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调研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上高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滴滴涕的化学名称是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1874年由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在拜耳教授指导下合成。
此后便
________,整整尘封了65年。
它神奇的杀虫功效直到1939年才被瑞士盖基公司的化学家穆勒发现。
作为二战的中立国,瑞士于1942年8月把滴滴涕的标本和配方同时提供给交战双方。
纳粹德国并未予以足够重视,美国却
________,组织大批科学家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紧急攻关。
1943年10月1日,盟军解放了意大利那不勒斯,这座城市因纳粹对供水排水系统的破坏,正陷于伤寒大流行的灭顶之灾。
艾森豪威尔威尔将军紧急向华盛顿求援,美国辛辛那提盖基公司和杜邦公司首批生产的60吨滴滴涕火速运达。
1944年1月,那不勒斯的营房、街区和130万军民普遍接受滴滴涕喷洒,(),三个星期内________了伤寒流行。
在南太平洋战场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被蚊虫叮咬而死的疟疾人数,自从司令部决定增设专门喷洒滴滴涕的建制后,美军完全________了疟疾和热带病的威胁。
此外,从菲律宾、缅甸、中国前线到纳粹监狱、集中营,到处传来滴滴涕的佳音捷报。
由于功能强大、制造简易、价格低廉、广谱持久、人畜无害、储运方便等优良品质,滴滴涕在所有杀虫剂中一枝独秀,战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蚊虫叮咬疟疾而死的人数
B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因疟疾而死于蚊虫叮咬的人数超过阵亡的美军人数
C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被蚊虫叮咬却因疟疾而死的人数超过阵亡的美军人数
D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被蚊虫叮咬而死于疟疾的人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外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举消灭了传播伤寒的元凶,竟然是虱子
B . 竟然一举发现了虱子——传播伤寒的元凶
C . 竟然一举消灭了传播伤寒的元凶——虱子
D . 经过反复筛查,最终发现传播伤寒的元凶——虱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束之高阁如获至宝摆脱控制
B . 置之度外如获至宝战胜遏制
C . 束之高阁爱不忍释摆脱控制
D . 置之度外爱不忍释战胜遏制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下·绥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6年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后真相”的泛滥与智媒的兴盛存在着直接关联。
社交平台在新闻传播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各类碎片化的虚假信息、流言蜚语、轶事绯闻呈现病毒式传播的趋势。
相较于高高在上的主流媒体,网民们更愿意通过一个个“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
然而由于“圈内人”拥有相似的价值观,他们每天获得的信息都会经过“立场”的过滤,其中与之观点相左的观点、理念便逐渐消弭于无形。
加之“沉默螺旋”“寒蝉效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益发凸显,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忌惮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否则就要面临要么“退群”,要么“被请出”的结局。
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负面效应加剧了共识的撕裂,形成了各式各样“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偏见闭环”,阻断了不同社群和族群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愤懑、敌对、仇恨情绪,甚至暴力行为蔓延于线上线下,把互联网变成了“分裂网”。
造成“后真相”大行其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类智媒平台所依赖的算法推荐。
借用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的比喻,这种“算法利维坦”借助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兴起而扩张为一种新的霸权。
它在为个体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操控甚至吞噬整个人类社会。
美国学者的研究显示,社交平台的消息推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用户的社交网络。
社交平台通过关注用户的朋友圈来分析其兴趣爱好,再利用推送机制强化其社区归属感。
社交平台的把关机制则不是基于公共利益,其首要考虑的是“对用户来说什么是有趣的”。
因此,算法的出现不仅仅是信息传播主体的转变,更是把关标准的转变,而基于个体价值的“过滤气泡”机制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偏见闭环”。
失去了有效的跨文化对话和沟通,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又一次濒临文明冲突的边缘。
如何才能摆脱当前“算法利维坦”和“信息闭环”导致的跨文化传播困局,实现费孝通先生畅想的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到“美美与共”的天下大同?除了促使智媒在技术和机制上进行完善和修正之外,说到底还是要
提升人类自身的跨文化传播素养。
首先,无论是信息发布者、社交平台运营者还是用户都应当像对待自身文化那样,尊重其他文化。
其次,信息传播者应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再现外部世界。
再次,社交平台应建立适当机制来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尤其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的传播者,表达他们的意见。
最后,传播者应当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包容和汲取各种不同的文化。
(摘编自史安斌《互联网如何打破“偏见闭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于网民更愿意通过“部落化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社交平台上各类虚假信息甚嚣尘上。
B . “智慧媒体时代”兴盛,人们获得资讯的途径变多,社交平台对网民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主流媒体。
C . 社交平台为用户推送的消息都是用户觉得有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偏见闭环”。
