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
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教师职业是加快个体()的职业。
A.现代化
B.社会化
C.自然化
D.自由化
2.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A.问题中心
B.社会中心
C.教师中心
D.当事人中心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奖励与惩罚使用要求的是()。
A.奖惩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B.奖惩不能由教师个人拍板决定
C.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尽可能多表扬、少处分
D.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不能只限于本人知道
5.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6.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讲述
B.讲解
C.解读
D.讲演
7.1939 年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的教育家为()。
A.凯洛夫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9.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的关系是()。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10.以下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的是()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双重性
D.基础性
11.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学校文化是一种()。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精神文化
D.组织文化
13.我国古代的学校大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道尔顿制
D.走班制
14.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
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15.下列表述中符合教科书编写要求的是()。
A.教科书的编排主要考虑教师教的方便
B.教科书的编排对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可以忽略不计
C.教科书的篇幅可长可短,图表可以五花八门
D.教科书的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
16.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7.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力决定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权
C.制约教育结构变化
D.决定教育目的
18.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9.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德鲁克
2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评论
2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2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2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24.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25.“白版说”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卢梭
二、多选题(5题)
26.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有()
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课程理论
2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2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教学计划
B.讲义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29.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0.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激励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三、填空题(3题)
31.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3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 }、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33.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作用。
四、简答题(4题)
34.请简述班级的基本特点。
35.国家课程
36.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37.学生集体
参考答案
1.B
2.B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
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故正确答案为B。
3.D罗杰斯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4.C
5.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6.A
7.A
8.A
9.A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在先,教育内容随后才发生变化。
10.C
11.D
12.C
13.A
14.C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5.D
16.B因材施教原则既属于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
17.D
18.D苏格拉底在数学法中强调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
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19.D
20.B
21.B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22.B
23.D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的成熟机制,具体论证见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24.D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25.B
26.ABCD
27.AC
28.ACD
29.ABCD
30.ACE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31. 继承性
32.验证
33.主导
34.(1)明确的共同目标;(2)健全的组织结构;(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里相容的气氛。
35.国家课程: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36.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
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7.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