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立即整改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问题隐患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立即整改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
安全问题隐患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公布日期】2023.05.28
•【字号】
•【施行日期】2023.05.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
正文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立即整改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问
题隐患的通知
池州市应急管理局:
5月23日至26日,我厅对你市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等3家涉及过氧化、硝化和液氯生产的高危细分领域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了省级核查,并对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生产许可现场核查,共查出问题隐患141项(见附件)。
其中,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存在螺带干燥机未按照设计文件安装氮气止回阀和爆破片等8项重大事故隐患。
请按照应急管理部办公厅《2023年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要求,严肃依法处理。
请你局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依法实施停产整改措施。
对检查中发现的其他事故隐患,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排除,未能立即排除的,要督促及时制定隐患整改“五落实”方案,建立整改责任、措施和进度“三清单”,形成管理台账,认真落实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请你局将相关整改方案、执法文书、工作落实情况于6月25日前报送我厅。
联系人及电话:王美美,*************。
附件:问题隐患清单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2023年5月28日附件
问题隐患清单
一、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一期SIL验证报告中氧化塔温度高高联锁逻辑与SIS系统中逻辑不一致;企业未按照SIF回路检验测试周期要求提供联锁回路调试记录。
2.1#工作液储槽氮封现场压力表指示有误。
3.二期氢化液输送泵未设置轴承及定子温度报警联锁,与设计专篇不一致。
4.一期氢化液槽、氧化液贮槽、循环工作液槽、粗芳烃贮槽、工作液贮槽氮气管道自力式调节阀后未设置现场压力表,且缺少远传压力检测仪表,氮封压力信号未远传至控制室。
5.请排查DCS画面中工艺参数有闪烁和问号的仪表是故障还是超过量程。
6.过氧化氢储罐DCS系统温度高高限阈值为70℃,温度高高限阈值设置不合理;温度高报阈值为55℃与设计专篇45℃不一致。
7.过氧化氢储罐脱盐水采用手动注入措施,建议采用温度高高联锁自动注入脱盐水措施。
8.二期项目下列与设计文件不符,且未见设计变更文件:循环工作液泵出口流量FT2401与氢气压力调节阀未组成调节回路;氢化液泵入口和氧化液储槽出口pH 计未安装;净化塔上塔至下塔管线上在线分析仪未安装。
9.核实工作液预热冷却器E2102入口是否设置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止回阀;核实氢化液过滤器出口阻火器是否安装。
10.双氧水储罐事故脱盐水注入管线上未见pH分析,建议将来自全厂脱盐水管线上的pH通讯到双氧水控制室或增加pH计。
11.二期Hazop分析建议措施中下列措施未落实:①氢化液储罐压力低报警未设置;②NDDE10氢化液泵停且氧化塔内尾气氧含量达到10%时联锁关闭FV2201。
二、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
(一)硝化专项核查方面
205车间:
1.硝化釜的出料采用氮气压料,施工图设计文件未设计氮气管线。
2.浓缩釜少装一个液位开关,与设计文件不符。
3.离心机区域(涉及二氯乙烷)有铁质工器具。
(重大事故隐患)
4.螺带干燥机未按照设计文件安装氮气止回阀和爆破片。
(重大事故隐患)
5.M58Z操作规程中的工艺信息与《M58Z产品工艺安全信息档案》中的工艺信息不一致。
