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必修2】5.2-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②第五章第二讲
一、选择题
1.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产生的变异是( )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复制,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项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都可以发生,引起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则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C项正确。

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的分离异常,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项正确。

答案:B
2.(2018·海南高考)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玉米的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偶然的杂交后代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类似于基因分离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移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A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不是遗传病;只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D
4.(2018·天水模拟)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还未加倍,含两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含四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既未减半也未加倍,仍含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减半,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既未减半也未加倍,仍含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染色体组暂时加倍为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D
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解析:本题要求正确把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同时明确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大豆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但仍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具有全能性,A项正确;单倍体植株细胞含2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变为40条,B项错误;因为植株X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有50%抗病,说明植株X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逐代增多,C项错误;基因突变只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错误。

答案:A
6.(2018·广东高考)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 .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解析:据图分析,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如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5和Ⅱ-6
均为携带者,他们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子女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

如果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也为携带者,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时,若女性为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患病概率一样,都为12
,若女性不为携带者,则他们所生女孩都为携带者,男孩都正常,应建议生男孩。

答案:B
7.双子叶植物大麻(2n =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 )
A .18+XX 或18+XY
B .18+XX 或18+YY
C .18+XX
D .18+XY
解析:花药的离体培养,实际上就是利用花药中的花粉粒单独发育形成植株,而花粉粒是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

由已知条件知,大麻为二倍体植物,且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 型,因此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粒所含的染色体为9+X 或9+Y ,经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单倍体中所含的染色体为9+X 或9+Y 。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所以9+X 或9+Y 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中的染色体增加为18+XX 或18+YY 。

答案:B
8.(2018·临沂模拟)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相关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B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 .可遗传变异的几种类型,通过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D .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可能未发生改变
解析: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故C项错误。

答案:C
9.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因此胚胎时期,通过进行染色体分析,即可检测是否患病。

由图可知,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呈正相关,提倡适龄生育。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0.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

(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

F1自交所得F2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与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
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乙、丙细胞中有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

(2)乙与甲杂交得F1,F1中A、a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甲的基因型为AAOO,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O,F1自交得F2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仅表现为抗矮黄病的基因型为aaBB、aaBO。

(3)甲与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F1有42条染色体,两个Ⅰ号染色体不能配对,所以可形成20个四分体。

F1基因型为AaEO,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A、aE、AaE、O),配子最多含有22(21+1)条染色体。

(4)(2)中的F1能产生四种配子,(3)中F1也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则后代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
16
,基因型AaBE、AAaBE、AaaBE。

答案:(1)结构生物进化(2)同源染色体9 2 (3)20 4 22 (4)3
16 11.(2018·海南高考)无籽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上,授粉后套袋。

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合子。

(2)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

该植株会产生无籽果实,该果实无籽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分裂。

(3)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解析: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刺激子房壁发育成果实,植株大量获得的最佳方法是植物组织培养。

答案:(1)雌蕊22 33 (2)减数(3)植物组织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