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Ke y w o r d s : e n s i l a g e ma i z e ; s o w i n g d e n s i t y ; b i o l o i g c a l y i e l d ; a g r o n o m i c c h ra a c t e r s
山西农 业科学 2 0 1 3 , 4 1 ( 2 ) : 1 4 6 — 1 4 8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2 - 2 4 8 1 , 2 0 1 3 . 0 2 . 1 2
J o u r n a l S c i e n c e s
f r e s h w e i g h t , s i n g l e p l a n t d r y we i g h t , s i n g l e p l a n t d y r e a r w e i g h t a n d n u mb e r o f t o t a l re g e n l e a f b l a d e s , w h i l e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h a d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o p G e r m 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 S h a n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T a i y u a n 0 3 0 0 3 1 , C h i n a )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作者:文永革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7期文永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将青贮专用型玉米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进行处理,并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种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茎质量以及单株叶质量均比较高,但是鲜草产量与粗蛋白产量相对较低,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着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对比产量、发酵品质、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以及营养成分,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与青贮量相对较高,较适合种植。
关键词:青贮玉米;种植密度;青贮品质中图分类号:S816. 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60-01收稿日期:2016 - 01-12作者简介:文永革(1969 -),男,技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青贮玉米生长质量实际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品种不同,营养质量会有很明显的区别,同时栽培技术和栽培环境均会影响青贮玉米的质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应当注意选择玉米的质量,同时可以通过杂交措施来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质量。
在栽种玉米时应当认识到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仅仅是玉米高产,提高玉米饲用价值的主要措施。
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种植实验,实验基地的降水量超过360mm,年平均温度达到4.8℃。
土壤类型为栗钙土,有机含量超过1. 01%,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相对较高,pH值经测定为中性。
本次实验研究选用的玉米原料是青贮玉米。
玉米是当年种植,当年采收。
为研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可以设置出不同的种植密度,即低、中、高种植密度。
在试验开展的过程中,将原料玉米切至2cm左右的长度,并与其他材料均匀混合后,称取一定量,并根据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
将玉米原材料装入聚乙烯的袋中,抽干里面的空气后封口,进行多次操作。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摘要: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增加玉米产量的想法已为大多数育种者所接受。
实践证明,增加人口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种群密度的增加将对玉米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降低抗倒伏性、增加空茎比、增加秃顶生长、增加株高和穗位置、降低谷粒重量和粒重以及其他质量特征。
以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材料,根据生产实践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关键农业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选择玉米品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和品质;提升策略引言:在我国的农业耕作体系中,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来源,也是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的重要资源,因此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分析各种种植密度和品种,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在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并对问题株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茎长和空心率高的因素,探索科学的玉米种植策略,增加玉米的产量,并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1.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决定了玉米的产量。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而言,玉米对于种植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科学种植密度阈值下所种植的玉米种子,其产量可以达到相应标准,甚至超出预计数值。
在种植前期,种植者需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内玉米苗数应控制在科学密度阈值内,确保不会出现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大,个体生长情况会与整体生长情况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如果种植间距较小,每个玉米所能吸收的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有所下降,最后的成穗率会降低。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无法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如果遭遇极端天气,会给种植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对于玉米种植者而言,种植密度不仅影响玉米产量,也会影响玉米质量。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并且对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该文档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的概念和作用种植密度指在一定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它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亩产量,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作物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加重,从而导致单株产量的下降。