6.浓缩釜的加热蒸汽调节阀不具备自动切断功能。
7.请设计单位对浓缩釜夹套加热蒸汽漏入釜内的意外加热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管控措施;明确在搅拌桨故障时是否需要采取切断加热蒸汽等控制措施。
8.M58Z2硝化操作规程未明确临时操作(短期停车)的工艺控制指标、报警参数等;异常工况处置方法不具体,每项处置措施应具体到阀门位号及控制方式。
9.DCS画面不能完全反映设计的PID图,硝化釜缺少氮气压料管线及控制阀等。
10.部分报警值设置与操作规程不一致,如硝化釜液位、浓缩釜冷凝器冷却水的压力和温度与联锁值相同。
11.浓缩釜加热蒸汽管线上的安全阀未按照设计文件安装。
(重大事故隐患)
12.205车间基本过程控制系统中硝化进料未采取双切断措施,TCU蒸汽管线未采取切断。
13.205车间基本过程控制系统未在操作员界面设置紧急停车功能“软”按钮;205车间未在操作员界面设置安全仪表系统“软”按钮。
14.控制室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独立的双路在线UPS电源。
15.205车间硝化物蒸馏安全控制与联锁的重要参数未设置现场声光报警。
16.205车间硝化装置上下游工段(如M58Z1-Y1合成釜、萃取、离心、干燥)未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重大事故隐患)
17.硝化釜转料阀与紧急泄放阀仪表气源根部阀共用,未独立设置。
18. 205车间未设置可燃有毒气体区域声光警报器。
19.化学反应安全风险研究与评估报告缺少2,5-二氯-4-六氟丙氧基苯胺热稳定测试结果。
20.05R206a/b硝化反应釜冷却水流量、搅拌电流或转速参数未进行监控。
(重大事故隐患)
21.05R210a浓缩釜未对压力参数进行监控。
22.硝化装置紧急冷却系统未采用独立的柴油泵系统。
23.05R206a/b硝化反应釜倾泻排放系统事故应急槽液位无远传显示报警设施。
24.05R206a/b硝化反应釜所在防火分区内未设置自动喷淋等降温系统。
206A车间:
25.硝化釜底部出料管线上氮气进料位置与设计文件不符;出料空气泵的压缩空气未安装,并未按设计文件安装自控阀。
26.车间内多处接受釜出料的去向不明。
27.硝化釜的两只紧急冷却水SIS阀未在DCS画面上显示运行状态。
28.DCS部分报警参数设定与操作规程不一致,如硝化釜压力、温度低和低低等。
29.共线产品的DCS控制画面应分产品工艺流程组态。
30.206A车间基本过程控制系统中硝化进料未采取双切断措施,TCU蒸汽管线未采取切断措施。
31.未在操作员界面设置安全仪表系统“软”按钮。
32.206A机柜间内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独立的双路在线UPS电源。
33.206A车间硝化物蒸馏安全控制与联锁的重要参数未设置现场声光报警。
34.206A车间硝化装置后处理工段(如萃取、离心、干燥)未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重大事故隐患)
35.车间泄爆罐安装的磁浮子液位计测量密度与罐内应急水的密度不符,远传液位信号未接到DCS系统。
36.硝化反应釜06R209冷冻水SIS紧急切断阀失气状态下阀门回讯为关状态(应该为开),核实合规性。
37.206A车间未设置可燃有毒气体区域声光警报器。
38.206A车间接受槽06T304就地磁浮子液位及远传液位计(-21mm)显示错误。
39.化学反应安全风险研究与评估报告缺少06R303成盐工艺反应热风险评估结果及4,5-二-2-氨基苯甲酸乙酯盐酸盐热稳定测试结果。
40.06R209硝化反应釜上设置与硝化反应无关的硫酸、二氯乙烷物料管道,应辨识风险,核实与设计一致性。
41.06R209硝化反应釜冷却水流量参数未进行监控。
(重大事故隐患)
42.硝化装置紧急冷却系统未采用独立的柴油泵系统。
43.206R209硝化反应釜以及硝化工艺上下游装置所在防火分区内未设置自动喷淋等降温系统。
44.生产车间内多处放有铁质工器具。
(重大事故隐患)
(二)项目安全设计诊断和精细化工“四个清零”方面
45.根据关于推动建立高危细分领域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通知(皖应急函〔2023〕550号)有关要求,对照硝化、氯气等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指南(试行)要求,完善设计诊断内容。
46.完善化学反应安全风险研究与评估报告有关成果运用情况诊断内容。
47.硝化装置上下游工段(如M58Z1-Y1合成釜、萃取、离心、干燥)未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三)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应用提升方面
48.风险分级清单中未见公用工程、RTO风险分级。
