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优22”小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优22”小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1.育秧技术
培育健壮秧苗,是机插稻成败的关键培育秧苗群体质量均衡,密度基本一致,根系发达,白根量多,根系盘结牢固,提起不散,形如毯状,适合机械化插秧标准秧苗。

在育秧上主要采用机播小苗育秧,它具有播种均匀,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标准秧苗的有效途径。

1.1指标
1.1.1秧苗标准:秧龄19-22天,叶龄3.5叶左右,苗高15-20厘米,叶挺色绿,苗齐、苗匀,无黄叶,无病虫危害,茎基部粗扁有弹性,茎基宽大于2毫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

1.1.2秧块标准:秧块长58厘米、宽28厘米、盘根带土厚
2.0-2.5厘米,根系盘结牢固,形如毯状,提起不散,厚薄均匀一致。

每平方厘米成苗数1.5-2.0株。

1.2育秧
1.2.1 床土准备:床土可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和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肥沃的可不经培肥。

用稻田土作床土的要进行培肥,在冬翻、冬融的基础上,亩施BB肥50公斤,连续旋耕2-3遍后,过筛、堆制,并覆盖农膜使床土熟化。

1.2.2 床土加工:在4月底前,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细土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进行过筛,使细土粒径不大于5毫米,过筛结束后集中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适中,要求达到手捏成团,
落地即散,并用农膜覆盖,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1.2.3 秧田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照秧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播种前10-15天上水耕田耙地,秧田分三次做成,当天摊田开沟做毛秧板,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米,秧沟宽0.3米,深0.2米,并耥平秧板,秧板做好后排水,隔天再拉绳抄起沟泥补低整平秧板,使秧板达平、光、直后晾板,使板面沉实,播前二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

1.2.4 材料准备:每亩大田备足20-22盘、无纺布等辅助材料。

1.2.5 种子准备
1.2.5.1用种量:每亩用种量2-2.5公斤。

1.2.5.2药剂浸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2天,再用菌虫清(30克)+吡虫啉(10克)+水(8-10公斤)浸谷种(4-5公斤),浸种时间长短应随气温而定,一般5月底以前浸种的要求浸足60小时。

1.2.5.3催芽:稻种浸种消毒后不需清水洗种,可直接沥干后催芽。

一般情况下,上堆后的稻谷在自身温度上升后要掌握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要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迅速,催芽的长短可根据9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

为了增强芽谷播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提高播种质量,一般在谷芽催好后,应置室内摊晾4-6小时,至稻谷表面晾干后再行播种。

1.2.4播期:5月18日左右播种, 6月10日左右机插。

掌握“宁可田等秧,切勿秧等田”原则。

1.3育苗
1.3.1调试好机播设备:应事先调试好机播设备,使盘内底土厚度稳定在2厘米左右;精确调整好播种量,使盘播芽谷稳定在预先确定的适宜范围;覆土厚度0.3-0.5厘米,以看不见芽谷为宜;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覆土后10分钟内盘面干土自然吸湿无白面。

同时,应随时观察播种质量,调整好相应环节。

1.3.2机播后集中保温促出芽,隔日移至秧田:播种结束后,宜在室内或场地上叠盘集中堆放,并覆膜遮光,保湿、增温促出芽。

叠盘高度宜不超过30盘,场地上堆放的顶部放一层空盘,堆放时间一般在24-28小时,当有60%以上芽鞘出土即可。

之后移至秧田进行拉线摆盘,置于秧板。

秧盘摆放采用两盘对排,盘底与秧板密合。

秧盘铺好后,秧田同样需及时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并迅速排放,以弥补秧板水分不足,同时也应及时覆无纺布,即选用每平方30克的农用无纺布盖在播好的秧盘上,并拉直四周封紧,起到覆盖遮阳、保温、保湿,防播后大雨冲刷、防高温烧苗、防虫害、雀害等作用,确保齐苗、匀苗。