而过于稀疏的种植则会浪费土地资源,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降低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对于不同种类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亩产量。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由于玉米的种类、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
例如,对于白皮质高粱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4~15万株;而对于甜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2~13万株。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让每株玉米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亩产量。
2、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除了不同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外,种植密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单株玉米的产量。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导致不同的单株产量。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株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大,玉米单株产量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水分等资源无法充足地分配给每一株作物。
三、种植密度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对玉米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影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1、种植密度对玉米成本的影响当种植密度不断增高时,单亩种子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种植成本也逐步提高。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
然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生长缓慢,形成的秸秆细小,叶面积小,通风不良,水分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产量低下。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每株生长受限,分布不均,夺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在4-8万株/公顷之间为宜。
过去的实践表明,当玉米的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虽然单株产量会减少,但总体产量会增加。
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玉米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高条件下,一些耐旱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此外,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抗病性、耐逆性等因素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低龄土壤或灰裂石地等贫瘠的土地上,应选择生长快、抗旱、耐盐碱的品种;在高产田地里,应选择高产性、早熟性好的品种。
3. 种植密度和品种的综合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良好的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和高产量品种的组合可以产生最高的产量。
例如,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试验站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6.25万株/公顷时,采用杂交玉米品种“郑单698”和“淮25”组合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43.5和1120.7千克/亩。
总之,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品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玉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贡献。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
文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通常以万株/亩为单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产量下降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低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小,日照充足,养分供应充足,但是由于每
个植株的空间更大,株高和总穗粒数会增加,导致每株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低于6万/亩时,玉米产量下降比较明显。
3.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等生长
过程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生长状况,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研究表明,适宜的玉米种
植密度为8-9万株/亩,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除了对产量有影响之外,玉米种植密度还对玉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玉米品质
种植密度过低时,每株玉米的穗粒数较少,但是每个穗粒会更加粗大,导致单株玉米
的产量变低,但蛋白质含量较高,若是用于饲料作物,不如用于食用作物。
而在种植密度
过高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穗粒的养分分摊更多,单个穗粒的产量会减少,但是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玉米的着色也更加鲜艳,与玉米的品质关系较大。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种植玉米时,应
根据土地、气候、品种、肥料等不同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玉米高产高
质。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种 龙 育 6号 。
1 2 试 验 设 计 .
试验 于 2 1 0 0年 在黑 龙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试 验
加入 蕙酮 试剂 0 5mL, 硫酸 5mL,0 . 浓 9 ℃烘 箱 中
地进 行 。试验 地 土壤 为黑 钙土 , 土壤 中性 , 灌溉 有
条件 , 茬 为玉 米 田 , 力 均 匀 , 力 中等 。4月 前 地 肥 2 6日播 种 , 验 设 置 5个 密 度 : . 、 . 、 . 、 试 6 0 6 5 7 0
7 5 8 0万 株 ・ m 采 用 随 机 区组 设 计 , . 、. h -, 3次 重 复, 每个 小 区 5行 , 长 6m, 距 0 7m, 区 面 行 行 . 小 积 2 0 6年秋季 结合 翻耕 施 一次 性 复合肥 1m 。2 0 4 0k ・h 5 g m~,0 7年 5月 出苗 时 浇水 一 次 , 20 确保
保温 1 n 冷却 6 0n 下 测定 吸光 值 。 0mi , 2 m
粗蛋白、 粗脂 肪 和 粗 纤 维 含量 的测 定 分 别 采
用 F S 20 O S 3 O全 自动 凯 氏 定 氮 仪 、 OS 2 4 F S 0 5脂 肪测 定 仪和 F S 1 2 O S 0 0纤维 素分 析仪 。 1 3 2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所 有 数 据 用 Mi o ot . . c sf r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材 料 .
