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谷(今山东莱芜西)
夹谷会齐
归田谢过
孔子简介 14
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周敬王 二十三年 鲁定公十三年),鲁君怠 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 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猪肉)于 孔子,孔子失望,弃官去鲁。
孔子到卫国,灵公亲自到郊区 迎接,并按照他在鲁国的待遇给予 俸禄。后卫灵公听信馋言,监视孔 子,遂于十月去卫适陈。 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 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 阳虎曾欺压匡人,匡人恨之),围 困了他。后经蒲地(亦在长垣县 境),又被围困。遂返卫。
中都故址(今山东汶上县西)
孔子简介
13
五十二岁 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 十年 鲁定公十年 )孔子在鲁。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 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 谷。孔子为定公相礼,事先作了武 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 斥之。 齐君敬惧,遂定盟约,并将侵 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见灵公不能用己,决计离卫 西去,投奔晋国赵简子。走到大河 边,听说赵简子杀害了两个贤人,不 由得临河而叹,返回卫国,然后去卫 如曹适宋。
西河返驾
五十九岁 公元前493年(周敬王 宋人伐木 二十七年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问阵 于孔子,孔子提倡礼乐,不言军事, 在适宋的路途上,孔子与弟子习 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礼于檀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害孔 子,把大树砍掉了。孔子只好微服而 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只 好取道适陈。
孔子简介
2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 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 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 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 “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 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 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 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 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 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 “仁”即“爱人”。他把“仁” 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 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 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 往的“大同”理想。
杏坛讲学图
孔子简介
6
三十四岁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 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僖子将死,嘱其 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孔 子得到鲁君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 观周朝文物制度,问礼于老子,收获极 大。
孔子入周问礼碑(今河南洛阳)
孔子简介
7
孔子登临处(今山东泰山)
泰山问政
孔子简介
8
三十五岁 公元前517年(周 敬王三年 鲁昭公二十五年)鲁昭 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叔 孙、孟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 公师败奔齐。孔子因鲁乱适齐, 路经泰山,遇一女子哭诉亲人被 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 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到 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藉以进 见齐景公。
孔子简介 17
弦歌台 在陈绝粮
六十三岁 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 陈蔡绝粮,弟子饥馁皆病,孔子依 十一年 鲁哀公六年)孔子在陈。 孔子 然讲诵、弦歌不止。守死善道,表现了 不屈不挠的精神。 离陈去楚,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 弟子饥馁皆病。
孔子简介
18
子西沮封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使使奉币来 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 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遂止。
孔子简介
杏坛礼乐
韦编三绝
20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 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 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 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 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 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 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 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 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 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 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 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俎豆礼容
六岁 公元前546年 (周灵王二十 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 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 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
孔子简介
3
孔子父母合葬墓
十七岁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 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与孔 父合葬。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 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 之门外。
孔子简介
4
学琴师襄
二十九岁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 二十二年 鲁昭公十九年)孔子学琴 于师襄子。他长时间练习一支曲 子,直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进而 领悟到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佩 服,告诉他乐曲名叫《文王操》。
孔子简介
5
三十岁 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 十三年 鲁昭公二十年)开始创办平民 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 比较知名的有颜路、曾点、子路等 人。
观器论道
孔子简介
11
退修诗书
四十七岁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 年 鲁定公五年)鲁国季氏家臣阳虎 专鲁政。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 头答应,但终不仕。退而修《诗》 、《书》、《礼》、《乐》,以教弟 子。
孔子简介 12
五十一岁 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 九年 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 孔子 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 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1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 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 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 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 闻于诸侯。 尼山全景
公元前551年 (周灵王二十一年 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 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尼山附 近),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 丘,字仲尼。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 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
孔子简介 22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孔子简介 9
三十六岁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 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齐与齐太师 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的 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闻韶处(今山东临淄)
孔子简介
10
四十六岁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 年 鲁定公四年)孔子观鲁桓公庙宥坐 之欹器,对弟子说:"吾闻宥坐之器者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 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应该"谦而损 之又损可也。"
因膰去鲁
灵公郊迎
匡人解围
孔子简介
15
丑次同车
灵公问阵
五十六岁 公元前496年(周敬 王二十四年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回 到卫国,卫灵公与夫人南子让孔子 为次乘招摇过市,孔子耻之,曾去 卫而又返。
五十九岁 公元前493年(周敬王 二十七年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问阵 于孔子,孔子提倡礼乐,不言军事, 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西狩获麟
七十三岁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 十一年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逝世,葬于 “鲁城北泗上”。弟子皆守墓三年,唯 子贡庐墓六年,然后离去。
治任别归
孔子简介 21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 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 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 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 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 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 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 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 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 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 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 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简介
19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 “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 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 身通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 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 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 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 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 “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 《诗》、《书》,订《礼》、 《乐》,修《春秋》,对中 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老而喜《易》,曾达到“韦 编三绝”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