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闯关检测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闯关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2016山西4月质检)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2.(2016山西4月质检)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下面三题。

3.(2016陕西安康二模)“生态裂谷”最可能距县城( )
A.0—20 km
B.20—40 km
C.40—60 km
D.60—80 km
4.(2016陕西安康二模)“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D.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5.(2016陕西安康二模)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盐井镇为悠久的产盐古镇,附近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

在江两岸,人们依山势凿孔插桩,桩顶铺板,就地取岩土在板上铺垫成盐田,将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含盐的地下水)倒入,几天后盐便析出。

东岸产出的盐呈白色,品质好;西岸产出的盐呈红色,产量大。

每年3至5月是产盐旺季。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2016武汉模拟)导致西岸比东岸盐产量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地形
D.气候
7.(2016武汉模拟)推测形成两岸盐制品颜色差异的原因是( )
A.卤水种类的差异
B.太阳辐射的差异
C.生产工艺的差异
D.盐田垫土的差异
8.(2016武汉模拟)产盐旺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卤水丰富
B.晴天多,蒸发旺盛
C.市场需求大
D.江水平稳,利于运输
读长江中游某支流某河段分布图(图Ⅰ)和该河段河水水位年变化曲线图(图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
图Ⅱ
9.(2016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联考四)下列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等高线的值是70米
B.丙处夏季地下水补给河水
C.丙处的人们可以看见河里的行船
D.甲处修建公路平时有利于人们游览,汛期有利于防汛物资的运输
10.(2016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联考四)下列有关图中河流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为三角洲
B.乙处为冲积扇
C.丙处为堆积平原
D.丁处有沙洲
11.(2016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联考四)据图分析乙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 )
A.可以种植油菜
B.可以种植水稻
C.建设为滨河公园
D.利用荒地植树造林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6山西考前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藻类。

硅藻土是由古代硅藻遗骸历经数百万年形成的硅质沉积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材料的硅藻泥是具有消除甲醛、释放负氧离子的内墙环保装饰材料。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分布有我国目前最大的硅藻土矿床,已查明资源总量200亿吨,可采储量中一级品矿约占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该县正积
极推进“百亿硅藻谷”建设。

下图示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区域。

(1)简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硅藻土的形成过程。

(6分)
(2)分析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硅藻土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3)有同学对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建设“百亿硅藻谷”提出了质疑,试说明其质疑的理由。

(10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2分)
汉江全长1 532千米,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

汉江航运价值高,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

(1)在长江各大支流中汉江是历史上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简析其区位条件。

(8分)
(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简析其原因。

(12分)
(3)你认为要振兴汉江航运可采取哪些措施?(12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C 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

2.D 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3.A 结合材料可知,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示中距县城0—20 km的区域,地下水位最低,应该是“生态裂谷”的位置,故A项正确。

4.C 结合材料可知,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因此“生态裂谷”附近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A项错误;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B项错误;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C项正确;结合图文材料,“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应是地下水位下降,所以“生态裂谷”附近地带的地下水会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D项错误。

5.D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D项正确;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不适宜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 项错误;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B项错误;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做法不太现实,C项错误。

6.C 影响盐场晒盐产量的主要是地形、气候因素,与市场、盐井镇的技术水平关系不大,故排除A、B选项;澜沧江东西两岸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故排除D选项;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可知,西岸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有利于从江滩盐井获取更多的卤水,而东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能够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少,所以西岸比东岸盐产量大,故C选项正确。

7.D 由材料可知,两岸盐场均使用取自江滩盐井的卤水,且都是晒盐,因此A、C项错误;两地所处纬度、气候相同,所以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澜沧江东西两岸表层分别分布着白色和红色岩土,两岸就地取岩土在板上铺垫成盐田,产出的盐的颜色不同,因此盐田垫土的差异是导致两岸盐制品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8.B 由于当地主要通过江滩盐井卤水蒸发晒盐,因此产盐旺季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关系
密切。

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每年3至5月夏季风(西南风)势力弱,降水少,多晴天,而且正午太阳高度增加,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形成产盐旺季,B项正确。

9.D 结合图示等高线和示坡线分布知,图示等高距为5米,甲处应高于70米;该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为地上河,丙处夏季河水补给地下水;由于受大堤阻隔,丙处的人们看不见河里的行船;甲处处于长江堤防上,修建公路平时有利于人们游览,汛期有利于防汛物资的运输。

10.C 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冲积平原,丙处为堆积平原。

11.A 乙地位于沿河地带,在此处种植油菜可在河流汛期前收获。

二、综合题
12.答案(1)硅藻土分布地区数百万年前为海洋,海洋中的硅藻残骸在海底沉积形成硅质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即为现在的硅藻土。

(2)总量大,资源丰富;可采储量中一级品矿比重大,品位高;可用于工业、建筑等方面,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3)硅藻土的大规模开发将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本地市场需求量小,地处我国东北部边疆地区,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

解析(1)依据材料可判断硅藻土形成过程:先有海洋环境、硅藻沉积,后出露地表形成硅
藻土,说明有地壳抬升过程。

(2)在工业上用途很广,说明具有市场条件;最大矿床、资源总量200亿吨、可采储量中一级品矿占比高等信息说明具有资源条件;该县推进“百亿硅藻谷”建设,说明具有政策优势。

(3)注意观点是质疑,也就是反对,其理由可从开发条件不具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等角度分析。

13.答案(1)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程长,通航里程长;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利于
通航;全年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航道沟通南北,联系范围广。

流域内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2)新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航道;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船舶大型化(轮船替代帆船)使上游和支流(江窄水浅)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任答3点)
(3)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疏浚航道;改建阻碍通航的工程;港口设施机械化、现代化;船舶高速化;与陆运交通线联网;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修建调水(引江济汉)、蓄水工程。

(任答3点)
解析第(1)题,河流航运价值高,从水量大、通航里程长、水流平稳、通航时间长、与其
他运输方式联系多、运输量大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第(2)题, 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外因是其他运输方式取代了航运;内因从航运条件的限制性因素如航道淤塞、工程阻隔、船舶大型化等方面综合阐述。

第(3)题,针对第(2)题的原因进行措施的分析,改善外因和内因条件,特别是内因条件。

着重从加大资金、科技投入,疏浚航道,改建阻隔工程,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运等方面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