供 试玉 米 品种选 用 中 国农 业 科学 院选 育 的粮
饲 兼用 型玉 米 品种 中原 单 3 、 国农 业 大学 选 育 2中
的高油青贮 专用 型 玉米 品种 高油 1 5和黑 龙 江省 1
农 业科 学 院草业 研究 所 选育 的青 贮专 用型 玉米 品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高油10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 黑龙 江 北 大荒农 业股份 有 限公 司 8 4分公 司研 发 中心 , 5 黑龙 江 虎 林 1 8 0 ;. 龙江 省农 5 4 32 黑
业科 学院 草业研 究所 , 龙 江 哈 尔滨 108 ) 黑 5 0 6
摘 要 : 寻 求 青 贮 玉 米 最 佳 种 植 密度 , 为 以青 贮 玉 米 高 油 1 6为 试 材 , 6 0万 、. 0 在 . 6 5万 、. 70万 、. 7 5万 和 8 o万 . 株 ・m 植 密度 下 , 究 了 密度 对 青 贮 玉 米 高 油 1 6生 物 产 量 及 品 质 的影 响 。 结 果表 明 : 油 1 6的 生 物 产 h 种 研 o 高 o
1 6的青贮 生 育期 。 0
2 2 种 植 密 度 对 高 油 1 6株 高 和 穗 位 高 及 茎 粗 . 0 的 影 响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油 1 6株 高 随 种 植密 度 高 0 增 大而 增高 , 当密 度 8 0万 株 ・ m 时 , 高 达 到 . h 株
最 高 3 32c 5 . m。 密 度 对 穗 位 高 的 影 响 类 似 于 对
黑 龙 江农 业科 学 2 1 ( ) 3 ~3 0 2 2 :2 4
Hinig gcta cn s e ga r lr Se e l jnA i ul ic o u
衷
种 植 密 度 对 青 贮 玉米 高 油 1 6产 量 及 品质 的影 响 0
刘 学 俭 张 宝 龙 张 长 勇 马 延 华 , , ,
化 钾 4 g h , 节 期 追 施 尿 素 10k ・m 5k ・ m。 拔 5 g h 。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2 结 果 与 分 析
玉米合理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及实践性措施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玉米作为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研究领域。
详细探讨了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的实验材料、方法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种植密度,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农机设备进行精准播种。
最后,提出针对病虫害管理和土壤养护的策略建议。
其生产管理技术尤为关键。
种植密度,作为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子,一直是农学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正确的种植密度不仅能够确保每株玉米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可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问题,进而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本文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出关于如何确定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的综合指南。
一、明确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1、基本原理种植密度是决定单位面积植株数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日照、空气流通、土壤养分利用等生长因子。
当种植密度过低时,土地利用率不高,玉米可以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但单位面积产量可能不高。
当种植密度过高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水分、养分和阳光的不足,从而降低单株产量。
2、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在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植株数。
达到某一点后,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幅开始减少,直到产量出现下降。
这是因为植株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生长条件恶化。
3、影响因子气候条件: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增加种植密度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而在干旱地区,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水分争夺过于激烈,降低产量。
土壤肥力:土壤养分丰富的地块可支撑更高的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适应性不同,选择适当的品种对应适当的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4、现代农业实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应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像玉米这样的主要粮食作物来说。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密度和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种植的玉米植株数量。
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玉米产量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过高的种植密度容易造成植株之间的竞争,导致养分和空间的限制,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而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造成土壤的利用率低,降低了光合效率,从而影响玉米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品种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等密度的种植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在我国,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2.5万到3万株左右,以确保植株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供应,同时又不至于浪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
品种是指不同的玉米生物类型和遗传特性。
不同品种的玉米在产量和品质上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优良的品种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抗病性和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在研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时,通常会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试验比较。
不同品种的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响应。
一些品种在较低的种植密度下可能表现良好,而另一些品种可能需要更高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最佳产量。
