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2010级政治(《文化生活》)
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51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温江区爱美家具公司工人从事生产活动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举行学校运动会③甲
欢同学妈妈在超市购买蔬菜、水果④陈亦亨同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⑤某国议员竞选⑥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⑦伦理道德观念⑧我国科技人员攻克克隆技术
A.①②④⑤⑦⑧B.②③④⑦⑧C.②④⑦⑧D.②④⑥⑦⑧
7月15日至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在香港特区举行。
据此回答2~4题。
2.文化周通过100块展板、500幅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和60件文物,全方位介绍西藏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3.文化周还展出50幅唐卡,这是西藏独有的绘画艺术,还专门举行中国藏传佛教法事活动,可见()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4.文化周旨在通过展现绚丽多姿的西藏文化,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这体现了
()
A.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B.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D.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5.有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这种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它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B.是片面的,它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C.是错误的,它没有看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是全面的,它客观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6.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蚀
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提高我们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我们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成功
8.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放爆竹。
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
材料告诉我们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
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惟一标准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D.文化遗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0.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于五年前的2005年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世界汉语大会的举行,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
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促进先进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C.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D.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
11.文学采风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而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观点符合这一关系的是()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来自于社会实践③社
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我国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B.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网络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D.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3.今年1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德国援引著名学家席勒的诗句“我们手拉手,就能拥有全世界”来激励人们战胜经济困难的信心。
席勒还说过一句话:“人们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我们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14.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和青少年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
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009年7月27—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
首轮对话在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合作达成四项成果。
回答下题。
15、奥巴马在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他解释说,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共同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之间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
即便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材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美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同样有现实意义
③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相互依赖性加深④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
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6.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
18.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2009年10月16日至28日在山东省举行,
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名为“泰山童子”,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
和富于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
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创作完成。
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19.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走了,留下了一位科学家对祖国赤诚的爱。
他的一生,国为重,家为轻,他用毕生的情感、智慧和忠诚,写就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辉煌人生。
你认为下列哪些名言符合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
这表明侗族大歌
①是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④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回答下两题
22.该文件的出台,是对我国软实力经济的加速提升,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次重拳出击。
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振兴文化产业之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②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③文化产业对人的成长有着持久影响④离开社会效益就会影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
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主要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明时期
D.明清时期
26、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27.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名言强调了: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力量是巨大的
28.《孙子兵法》成书至今虽已两千多年,但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理论高度概括,实践层出不穷,在现今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从人际关系到国际战略,它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起来
D.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9.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
对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B.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
C.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
D.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30. 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
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
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③
31.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32.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这句话给我们的经济学启示是( )
A.必须承认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B.必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C.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D.必须抑制消费,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33.在一些电子秤销售点,只要在一些经过电子芯片改装的电子秤上输入几个数字密码,就可以随意操控所称物品的重量数据,而消费者所购物品价钱就可能陡增十几元甚至上百元。
漫画中这一行为
( )
黑芯片
①破坏了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②是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非法行为
③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④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34. "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表明( )
A.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都存在雇佣关系
B.在我国,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是平等的
D.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逐渐取代国有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 49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49分)
35.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会议要求小学要在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初中要在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普通高中一、二年级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
学校的文本和音像教材等要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统一组织编写和制作,经审定后统一使用,未经审定的不得进入学校。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36.近来,一些媒体就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中严重“入超”、出现“文化赤字”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文化赤字”问题的凸显,说明在中国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不是超级大国,重要的依据就是中国不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有人说,要削除“文化赤字”,就应坚决抵制外来文化。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2)简要说明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大意义。
(6分)
37.谁也不曾料到,2008年竟是如此艰难的一年,但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5.12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劈山开路,全民抗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沉着应对;但是我们也迎来了“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
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祖国我们为你骄傲和自豪。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3分)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10分)
38.2008年7月,由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五部门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骄傲》特别节目成功完成录制。
这是中央电视台第四次举办《中国骄傲》特别节目。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节
目是以抗震救灾为内容,通过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提炼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在两个小时的节目中,观众通过“勇者不惧”、“一言九鼎”、“义无反顾”、“智者不惑”、“仁者爱人”等五个主题章节,感受灾难来临时被困者的坚强、救援者的果敢、成功自救的智慧和大爱无疆的情怀。
这台节目抓住了民族精神这根主线,真正让大家明白了为什么在这样巨大的灾难中,我们全国人民能万众一心、无私奉献、共渡难关。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今天我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
(10分)
39.有人认为:“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必关注它。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