D . “偏见闭环”的形成使得跨文化对话和沟通出现障碍,文明冲突的产生也与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剖析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中的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偏见闭环”产生的原因。
B . 文章在分析“偏见闭环”产生的原因时,引用了多个专业名词,使文章更加严谨,更具说服力。
C . 文章借用美国学者的研究来详细说明社交平台的推送机制,旨在证明算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D . 作者针对“算法利维坦”和“偏见闭环”导致的跨文化传播困局,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交平台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不断完善技术,修正机制,并对信息进行甄别,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B . 网民改变自己对待不同观点的态度,不同族群和社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偏见闭环”就有望被打破。
C . 算法推荐可能操控甚至吞噬整个人类社会,使人类濒临文明冲突的边缘,所以我们应抵制算法推荐。
D . 要想走出跨文化传播困局,信息发布者、社交平台运营者和用户首先应改变自己对其他文化的态度。
3. (9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生活的小县城,居民小区就只摆了两个绿色的大垃圾桶,并没有标明哪个是装干垃圾的,哪个是装湿垃圾的。
小区许多居民在倒垃圾时,根本不把纸张、餐盒等干垃圾和作为湿垃圾的厨余、果皮等分隔开,而是直接将装满干湿垃圾的袋子统统扔进垃圾桶。
由清洁工统一收集拉往各个集中收运点,再由专门的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
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小区好多住户家里只有一个垃圾篓,出门倒垃圾时,直接提上套在垃圾篓里的塑料袋。
垃圾在出门之前就没有分好类。
即便一些素质较高的住户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清洁工也是一股脑儿扔进垃圾车。
街边放置的垃圾分类桶,清洁工除了把能到废品收购站卖钱的可回收垃圾另行收集外,其它垃圾都统一拉往集中收运点。
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难推进,表面上看是垃圾分类方式单一造成的,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并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大幅度提高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成本。
在没有“硬要求”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小城镇多采取填埋的简单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摘编自《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人民日报》2018年5月30日)
材料二:
从一些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是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是影响该项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地方作出规定,居民一旦出现垃圾处理不分类的情况,就很可能面临一纸罚单。
与之配套的是,一些地方还对生活垃圾分类予以事无巨细的详尽指导,使之内化为居民基本的生活习惯。
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性规定。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方案》还强调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法治引领也需要因地制宜、相互配合。
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不仅仅是“要我做”,更要巧用规则设计来实现“方便做”。
(摘编自张璁《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材料三:
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首先应该让民众学会辨别垃圾。
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向民众宣传普及各类垃圾知识,让民众在家中就可以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最终方便回收。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让民众认识并
享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垃圾分类对于环保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好处。
广东东莞某社区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回收,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之后成为有机肥,社区就每个月向居民派发一次有机肥,供大家在栽花种草时使用;有更多需要的居民可以直接向社区提出,随时领取。
由于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社区的居民更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
不仅仅是让民众成为垃
圾分类的执行者,也要吸引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传播者。
比如可以邀请民众参观垃圾回收厂,邀请民众对垃圾分类建言献策……让民众培养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
(摘编自张一琪《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8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民众以及清洁工就很少将垃圾分类。
B . 生活小区的垃圾桶没有分类标志也是造成民众不主动将垃圾分类的原因之一。
C . 垃圾分类方式单一是造成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直接原因。
D . 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并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投入资本制约着小城镇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从生活中居民实际处理垃圾存在的现象中分析出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原因。
B . 材料二从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入手指出我国垃圾分类也需法治引领。
C . 材料二既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也客观地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利弊。
D . 材料三采用递进式结构,逐层深入的论述了怎样才能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
(3)请结合材料概括推进垃圾分类有哪些具体措施?
