo n g
or e m at ur e i nt ant s
・
儿童保健 ・
微小 产儿 革 兰 氏阴性 菌 易感 性 中 的作 用
张洪洪 ,谭稼荣 ,周素芽 ,郑苗苗 ,孙 义锡 ,钱 叶青 1 . 杭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4 ; 2 . 浙
早产儿 与足 月儿相
比,m i R - 1 5 5 、mi R - 1 4 6 a可能分别通过抑制靶分子 I R A K 1 、S O C S 1的表达 ,继 而增 加炎性 因子 I L 一 6 、T N F — 的产生 ,其可能是
中国图书分类号 : R7 1 4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44 1 1 ( 2 0 1 6 ) 2 2  ̄7 4 1 - 0 4; d o i : 1 0 . 7 6 2 O / z g f y b j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4 1 1 . 2 0 1 6 . 2 2 . 5 3
分别分离培养早产儿及 对照组足月儿 的脐血单核 巨噬细胞 ,给予革 兰氏阴性菌胞壁成分脂多糖 ( L P S )刺激 ,实时定量 P C R
检测两组炎性 因子 白介 素 6 ( I L - 6 ) 、肿瘤坏死 因子 0 【( T N F 一 仅 )的 m R N A水平 ,以及正 性炎性调控 因子 m i R 一 1 5 5 、负性 炎性调 控因子 m i R - 1 4 6 a的表达水平差异 。同时通 过蛋 白印记实验 ,分别检测 两组 m i R- 1 4 6 a 、mi R一 1 5 5靶分 子 I R A K 1 、S O C S 1蛋 白水
mi R一1 5 5.mi R一1 4 6 a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y RT — P C R. Me a n w h i l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I R AK1 p r o t e i n a n d S OC S 1 p r o —
i n f a n t s .Me t h o d s T h e mo n o c y t e - ma c r o p h a g e s o f u mb i l i c a l c o r d b l o o d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a n d c u l t u r e d i n p r e ma t u r e i n f a n t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中国妇幼保健
2 0 1 6年 l 1 月第 3 1卷第 2 2期
Ma t e na r l a n d C h i l d He a l t h C a r e o f C h i n &N o v e mb e r 2 0 1 6 . V 0 1 . 3 1 . N 0 . 2 2
g r o u p( f u l l - t e r m i f n a n t s ) , a f t e r s t i m u l a t i n g t h e c e l l s w i t h L P S o f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i r a ,t h e l e v e l s o f I L - 6 m R N A,T N F 一 仅m R N A,
ZH A NG Ho n g- Ho n g。 T A N J i a - Ro n g,Z HoU S u -Y a,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o n a t o l o g y , H a n g z h o u C h i l d r e n ' s H o s p i t a l , Ha n g z h o u ,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4, C h i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