在玉米种植中选择合适的品种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至关重要。
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农民在实施玉米种植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农田可持续发展。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产量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产量影响牛海臣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同会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这些因素对于玉米的形状、产量、光合作用等都能予以显示,玉米种植密度不同,不同的品种,其产量等影响较为明显,可以通过指标测定的方式,针对不同成长期的玉米加以测量,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玉米,其形状和密度之间联系紧密,从而可以找出最佳种植密度,有效的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种植密度不同,直接关乎玉米的成长、产量,种植密度的不同对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这样就会对玉米的生长状况、最终产量等产生影响。
一、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的原因1、影响玉米主要农艺形状据相关资料显示,一般而言,玉米种植密度越大,如果玉米品种不同,其株高也一般较高,且随着植株的增高,玉米的位也会随着增高。
但是玉米植株的茎秆却随着其增高不断变细。
总结而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增高且变细。
2、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主要原因是每种玉米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种植密度,当此种类型的玉米满足最适合自己的种植密度,玉米的产量才能达到最高。
一般情况下,当种植密度较小时,会有较高的玉米单株产量,然而由于植株的数量较少,总体的产量想要实现最高仍旧难以达到。
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比较少的单株籽粒数量,这样想要达到最高产量也是不可能的。
3、影响穗部性状种植密度对玉米部性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密度不同,玉米获取的成长空间和光照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玉米即使品种不同,但是穗长、穗粗却都是降低的,若达到过大的种植密度,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玉米秃尖,最终造成玉米植株个体产量降低。
4、影响玉米光合性能玉米品种对于植株之间的光合作用的影响不高,其密度影响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单个玉米植株获取的阳光也就不断减少,光合作用能力也不断减弱,单株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和育187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是现代育种考察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代表的耐密品种在国内受到欢迎并迅速推广,品种的耐密性就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玉米生产实践表明,在密度过低的情况下,单株产量虽然增加,但作物群体效益较低[1-2]。
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对光照、水分等养料的竞争加剧,空秆和倒伏率提高,产量下降。
因此,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3-5]。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产的核心和关键。
实践证明,增加群体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会给玉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抗倒伏能力降低、空秆率增加、秃尖增大、株高和穗位提高、籽粒容重和百粒重下降,商品品质降低[6-7]。
只有在适宜的密度下,玉米的群体与个体间发育较协调,群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有助于提高产量、稳定农艺性状。
因此,根据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条件进行合理的密植,成为指导生产的重要标准,以确保产量达到最高值[8-9]。
和育187是大德长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中早熟玉米杂交种[10](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4、吉审玉2012011)。
和育187生育期125d 左右,需有效积温2500℃左右。
和育187在吉林省中早熟区表现较优良,为了提高和育187的增产潜力,探索和育187适宜的栽培密度和不同密度下农艺性状的变化范围,结合生产实践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探索玉米品种最佳种植方式、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为玉米杂交种和育187,属中早熟品种。
1.2试验方法2018年在延边州龙井市进行田间测试,田间设置7种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 2、5.25万株/hm 2、6.00万株/hm 2、6.75万株/hm 2、7.50万株/hm 2、8.25万株/hm 2、9.00万株/hm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分析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影响分析
玉米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种植的玉米植株数量。
种植密度的不同对玉米品种的
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和产量进
行分析。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较低的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之间的空
间相对较大,植株能够充分利用光线和空气,根系发育较好。
这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养分
的吸收和转运,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
种植密度过低容易造成农田土壤过度蒸发和杂草的
生长,对玉米植株的生长不利。
相反,在较高的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小,植株之间会争夺水分和养分资源,容易导致生长不均匀和竞争激烈的现象。
种植密度
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品种的生长特点和栽培环境的条件来综合考虑。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较低的种植密度下,虽然玉米植株的
生长较好,但由于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较少,总产量相对较低。
而在较高的种植密度下,
由于竞争激烈,植株之间的产量会相对较低。
种植密度的选择需要在生长和产量之间找到
一个平衡点。
一般来说,对于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对于晚熟品种,由于生长期较长,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种植密度对“雅玉青贮8号”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i tm imee ,n e ed ni s 25 0pa t h tec r il wa h ih s. h t— ns e da tr a dwh nt e s ywa 0 lns m h onyed s ehg etT ei e h t 8 / t n