播种封无纺布后灌一次平沟水,以利保湿促齐苗,开好塌水缺口,预防下雨淹没秧板。

1.4秧田管理
1.4.1及时揭膜:一般在播后4-5天,第一叶完全抽出时揭膜炼苗,覆盖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7天),以免秧苗素质下降。

做到先上水后揭膜,揭膜掌握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1.4.2 湿润促壮:整个秧田期保持秧板湿润,忌长期深水灌溉造
成烂根烂秧,机插前3-5天,排水炼苗,确保机插时能提起秧块不断不散,形如毯状,以利秧苗搬运和机插。

特别是在起秧机插前,雨天要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机插。

1.4.3 看苗施肥:床土培肥的可不施断奶肥,床土没培肥及苗叶色淡的秧苗断奶肥于一叶一心期建立浅水层后,苗床亩施尿素5公斤于傍晚露水未上来前撒施,施肥后再用少量清水喷洒一遍,以防肥害,栽插前3-4天施好起身肥,亩施尿素5公斤,施后同样用少量清水淋洒一遍。

1.4.4 防病治虫:根据植保部门意见防治。

2.大田机插与栽培技术
2.1机插前准备工作:确保苗体素质,增强栽后抗逆性,同时做好大田栽前的耕翻、平整,保证插秧机的作业质量。

机插秧苗准备与大田精细耕整要密切配合,确保机插质量和秧苗的早活快发,奠定高产基础。

2.2大田栽培技术
2.2.1精细整地:选用绿肥茬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田块,在做好沤田的基础上,机插前2-3天上水耙田,耙田次数不宜过多(过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以耙碎耙平为宜,然后用人工整平,做到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并清除田间残渣杂草。

田整平后不要立即机插,一般要让泥浆沉实1-2天(沙土1天,粘土2天),并保持浅水层,防止晒干,田面发僵,机插前要排除田内过多的水,以瓜皮水(1厘米)栽秧最好。

2.2.2施足基肥:机插秧是小苗移栽,缓苗期长,分蘖发生推迟。

肥料运筹要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全生育期总用氮量21-23公斤(折纯氮),前氮∶后氮为8.5∶1.5,养分配比:N∶P2O5∶K2O为1∶0.3∶0.4左右。

基肥:机插一周前亩施BB肥25公斤,或亩施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

2.2.3合理密植:行距30 cm、株距14-16cm;亩穴数1.4-1.5
万穴;每穴2-3株,基本苗3.5-4.5万株。

机插时要做到清水淀板,薄水浅栽,田面水层深度1-2厘米,栽插深度1.5-2.0厘米,不漂不倒。

机插结束后浅水、湿润促活棵。

2.2.4大田管理
2.2.4.1水浆管理:
栽插阶段,薄水浅插。

活棵阶段,浅水、湿润促活棵。

分蘖前期,浅水与干湿交替相结合,水深3厘米左右,不淹没心叶,灌一次水待其然落干后再上新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早生快发。

分蘖后期,结合病虫防治干湿交替,提前搁田(总苗数为穗数苗80%),由轻到重分次搁成控制无效分蘖,高峰苗为穗数苗的1.5倍左右,抽穗前轻搁田促抽穗整齐;
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溉,提高结实率。

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做到浅水潮潮清;9月份以湿为主,10月份由湿转干,以干为主;一般在收割前7~10天断水,以利养根、
保叶、争粒重。

2.2.4.2肥料运筹
活棵分蘖肥:活棵返青肥,亩施碳铵20公斤或亩施尿素6-8公斤,第一次分蘖肥亩施BB肥25-30公斤,间隔一星期左右可视苗情施第二次分蘖肥,亩施尿素4-6公斤,同时注意捉黄塘促平衡。

长粗肥:原则上控制氮肥施用,以钾肥为主,亩施氯化钾6-8公斤,做到带肥搁田。

穗肥:倒3叶露尖时一次施用,亩施BB肥12.5-15公斤。

2.2.4.3病虫草防治:
要根据当地的病虫草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制订科学的防治策略,选准药剂进行防治。

具体防治对象、防治日期、用药种类、用药量按植保部门意见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