49.隐患排查记录不完善,如2023年5月9日丙烯腈罐区2小时一次排查表中液位记录不正确(实际为空罐,却记录为正常液位);储罐温度计每年检测一次,但未提供年检资料。
50.隐患排查整改记录不完善,如2022年12月3日,排查装卸操作规程不完善,但未见整改前后照片。
51.隐患排查记录中有转办记录,但是未见公司关于转办的管理制度文件。
三、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
(一)评价报告部分(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
1.特种设备一览表
2.2-7与F5.1不一致,压力管道台账太简单,补充完善起重设备、压力管道检验检测合格情况评价,完善特种设备(包含压力容器、起重设备、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情况汇总表。
2.F5.4可燃有毒气体检验台账未包括氯化氢和氧气报警仪,补充新增氢气、
氯化氢、氯气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探头检验合格情况评价,完善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探头检定情况汇总表;F5.5缺氯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台账。
3.附图应附设计单位出具有出图章的总平面布置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可燃及有毒气体布置图等竣工图,并且要清晰。
4.DCS报警联锁表内容不全,如缺少液氯储槽、液氯气化、氢气压缩机电机定子温度等报警联锁阈值。
5.核实SIS系统联锁表,如氯气总管压力(3取2)、液氯储槽高高液位联锁与控制室SIS系统联锁逻辑不一致。
6.设备表中补充完善温度、压力操作参数和设计参数。
7.细化企业供配电系统和用电设备负荷等级评价;完善仪表供电、仪表空气后备能力符合性评价。
8.补充阻火器等安全设施符合性检查及评价。
9.补充完善安全阀、爆破片位置、型号、设定值评价内容。
10.补充完善高纯盐酸工序氯化氢尾气处理系统风机、循环泵等设备设施冗余配置等评价内容。
(二)现场部分(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
11.氯压机B处于停机备用,但是SIS联锁摘除,未见联锁摘除/恢复记录。
12.控制室不能保证24小时存有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氯气处理车间分析未按操作规程规定的频次进行分析记录。
13.液氯岗位操作规程无联锁和报警值一览表;氯压机轴承和振动报警值未变更。
14.液氯岗位巡检记录表中签字人王志柏和高友胜无氯化工艺操作证。
15.氯化氢合成炉的氢气流量和氯气流量自动调节未投用,建议进行风险评估。
16.液氯装卸台上来自车间的压力氯气管道CL-0817b-50-B3RF2缺一只手动阀;装卸厂房有一个新增管道墙孔未封堵。
17.氢气压缩的氮气管道标识不全,压缩机三回一管道无流向标识。
18.高纯盐酸工序的氢气缓冲罐底部排凝阀单阀盲法兰盖排水时打开,未及时恢复;盐酸合成炉底部开车放空管线上阻火器前后法兰螺栓未上全;盐酸合成炉B 夹套水管线法兰漏水。
19.氢气处理工序氢气水捕集器开车补水管线只有单阀,建议安装双阀或增加一只止回阀。
20.液氯装卸车用氯气温度71℃,规范要求不超过40℃。
21.高纯盐酸工序和硫酸、次钠罐区的泵区与储罐在一个围堰内,与设计布置不符。
22.DCS中液氯气化温度低报警值未设置。
23.GDS中环境氧气检测器量程100%VOL设置不合理,报警阈值未设定。
24.检查中液氯储槽两台液位计现场表指示值分别为1137mm、1521mm,误差较大。
25.石墨合成炉中1台火焰检测器显示表头内水雾严重。
26.液氯槽车充装平台未设有两处以上不同方向的逃生通道;液氯槽车充装平台氯气泄漏检测报警探头数量不足;高纯盐酸工序二楼氢气进料自控阀处氢气泄漏检测报警探头数量不足。
27.氯气洗涤塔和干燥塔未设置循环液流量检测和低报警。
28.液氯贮槽出口管线未设置两道切断阀,仅设置一道切断阀接入DCS系统,未接入SIS系统。
(三)硝化专项核查方面
29.硝化装置区有一个与设计总图不符的检维修棚子。
30.硝化倾泻排放系统事故应急池水位无监控,水量不足;池顶建议封闭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检测措施。
31.根据反应风险评估报告中硝化物料热分解温度,评估硝化后续处理工序的正常操作温度以及超温等是否会出现二次分解。
32.DCS画面中一期硝化的硝化反应器氯苯加料控制方式与设计流程不一致;一期1#~4#后处理温度计为双温度显示,DCS画面中只有一个显示。
33.硝化装置DCS控制操作每班均有未持证人员,建议制定每班岗位排班表,确保有证人员操作硝化反应和精馏工序。
34.结晶工序部分阀门操作通过DCS控制室操作人员对讲机指挥进行。