中 图分 类 号 :S 1 0 5 3.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Ef e t f pl ntn e s t n y e d n e a e h r c e s f c s o a i g d n iy o i l s a d r l t d c a a t r o ia e c r “ y ’ f sl g o n Ya u 8’
Sha ngh gr — c no o aiA o Te h l gy Ext n i n Se vi eCe e Sha e s o r c nt r, ngh 01 3。 ai2 0 Chi a) 1 n Ab t a t sr c :Fi l x erm en sw ih sl g or “ a ’w e e c r id ou de a i g d nste ed e p i t t ia e c n Y yu 8’ r a re tun r4 pl ntn e ii s t t dy t e e f c s o a i g de st n t r o s u h f e t f pl ntn n iy o he g owt y e d a t i ntc t ntof t o n. h, i l nd nu re on e he c r The r — e s iss u t howe ha ih t e iy i r a i he c n i r a e n pl nthe g nd y e d bu c e s d t tw t he d nst nc e sng t or nc e s d i a i hta i l tde r a e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众多,其中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是两个影响较大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玉米产量。
1. 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较少的种植方式。
低密度种植有利于每株植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充足,有利于玉米植株茎秆和叶片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较宽松的空间环境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但低密度种植也存在着浪费土地资源、单产降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等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适中的种植方式。
中等密度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玉米植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单株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
中等密度种植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适度的种植密度选择。
不同的种植密度都会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适当的种植密度选择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而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品种特性以及农民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出最适合的种植密度。
二、不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 选用抗逆品种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抗逆品种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状态和产量表现。
耐旱品种、耐病品种、耐盐碱品种等都能够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生长和产量。
在种植玉米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品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
适应性强的品种能够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出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效益。
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shi yan yanjiu摘要: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翔玉998和优迪919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株高、穗位高上差别不大,翔玉998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干物质积累量也较多;在试验范围内两个品种的产量均随密度增加先升后降,翔玉998最高理论产量密度为7.9万株/公顷,优迪919最高理论产量密度为7.3万株/公顷。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LFGC14328)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17.014密度是对产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1],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协调,总体表现为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空秆率低、经济系数适宜[2]。
本文设计五个种植密度,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玉米品种翔玉998和优迪919的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两个玉米品种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6年在桦甸市金沙乡进行,试验小区10米行长,6行区,小区面积约40平方米;田间重复3次,2个品种,共设5个密度水平:50000pl/ha ,60000pl/ha ,70000pl/ha ,80000pl/ha 和90000pl/ha 。
2测定项目株高、穗位高于吐丝期在田间以米尺测量;叶面积指数用长×宽×系数法调查叶面积,并通过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折算求得;植株干物质重取植株地上部分,分割后在105℃杀青10分钟,80℃烘干至恒重,然后测定干重;成熟期进行测产和考种。
3试验结果3.1形态特征表1优迪919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形态特征表2翔玉998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形态特征如表1、表2中的数据显示,两个品种间株高、穗位高的差别不大,优迪919与翔玉998在8月23日的两个品种间的叶面积指数规律不明显,而翔玉998在9月7日及9月23日各密度下的叶面积株数均大于优迪919。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随 着 密 度 的 增 加 中原 单 3 2和 阳光 1 号 的 单株 绿 叶 比 率 下降 , 而龙辐单 2 0 8变 化 不 大 ; 青 贮 玉 米 的 单株 鲜 重 随 着密度的增加 而减少 ; 阳光 1号 的 适 宜种 植 密 度 是 6 . 5万 ~ 7 . 0万株 ・ h m - , 中原 单 3 2和 龙 辐 单 2 0 8的 适 宜 种
4次重 复 , 6 行 区, 行长 4 m, 垄距 7 0 c m, 小 区面积
