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重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写作背景
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
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
2.写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学习生字:亦、抹、宜
3.交流识字技巧。
减一减:迹-辶=亦谊-讠=宜
多音字:抹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饮,左右结构,衣补旁。
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衤”的横撇与竖笔相接于横中线。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
1.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
(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①题解: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饮酒。
湖上——点名地点
初晴后雨——表明天气
写作背景:170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③由“潋滟”这个词语,你能想到怎样的场景?
预设:湖水荡漾、波光闪动、浮光跃金、波光粼粼……
④前两句大意: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⑤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⑥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亦:也。
⑦由“空蒙"这个词语,你能想到怎样的场景?
预设:山色迷蒙、远山朦胧、迷雾浓云……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景色朦胧,也是那么奇妙!
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非常合适。
⑨后两句大意:若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
⑩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西湖和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西施无论浓妆艳抹还是淡扫娥眉,总是风姿卓越,西湖不管雨天还是晴天,都美妙无比,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3.明确主题思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
拓展延伸
西湖景色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后流下了绝妙诗词,流传千百年,让人赞叹不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歌大意: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诗词大意: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
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课后作业
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积累描写西湖的诗词,试着理解大意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