4. (12分)(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一是几号
安勇
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
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
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
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
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
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
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
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
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
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怍一团一一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
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
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
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
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
③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7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
爹就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
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无法忍受爹再这样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
爹似乎明白了,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
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著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那个劳动节一一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眼泪就流了下来。
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⑥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
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
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
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知道了五一是5月1号,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
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r-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⑦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
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
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
⑧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
(1)综观全文,分条陈述“爹”两次来校都让“我”丢脸理由。
(2)简析第⑤段多次描写同宿舍姐妹神态动作的手法和作用。
(3)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
(4)简要评价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20·常德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雷渊,字希颜,应州浑源人。
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
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
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
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
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
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
不数月,闾巷间多画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
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
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
坐此为人所讼,罢去。
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
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为文章诗喜新奇。
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税,击豪右,发奸伏,一邑大震,称为神明。
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
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节选自《金史雷渊传》)
(二)
雷渊,崇庆二年进士,授泾州录事,不赴,改东平府录事,以劳绩遥领东阿县令。
东平,河朔重兵处也,骄将悍卒不可制。
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
不数月,家有渊画像。
虽大将亦不敢以书生遇之。
调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巡行河南,搒掠藏吏,风采凛凛。
蔡下一兵与权贵人有连,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
渊捕得,
数以前后罪,杖杀之。
老幼聚观,万口称快,然亦坐是失官。
先是,北兵突入倒回谷,势甚张。
平章芮公逆击之,突骑退走,填压溪谷中,不可胜算。
诸将议不定,释之勿追。
渊请急歼之,主兵者不能用。
后闻北兵狼狈而西,马多不暇入衔,始悔不从渊言。
渊学甚博,文甚奇。
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摧折,卒不能变也。
(节选自宋濂《哀志士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B . 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C . 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D . 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依次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殿试。
B . 《易》,《五经》之一,它既是儒家经典,也是道家经典。
《易》又称《周易》;后因尊儒尊孔,又称之为《易经》。
C .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等学府。
入太学学习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管理者称祭酒。
D . 豪右,封建社会中的富豪家族。
汉代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与之对应的是闾左;而在一般的兵车,侍卫在右卫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雷渊在东平做官前,当地骄将悍卒挟外敌自重;其上任后,便扭转了骄将悍卒不可制的局面,因此受到百
姓拥戴。
B . 前文概况写,后文详写,叙写了雷渊敢于惩治赃吏,处置权贵手下作恶多端的士兵。
其本人也因此被免了官职。
C . 倒回谷一战的记叙,前文对人物描写较为粗糙;后文则写出主战、主和两派人物,从侧面表现雷渊的军事谋划能力。
D . 两文都重点记叙了雷渊的铮铮风骨,嫉恶如仇的秉性。
写他遇有不平之事,则慷慨激昂、痛斥邪恶,较为生动形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②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
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二)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1)诗人不像“凌霄花”,不学“痴情的鸟儿”,不似“泉流”“险峰”甚至“日光”“春雨”,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来看,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可以作为切分点的诗句是:
(3)试分析诗中所写的橡树、木棉的象征意义。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20高一上·安庆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婚后多年操劳家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正因为女子辛劳,男子婚后才没有家务烦恼。
(2)易水诀别,当高渐离击筑时,荆轲相和而歌:“ ________,________ 。
”此歌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高尚风范。
(3)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远村朦胧迷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这是乍归田园、身心愉悦之人体察到的田园之美。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6高二上·嘉峪关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然而,________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
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