平, 说 明 3个 品种 的单株 产 量差 异不 显著 , 但 不 同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一 l 1 基金项 目: 黑 龙 江 省农 垦 总局 “ 十二 五” 重点 科 技 资 助 项 目 第一 作 者 简 介 : 左 淑珍 ( 1 9 7 2 - ) , 女, 山东 省莱 阳县 人 , 硕士, 高级农艺师 , 从 事 玉米 育 种 与 栽 培 研 究 。E - ma i l : z u o s h u z h e n
摘要: 为 了满 足 黑 龙 江 红 兴 隆地 区 畜 牧 业 发 展 对 青 贮 玉 米栽 培技 术 的 需 求 , 以 3个 青 贮 玉 米品 种 为 试验 材料 , 研 究 了 4种 种 植 密度 对 青 贮 玉 米 主 要 农 艺性 状 及 产 量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不 同密度 间单株产量 差异板显 著;
每小 区收 获 1 0株测 定产 量及 产量 相关 因素 , 距 地 面 5 c m 以上全株 收 获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 同密度 下各 品种 的农 艺性 状和 产量 表现
个 青贮 玉米 品种 为试 验材料 , 对不 同密度 下各 品种 的生育特性 和产量进 行 比较 分析 , 研 究它们 在 本地 区的生态条 件和生产 水平下 的最适 宜密 度 , 旨在为 青贮 玉 米 在 红 兴 隆 地 区 的 大 面 积 推 广 种 植 提 供 依据 。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单产的思路被多数育种者所接受,实践证明,增加群体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群体密度的增加会给玉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抗倒伏能力降低空秆率增大秃尖增长、株高和穗位提高、子粒容重和百粒重等品质性状下降,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材料,结合生产实践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与设计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要求对实验种植的玉米植株密度进行梯度设计,以达到研究的目的。
本次实验选用10个玉米的不同品种,分块种植,在每一个玉米种植区内设置5个不同的植株密度梯度(3500、4000、4500、5000、5500),其他的行长、行宽和区域面积等其他条件都是一样的,然后进行种植实验,管理方法都相同。
2、调查项目与方法在整个玉米的生长周期内,要定期检验记录,对倒伏株数、叶长、株高、穗位高度和病害情况等等一一记录在案,对成熟收获后的玉米进行抽查,对玉米棒的行粒数、籽粒长度、凸尖情况、百粒重量和单棒重量等等进行数据收集。
将所有采集的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各方面的比对分析,获得较科学的分析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1、不同种植密度株高和穗位高度的变化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5种不同的植株密度,从玉米的长势可以看出差别。
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植株的高度逐渐递增,植株逐渐变得纤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植株太密的地块出现了大面积的倒伏情况,穗位高度也逐渐变高。
而植株密度小的地块,玉米植株的根茎粗壮,植株高度比较均匀,穗位高度几乎处于同一高度,长势喜人。
2、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穗位角的变化动态穗夹角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可能是因为随着密度的不断增加,植株间和叶片间相互遮挡,通风透光条件差,使穗轴不能很好的自由伸展,穗夹角减小,穗夹角减小会影响植株的授粉。
因为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穗夹角太小,雌穗的花丝不能很好地接受雄穗上落下的花粉,没有经过授粉的花丝就不能形成子粒,这样就降低了结实率,进而影响总产量的提高。
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宣丽霞
【期刊名称】《寒旱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3)1
【摘要】青贮玉米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草料来源之一,因其品种、株型及种植生态区域不同,适宜栽培密度也不同。
为筛选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武威地区的合理
种植密度,对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雅玉26号、五谷8818进行了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雅玉26号、五谷8818均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植株田间长势整齐、抗倒伏,折合鲜生物、干生物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2600.5、75883.5 kg/hm^(2)和30060.0、28369.5 kg/hm^(2)。
说明青贮玉米雅玉26号、五谷8818在武威地
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9.0万株/hm^(2)。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宣丽霞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2.引黄灌区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
3.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
长及产量影响分析4.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年 来 黑 龙 江 省 畜 牧 业 发 展 迅 速 , 贮 玉 米 青
1 3 测 定 及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
作 为重 要 的饲 料 来 源 , 种 植 面 积 也 逐 年 递增 , 其
20 0 8年 达 1 5万 h 但 黑 龙 江 省 青 贮 玉 米 在 优 m ,
出苗后 观察记 载物候 期 , 艺性 状 ( 表 1 , 农 见 ) 于乳 熟末期 收获 , 要测 定 性 状按 国际 标准 方 法 主 进行 , 中生物产 量 的 测定 在 乳 熟末 期 至蜡 熟 初 其 期 从 每 小 区 中 部 随 机 选 取 6 3I , 部 从 茎 基 部 . l 全 l
对不 同类 型 的青 贮 玉米 品种 中原单 3 、 油 l5 2高 l 和 龙 育 6号 进 行 密 度 筛 选 试 验 , 且 对 不 同 密 度 并 下 各 品 种 的生 育 特性 、 量 进 行 比 较 , 青 贮 玉 米 产 为
品种在 黑龙 江省 的种植推 广提供 依据 。
1 材 料 与方 法
黑龙 江农 业 科 学 2 1 ( ):0 2 015 2 ̄ 2 Heln j n rc lua ce c s i gi g Ag iutrlS in e o a
种 植 密 度 对 不 同类 型 青 贮 玉 米 品种 产 量 及 相 关 性 状 的 影 响
潘 丽 艳
(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草 业 研 究 所 , 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黑 黑 5 0 6
随 密度 增 大而 减 少 , 差 异 不 显 著 ; 密度 的 增 大 , 间倒 伏 ( ) 渐 严 重 , 育 日教 略 微 延 迟 。 不 同品 种 之 但 随 田 折 逐 生
间倒 折 有 差 异 。不 同 类 型 青 贮 玉 米品 种 生物 产 量 和 干 物 质产 量 差 异 显 著 , 用型 青 贮 品 种 龙 育 6号 显 著 高于 专 高 油青 贮玉 米 品 种 高 油 1 5 粮 饲 兼 用 型 品 种 中原 单 3 ; 度 对 青 贮 玉 米产 量 的影 响 因 品 种 而 异 , 育 6号 1 和 2密 龙 在 7 0万 株 ・ m . h 时群 体 产 量 和 干 物 质 产 量 最 高 , 其 它 处理 差 异 达 显 著 水 平 , 与 高油 1 5和 中原 单 3 在 6 0万 1 2 .