35.二期硝化车间一楼两台氯苯储槽底部联通平衡管在车间内直排大气,应接至车间外安全位置或接至同类型尾气处理设施,并安装阻火器。
36.查硝化岗位操作规程,带料停车后未明确停车期间的工艺控制指标、报警参数;未规定搅拌开启、停止的操作要求,特别是反应过程中搅拌中断后重新开启的条件。
37.硝化车间T1101洗涤塔未进行设备静电接地。
38.水氯苯分离器V1109设有简易水封槽,无设计变更。
39.硝化混酸进料未实现远程可视化。
40.主塔、干燥塔顶气相管道未按照设计PID图安装爆破片。
41.SIS联锁逻辑中,设计专篇、施工图、SIL验证报告、控制室SIS系统中多处内容不一致:如施工图中安全仪表电源故障、1#后处理等温度高高、汽提塔温度及压力高高、干燥塔温度高高等联锁功能回路未在SIS中实现;SIL验证中浓缩V-0150液位功能回路未在SIS中实现。
42.未根据SIS验证报告中检测周期要求,对硝化装置各SIF功能回路进行仪表单调及回路联动调试。
43.未在DCS操作员界面设置自动(紧急)停车功能“软”按钮。
44.硝化装置DCS系统自动控制回路投用率低,大多数调节回路处于远程遥控状态,应全面进行风险分析和提升仪表控制水平。
45.SIS系统中,硝化反应器冗余温度检测元件未配置在不同的卡件上。
46.硝化反应釜未设置冷却水pH计。
47.基本过程控制系统中硝化进料未采取双切断措施,精馏、浓缩、干燥等工序未设置温度高联锁切断蒸汽加热介质的措施。
48.二期硝化器硝酸、硫酸进料流量与调节阀开度在DCS流程画面中显示混乱。
49.二期硝化混酸冷却器FIC1105回路在DCS流程画面中的调节阀,在装置现场实际无此设备。
50.硫酸、硝酸进料流量计、调节阀旁路未挂“常闭”标牌。
51.环形硝化反应器氮气管道及V1116萃取锅循环冷却水进出口管道采用手动截止阀,未能实现自动化控制;V1116萃取锅氯苯等部分物料管道介质及流向安全标识缺失。
52.环形硝化反应器混酸加料操作未设置限制进料管径、设置限流孔板等固定不可超调的限流措施来控制最大允许流量,环形硝化反应器未设置压力监测设施,应辨识风险,核实设计合规性。
53.1#~4#后处理器反应系统倾泻排放系统未排至车间外设置的事故应急池。
54.T0104/T1104精馏塔温度、压力超标时,未设置自动切断加热介质开关阀;T0104/T1104精馏塔冷凝器出料温度高无联锁关闭加热介质阀门;
T0104/T1104精馏塔未设置紧急冷却及超压排放设施。
55.硝化装置未设置紧急冷却系统,紧急冷却系统宜采用独立的柴油泵系统。
(四)液氯生产企业核查方面
56.氯压机B处于停机备用,但是SIS联锁摘除,未见联锁摘除/恢复记录。
57.控制室不能保证24小时存有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氯气处理车间分析未按操作规程规定的频次进行分析记录。
58.液氯岗位操作规程无联锁和报警值一览表;氯压机轴承和振动报警值未变更。
59.液氯岗位巡检记录表中签字人王志柏和高友胜无氯化工艺操作证。
60.氯化氢合成炉的氢气流量和氯气流量自动调节未投用,建议进行风险评估。
61.液氯装卸台上来自车间的压力氯气管道CL-0817b-50-B3RF2缺一只手动阀;装卸厂房有一个新增管道墙孔未封堵。
62.氢气压缩的氮气管道标识不全,压缩机三回一管道无流向标识。
63.高纯盐酸工序的氢气缓冲罐底部排凝阀单阀盲法兰盖排水时打开,未及时恢复;盐酸合成炉底部开车放空管线上阻火器前后法兰螺栓未上全;盐酸合成炉B 夹套水管线法兰漏水。
64.氢气处理工序氢气水捕集器开车补水管线只有单阀,建议安装双阀或增加一只止回阀。
65.液氯装卸车用氯气温度71℃,规范要求不超过40℃。
66.高纯盐酸工序和硫酸、次钠罐区的泵区与储罐在一个围堰内,与设计布置不符。
67.DCS中液氯气化温度低报警值未设置。
68.GDS中环境氧气检测器量程100%VOL设置不合理,报警阈值未设定。
69.检查中液氯储槽两台液位计现场表指示值分别为1137mm、1521mm,误差较大。
70.石墨合成炉中1台火焰检测器显示表头内水雾严重。
71.液氯槽车充装平台未设有两处以上不同方向的逃生通道;液氯槽车充装平台氯气泄漏检测报警探头数量不足;高纯盐酸工序二楼氢气进料自控阀处氢气泄漏检测报警探头数量不足。
72.氯气洗涤塔和干燥塔未设置循环液流量检测和低报警。
73.液氯贮槽出口管线未设置两道切断阀,仅设置一道切断阀接入DCS系统,未接入SIS系统。
74.液氯贮槽泄漏事故氯装置与电解事故氯、透平机密封气吸收装置及次氯酸钠生产装置共用,液氯贮槽泄漏事故氯装置(液氯充装产生的废气可以并入)未独立设置。
(五)装置设备“带病”运行方面
75.高纯盐酸工序的氢气缓冲罐底部排凝阀单阀盲法兰盖排水时打开,未及时恢复;盐酸合成炉底部开车放空管线上阻火器前后法兰螺栓未上全;盐酸合成炉B 夹套水管线法兰漏水。
76.硝化管道混酸器外表面很脏,存在腐蚀现象,其下部设置临时接液盘与收集桶。
77.低油塔闪蒸罐V1143现场压力表显示值0.58MPa,压力变送器显示值
0.49MPa,误差较大。
78.废酸浓缩工序中氯苯进料金属转子流量计故障。
79.二期装置干燥真空泵响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