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
作者:嘉依娜•热合木霍加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8期
【摘要】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各种艺术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手风琴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必然要迎合多元化发展趋势才能获得健康、长久的发展。

本文在深入剖析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俄罗斯
2006年,李聪教授在国际艺术周上提出了一个理念——“中国手风琴的多元化发展”。

随后这个理念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手风琴音乐演奏者和教育者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人们审美情趣不断变化、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我国手风琴艺术仍需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中国手风琴艺术起源
关于手风琴艺术的起源,存在很大的争议。

追根溯源,手风琴源自中国。

中国有一种古老的乐器“笙”。

1777年,一位西方的神父把“笙”带到了欧洲。

1829年,奥地利人米安利用“笙簧”原理发明了一件乐器,并起名为“手风琴”。

后这种乐器被传到俄罗斯。

俄罗斯人改变了“手风琴”的外形,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俄罗斯手风琴曲。

所以,一提及手风琴,人们便会联想到俄罗斯。

二战后,大批俄罗斯人难民流落到我国东北等地。

为了生存,俄罗斯的手风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不得不在中国进行表演和教学。

俄罗斯手风琴艺术由此被传播到中国大地上,并逐步融入到中国民族文化体系中。

二、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现状
(一)手风琴种类多元化发展
1、键盘式手风琴。

这种手风琴在我国流传范围最广,且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种手风琴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便于携带。

此外,还有音色丰富,既能独奏又能用于伴奏。

2、自由低音键盘式手风琴。

这种手风琴是国际手风琴比赛规定琴。

与传统手风琴相比,它的音色更宽,乐曲表现力更强,适合演奏的曲目更加广泛。

3、键钮手风琴。

这种手风琴的外形设计十分符合俄罗斯人的民族习惯,受到俄罗斯人的广泛运用。

俄罗斯称这种手风琴为巴扬。

90年代后期键钮手风琴传入中国。

4、班多纽琴。

这种手风琴在阿根廷最为流行,被阿根廷人誉为“探戈的灵魂”。

这种手风琴演奏动感十足,能够产生一种戏剧性效果,令欣赏者心动不已。

5、迷迪手风琴。

这种手风琴是依托电子技术发明出来的。

它的功能更多、演奏效果更有时代韵律,深受人们喜爱。

(二)手风琴表演形式多元化发展
1、独奏、重奏的创新性。

独奏、重奏是手风琴艺术表演最传统的形式。

如今,它的表演形式更灵活,不再是单纯的一人一琴,而是配以迷迪或人声伴唱的烘托,演奏者的肢体语言也更丰富,带给欣赏者全新的艺术享受。

2、室内乐演奏形式的多样性。

我国手风琴室内演奏形式有两种,分别是纯手风琴组合、手风琴与其它乐器组合。

比如《二胡风》就是手风琴与我国传统民间乐器二胡组合演奏的。

3、手风琴与电声乐队组合。

这种表演形式非常受追求个性的青年人的欢迎。

现代化的电声乐队与流行手风琴结合,加上高科技的灯光、音响,给欣赏者造成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带给欣赏者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官盛宴。

三、探索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未来之路
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但由于缺乏理性的引导,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总体上讲,我国手风琴艺术演奏方式、风格及作品风格等方面还是比较单一的。

笔者分析,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我国手风琴艺术教育存在很多弊端,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缺乏“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现有手风琴艺术事业从业人员思想保守,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导致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举步维艰。

因此,笔者建议探索中国手风琴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未来之路应针对这些问题入手:
(一)设置多元化的手风琴学科教育目标
手风琴学科教育目标不能“整齐划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

首先在高校层面的,要设置“精英化”教学目标。

在业余的社会艺术教育层面,要创设个性化的教学空间,曲目安排、表现方式的设计都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

(二)发掘多元化的手风琴音乐表现内容
经历了百年的演进,手风琴已经成为我国艺术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手风琴音乐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纵观中国的手风琴作品,不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这些元素都是独立运用的。

总体上讲,我国手风琴作品中缺乏能够彰显中国民族韵味的优秀作品。

因此,应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手风琴作品创作中,赋予我国手风琴作品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建立多元化的手风琴实践活动评价机制
我国现行的手风琴实践活动评价机制主要以技术为指标。

这样的评价机制并不能科学地评价出演奏者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应把舞台表演形式,表现风格彰显、地方风格搭配等各方面内容都纳入评价指标。

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演奏者不断在艺术创意思维上进行突破,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四、结语
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需要不同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各种发展方式的摸索与实践,更需要相关从业者、学习者从自身入手,树立多元化发展理念,以个人的进步推动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冰冰.新时期中国手风琴发展状况研究[J].大舞台(双月号), 2009(05).
[2]高洁.20世纪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 (04).
[3]殷琪.中国手风琴学派的历史与展望[J].黄钟,1997(04).
作者简介:嘉依娜·热合木霍加(1979—),女,哈萨克族,新疆人,硕士,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手风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