于 2 0  ̄2 0 0 7 0 8年 在黑 龙 江 省农 业 科 学 院 试
验 田进 行 。 采 用 随 机 区 组 设 计 , 5个 密 度 ( . 、 6 0
6 5 7 0、 . 8 0万 株 ・ m ) 5行 区 , 长 6 m, . 、 . 7 5、 . h , 行
植 株 中部 或 下 部倒 伏 或 折 断 株 数 的百 分 率
在 田间 对青 贮 玉 米 进 行 青 贮 生 育 日数 及 株 高 、 位 、 获 期 绿 叶 片 数 主 要 植 株 性 状 及 倒 穗 收 伏 ( ) 的观 察 和记 载见 表 2 折 率 。随着 种 植 密度 的
摘 要 : 3个青 贮 玉 米品 种 龙 育 6号 、 油 l 5和 中原 单 3 以 高 1 2为 试 验 材 料 , 究 了 5种 种 植 密度 对 青 贮 玉 米 生 研
物 产量 、 物 质 产量 及 相 关性 状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贮 玉 米 株 高 和 穗 位 高 随 密 度 的 增 大 而 增 高 , 叶 片 数 干 青 绿
3c 处 割 下 , 定 其 地 上 部 的 生 物 产 量 , 算 小 m 测 计 区 产 量 , 而 进 行 数 据 分 析 。先 称 量 鲜 物 重 , 种 进 各 样 品 取 鲜 样 10 0g 7 ℃烘 干 4 0 ,0 8h后 称 重 , 干 测
质、 高产 、 高效 栽培 技术上 还存在 一些 问题 , 因此 ,
株 ・ m 时 群 体 产 量 和 干 物质 产量 最 高 。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 键 词 : 贮 玉 米 ; 植 密度 ; 量 ; 关 性 状 青 种 产 相
中 图分 类 号 : 5 3 S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22 6 ( 0 1 0 — 0 0 0 l 0 - 7 7 2 l ) 50 2 — 3
出 苗 至乳 熟 末 期 生 育 天数
行 距 0 7m, 区 面 积 2 o , . 小 1t 2次 重 复 。 试 验 地 _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青 贮 玉 米 的 生 育 日 数 及 主 要 植 株 性 状 评 价 .
土壤 为黑 钙 土 , 土壤 中性 , 灌 溉条 件 , 有 前茬 为 玉 米, 播前 结合 翻耕施 一 次性 复合 肥 4 0 k ・ m 。 5 g h ‘。 4 底播种 , 月 田间管理 同一般 大 田。
1 1 材 料 .
物量 , 然后计 算 出各品种 的干物 质重量 , 品混合 样 粉碎 , 供养 分测 定 。所 有 数 据用 Mirs f E cl coot x e 20 0 3及 D S . P v3 1数据 处 理 系 统进 行数 据 分 析 、
统计 处理 。
供 试 玉 米 品 种 分 别 是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选 育 的 粮 饲 兼 用 型 玉 米 品种 中原 单 3 、 国 农 业 大 学 选 2中 育 的高 油 青 贮 专 用 型 玉 米 品 种 高 油 1 5和 黑 龙 江 1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草 业 研 究 所 选 育 的 青 贮 专 用 型 玉 米 品种龙 育 6 。 号 1 2 试 验 设 计 及 方 法 .
表 1 测 定 农 艺 性 状 性 状 及 方 法
性 状 测 定 方 法
株 高
穗 位 高 绿 叶 片 数 倒 伏( ) 折 率
生育 日数
植 株 成 熟时 从 雄 穗 顶 端 到 垄 面 的距 离 测 量 第 一穗 节 问着 生 处 到 垄 面 的距 离 乳熟 末 期 植 株 绿 叶 片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